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難以理解的人(求月票)

在郭康那個年代,這種掠奪事件可以說是屢見不鮮。

額爾金的名字其實對於塞里斯人也不陌生。

因為搶了帕特農神廟的這個額爾金,就是燒了圓明園的額爾金的爹。

——當然,老額爾金曾經因為妻子受到老朋友“照顧”,氣急敗壞之下公開打官司,狀告二人通姦,要求一萬英鎊的賠償。

那個時代,正經貴族能忍受的,一般都是對此表示寬容;不能忍受,就會為了名譽和對方決鬥。

結果老額爾金身為家傳七代的伯爵,卻上來就要錢,因此名聲大噪,一時成了國內頂流。

所以,這個爹是不是親爹,可能也不好說……

小額爾金雖然不知道來路,但祖傳手藝卻沒有落下。

不過,他在英國,恐怕沒有自己父親的名氣。

老額爾金藉助掠奪來的雕塑狠賺了一筆,甚至有了專有名詞“額爾金大理石”——這筆錢高達三萬五千英鎊,足足頂三個半老婆了。

小額爾金卻很倒黴,沒來得及享受自己的“戰果”。

1861年,結束戰爭和談判的小額爾金離開中國,去印度就任總督,但1863年就死了。

原因是他在當地旅行時所待的住宅,意外遭遇雷擊起火。

可能是突然的驚嚇,導致他心臟病復發,一時無法行動。

身邊的僕人和親友們,又不知為何,沒有出面相助。

最後,無法逃離火場的額爾金,就這樣被活活燒死了。

所以,歷史其實也個很有意思的知識寶庫。

至於可憐的希臘人,其實直到郭康那會兒,都經常扮演替罪羊。

在他那個時代,有人認為“歐洲人認希臘文明當祖宗,整天吹噓,所以我們否定希臘人存在古代文明,就能打擊歐洲人的法統.”

但實際上,看老額爾金和其他英國人的表現就知道,西歐人其實根本不把希臘當回事。

實際上,不僅希臘,羅馬也是如此。

曾經,歐洲的君主們確實喜歡蹭羅馬的關係,但這種關係,可能也就是中世紀前期還有點用。

隨著羅馬遺產的逐漸消失,實際上也就成了個表演而已。

羅馬皇帝的名頭,連神羅內部的諸侯都管不住,更別說外面了。

至於民間……平民和基層的文盲老爺,能知道曾經的羅馬帝國到底是個什麼,就不錯了。

等到歷史繼續發展,民間也有了些文化,羅馬乾脆被徹底拋棄了。

近代大部分歐洲國家,在確立文化時,都不約而同地迴避了羅馬。

法國人把維欽託利當做英雄,德國人則開始吹捧阿米尼烏斯。

英格蘭人則不知道為何,認了當年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在民族國家構建的過程中,羅馬早就被徹底拋棄了。

被他們選擇來建立神話的,都是當年的本地蠻族。

可能也只有二戰前後的義大利,還在堅持cosplay了。

而就算這些,其實也很小眾。

更別提可能只有相關愛好者,才會感興趣的羅馬了。

因此,對這些國家來說,最多也就是“我們蠻族學了些羅馬的遺留思想”的程度。

但要是學了些羅馬要素就算的話,也太方便了。

世界上最大的羅馬法國家就是塞里斯。

那到底誰才是羅馬?

所以,這件事最尷尬的地方在於,攻擊別人祖先,卻發現蠻子根本不在乎祖宗。

人家就沒這個弱點……

“我們一定要多瞭解歷史,要知己知彼啊.”

郭康對兄妹倆感慨道:

“我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你們,塞里斯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距有多大。

它和印度的差距,都遠大於印度和西歐的差距。

因為這本質上不是兩個‘文明’,而是兩個‘文明集團’之間的鴻溝。

只不過東邊那個文明集團,看起來只有一個成員罷了.”

“所以,用中原思維方式,來套其他文明,不僅是效果不好的問題,有時候甚至是危險的.”

朱文奎點點頭,一幅理所當然的樣子,估計郭康的話也合乎他的認知。

小讓娜則低頭思索起來。

郭康對此並不著急。

她年紀很小,今後會見識到一大堆例子的。

只要有了足夠的經歷,不難理解這個結論。

當然,他還是希望能憑藉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讓小讓娜少走些彎路。

尤其是她今後肯定要參與各種事務,與明朝打交道估計也少不了。

這都是些重要的事情,教訓可能會過於慘痛。

郭康自己能瞭解到這些,也是靠歷史上慘痛的經驗。

清末有一個很黑色幽默的例子。

林則徐在上任廣東之後,已經有風聲,說英國人準備發動戰爭了。

對此,林則徐沒有閉目塞聽,而是專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林則徐的幕僚和廣東當地官吏中,已經有主動探聽西洋情況的人。

