第38章慧眼識英才

“陛下留你在宮裡,時常去陪太子?這是好事,你灰心喪氣什麼?”

朱鳳得到了朱祐樘的委命,卻是一點都不開心,回去後見到父兄,好像倒苦水一般把自己的經歷說出來。

朱鳳有苦難言。

朱輔對兒子的遭遇卻是心滿意足。

旁邊的朱麟倒好像體諒弟弟的遭遇,他分析道:“父親,我看二弟他是接觸過太子後,覺得太子太過於驕縱,陛下就這一個獨子,受寵之下難免會有一些不好的脾性.”

朱輔道:“這是你身為臣子應當說的話?”

朱麟不以為然,不過就事論事,父親何至於要挑刺。

朱輔以嚴父的口吻對朱鳳道:“老二,能伴在太子身邊,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更別說伱只是個國公家的孩子,就是那些學士、部堂,也只有在經筵日講的時候有機會見太子一面罷了.”

“可是……”

朱鳳差點就要說,太子脅迫他要一起出宮的事。

話到嘴邊,朱鳳還是忍住了。

“你給為父好好幹,不得偷懶,也不得做出僭越之事!家裡的事不用你擔心了,你在南京的家,會給你搬到京師來,你不想跟我們一起住,就給你單獨找個院子。

總之不會讓你有後顧之憂.”

朱輔對兒子期許倒是很高,因為這的確是光宗耀祖的事。

他說完便出門而去。

朱麟則拍拍弟弟的肩膀:“二弟,看樣子你是真要有時運,想那太子,大明堂堂的儲君,未來的君王,能跟太子建立好關係,以後出將入相都有你的份兒!”

“可是大哥,你覺得伴在太子身邊,有那麼容易嗎?”朱鳳一臉憋屈之色。

朱麟笑道:“不是還有那個張解元幫你?有事,你去問他,或者讓父親幫你請幾個幕僚回來相助,也到了你別門開府的時候,好好幹吧.”

……

……

朱麟的話,啟發了朱鳳。

本來朱鳳就要去求助於張周,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他自己應付不來呢?而伴駕太子這種事,隨便找外人去商議,他也信不過。

寫好信函,朱鳳馬上派人傳到南京。

總結起來就是……趕緊給我出主意,或者你火速到京城來,反正你來年也要考會試,到了京城咱倆就能互相呼應。

在信函中,他甚至都沒提一句有關做生意的事。

當張周收到信函時,已經是幾天之後,此時都已到九月底。

“張老爺,這信上說什麼?”

劉貴給張周送來的信函,他還站在旁邊,什麼大人物聯絡的,他只知道信是從京城而來。

張周道:“就是那位成國公家的二公子.”

劉貴問道:“是說賣糧的生意?”

“生意他是半個字都沒提,他現在追求高了,人生有了新的寄託,做生意都已不被他放在眼裡了.”

張周撇撇嘴,“也可能是他知道自己賺了錢,都沒說給我一點,就想讓我繼續給他幹活?真是……唉!”

張周本來想貶損朱鳳一番。

但想想。

這小子幫自己做了不少事,連危害家族的事情他都做了,怪朱鳳幹嘛?

倒是朱鳳現在已經在京城打通了天地線,只要等他到了京城,或許就有機會在不考中進士的情況下,就跟朱厚照有接觸,能影響到大明儲君……

再以目前弘治十一年,弘治帝還有七年不到的時間就要歸西……

連自己的人生路都好像平坦了許多。

“裡面的牛怎樣?”張周此時其實是站在自己新牛場的門口。

劉貴哭喪著臉:“都病了!”

“病了好啊,趕緊幫我進去刮牛的病膿皰,不要假手於人,我就教給你一人……回頭去我那領二兩銀子回去養家,小貴子,你馬上要飛黃騰達了!”

張周又開始給劉貴畫餅。

劉貴驚訝道:“張老爺,您現在是解元,以後可以飛黃騰達,小的不過只是個升斗小民,無論如何那飛黃騰達的事也輪不到我啊!”

張周笑道:“這就不懂了吧?幹活幹得好,就有機會躍升,我給你這活計,以後必定能得到賞賜,你看我人很節儉吧?都捨得給你二兩銀子,你就知道這背後到底有多大的功勞了.”

還能這麼比喻的?

不過劉貴琢磨了一下,是這麼個道理,以他所認識的張周,真是個精打細算的人,說不好聽就是個“老摳”,如果不是此事真的有油水,張周捨得花二兩銀子這麼大的手筆嗎?

“真的給二兩銀子?”劉貴心情有些激動。

算了一下,出去幹散活兒,夠他賺一年的。

張周道:“幹完活,回去後就跟我去領,以後本老爺走到哪,也會帶你一個!你這叫有眼光,當時選擇跟我,就註定是你小子走大運!”

……

……

張周第一批的“牛痘”,一共裝了二十個瓶子,交給應天府之後,由應天府派人火速送往京師。

與此同時,到江南主持應天府鄉試的劉機和王鏊也回到了京城。

他們剛回到京師,還沒等喘口氣,就有人上門來通告,讓二人親自去一趟皇宮,說是皇帝要召見。

“濟之,這是怎麼回事?不過是去當了江南鄉試的題主,就算陛下要問詢,等朝堂上問兩句就行了,作何要讓我們入宮?”

劉機跟王鏊在東華門前等候,劉機言語之間有些緊張。

皇帝的反常,只可能是江南鄉試出了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個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例貢,竟出類拔萃,被他們選為解元。

王鏊道:“你是說貢生為解元的事?”

劉機嘆道:“有些事我未告訴你,其實在我們走之前,就聽說南直隸計程車子對此事頗多意見,有的還說要去找張秉寬比試才學。

唐伯虎的學問是有目共睹,連伯虎怕是都不服氣吧.”

聽了劉機的話,王鏊未給予評價。

因為王鏊也覺得在這件事上,有些太固執了,有點對不起劉機。

“兩位,久等了吧?”就在二人等得略顯焦躁時,戴義走出了東華門的大門。

王鏊和劉機也是吃了一驚。

司禮監掌印太監,論地位那是跟首輔平級的,他們兩個,一個太子冼馬,一個翰林侍讀,連學士都還沒混上呢,就能得戴義親自迎接的待遇?

“見過戴公公.”

二人趕緊行禮。

戴義笑道:“不必多禮,陛下先前還問呢,這不就讓咱家出來引二位入宮,請隨咱家來.”

正要往東華門裡進。

劉機緊忙問道:“可是因為應天府鄉試之事?”

“是.”

戴義回道。

“我二人都已陳奏過,何以要……”劉機現在抓著一個知道內情的人,趕緊問詢,以備接下來跟皇帝召對時,能有話說。

戴義嘆道:“陛下找兩位來,就是想問問那位江南鄉試,張周張解元的事。

兩位真是慧眼識英才,陛下還等著呢,趕緊隨咱家入宮才是.”

劉機和王鏊聞言不由對視一眼。

張週中解元的事,不但戴義知道了,連皇帝都知道?還要親自召他們二人過問?

這叫什麼“慧眼識英才”,他有才在哪?

難道是皇帝看他的文章也心生感慨?

這能是好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曹家長子,大漢慈父!

鳳雀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