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王大喇嘛的往事

見她這麼說,王大喇嘛也鬆了口氣。

“我們大都,是泰西首善之地。

南來北往的人絡繹不絕,習俗也各不相同,所以難免會有些牴牾。

我們教會雖然一直在盡力改善,但也肯定比不上中原官府那套已經很成熟的制度。

還是希望你能體諒一下.”

“都說了,沒事的.”

唐賽兒擺擺手:“再說,制度完不完善,跟俺也沒啥關係。

中原官府那套禮節,還能招待俺不成?俺還希望他們禮節不那麼齊全呢——他們行禮,錢可都是俺們出的啊.”

“呃……”王大喇嘛想了想,發現還真是這個道理,只好尷尬地笑了笑。

“俺倒也有想問的事情.”

唐賽兒這次主動開口:“王師父,您也是中原人士?是怎麼跑到這裡來的啊.”

“嚴格來說,我爹是中原人,但我不是。

我出生在河中,還算是大唐地界,可惜從沒回過關中的老家.”

王大喇嘛語氣裡帶上了點遺憾:“本來,我當年出使帖木兒宮廷的時候,還準備順路回家看看的,結果事情太多,至今都沒能成行過.”

“哎,大家祖上誰沒遷徙過.”

小姑娘唐賽兒反而安慰起他來:“俺爺孃當年也絮叨的很,就是不想離家逃難。

但先生們所謂安土重遷,在俺看來,不過是捨不得多年經營的土地,和熟悉的鄉親.”

“土地的開墾和深耕,很麻煩,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做好的。

鄰里鄉親的信任,是安全的最大依靠,也是想要過好日子必須的。

因為一個人的話,很多產業根本沒法經營,像水利、器械這類,都得合作起來才能搞好.”

“跑到外地去,這些優勢就都沒了。

一個人跑去異鄉,幾乎就是找死。

哪怕全村一起走,都容易和人家土人衝突,所以大家才會儘量迴避。

但反過來,要新的地方能住的更好,搬個家又有什麼呢?”

“這倒是。

我其實也不是耕種、做工的人,不過是遊方的僧侶罷了.”

王大喇嘛點點頭,贊同了她的說法:“這麼一來,倒顯得我自作多情了.”

“俺老家的先生,也天天感慨這個,惋惜那個。

可能你們文化人都這樣吧.”

唐賽兒看起來已經習慣了:“不過,河中離這邊也不近,而且沿途都是天方教地界。

您是怎麼跑到這邊的啊?也是跟俺們一樣,和商人一起來的?那樣的話,天下各地之間的往來,好像比俺當初想的,要頻繁的多啊.”

“先秦的時候,我們這裡就有人往來天竺了。

漢朝的時候,天竺人就在南洋建立了一串小國。

各地之間,本來就往來不少,只有中國獨立於世——或者說,不獨立於它的地方,都給老祖宗打下來完了.”

王大喇嘛告訴她:“所以,最大的障礙,就是去南洋很麻煩。

到了南洋之後,無論去哪邊,就都輕鬆多了.”

“不過我的經歷,倒是不同。

這件事說來話就長了……”他想了想,說道:“你知道波斯曾經有過的喇嘛寺麼?”

“不知道。

俺只是路過那裡,沒怎麼深入瞭解過.”

唐賽兒搖搖頭:“那個喇嘛寺現在也沒了吧?那就更不清楚了.”

“是啊,已經沒了.”

王大喇嘛說:“當年伊兒汗國建立的時候,開國藩王旭烈兀篤信佛法,專門從東方請來師父,建立寺廟.”

“那個時候,元朝西道諸王的汗廷,雖然有些已經遠處唐土之外,但在各地還是有不少採邑。

比如伊兒汗國,雖然主體部分在波斯地區,但在河中、藏地和彰德路,都有分散的封地。

金帳汗國的封地,則在山西平陽、河北真定、湖南永州.”

“這些領地上的人口和財稅,理論上依然是歸於宗王所有的。

雙方之間的關係,也和現在歐洲的一眾封君、封臣差不多,就算地理上不挨著,聯絡也比較緊密。

旭烈兀本人,就和當時藏地風頭最盛的止貢派來往密切,還在那裡專門派駐了士兵,保護寺院和喇嘛.”

“但忽必烈奪位之後,情況出現了變化。

他沒收了大部分位於漢地的采邑。

剩下的那些,也喪失了行政獨立性,只是每年派官吏,把賦稅送往各個汗國的駐地,表示管轄關係還在.”

“伊兒汗國在藏地的封地,一開始還未受到影響。

但當地的宗教環境也變了。

止貢派和蒙哥汗的關係也很好,但和忽必烈卻有矛盾。

據說,止貢派的僧侶甚至在辯經法會上,公開駁斥過忽必烈,把他說的無言以對.”

“正常情況下,這也不是太麻煩的問題,因為朝廷爭鬥中總是免不了要站隊、得罪人的。

拖雷四子裡,他們和另外仨關係都不錯,估計也是因此就有恃無恐,覺得反正也沒他什麼事。

誰知,蒙哥汗卻突然身亡,一系列內戰之後,不被看好的忽必烈搶到了汗位.”

