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樞想了想,便是直接道:

“歲山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綿。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煙!”

當趙樞的詩唸完,便不再說話了。

詩詞麼,跟誰不會似的……

古人都喜歡吟詩作對,表面上是切磋文藝,陶冶情操。

本質上不還是彰顯自己的才華,裝逼而已嘛。

一首詩詞出,好詩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恭維和讚賞,歷來才子們享受的就是這一刻。

當然,前提是詩確實可以,如果不行,會有人忍不住笑出聲的。

趙樞腦海深處密密麻麻的文庫,稍微一想,他的大腦就能想到關於瀑布上千首詩詞!

全是古代詩人文慧的結晶。

誰跟他比詩,那是自討苦吃。

趙樞完全是信手拈來,不廢吹灰之力。太簡單了。

蔡京等人喃喃,神色略顯驚訝。

仔細想來,這詩有點意思。

歲山,指的應該是萬歲山?

歲山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綿?將傾斜而下的瀑布比喻羅棉,卻也貼切。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煙!

蔡京目光掠向高處落下的瀑布,可不是嘛,上面全是滾滾的水流,下方就變成了煙霧繚繞,恰是煙啊!

不錯不錯!

蔡京品鑑起來,點點頭。不由詫異看了一眼趙樞。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煙?”旁邊趙福金,趙玉盤等人感覺這詩挺有趣的。

“五哥還會作詩呢!”趙金奴捂嘴笑了笑。

好幾個大宋帝姬都交流的很歡快。

似乎被趙樞這種從來不作詩詞的人吸引了。

王貴妃沒想到自己的兒子還可以作詩,不由神色放鬆下來,臉上掛著一抹欣慰的笑容。

“不錯!”宋徽宗很滿意的笑了。剛才話都說出去了,趙樞要是作不出來,他這個官家可是丟人啊。

“還有第二首呢?”趙福金眨巴著眼睛在旁邊說道。

趙樞笑道:“這第二首,我想想……

五疊六疊勢益高,一落千丈聲怒號。

銀河飛落青松梢,素車白馬雲中跑!”

這第二首詩,其實也符合當下瀑布的,山邊緣有樹木青松,而那翻騰的雲霧之間,彷佛可以呈現各種形象。

趙樞這麼說也沒毛病,文抄公麼,反正就是照搬就可以了。

再不濟,也不比別人差不是?

蔡京唸叨著:“肅王將翻騰的水霧比喻素車白馬,真是妙哉啊!”

“是啊,肅王這兩首詩還是挺有好的。”楊戩。

宋徽宗看向趙樞,目光越發的看中了。

對於藝術家宋徽宗而言,你可以沒有治國才能,但你一定要有藝術上的造詣。

他冊封官員,很多時候看的是這個。要不說宋徽宗是昏君嘛。

這兩首詩詞在他看來,就非常好。

至少不比趙楷和趙桓的差,甚至略勝一籌,畢竟是在短時間兩首。

跟隨而來的大臣們也是紛紛點頭。

有真心的,就算不喜歡,那也得表示這是好詩,畢竟人家可是皇子在作詩,你能說皇帝的兒子做出來的詩不行?

再者,底下的人還真沒小瞧,倒是有些意外。

畢竟肅王印象中,在這方面不太出色。如今這兩首詩倒是讓人刮目相看了。

現場不悅的,就是趙桓了。

因為趙樞在現場的呼聲,顯然比剛才他的詩詞要高一些。

被比下去了,自然心情好不起來。

不過趙桓面子上還是帶著假笑,總不能當著這麼多人板著一張臉讓人發現吧?

那樣難免會讓人覺得他太子小氣了。

眾人一番誇讚,交流,趙樞一時間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如果是普通官員,在官家和這些大臣面前顯露,被人議論,注視,怕是有些內心發慌。

趙樞好歹是皇子,身份尊貴,所以完成受得起。

接下來。

眾人在雲霧之中欣賞瀑布,風景,吟詩作對,包括宋徽宗在現場作畫引來眾人讚歎。

隨著眾人繼續深入。

他們來到了一處比較廣闊的區域。

前方一座湖邊,有一片很大的竹林。

這竹林也是宋徽宗喜歡繪畫的東西之一。

他來到這裡,還沒說話。

旁邊趙桓看到竹林,忽然想到自己之前提前準備的一首竹子的詩詞。

他道:“父皇,您看這裡的竹林,別有一番風味啊!不由得讓兒臣又想要吟詩了,兒臣剛想到了一首!”

宋徽宗最喜歡聽別人吟詩,不管好與壞,畢竟這是文人雅士的東西,他頗為中意。

“你說!”

趙桓在眾人目光掃視中,得意的道:“此君有高節,亭亭自孤植。總多千畝陰,不礙青山色!”

“好!”

這詩一出,就有人叫好。

趙桓看向趙樞:“五弟詩詞造詣不錯,不如也吟一首關於竹的詩詞如何?”

他笑容滿臉,實則內心充滿了打壓趙樞的想法。

他還真就不信,趙樞在這首詩上超過他。

趙樞一看,好嘛,這是跟我槓上了?

跟我對詩,你把握的住嗎?

趙樞笑了笑,隨後看著遠處竹林隨風而動,想都沒想直接陶醉模樣,開始照搬: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詩有兩層意思,一是詩詞的意境。

還有就是,對於太子有意無意的想要和他比較。

趙樞任他東西南北風,我自立原地不動!

趙樞根本就沒有和他比較的心思。

但趙桓覺得他是大皇長子,是太子,其他人不能搶了他的風頭。

而趙樞又不是一個任由人騎在頭上的人,所以必然要還擊。

這是一語雙關之詩。

本身的詩詞意境也很強,將竹子演繹的堅韌不拔,充滿了不屈的精神。

讓旁邊的李綱聽到之後,勐然回神道:“陛下,肅王這首詩好啊!”

在場的蔡京,楊戩,童貫等人,包括顯肅皇后都聽出了趙樞的意思。

好一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啊!

作詩的同時,居然如此巧妙的還擊了太子趙桓?

就是這些文武大臣自己,不乏文采驚豔之輩,都不敢說自己能作出這樣一語雙關之詩啊!

他還擊了趙桓,卻也保留了面子,沒有點破。

這才是厲害的地方。

趙福金驚訝道:“五哥真是吟的一首好詩呀……”

旁邊幾個帝姬都交頭接耳,很是喜歡。

“想不到肅王還有這般造詣……”

在場的眾人交流起來。

一些礙於太子面子的人,沒敢多說,但內心的確很讚歎這首詩詞。

不少大臣對趙樞也是好感大增。

“樞兒這首詩,朕甚是喜歡……”

趙樞的表現,讓宋徽宗非常滿意。

宋徽宗雖然是昏君,但他不傻。

不然他就不會抓住大宋的權利不放手了。

太子和趙樞之間的微妙,他是能看出來的。

對於趙樞的詩詞反擊,他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覺得讓人驚歎。

能治國打仗的人,不一定讓宋徽宗喜歡,但有才華的人,總是能吸引宋徽宗的目光,他看向趙樞的眼神,就格外不一樣了。

這是以才華進行反擊,更符合宋徽宗的口味。

本來,宋徽宗有意培養趙楷為太子,如今看到趙樞這麼優秀,宋徽宗內心出現了一些變化。

如果文武大臣知道宋徽宗的內心變化,一定會驚出一身冷汗。

因為改變太子本就是朝廷大事,那可是一國之君的繼承人。

一個不好就會引發亂子,而宋徽宗一而再的想要換人,這還了得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變身絕色女殺神

獨傲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