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史恪的說法,一些希臘官員顯示出了明顯的好奇。

“這個統一王朝,是怎麼算的?”

戶部尚書約翰·帕帕多普洛斯問。

“看有沒有其他宣稱者,就行了.”

史恪回答。

“一個統一的王朝,自己必須是‘天子’的宣稱者,同時,要把消滅所有同樣宣稱‘天子’頭銜的政權消滅掉,或者至少逼迫他們在正式外交場合放棄宣稱.”

他解釋道:“總之,只有保證‘天子’的唯一性,才能算是統一的王朝.”

“統一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個……神學概念.”

史恪最後比喻道:“所以,有時候才會出現領土小的算正經統一王朝,領土大的卻還不算的情況.”

“那我能理解了.”

帕帕多普洛斯點點頭:“元、明這倆的戰爭,不止是我們這邊的王朝戰爭了。

它其實有宗教戰爭的性質,是這樣麼?”

“可以這樣理解.”

史恪點點頭:“這就是塞里斯人的宗教.”

“那我們確實應該回避這個問題.”

大司庫奧特里福斯也反應過來:“宗教上的事情,就不能用單純的經濟問題來考慮了。

怪不得明國要天天追著這個爪哇政權打……”

“是的.”

王大喇嘛也贊同道:“實際上,連大唐都沒有這麼深入西南,更別提宋國。

但因為元朝曾經控制過這裡,還建立了一個自稱元朝繼承者的政權,所以,為了‘正統性’——也就是塞里斯政權最重要的合法性之一,就算這裡路途遙遠,明朝也得投入力量去消滅他們.”

“一般來說,後續王朝都傾向於收復前朝的全部領土。

因為塞里斯和我們羅馬一樣,是個文化號召力非常強大的國家.”

他給一眾希臘人解釋道:“但凡被羅馬統治過的地方,當地蠻族都喜歡以羅馬自居,而他們那邊,也是一樣的.”

“這就導致在前朝控制過的地方,乃至被影響過的地方,都會出現大量自稱‘塞里斯天子’的政權——就和神羅那種差不多。

不把這些傢伙都消滅,就沒法說自己實現了統一。

所以,雖然是宗教概念,但從地域上看,也確實和收復前朝全部領土差不多了.”

“但元朝很大的……”脫脫不花也反應過來。

“對啊,而且不僅大,還能跑.”

王大喇嘛指出:“元朝殘餘勢力跑的到處都是,明國為了證明自己是大一統的正統‘明朝’,就得一個個去追,否則他們依然自稱正統,就會持續不斷產生影響,讓明朝難受.”

“而且,這些元朝餘……朋友,還很能跑。

一打他,可能就又跑遠了,卻堅持不願意放棄正統稱呼。

我們現在面臨的,就是這種情況.”

“塞里斯人這個信仰,還真有意思.”

奧特里福斯很有興趣地說:“那嚴格來說,明朝依然還是‘明國’了?這個以往有先例麼?”

“有,而且這些年一直不少.”

也裡哥薩萊萬戶耶律欣捋了捋鬍子,說:“從大唐瓦解之後,塞里斯地區就一直是這種情況.”

“唐初,曾經給突厥汗國稱臣過。

但突厥人用的不是中原的這套……呃,合法性體系,所以後續影響不大。

太宗皇帝擊滅突厥之後,就沒有疑問了。

大唐的合法性體系維持了很久,可以說一直影響到現在.”

“大唐瓦解之後,從日本到波斯以東,出現了一大堆政權。

很多都自稱天子,所以在這一時期,是沒有統一王朝的.”

“到遼宋的時候,天下穩定下來,但依然有兩個對立的天子。

我太祖劉億,和群臣商定國教,群臣以為佛教盛行,應當崇佛。

太祖說‘佛非中國教,不可’。

最後立孔子廟來祭祀.”

“遼國一直以中國自我要求,爭奪正統,宋國不能阻止他們。

但反過來,遼也無力讓宋放棄宣稱。

所以,這個時候,依然是沒有統一王朝的.”

這些名詞,郭康現在已經很熟悉了。

比如“劉億”,就是遼國建立者耶律阿保機。

這人是個“精漢”,就拿劉當做自己的姓,還起了個漢名。

“耶律”一詞,就是“劉”在契丹語裡的發音。

而後族則姓“蕭”,也是從漢相蕭何那邊搬來的。

遼國留下的文獻傳世不多。

而宋的記錄裡,大概是為了搶正統,所以蕭姓一直在使用,劉姓卻一直堅持寫成“耶律”,時間長了成了習慣,就繼續用了。

“你說佛教不是中國教?意思是不能信外來的宗教麼?”

奧特里福斯發現了一個問題,問道:“這是為什麼?”

“遼國那時,文化沒有宋國發達,但基本的道理,大家還是懂的.”

耶律欣十分篤定地說:“原因?原因就是我們是中國人。

中國人怎麼能拿外國的教當國教?”

“啊?那基督教對你們來說,也是外國吧?”

奧特里福斯好奇地追問道。

郭康聽了直想捂臉。

他對於這些“契丹戰狼”已經快麻木了。

耶律欣是個倔老頭,平時就一直對族人裡有人信其他教頗為不爽,誰知道他們能在朝堂上也說出來。

為了防止這些契丹人在朝堂上,直接給大家來個“中國人大戰外國人”,他趕緊出來打圓場。

“那個不算的.”

郭康趕緊起身,搖著手說道:“天兄移鼠,是羅馬人士。

天兄是羅馬人,天父自然也是羅馬人.”

“羅馬古稱大秦,《魏略》說,大秦人是中國別種。

所以,羅馬人就是中國人;所以,天父、天兄也是中國人,基督教也是中國教。

中國人信一信中國教,沒什麼的.”

一段話說完,大殿裡安靜了片刻。

王大喇嘛如釋重負地長吁了口氣,給郭康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老學究博爾詹下意識地開始鼓掌,似乎是覺得郭康的邏輯陳述不錯,發現只有自己在出聲,又趕緊縮回手。

其他大部分人還在發呆,似乎是還沒反應過來。

倒是義父又朝他露出爽朗的笑容,似乎是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他大概理解,義母之前為什麼特意囑咐,要義父多支援自己發言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永恆傳奇的故事

無與倫比的摩天倫

帝詩國運

九尾小貓呀

七號間

嶺南里

重生綜漫,生活很不對勁

恰克恰克恰

完美人生之龍鳳呈祥

花樣年驊

別樣香氣

魔物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