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義父義母的說法,已經比較客氣了。

郭康自始至終,也沒有對更多人提及這些事情。

這倒不是關於“未來”的事不能說,實際上,他藉著占卜和推演歷史之類的名義,已經給別人“劇透”過好多次了。

但結果,始終並不怎麼好。

這個世界終究與他原本的老家有些區別,所以出現偏差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僅僅是這種原因,他倒不至於如此無奈。

最大的障礙是,很多後世眼中的“問題”,在當時不但不是問題,反而是能夠做出的最優選擇。

他本來覺得,指出未來會出現的隱患之後,能夠設法避免。

但實際嘗試卻發現,這樣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副作用。

有些時候,確實會有當局者迷的問,但更多的情況下,當年做出決策的人,考慮的未必比他少。

甚至,因為更加身臨其境、相關經驗更豐富的原因,這些人會比他考慮的更細緻。

他的擔憂,別人也未嘗不明白。

比如,汗國扶持羅斯城邦,到底對不對?

從後世來看,羅斯人最終滅亡了金帳汗國。

但在這個時刻,羅斯人反而是最無害的。

這個時候,立陶宛正是強盛的時期,曾經多次插手羅斯各國的事務,甚至公開和汗廷叫板。

札尼別汗去世沒多久,立陶宛軍隊就在藍水河擊敗金帳大軍,佔領基輔,把蒙古人驅逐到頓河以東。

直到脫脫迷失戰敗,想到的首先都是立陶宛。

不扶持這些羅斯人,讓他們維持獨立,就等於把立陶宛大公國養的更肥。

到時候,恐怕等不到15世紀,汗國就得徹底完蛋了。

立陶宛以西,還有個更難對付的波蘭。

波蘭人同樣屢次向南俄地區伸手。

1352年,札尼別汗還在,金帳汗國還沒走下坡路的時候,波蘭就進入後世的烏克蘭地區,和立陶宛合夥,公然瓜分了加利奇-沃倫公國,試圖把領土擴充套件到黑海邊。

如果不扶持羅斯代理人,意味著汗廷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和這幾個大國在漫長的邊界上,在不友好的當地人包圍中,進行長時間的戰爭。

這種成本,很明顯難以承受。

說到底,郭康那個時代的人,看待這些國家,難免會帶上刻板印象——在他那時候,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立陶宛到底是什麼。

偶爾有關注國際形勢的,也往往只會記得他莫名其妙挑釁自己的事情,覺得這就是個跳樑小醜級別的奇葩小國。

至於波蘭,知道的人應該更多,但它最出名的段子,是三天兩頭被人瓜分,看起來像個弱小的倒黴蛋。

而羅斯人,則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有“戰鬥民族”的稱號,一聽就顯得很強大。

這種情況下,扶持羅斯人,對抗波蘭和立陶宛,確實容易給人一種輕重不分的感覺,似乎早早消滅這個潛在對手就更好。

然而,此時波蘭在整個基督教世界,實力都是數一數二級別的。

而立陶宛,則是東歐第一大國,佔據著從黑海到波羅的海的廣袤領地,面積是讓人懷疑他和莫斯科,誰才是後來的俄羅斯。

這種情況下,他也很難保證自己的建議,就真的是妥當的。

更別說,有些概念,不同時代的人可能根本沒法相互理解。

比如這個時代,如果他非要找人問,誰是戰鬥民族,那大家會覺得就是他自己。

歐洲人沒有和東亞勢力接觸過,但天方教世界與他們早就開始打交道了。

唐玄宗的時候,倭馬亞王朝正在進行阿拉伯世界的第二次大擴張。

這引發了中亞各國的擔憂,於是紛紛請求唐朝出面,擺平阿拉伯入侵者。

但唐朝對此興趣不大,於是把活丟給了西突厥汗國分裂出的突騎施部落。

此後,突騎施首領蘇祿率軍南下,和阿拉伯人交戰十幾年。

阿拉伯帝國前後損失將近二十萬軍隊,而且大部分都是從阿拉伯本土和敘利亞帶來的老兵。

帝國最大的呼羅珊行省,被突騎施人打成了光桿。

哈里發被迫從印度方向、高加索方向乃至小亞方向調回軍隊,去填東方的無底洞。

嚴重的軍事失敗,導致其他方向的擴張也被迫中止,打擊了帝國的威望。

核心軍隊的快速消耗,更是直接動搖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

沒多久,就因為壓制不住波斯人的反抗,被更加波斯化的阿拔斯王朝推翻。

這個結果,讓阿拉伯人自己都覺得匪夷所思。

要知道,這時候,六千阿拉伯人就能征服北印度,七千多人就能打敗伊比利亞最強大的國家。

在和東征同時進行的西征中,幾萬名士兵從突尼西亞一路打到高盧南部,征服了沿途幾乎所有地區,直到在普瓦提埃被法蘭克王國擊敗,才停了下來。

而且,這些人基本都是就地徵召的新皈依者,沒有消耗多少本部力量。

即使三十年前,在雅穆克河與希拉剋略親帥的東羅馬大軍決戰,也只是投入了兩萬五千名士兵。

如果在東方白白送掉的這十多萬老兵,都投入西征,那估計今後也就沒有天主教世界了。

而突騎施,甚至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強國——後來,蘇祿可汗與唐朝鬧翻,結果幾乎沒有掀起多大波瀾,就被唐朝按死了。

在阿拉伯人看來,這意味著一個非常離譜的現實。

這個世界,只有中原人會在乎,或者說有資格在乎“羈縻”和“本土”的區別。

在其他文明看來,這就是唐朝的一個封臣,把阿拉伯帝國打到懷疑人生。

這種震動,對之後的歷史毫無疑問會產生影響。

之後,因為高仙芝的離譜操作,唐朝正規軍在怛羅斯敗給阿拔斯王朝,戰績甚至不如自己的藩屬。

但即使如此,阿拔斯王朝也依然主動和唐朝保持友好關係,對於向東擴張和傳教幾乎沒有興趣。

因為前朝的教訓很直白,就是“你沒事兒惹他們幹什麼”。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橘子夏日

z小新賣蠟筆

若澤夢

小青兮

內耗?我要創飛所有人!

秋渠名山

TFBOYS的初戀

不刀自己

八荒禁神錄

闢寒

盜墓:瞎子,我來了

DM齊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