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風起青萍之末(中)

“這又是個什麼神仙?”彼得神父聽到了新名詞,好奇地問。

“九天玄女是很出名的女神了.”

唐賽兒介紹到:“傳說遠古時候,黃帝和蚩尤交戰,九戰都不能勝利。

這時,有一位人首鳥身的神女從天上降下,黃帝向她稽首求教,希望獲得擊敗蚩尤的辦法.”

“蚩尤是俺們那邊傳說中,主管戰爭、兵器的大神。

遠古時候,就是他最先造出了銅兵器,因此非常兇悍,沒有辦法以蠻力制服。

九天玄女就傳授兵法給黃帝,讓他按照這些規則來進行戰鬥。

黃帝學會之後,果然擊敗了蚩尤。

後世的兵書,據說都是從這本《九天玄女兵書》中來的.”

“這故事倒是挺有趣的。

教會也經常收集、整理各地的神話,好進行改編和引導,讓它們變得更雅馴.”

彼得神父回想了下,說道:“其他地方,也不是沒有這種天降神靈,助善懲惡的故事。

但人家一般是給神器,或者教授法術什麼的。

但這種直接教授兵法,還有對應書籍的,我還真沒印象.”

“我也想不起來.”

王大喇嘛也說道:“理論上天父是萬軍之主,但我們所知的,都是類似先王君士坦丁那種,以天父的名義鼓舞士氣之類的故事。

相關的記錄裡,也沒見他直接指導戰術.”

“而且這神女也值得注意.”

彼得神父對故事很感興趣:“為什麼是人頭鳥身?是類似斯芬克斯那種類別麼?”

“俺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不過聽人說,這種形態的神靈並不少見。

山海經裡,就有這種鳥身人面的神.”

唐賽兒回答:“俺聽老學究們說,古時候,這種形態的神更多。

有人還說,所謂‘羽化登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變成鳥身,飛上至高天,成為仙人。

所以,才叫做‘飛昇’這個詞.”

“後來,抱朴子反對化形之說,還專門在經文裡解釋。

他認為,人本身的形象,就是最高貴的,變成其他動物的模樣,不是正道。

那之後,這一派觀點佔了上風,鳥身形象就漸漸消失了。

現在民間拜的九天仙女,也多是人形了。

不過,古籍的記載倒是都在,大先生還專門給我說過.”

“他也喜歡收集神話麼?”彼得神父覺得自己發現了同好,高興地問。

“沒有,俺覺得他就是忍不住要揶揄老仙姑.”

唐賽兒搖搖頭:“他意思可能是,俺們拜的神並不正經,連理論都是前後不一、互相打架的。

不過,這些考究出來的東西,其實也沒幾個人在乎,所以他也就酸幾句,然後就算了.”

“這樣啊。

黃帝的地位和神性,在你們那邊太高了,連我都知道.”

彼得神父提醒道:“你們自稱得到九天玄女傳授,又是拿出兵書,又是準備神劍,等於自比黃帝了吧?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對伱們有微詞啊.”

“這倒不至於。

俺們對於神人的等級差別,反而沒有你們這麼敏感。

按你們的標準,鄉親們估計天天都在瀆神了.”

唐賽兒倒是不在乎,解釋道:

“而且,雖然相關的民間傳說很多,但比較古老的說法裡,黃帝的象徵不是劍,而是弓。

據說黃帝是白日昇天的,當時天上有龍降下,黃帝騎上龍,便飛走了。

大臣、百姓都去抓住龍的鬍鬚和黃帝的衣飾,試圖留住他,但沒能成功,只拽下來一些龍鬚和黃帝的衣角布料,還把他的弓也扯下來了。

這把弓之後就留在人間,史書稱之為‘烏號’.”

“也有其他說法,比如說這弓是黃帝飛昇時,大臣們持弓射龍所用——他們試圖把那條龍擊落,讓老天子回來。

相比起來,石匣和劍,反而是道教興起之後,才流行的了。

真要自比黃帝,就應該找把弓,聲稱這就是傳說裡的帝弓烏號,而不是用劍了.”

“我明白了.”

彼得神父迅速又開啟筆記本,先把關鍵詞速記下來:“鳥形的神話生物出現,幫助黃色帝王戰勝了黃銅之神……好了,剩下的回頭我再請教吧。

那這本兵書,是確有其事,還是個單純的道具啊?”

“你把老鄉們當傻子了吧。

單純的道具,怎麼可能騙得了人.”

唐賽兒搖搖頭:“這書裡頭寫的,說是奇門遁甲之類的法術,但確實是教你怎麼用兵法的.”

“法術怎麼還能當兵法用啊?”彼得神父合上筆記本,明顯不太信。

“法術本身,就是兵法換個詞.”

唐賽兒說:“比如最常見的六丁六甲之術,就是教你如何編組、訓練最基本的小隊.”

