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好書,利潤一定大,可惜這事沒老夫的份。當初老夫就不應該拒絕他。”

“嗯,如果他下次在找我,老夫一定要和他合作生意。”

蔡京放下書。

感慨書籍內容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沒與肅王合作而惋惜。

聽說兵部尚書,禮部尚書與肅王合作,一本書賣六貫,也著實不少了。

三萬冊就是十八萬貫。還有其餘的書,以及後續的利潤,算起來蔡京有些眼紅。

最近趙樞的書籍上市,銷售情況也的確不錯。

除了買書的,這段時間印刷廠出了其餘書籍很多都採取租書的方式。

大宋各地都有書店,百姓們覺得書籍太貴的就會租書去看。

如果弄壞了要賠,還回來的時候要完好無損。

有折損的地方會按照書的價格進行定損賠償。

這種租金模式賺的錢一點也不比銷售慢。

每天書店門口都有人來租書,有的會買書。

好在印刷廠很效率,隔段時間就會有大量書籍全部裝訂成冊。發行銷售。

趙樞算了算最近的利潤,將收到的錢分給了一部分給金崇嶽和王雲。

每個人差不多就是六七萬貫的利潤,雖然和趙樞的其他生意相比不多,但書籍已經進入軌道。

以後都會有錢。

對於這些利潤,兩人也很高興。對肅王的好感大增。

這段時間。

買書的人很多。

那些聽別人說書很精彩的百姓們,有的不認識字,為了看書想要學習,奈何學字太難了。

然而,很快汴京城傳來好訊息,禮部聯合工部在各個地方建立了學校。

這些學校就是為了培養讀書寫字的人,一些老百姓想要學,只要教一些微薄的學費,就能進去學習字。

而且書籍上都有注音。

趙樞將字母的讀法已經傳授在了禮部,禮部的人在將這套方法傳遞下去,到下面每個負責傳授的先生。

然後讀書先生們在臺上念著:“來,大家跟我一起來,念,阿伯次特鵝佛哥,何以幾渴了摸了……”

“啊,伯,次,特……”臺下一群老百姓看著書籍上的字母學習,朗朗上口。

學會了字母組合,就會讀音,會讓更多的人體會到字的魅力。

除此之外,趙樞的小學課本也已經印刷出來。

印刷出來的成本,國庫擔著,並不賺錢,完全是為了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趙樞覺得這是他做的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他會去學堂視察,看到百姓們學習,還有一些小孩,年輕人都在聽,他很欣慰。

不過想要形成一定的規模,還需要時間。

趙樞只是出了一些系統化的知識書籍,至於科考模式,趙樞沒變。

前世的分數模式,太過系統化,分數化,趙樞並不想將這些帶給老百姓。

至少不能搞的過於複雜,讓讀書人能有興趣讀。

當然,必須要學的還是要嚴格一點。

總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發展。

工部最近的不鏽鋼生意,趙樞的玻璃生意,也已經在全國開始建立銷售渠道。

賣到全國各地。

朝廷的人,正在打通國外的商業渠道,進行售賣。

那些外國商人見識到大宋的玻璃,不鏽鋼,煤炭,非常喜歡,大量購買可以去他們那邊售賣。

於是乎,大宋國庫錢是源源不斷的進來。而趙樞的錢,也日益增長。

如今大宋百姓的煤炭生活,也早就已經普及到各個角落了。

百姓們家裡都有煤爐,煤炭,火鉗。晚上封煤爐,只留一個小孔,第二天早上放在上面的水壺會燒開。

起來就可以洗臉,非常方便,節約。

給百姓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便利。

做飯也只需要將煤爐的口開啟,讓煤炭燒的火紅,鍋放在上面炒菜就行了,然後在增加一塊煤炭,基本上一天不用換了。

一家節約不算什麼,整個大宋千家萬戶都如此方便,節約,整體生活質量就上來了。

現在還沒有到冬天,到了冬天,長久不熄的煤爐更是可以提供很好的取暖度。

以往大宋冬天,煤炭這麼燒,時間長了會中毒,且需要消耗的煤炭太多了,因為沒有煤爐工具。

更沒有蜂窩煤疊加起來這種長時間耐燒的煤炭。

對於煤炭,老百姓們都很滿意,很感謝朝廷的研發帶來的福音。

還有趙樞的精鹽生意,收益也是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

這天,趙樞在工部看著賬本,賺的利潤確實比以往多了不少。

他自身的財富,也從一千七百萬,到如今已經被兩千五百萬。

“王爺!最新訊息。”一人走來道。

“什麼事?”趙樞看向眼前的年輕人。

工部左侍郎郭定,被趙樞提拔起來的這個年輕人,在旁邊稟報道:“王爺,聽說最近海州那邊,出現了和我們一樣的精鹽,而且私底下在變賣。”

“有這事?”趙樞雖然早有預料,但沒想到這麼快。

“是什麼鹽,私鹽定製的,還是戶部的鹽?”

