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國想在諾夫哥羅德部署水師,物資上問題不大。

那裡有很多高大的林木,並不缺乏木材。

長期的貿易航運,也使得當地人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工坊、船塢,可以建造和維護艦船。

唯一的困難,就是人員的問題了。

紫帳汗國在這裡維持不了太多軍隊,也沒法把希臘水師主力調過來。

實際上,汗廷內部,很多人也不希望希臘人插手這邊的事情,擴大他們的勢力。

而諾夫哥羅德人得應付各個方向的戰爭,也沒法提供更多人力了。

因此,紫帳汗國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手,來發展航海。

一番挑選之後,北海行省平章提出,可以從南邊的草原上,就地拉蒙古人來填補人力空缺。

因為周遭的各個族群、各個文化裡,蒙古人是最適合航海的。

這個結論,並不難推導。

什麼是海洋文明?首先一個前提,就是窮。

當地資源並不足以滿足其生活所需,因此只能四處冒險、擴張,來往於不同地區,以求獲得更多的資源,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很多文明,只要勤勤懇懇地耕作、生產,就能養活自己,所以不會閒著沒事去賭命亂跑。

但這邊的蒙古部落,窮的連鍋都沒有,只能到處遊蕩。

顯然,這個前提條件和基本動力,他們是具備的。

而在航海時,航海者的身份是多重的。

海商、海盜,往往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身份。

發展航海並不只是做生意,劫掠其他商船乃至劫掠岸上目標,也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

在草原上,當然也是同樣的情況。

各部落之間有複雜的關係,一方面會進行貿易,另一方面,相互劫掠也是日常。

習慣了這種生活的蒙古部落,對此的相性就會很好。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對風險的容忍程度:雖然整體上看,海運給沿線城市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風險同樣很大。

可能遇到個風暴,就血本無歸,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

所謂“冒險”,對於忍受風險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很多人確實不容易接受。

但在草原上,風險同樣很大。

一場白災,可能整個部落就完蛋了。

長期處於這種環境的蒙古人,也有同樣的風險耐受能力。

最後,即使獲得利潤,收益的大頭也是商人和船主的。

普通水手,整日在船上顛簸,生活艱難,收入也有限。

羅斯人如果有塊固定的土地,也不想去過這種糟糕日子。

但蒙古人的日子同樣艱難,很多人都是部落貴族的奴隸,整日在馬背上顛簸,也沒什麼收入。

他們從事航海,接受程度就好多了。

反正,他們本來過的也是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

在港口間航行,和在草場間轉場,區別也不算很大。

牧民們對此早就習慣了,適應起這種生活節奏,也不會太難。

由此可見,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汗號。

蒙古人,才是真正的海洋民族。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北海行省開始大量招募蒙古牧民充當水手,填補人力缺口。

這邊的所謂蒙古人,其實大部分都是當地的欽察、庫曼和保加爾部落。

當然,這也不說麼問題。

紫帳汗國對於如何驅使牧民,十分有經驗。

汗國對海上的管理,和對喀山的保加爾舊部、南俄的庫曼故地一樣,十分鬆散,只要在神祖面前,宣誓成為羅馬公民,向擺賽汗定期繳納貢品,就能享受廣泛的自治權。

諾夫哥羅德將北方的大片非核心土地,分成了好幾塊領地。

本來是打算招募立陶宛貴族,作為共和國的封臣,擔當北方屏障的角色。

但紫帳汗國到來之後,共和國就改了主意,把它們送給行省直轄。

行省官吏又從中挑選了幾塊合適的地方,建造港口,作為這些海上牧民的營地。

每一艘船,在海上很可能長期見不到人,實質上就是一個獨立的遊牧部落。

所以,又按照船隻大小,給船長授予十戶、百戶不等的官職,這樣就算完成了管理機構的設定。

一開始,很多牧民還不習慣,損失頗大。

但這回汗國並不缺人,由於給出了足夠的賞金和劫掠分利,眾多日子不好過的小部落,都跑來投奔。

由於數量增加太快,很快,船隻數量就超過了商貿所需。

閒著沒事的蒙古人四處乘船遊蕩,搶劫瑞典、立陶宛和波蘭的海岸。

這些歐洲國家,常備軍數量有限,平時都靠各個分封領地自己的力量,來對付出現的敵人,對付普通海盜,效果還不錯。

然而,蒙古海盜無師自通地結成了大團夥,不時就匯聚起一大堆部落,在首領和老海賊的指揮下,有目的的選擇突破口,藉助紫帳本土派來的工程師,破壞各國的防禦堡壘,然後一擁而入,把沿岸各地都劫掠一番。