“所謂六甲,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這六甲,其實就是六個小隊的名字.”

她講解道:“比如甲子隊,就有甲子、乙丑、丙寅……直到癸酉,一共十個人,所以也叫‘甲子旬’。

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天干地支的編號。

同樣,甲戌隊,就是甲戌、乙亥、丙子……一直到最後的癸未,也是十個人。

這樣一來,六甲之中,就有60個步兵了.”

“只要每個人記住自己的編號,就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作戰時的指責。

隊長也能根據編號,指揮大家排佈陣型了.”

“另外,兵法有正有奇。

除了六甲正兵,還有三隊奇兵,位列甲部之外。

俺們一般把這三隊,分別給個乙、丙、丁的編號,統稱‘三奇’。

每隊的功能、人數,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可以是騎兵,可以是戰車,甚至可以是輜重。

是否一同上戰場,也要看情況。

千變萬化,沒有定論了.”

“這六個十人隊,還有三個加強的小組,不就是一個百人隊的編制麼.”

彼得神父一下明白了:“這和我當年參軍時的情況差不多。

看來,這確實是手把手教人,怎麼練兵的書啊。

要是把這些隱晦的編號,改成數字,就更直白了.”

“改成數字就不好了。

大家會覺得很亂,而且神秘意味也沒了.”

唐賽兒搖搖頭:“干支編號聽起來就比較古樸神奇,能讓大夥兒更安心、更樂意聽命令去訓練。

俺覺得,可能是因為帶了點神聖感吧?而且兩個字的編號也不難記,所以這樣就挺好的.”

“訓練可不是輕鬆的活。

兵書裡記錄了方陣、曲陣、圓陣、直陣、兌陣五種陣法,對應五行。

五行相剋,五種陣法也互相剋制,因此所有士兵都得進行操練。

不但要熟悉不同陣法,還要能根據戰場情況,在各種陣型之間變換——這也是練兵的基本功.”

“人更多了之後,就會有眾多這種小隊。

依然可以按六甲的編組,進行擴充,不過這個時候,每個編號代表的就是一支小隊了.”

她看了看認真聽著的兩人,繼續說道:“十個這種幾十人的小隊,可以組成一營兵馬,大概小一千人吧;六營兵馬加上主將的親軍,就是一支將近八千人的軍隊。

再往上,我就沒指揮過,不知道怎麼排布了.”

“我覺得這就是百人隊、大隊和軍團.”

王大喇嘛也認了出來:“這兵書估計是真有料的,只不過是用法術的形式,把口訣給記下來了.”

“俺說了,裡頭都是真的麼.”

唐賽兒揚揚眉毛,一幅“你們這才懂”的樣子:“雖然有人說,這是裝神弄鬼,但打仗是生死攸關的事情,怎麼能隨便糊弄.”

“俺自己天天看、天天用,心裡還是有數的。

九天玄女當年的兵書到底如何,也沒人知道。

至於俺這套,應該是從唐朝的兵書開始,漸漸發展起來的.”

“黃帝太遠,按大先生的說法,就是‘文獻不足’,已經‘不足徵’了。

據俺認識的軍戶說,目前的兵書,都出自姜太公整理的兵法。

漢朝建立之後,很多兵書已經過時,又有不少新的戰法出現,因此韓信、張良又親自帶人整理。

一直到諸葛孔明時,集兩漢所長,作出了八陣圖.”

她侃侃而談起來。

“從那之後,歷代兵法幾乎都出自八陣。

兩晉南北朝,也都學諸葛孔明的練兵法。

到大唐時,李衛公認為八陣太複雜,需要的人太多,把它簡化為六陣,稱為‘六花陣’。

後世的陣法,又大多出自於此.”

“這六丁六甲之法,俺懷疑,實際上也是出自李衛公,否則怎麼這麼巧。

俺沒看過他兵法的原文,不知道人家是怎麼講的。

但看起來,這六甲兵,和唐軍的六軍,其實就是一個東西,只不過人家制度更全,編制更大。

估計,就是有心人從那邊抄來,改的簡單了不少,好讓民間也能照著口訣用了.”

“我覺得這一點也不‘簡單’.”

彼得神父說:“再簡陋,這也是照著唐軍的路子訓練的。

誰要是能做到,那和我國的軍隊,估計都不會有質的差距了.”

“你們那也太誇張了。

我一開始還覺得就是個抗稅,怎麼越來越離譜了.”

他連連搖頭:“我算知道,官府為什麼態度總是搖擺,時不時就要詔安了。

這村裡都是些什麼神人……”

繼續求票啊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坑爹系統要我刺殺男主

尋謐

深宮似海:太妃她千嬌百媚

和小禾

風晚愛未眠

爆肝小郭

你個二貨道士

唐三佰

假如甄嬛就是純元

袁有理

落入人間:深藏不露

祈禕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