“回稟王爺,鹽我帶來了,這鹽和戶部的鹽是一樣的。”

郭定拿出一個小盒子,開啟之後白色晶瑩的精鹽出現,趙樞拿在手中一攆。

“還真是……你是怎麼知道的?”

“王爺,我在海州那邊有一親戚,拖王爺的福,升遷工部侍郎後,這些親戚來拜訪,說了一些情況,還說了那裡的鹽比我們戶部還貴,但在海州那邊賣瘋了。就是這種鹽。”

“下官尋思著,這裡面肯定有問題,所以這才來稟報。”

趙樞眉頭一皺:“比官鹽還貴?海州那邊不是有官鹽嗎,老百姓怎麼還購買這種貴鹽?”

郭定繼續道:“是這樣的,聽說那邊的官鹽不知道怎麼回事,有時候會沒貨,所以這種私鹽流行。”

聽到這話,趙樞雙眼微微眯起:“看來,官商勾結的事情發生了。

有人勾結了官員,還私製做了這種鹽販賣,這群人膽子不小。”

“這件事情要查清楚,絕對不能助長這種風氣!”

趙樞得知訊息後,立刻在戶部調遣人過去海州秘密調查。

若是讓他發現是誰,絕對不會輕饒。

商人和官員勾結,學了戶部製鹽的技術,這點趙樞之前就想過,也無法避免。

總是會有人為了利益做出一些不法的事情。只是看有沒有人管了。

如果沒有趙樞去管,大機率這件事情他們都打點好了,不會出現問題。

趙樞是皇子,所以他們不敢打點趙樞,只敢揹著趙樞做這些事情。

如今被趙樞發現,肯定是要管的。

不能助長這種風氣,讓更多的人鋌而走險做私鹽,那還了得?

但如此一來,趙樞就和這些黑心的鹽商對上了。

“海州,是屬於淮南東路地界,其中有揚州,連雲,鹽城,在北宋揚州名為廣陵,連雲為海州,鹽城還叫鹽城。這些地方我熟。”

趙樞對北宋地圖還是非常清楚的。

這些都是靠海的地方,可以發展海上貿易。

也可發展海上戰船。

查這些私鹽需要一些時間,趙樞吩咐完之後,便在回府的路上。

與此同時。

海州地界。

這裡距離鹽城並不是很遠。

海邊沙灘上,一堆堆海鹽出產,隨後運送附近的製鹽房。

一車車的粗鹽運送過程中,有一部分朝外面運出。

這些粗鹽,到達了鹽商的盤踞地。一處工廠。

妥當後,有鹽商的官吏笑道:“尚掌櫃,今天的鹽都在這裡了。”

“趙大人辛苦了!”

尚彪拿出一些錢,遞過來。

趙大人拿在手中隨便看了一下交子票,很滿意。

便放進袖子。

胖胖的尚彪笑道:“趙大人不檢查一下?”

“呵呵,咱們又不是一次兩次了。”趙大人其實剛才隨便一掃,知道錢不會錯。

雙方都很滿意。

他們的模式很簡單,鹽官將這些粗鹽賣給尚彪等鹽商,然後他們透過掌握的技術提純,再販賣出去。

鹽的需求很大,有時候他們要銷貨,會製造官鹽不足的現象,促進私鹽販賣。

利潤,基本上是對分。而這邊還要打點上面的人,反正都有得賺。

“將這些鹽今晚提煉出來!速度要快!”

看著趙大人遠處,尚彪一張臉堆滿了笑容,這錢來的太容易了。隨後他紛紛手下去做工。

雖然鹽的價格相比以往低了很多,至少他們曾經手上壓的鹽,如今全部提純,銷售了出去。

不僅如此,他們還做高階鹽,已經和西夏,遼國一些商人開始貿易。

至於他們得到的技術,自然是用錢砸的海州鹽使。

威逼利誘,自然會上他們的船。

一旦接受了他們的錢,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有利一起賺。風險一起擔。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閥:開局獲得最強系統

可愛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