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管事!”

趙樞招呼一聲。

王管事帶著一些茶葉過來。

現場有大鍋,炒茶工具,任何東西都不缺。

趙樞便開始給這些人上課。

他口中滔滔不絕,講解選茶和新茶製作過程。

茶葉的選料其實宋朝多達數百種,大部分在榷茶司的茶山上收集。

為了說的清楚,趙樞說的都是宋朝茶葉種名。

趙樞一邊說,一邊讓他帶來的茶葉師傅現場製作。

寇朋耐心聽著。

趙樞道:“燒茶是殺青工藝的原形,把它和曬茶這兩種原始加工方法結合起來,即將鮮葉先在火上略燒一下,再把它攤曬致幹,就形成了曬青的製造工藝。

但我們用燒烤殺青或日曬致乾的方法,一是比較費事,二是受到天時的限制。

所以本王在此基礎上,換了一道程式!”

趙樞指著旁邊的老師傅操作過程:

“製茶者可以在原始曬青的基礎上採取鍋炒,甑蒸和烘焙等殺青法,如此更有效率。”

趙樞一系列專業知識脫口而出,隨後又接著道:“十幾道工序,我精簡到鮮葉加工,殺青,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六個工序。

如此製作出來的茶葉,可以直接進行泡茶。以後你們按照我所說的方法傳達到下面,讓榷茶司複製這種工序製作,包括選料!”

聽到趙樞的話,眾人內心頗為驚訝。感覺王爺有點東西。

不,不是有點東西,而是懂的東西太精深了。

即便是在場這些老師傅也被趙樞給震住了。

就算此刻趙樞不是王爺,再說出這些資訊的時候,他們就對發言者佩服至極,因為這是一種新的製茶方式,他們從來沒聽過。

這樣製作出來的茶葉幾乎放棄了煮茶,採取新的泡茶來品嚐。

原來茶葉還能這麼做啊?

什麼讓人最震撼?

在榷茶司一群專業的人面前,忽然冒出來一個不可能是這方面專家的人,他在你面前滔滔不絕,行雲流水,講的東西你似懂非懂。

但仔細一琢磨,有一種毛骨悚然,不,應該說是茅塞頓開的感覺,給了人新的視野和靈感。還有新的見識。

原來茶葉也是可以這麼製作的,他們被多年的傳統方法禁錮了思維,無疑趙樞的方法打破了這種傳統模式,這才是讓人最敬佩的。

當茶葉出來後,眾人開始品嚐了一下。

現場引起了沸騰。

這種泡茶,味道真不錯啊!

“這就是碧螺春?王爺,這,下官在茶道十幾年,從未見過如此簡便的茶葉和如此醇香的口感,這真是我們的新茶葉嗎?”

寇朋喝了一口後,渾身一震,死死的盯著杯中棕色的茶色,大為吃驚。

“這個確實好啊!”

“嗯,真不錯,茶葉還能這麼製作,味道也很好,如果是這種茶葉普及開來,還真有可能銷量翻倍啊!”

在場的其餘人紛紛感慨。

人們喝茶經過煮茶,其實這個過程導致茶的消耗是有所緩慢的。

如果人們直接泡茶就能喝,還能喝到好茶,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人們的茶葉消耗更大,更快。

自然便可以帶動銷量!

寇朋回過神來,笑道:“王爺,這新茶確實好!沒想到王爺精通茶道,下官屬實佩服!”

趙樞笑了笑,這茶葉以他專業儲備知識過來,唬這幫人不跟玩一樣。

趙樞負手而立,問道:“寇大人,你們榷茶司對於全國茶葉種植土地面積應該是有統計的吧,目前有多少?”

這個問題,但凡不負責的官員,是回答不出來的。

但這些年寇朋為了升官,做了很多準備,現在王爺在面前,還不得好好表現一番?這也讓他很是高興。

聞言,寇朋立刻道:“回稟王爺,咱們大宋的茶葉每年產出五千萬斤,種植茶樹大概一億顆,而種植土地面積接近四十三萬畝。這是我們榷茶司統計的數量。”

寇朋如實回答。

聽到回答,這讓趙樞眼前一亮,這寇朋可以啊!

居然知道這麼清楚。雖然身為榷茶司使知道這個是常識,但有些事情還真不一定。

不負責任的某地主事,往往連自己手底下的事都記不清楚。

顯然這寇朋還是一個負責的官員。

這點讓趙樞很是欣慰,榷茶司有這樣的官員,趙樞考察一番如果確定不錯的話,等他以後升官,茶葉的事情可以交給他管理。

畢竟他以後不可能一直是副使,也不會待在這小地方,不然以後怎麼壯大自己呢。

但就這麼走了,這裡的生意要是有人做鬼,他也不放心。

畢竟榷茶司現在和趙樞合作,他也是有利益在其中。

要交給一個放心的人。

“種植出來的茶葉,一般都是什麼價格?”趙樞為了確定茶葉的情況,得問清楚。

寇朋想都沒想:“回稟王爺,大宋茶葉的收購價格差異很大,主要的判斷標準是茶葉產地和質量。最好的海州茶收購價格為850文每斤,而最差的徽茶只要15文每斤,價格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嗯!”

趙樞:“看來你這個榷茶司使平日做了不少功課啊!”

寇朋被誇讚,有些不好意思道:“王爺說笑了,下官是做這個的,自然要牢記在心。

對了王爺!現在咱們新茶方法有了,但茶葉的產量還得提高,想要將銷量翻倍,原料貨源提供也很重要啊,不知道王爺有什麼辦法?

我們榷茶司也想過這個問題,奈何一直提升不了。如果茶葉產量提升,銷售量也變相的增加了,這可對咱們榷茶司有巨大好處啊!”

聞言,趙樞道:“本王有備而來,方法肯定是有的。你們只需要按照本王說的做,產量一定能翻倍!”

“還請王爺明言。”聽到王爺有辦法,在場的茶官吏一個個豎起了耳朵。

趙樞點點頭,便說道:“想要提高茶葉產量,種植茶葉茂盛第一便是施肥!

你們在這點上要多派人手,著重加強管理。肥料的錢榷茶司一定要捨得下本。

只要有產量,就不怕沒有銷量,本王制作的茶葉不愁賣,就怕沒有材料提供。”

“第二,本王會開拓新的茶葉區域,加大投入。也就是增加種植茶葉的種植地。”

“第三,就是茶葉春秋季要多修剪,榷茶司也要多派人手,促進春季茶芽早發多發。總之,有多少錢都要捨得花,到時都能回來。

但茶葉修剪,還需要按照方法。

比如將春茶採摘前的輕修剪,改為秋茶採摘後輕修剪。

春茶開採期可提早五到七天,春茶產量能提高一成以上。

秋茶採摘後輕修剪,必須在茶樹地上部停止生長後進行。”

“第四,則要實行細嫩採摘,見芽就採,也可以提高茶葉產量!”

寇朋問道:“王爺,這個可以說的具體點嗎?下官不是很懂!額……王爺說的這些都太超前了,下官比較愚笨。”

寇朋說完,後面加上了一句。小心翼翼打量趙樞,生怕他生氣。

雖然他也想在王爺面前表現的聰明一些,但王爺說的太新穎了。

如果不問清楚,後面出現問題怕是很麻煩。

他知道見芽就採的意思,但不是很理解這種做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科西嘉帝國的崛起

高加索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