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明朝農民不當安安餓殍,所以是文明窪地

“所以,按你的意思,東方各個勢力都會如此吧.”

狄奧多拉說:“如果爪哇能延續到那個時候,可能他們才是會第一個效仿的.”

“很有可能.”

郭康說:“他們其實和我們一樣,公民數量一直不夠,但是有大量的奴隸,所以選擇的方法可能都差不多.”

“而且,相對於傳統中原王朝,爪哇元更加‘歐洲’一些。

我聽說他們甚至有大批的外國僱傭軍。

所以,他們的手法可能比我們還激進。

我懷疑他們整個國家,會快速發展到奴隸社會.”

“這倒是,那個地方其實更像個商人共和國。

而商人為了效率,是不會顧忌這麼多的.”

狄奧多拉點點頭:“他們在那邊根本沒人管,所以自然也會隨心所欲.”

“我之前和‘孫十萬’談進口織機的問題,他給我抱怨,說他哥哥前幾年當執政的時候,被人指責中飽私囊,藉助權力與民爭利,使得開拓新種植園的計劃沒能成功.”

“但我之前還和爪哇陳氏的代表談過,他們那邊就抱怨說,孫家的人這幾年天天譴責他們,說他們自從接任執政之後,就以與民爭利為第一要務.”

“你看,這回他們上了臺,就換成別人說他們與民爭利了。

連藉口都懶得換一個.”

她攤攤手:“對商人來說,這都不是什麼問題,很多規則在他們看來,只是隨用隨換的藉口.”

“所以我才說,你過於信任商人了.”

她不忘再加幾句告誡。

郭康覺得她這幾天是不是過於敏感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好點點頭,糊弄過去算了。

“不過我也不知道,明朝會如何選擇.”

狄奧多拉見他承認,滿意地繼續話題:“我總覺得,他們那個體量,就很難和爪哇一樣發展了.”

“爪哇本土的農場、工坊,都能使用大量奴隸和奴工,但明朝本土恐怕很難這麼做。

從哪獲得奴隸,如何長途運輸過去,都是個問題吧.”

“而且我有種感覺,塞里斯人非常‘嬌氣’.”

她想了想,又說道:“別的民族不怎麼在乎的事情,他們就特別在意。

讓這些人當農奴或者奴工,恐怕就別想讓他們有任何戰鬥力了。

明朝現在這個環境,恐怕沒法承受這種代價.”

“我倒覺得,是因為那邊的平均水準太高了.”

郭康想了想,找到了一個自己認為還算可行的解釋:“塞里斯人的基礎戰鬥力和組織能力更高,所以他們的基礎要求也更多.”

“同理,歐洲這邊,倒不是那些農奴和流氓混混戰鬥力多強,而是大家本來就都一樣弱,顯不出這些人的實力了.”

“所以我們不能憑空對比,還是得看他們所處的環境.”

他總結道。

“這麼說也是.”

狄奧多拉表示贊同。

“不過伱說的也對,明朝那個情況,確實是不好管.”

郭康想了想,說。

和紫帳汗國一樣,明朝也不可能透過行政命令和法律,快速集中土地。

與那些好欺負的英格蘭農民不同,塞里斯人非常‘嬌氣’。

土地兼併盛行,真的會導致大規模造反。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王朝都擋不住這種衝擊。

所以,他們從理論上,就不太可能採用這種方式。

實際上,明朝也不是沒有相似的機會。

從歷史看,英格蘭在邁入資本主義之前,也有過一段類似的時間。

斯圖亞特王朝末年,英格蘭的危機極為嚴重。

在北方,蘇格蘭北虜不斷騷擾生事。

東北方,與荷蘭的爭鬥愈演愈烈。

而且,不僅有這些外敵,國內的矛盾也愈發激烈。

貴族紛紛圈佔土地,大規模兼併田產,導致農民流離失所,流寇橫行。

與此同時,國家雖然日漸富裕,朝廷能動用的錢糧卻捉襟見肘。

因為國王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王室領地,以及關稅等少量特權。

絕大多數財富被各地貴族、鄉紳扣留。

他們盤踞在英格蘭東南部,那些最富庶的地區,朝廷根本沒法順利進行徵收。

這些東南士紳,藉助議會組成了派系,與國王抗衡。

國王也針鋒相對,任命親信近臣建立專門機構,試圖徵收賦稅。

但較量的最後,國王還是被打敗了。

幾名近臣先後被殺,相應的機構也被廢除。

最後,連國王也被推翻,遭到處決。

後世一般認為,從此以後,英國逐漸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

這段歷史的具體情況,雖然和塞里斯頗有不同,但與明朝末年的態勢,卻隱隱有些相似。

這麼看來,明朝沒有成功實現資本主義的原因,應該是東南士紳太弱了,無法同樣去推翻皇帝,讓塞里斯走上同樣道路的。

畢竟明朝歷史上,並沒有一個組織嚴密、力量強大的“東林黨”,但英格蘭人是真有輝格黨的。

繼續類推的話,更符合先進文明發展的方式,應該是支援東南士紳,鼓勵他們不向朝廷交稅,與皇帝對抗。

……感覺這個結論,應該很合乎爪哇元的口味。

而這之後,英格蘭的故事還沒完。

雖然內部問題解決了,外部的矛盾卻依然還在。

此後英格蘭和東北的荷蘭多次交戰,敗多勝少。

最慘的時候,甚至被人破口入關,打到倫敦城邊,縱火焚燒船塢,把英格蘭海軍的旗艦都給搶了。

面對這種難纏的敵人,士紳們的選擇是主動勾結對方,引荷蘭兵入關,把復辟的國王攆走。

當時,荷蘭內部同樣矛盾重重,奧倫治家族與議會衝突不止,多次發生血腥的謀殺和政變。

因此,雙方各取所需,奧倫治的威廉娶了英格蘭公主,並被承認為國王。

而他也把自己一黨的產業和造船技術等,都帶了過去。

從此,當時的金融和造船中心,也漸漸轉移到了英格蘭,為之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很大助力,也為航海乃至工業發展提供了基礎。

可見,如果遇到一個強大的敵人,主動請他入關,是個非常適合士紳們的選擇。

這大概就等於明朝末年,在皇太極立足不穩,無法壓服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時候,士紳們主動迎接皇太極趕緊入關,把崇禎轟走,再把公主嫁給他。

按照這種英式操作,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大明及建州八旗聯合帝國”。

從此掃除障礙,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雖然名字很怪,但人家英格蘭先進文明,就從來不在乎這些。

他們被外族都統治了八百回了,也沒見說些什麼,一看就非常豁達、進步。

當然,這樣一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普通人很可能因為繃不住跑去造反。

而且就算多了八旗的武力,如果按照英國那個力度,進行圈地,依然會有人不斷起義反抗。

這一點,應該才是最大的區別。

明朝士紳自己就說過,“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正是因為失地農民不學習英國同行,乖乖餓死累死,而是整天造反,導致資本積累無法進行。

明朝當然也就無法學習先進文明,發展資本主義。

後世有人認為,無法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是中華文明根底裡出了問題。

可見這片地方,是個文明的窪地,沒有解決的希望。

而具體分析之後,不難發現,反抗意願過強,缺乏忍耐力,可能就是這個文明的劣根性所在。

這個結論十分奇怪,但相信明朝士紳,一定會對此感同身受的。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成為荒妖的我只喜歡狼

走筆龍蛇

影衷之情

霜銀律語

夏悸,檸檬,與你

像鳥飛往你的山

欲華遊的新書

欲華遊

畢業旅遊我們竟然穿越了!

野山薇

獨鍾江雪

孩子好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