前任阮元的幕僚蕭令裕、林則徐本人的幕僚俞正燮等人,都發現了西洋人透過海上擴張的規律,主張警惕起來,參考洋人的方式提升武力,實現以夷制夷的目的。

林則徐到任後,又不顧避嫌,召集了一群通曉英語的人,專門翻譯相關資訊。

不但直接與洋人接觸,利用美國人、葡萄牙人和英國的矛盾,從他們那裡獲得訊息;還專門收買了一批翻譯、中間商、水手等社會下層的人,“終日刺探外夷情事”。

他甚至不顧高齡,親自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從頭學習英文。

林則徐本來就是個語言天才,當年剛去京城,就學會了官話,震驚了不少人(明清官場公認福建人說話難懂,而且改過來都難……);後來參加滿語考試,得到了第一的成績(那年頭旗人沒幾個會滿語的,考試拿第一就是天下第一了)。

哪怕後來被貶去西域,也很快學會了維語和波斯語,甚至能把這兩種語言融入詩詞裡。

可見他的天分。

而作為朝廷裡摸滾打爬幾十年的老官僚,他對於權力的理解、和對政治的分析能力,當然也是非常紮實的。

憑著老辣的眼光和精準的手法,到戰前,他不但初步瞭解了英國本土的情況,也對殖民地的事項有了些認識。

除了國家大事,甚至連英國女王宮中,女官的名單和薪水,都被他收集來用作分析了。

而透過一系列分析,林則徐得出結論:戰爭短期內打不起來。

按照情報,1837年,老國王威廉四世剛剛去世,英國人找不到男丁,立了只有十八歲的維多利亞女王。

而這時,女王的叔叔們依然還在。

尤其是,維多利亞的四叔恩斯特,曾經擔任過軍隊將領。

和逐漸淪為花瓶的成員不同,恩斯特真的在普魯士接受過訓練,上過戰場,和拿破崙交戰,為此受過重傷。

是真的有軍事經驗,而且指揮過大軍作戰的人。

這個時候,恩斯特繼承了分裂出去的漢諾威王國,有了自己的國家和士兵。

連當時的英國人自己都在傳言,說他想要謀殺維多利亞,篡奪王位。

所以這樣其實很明顯:這孤兒寡母的,根本待不久。

恐怕不用多長時間,維多利亞就會面臨反叛,被四叔幹掉。

而前來廣州找事的,是東印度公司的人。

這些商人在君主更替的時候,居然想擅自在邊境開啟戰端。

自古以來,邊境商人自行其是,國家就沒有不出問題的——清朝自己明顯更清楚。

顯然,英國內部的危機已經極其嚴重了。

這種情況下,還怎麼對外發動戰爭啊。

另一方面,林則徐也打聽到,英國內部同樣有反對煙土貿易的人。

憑藉他對國家利益的理解和判斷,林則徐認為,英國朝廷是可以爭取的。

因為煙土貿易對他們來說,從道德和收益上都不是件好事,可以說服他們暫且控制住商人,獲取時間。

他還專門給維多利亞寫了封信,以有經驗長者的口氣,告誡對方,說中國販出的商品,都是有利於人的。

讓西洋人獲利頗多,而從來沒有害人的東西。

現在英國把並非本土所產的煙土販賣到中國害人,不但道德上不容於天理,對他們自己也沒有好處。

不如把印度的煙土剷除,改種五穀,施行仁政,才能統治長久。

犯罪的人應該嚴加處理,否則,今後有人把煙土也賣到英國,該怎麼辦?

除了依然堅持把英國稱為夷,這封信的口氣已經十分溫和。

寄出之前,林則徐還專門找了一群落水之後被救起的英國人,讓他們看看潤色下。

他還留了個臺階,說相信英國只是因為商船太多,管不過來。

不如趕緊管一管,對大家都好。

結果,這封信送到倫敦,公開之後,成了當時的著名笑話。

《泰晤士報》都專門全文刊登,供讀者取樂。

林則徐期望的結果,也沒能實現。

最後,林則徐獲取了大量有效資訊,進行了也不能說錯的推理,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結論。

由於堅持認定短期內打不起來,林則徐沒有選擇儘快全力加強防備,而是購置西式大船和蒸汽火輪船,開始研究,準備走長期路線,學習洋人經驗,把西式水師經營起來。

最後,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雖然守住了城,但損失頗大,連剛買的美國船都被炸了……

這件事就是個很典型的案例:不同文明之間,思維方式差別太大,想理解對方是十分困難的。

別說林則徐這種老派官吏,就是郭康那個時代的塞里斯人,學會了外國人的語言,說實話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人家在想什麼。

因此,這是個很麻煩,但真的不能忽略的現象。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步步為陷步步情

南婷十三後

被迫攻略男主中

大蔥批發商

重生後太子對我窮追不捨

阿梨魚

重啟:大世界

道友吃槍子兒嗎

人在JOJO,開局時停3秒鐘

大智若驢

葉羅麗仙子強勢入鬥羅

梔虞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