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夫哥羅德的敵人不止來自陸上,也來自海邊。

很早之前,他們就與北歐人頻繁發生衝突。

北歐大國瑞典皈依天主教之後,開始不斷向東方發起十字軍遠征。

他們在海灣對面修建了要塞維堡,還摧毀了涅瓦河周圍的諾夫哥羅德定居點,試圖截斷他們進入北海商業圈的通道。

面對挑戰,諾夫哥羅德在擊退瑞典人幾次進攻之後,也開始主動出擊。

14世紀初,諾夫哥羅德軍隊甚至一路打到了芬蘭中部,移除了沿途的瑞典堡壘作為報復。

圍繞著拉多加湖和涅瓦河這一重要的水運通道,以及當地卡累利阿人的宗主權,雙方打來打去幾百年,始終沒有結果。

雖然一度有和平解決的想法,也簽訂過合約,但利益上的衝突實在是無法彌合。

瑞典國王曾經提出,既然大家都是上帝信徒,那不如透過辯經來解決問題。

他聲稱,自己可以派遣幾名哲學家(那會兒神學、哲學經常不分家),和諾夫哥羅德教會辯論。

誰要是輸了,就皈依贏家的教派,這樣大家也省的再打仗。

但諾夫哥羅德主教和市長拒絕了這個要求,指出自己只是個地方教會,建議瑞典人如果真想辯經,就應該讓哲學家們去君士坦丁堡,找那裡的希臘人辯論。

如果他們能贏,自己就願賭服輸,就看瑞典國王敢不敢賭了。

當然,這個賭約最後也沒成立。

瑞典國王畢竟不是傻子,他的哲學家糊弄下羅斯人還行,跑去跟希臘人辯經,不是沒事找事兒麼……

結果協議告吹,大家又來來回回打了幾十年。

與主要在內河、湖泊、沼澤之間跑商的諾夫哥羅德人不同,瑞典人是正經的海上強權。

幾百年間,他們屢屢在諾夫哥羅德的海岸上登陸,使得共和國的處境相當被動。

現在正好有機會,可以嘗試扭轉這個態勢。

在紫帳軍隊的幫助下,諾夫哥羅德人終於在涅瓦河站穩腳跟。

當時的郭氏族長郭砥,給他們提供了一批工程師,利用他們的築城技術,在重要的河口處建立了軍港要塞“郭家堡”。

因為郭砥的希臘名“彼得”更好記,所以當地人都把這裡叫彼得格勒。

堡壘十分堅固,瑞典人和卡累利阿僕從軍好幾次都沒打下來,只能乾瞪眼,暫時退出了河口地區。

當然,雙方的野心都不止這點。

如果把視野繼續擴大,會發現,諾夫哥羅德所在的漢薩同盟,如今的處境,也越來越危險了。

當年,因為各個王國對地方的控制都很鬆散,城市往往謀求自治,然後彼此結成商業同盟。

但現在,整個歐洲,王權都在不斷加強。

北方的瑞典、丹麥,西邊的英格蘭,東邊的莫斯科,南邊的神羅諸侯,都在覬覦著這份巨大利潤。

當國家機構不斷完善,王朝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自由市的好日子也就快到頭了。

商人們對此也是清楚的,他們不斷試圖介入各國的繼承問題和領土爭端,試圖在幾個雞蛋上跳舞,來維持自己的獨立。

但時代的潮流終究難以阻擋,在越來越強勢的大國面前,傳統的商業自由城市實在難以支援。

他們所能做到的,也只有盡力掙扎。

所以,諾夫哥羅德建議,大家一起奉紫帳汗國為宗主,引入羅馬軍隊,維持勢力均衡,和歐洲各王國對抗。

雖然遊牧國家給人一種戰爭起家的印象,但很多時候,對大汗來說,做生意拉關係的技能,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紫帳汗國同樣有濃厚的商業性質,又是一個與波蘭、立陶宛、神羅都敵對的強國,還離得足夠遠,沒有吞併領土的動機。

不僅對諾夫哥羅德,對其他同盟城市,也同樣很有價值。

當然,這個計劃如果成功,諾夫哥羅德城邦在同盟中的地位肯定會大幅提高,取得更多的話語權。

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虧的。

所以,另一邊,為了說服紫帳汗國擴軍,諾夫哥羅德決定增加貢品,以提高說服力。

這些貢品是直接交給羅馬官府,實際上是給紫帳汗國的保護費,或者說是軍事成本的主要部分。

其中除了皮毛,還包括著名的矛隼。

諾夫哥羅德和特維爾、莫斯科等國,都有大量的養鷹人,甚至發展出了跨國的管理組織,是個很發達的行業。

而從愛爾蘭到契丹,整個亞歐大陸上,各國的上層都極其青睞這種動物,幾乎算是一種硬通貨,很有價值。

在明朝,這種猛禽有個可能更讓人熟悉的名字,叫“海東青”。

當年沙哈魯與明朝和解,重新納貢的時候,就得到了一隻作為回禮。

由此,也可見其流行程度。

由於少了好幾道轉賣的流程,花錢辦事的效率,也比招募傭兵高了很多。

商人們認定,這是一種更有利的交易。

他們對於這件事,比汗國自己都熱情。

其他附庸國,都寧願多交錢,也不想讓紫帳派兵來。

但諾夫哥羅德的商人們,交了錢之後,天天來催“總督”趕緊多派軍人來,尤其要趕緊擴充海軍,顯得十分違和。

但紫帳汗國的水上力量也是有限的。

如今,黑海已經成為羅馬的內海。

在帖木兒崛起之後,藉助他們的幫助,紫帳汗國也成功進入地中海東岸,在小亞和敘利亞建立了幾處據點。

航海是運兵和商貿的主要工具,甚至可以說,在這些地方,紫帳汗國就是沿著海上通道擴張的,所以才形成了這種看起來分散,但實際上還算穩固的領土分佈。

為了維持帝國,海上力量當然是不可或缺的。

紫帳汗國剛成立的時候,對於水師一竅不通。

開國皇帝伯顏帖木兒本人,就是個著名的旱鴨子。

當初為了進入巴爾幹,他決定聽從東羅馬教會的建議,率眾加入東正教。

教會喜出望外,決定模仿當年的羅斯受洗儀式,讓大家都下河洗一圈,就算完成儀式了。

誰知,大汗伯顏帖木兒帶頭下河時,居然溺水了。

大臣郭蓋等人七手八腳給他撈起來,搶救了半天,總算沒淹死。

由於擔心傷亡過大,眾人只好婉拒了集體洗禮的儀式,直到現在,都沒完成集體入教典禮。

此事成了紫帳汗國的祖傳笑話,直到這會兒還在流行。

據李玄英說,以此為原型的希臘喜劇,都有好幾部。

這也導致汗廷貴人們在“安答戰爭”之後,也無法驅逐宮廷中的希臘勢力。

因為汗廷水師很大程度上,依然要依賴他們的參與。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步步為陷步步情

南婷十三後

被迫攻略男主中

大蔥批發商

重生後太子對我窮追不捨

阿梨魚

重啟:大世界

道友吃槍子兒嗎

人在JOJO,開局時停3秒鐘

大智若驢

葉羅麗仙子強勢入鬥羅

梔虞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