“止貢派也因此受到了打擊,忽必烈開始扶持一直堅定支援自己的薩迦派首領八思巴,去爭奪藏地的控制權。

至元二十七年,不甘失敗的止貢派聯絡伊兒汗國和察合臺汗國,請他們出兵入藏。

薩迦派也立刻上奏朝廷,舉報止貢派謀反,請元朝派兵支援.”

“窩闊臺系的汗王海都,派遣蒙古聯軍從西域進入藏地。

元軍則沿著唐時故道,從河西入藏。

雙方在前藏交戰,最後,實力更強的元軍擊敗蒙古軍,焚燬止貢寺.”

“這件事被稱為‘止貢林洛’,就是藏語的止貢寺之變。

止貢派此後更加落魄,作為止貢派最大的施主,伊兒汗國在藏地的封地也遭到撤銷。

元朝開始在各個重要地點,直接派駐軍隊,設定驛站。

還派遣官吏,整頓土司,前後三次統計藏地戶籍,推行法律,徵收賦稅.”

“大唐時,朝廷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者,於是元朝就把管理藏地的機構命名為‘宣政院’。

這應該是中原朝廷第一次直接管轄這裡.”

“不過,我們那邊,日子就不好過了。

波斯地區的寺院和僧侶,大多是旭烈兀從藏地請來的。

伊兒汗國丟了那邊的飛地,教派也受到重創,導致大家也成了無根之木。

後來,伊兒汗國高層裡,天方教的勢力越來越強,到合贊汗的時候,終於宣佈廢止之前的宗教寬容政策,只准信仰天方教.”

“波斯地區的景教,就是在這一輪事件中受害嚴重。

汗廷的命令一發布,迫不及待的天方教徒就搗毀了所有的景教寺廟,殺戮僧人,虐待信徒.”

“佛教的情況要好一些,因為伊兒汗國依然是大元的附庸,雙方常有往來,不敢搞得太過分。

畢竟要是按波斯人的願望,直接殺光異教徒的話,怕是得把合罕和使臣們都給殺了……所以,伊兒汗國只是拆毀了佛教寺院,禁止今後再修建,沒有放任對僧侶和信眾的屠殺.”

“但當地的僧侶們,比景教神父靈活的多。

風聲一起,大家紛紛冒充天方教祭司,換了個招牌,繼續我行我素地活動。

天方教內部,不同派系也十分繁雜,分不清楚。

最後只能下達命令,許諾把樂意離開的和尚、喇嘛們都禮送出境,只要他們別再亂唸經就行了.”

“我師父,就是這些喇嘛裡的一員——不過他離開之後,去了一趟藏地老家,又回來了.”

王大喇嘛說:

“他一直給我說,這件事是教派的大恥辱,無論如何都要報仇。

所以,他回家之後,處理完了那邊的事情,就準備潛回波斯。

上師和師兄弟們都對此不解,但他還是在諸佛、菩薩、祖師面前,發下宏願,定要覆滅波斯與天竺的外道,復興佛法.”

“那之後,他就打著天方教的名義,暗地裡講授佛經,教育信徒。

喇嘛教相比其他佛教教派,更看重上師,而不是著重於佛經原文。

所以他也對經書做了不少改寫,方便當地人接受和傳播.”

“我小時候,家裡經商時,好像出了什麼事情。

我父母就丟下我,連夜逃走,不知道跑哪去了.”

王大喇嘛回憶起來:“有人發現我,就把我帶給師父。

他說,自己正準備收徒,正好就碰上了我,這大概是菩薩的意思吧。

於是把我收養了下來,和其他孩子一起教養.”

“波斯人喜歡教門制度,他們的宗派,都是各路上師,也就是所謂的伊瑪目代代相傳。

教徒們也更認伊瑪目,而不是創教先賢和傳世經書——和我們喇嘛教差不多。

所以,他的教派在這裡適應的還不錯,十幾年下來,已經有不少人了.”

“但人多起來之後,內部矛盾也大了很多。

師父的宏願終究只是自己的宏願.”

王大喇嘛搖了搖頭:“後來,我十幾歲的時候,師父去世了。

幾個弟子開始爭奪上師伊瑪目的位置,教派一片混亂。

我和當時風頭最盛的二弟子關係不好,乾脆自己離開,四處遊方去了.”

“後來,我來到安納托利亞,求見了這邊的尹道長。

他說服我投了拜上帝教,接納我加入教會,給羅馬辦事。

之後的事情,伱們就都知道了.”

“真曲折啊.”

唐賽兒評價道:“我以為我們已經很不順了。

看來全天下,到處都是苦命人啊.”

“是啊,這地方不比中原。

中原雖然也有暴政、貪官,但起碼大部分時間、大部分地方,還是太平的。

這邊呢?哪怕我這樣,看起來混的還行的,其實都是從小遭過不少罪的.”

王大喇嘛搖搖頭:“我沒有師父那樣的大目標,但也一直在努力推動羅馬大一統。

希望這些年,多少也能行些功德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坑爹系統要我刺殺男主

尋謐

深宮似海:太妃她千嬌百媚

和小禾

風晚愛未眠

爆肝小郭

你個二貨道士

唐三佰

假如甄嬛就是純元

袁有理

落入人間:深藏不露

祈禕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