遇到這種突然集中起來的大規模入寇,當地人很難抵擋,因此受害頗為嚴重。

紫帳汗國和諾夫哥羅德,對此都很滿意。

立陶宛和波蘭因為背後受到襲擊,不得不調集士兵前往防禦,讓紫帳在南方前線的壓力小了很多。

由於效果良好,這一制度就保留了下來。

蒙古海盜活動的範圍,已經遠超出了北海行省當今的轄地。

大都朝廷決定給他們升級編制,順便換個正規點的名字。

於是,郭氏透過桃花石島的關係,找了個老學究,專門琢磨個好名字。

老學究考據一番,告訴他們,可以挑一個和水域有關,又有多重寓意的詞。

《衛風·碩人》雲:“河水洋洋”,《毛詩傳》雲:“洋洋,盛大也”;《大雅·大明》雲:“牧野洋洋”,《毛詩傳》雲:“洋洋,廣也”;《魯頌·閟宮》雲:“萬舞洋洋”,《毛詩傳》雲:“洋洋,眾多也”。

孔子說:“美哉水,洋洋乎!”

可見,這個詞一直以來就是與水有關的美言。

考究先聖之意,應該把“北海”改為“北洋”,以示國朝武威之盛,水師軍容之壯大。

眾人覺得,老學究果然很有文化,於是按照他的建議,改名為“北洋水師”。

由於擴張迅速,諾夫哥羅德的造船工坊供不應求,北海行省甚至要去漢堡和呂貝克,訂購德意志戰船。

幾年後,艦隊就頗具規模。

這時,一場新的戰爭爆發了。

英格蘭王國原本是歐洲重要的羊毛出口國,倫敦商棧在漢薩同盟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國王愛德華三世在位時,禁止羊毛出口,同時禁止進口外國的紡織品,違者予以重罰。

愛德華希望藉此強制推動本國紡織業的發展,把羊毛出口轉為紡織成品出口。

但這一政策,顯然妨礙了外國商人們的利益。

大量進口羊毛進行生產的弗蘭德斯,首先表達了不滿。

漢薩同盟的其他城市,也強烈譴責英格蘭官府這種強制性的貿易保護行為,呼籲英國開放自由貿易。

但愛德華三世是個強勢君主,不但把原本的羊毛關稅變本加厲,甚至開始劃界,禁止在距離海岸五英里內剪羊毛。

這些舉措讓商人們十分氣憤,但英國當時還很強,正在毆打法國,大家也沒什麼辦法。

不過,愛德華統治的最後幾年,患上了中風,無力再處理朝政。

1376、1377年,繼承人“黑太子”愛德華和愛德華三世先後去世,之後的繼承人昏庸無能,貴族之間內鬥不休,陷入了將近三十年的混亂。

而北海商人們抱上了紫帳汗國的大腿,決定趁這個好機會,用武力迫使英國開放貿易。

法國對此大力支援,給予了不少贊助,還派人去大都,遊說朝廷追加兵力。

在法國人的金幣攻勢下,汗廷上下很快同意了他們的計劃。

海軍大公伊薩克·杜卡斯親自率領眾多隨從和技術人員,前往諾夫哥羅德指揮作戰。

次年,蒙古海盜大批南下,與沿途各同盟城市的艦隊會和,首先擊敗了宿敵丹麥,迫使國王宣佈中立。

隨後,北洋水師駛出日德蘭海域,進攻英格蘭的各個港口。

英格蘭國王理查二世不受貴族們的歡迎,以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為首的大貴族們樂見國王吃癟,只是自保,拒絕給國王提供口頭支援之外的任何援助。

原本支援貿易保護的大商人們,見到敵軍來勢洶洶,也開始動搖,不想再堅持到底。

在一系列不利條件下,國王軍隊只能在泰晤士河口迎戰北洋水師,結果因為寡不敵眾被擊潰。

眾多蒙古海盜、漢薩傭兵和大量混在其中的法國人,成功登陸並進入倫敦,大肆劫掠。

城區不少地方被燒燬,理查二世倉皇出逃,躲入威爾士。

軍事失敗導致國王的權威進一步受損,不久之後,就被約翰的兒子亨利推翻,稱為亨利四世。

英格蘭被迫重新開放羊毛出口,取消高額關稅。

漢薩同盟和紫帳汗國擴大了原本設在倫敦的商棧,得到了更多的特權,使得這裡成為了實質上的國中之國。

大家之前自己都沒想到,一次行動居然有如此大的成果。

嚐到了甜頭之後,各方的合作就更加緊密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柯學之月亮的秘密

黎夏願星

殭屍校園?

閃耀夢H

女主線上爆破

馬甲三連

暗區變現實

我是人舅

玖玖祈梅

叄櫟祈梅

叼起雪豹的尾巴

竹枳不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