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碗中的鹽非常白,從色澤上來看就是好鹽。裡面沒有任何雜質。

拿在手中攆,一種非常舒適的細膩感從指尖傳來。

大宋居然有這麼好的鹽嗎?

這種鹽宋徽宗從未見過,至於以宋徽宗又品嚐了一口。

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隨著宋徽宗將鹽發下去。每個朝臣都攆一點在手中品嚐。

高求抿了抿,頓時驚訝:“陛下,如此細膩的鹽,比皇宮的鹽還要純,這的確是好鹽吶!”

“嗯,微臣也同意,肅王這鹽是老夫見過最純的!”

蔡京品嚐之後,也不得不感慨啊。

像蔡京這種高官,宰相之位,本身府邸用的都是最好的鹽。

即便如此,也沒有碗中這樣的色澤與細膩。更沒有這樣純的味道。

以前的鹽在口中難免會有一些雜質的感覺,但沒辦法,大家都要吃鹽,不吃鹽身體會產生無力的現象。

而且鹽是一種調味劑,沒有鹽的菜是索然無味的。

蔡京吃的鹽尚且有這種感覺,更不用說其他的粗鹽了。

嚐了趙樞的鹽後,蔡京感覺自己以前吃的鹽都是狗市。

蔡攸也嚐了一口,眼神一亮,不可思議的看向手中殘留的幾顆鹽,又舔乾淨:“這鹽,確實好!”

趙樞連這種鹽都能製造出來,這其中蘊含了巨大的商機啊。

要知道,鹽的盈利和稅收加在一起,曾經高時到達過四千萬貫,幾乎佔據了大宋財政收入的一半。

鹽的收益從歷史上來說,甚至撐起了北宋與南宋的王朝開支。

是盈利最重要的一項。因為人人都離不開鹽,鹽又是一種消耗品,每年產生的利潤是非常驚人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朝廷限制了很多鹽相關的律法。

起初,有的朝臣們不以為然,因為他們自身購買的都是上等鹽。

現在品嚐了趙樞的鹽之後,紛紛驚歎,感覺自己以前吃的哪裡是鹽啊,分明就是泥巴啊!

這一點也不誇張。

趙樞是按照現代工序提取出來的精鹽,是經過了歷史洪流逐漸更新換代,利用最好的方式提取的。

雖然趙樞不可能完全按照現代的方式提取,卻也比古代這些粗鹽強了數十倍。

所以,趙樞的鹽一旦被人品嚐,整個大慶殿內的滿朝文武都發出驚呼與讚歎。

不少人很高興。高興是因為他們以後有好鹽吃了。

但是榮國公王藻還有太子趙桓,就不是那麼高興了。

最近趙樞出的風頭太大。

之前在延福宮蹴鞠,就搶走了眾人的風頭,如今茶葉的承諾他也做到了,這還沒完。

趙樞又弄出這什麼精鹽出來?

怕是又要與陛下合作了。

眼看趙樞這是要一飛沖天的節奏。

趙桓,還有趙桓的外祖父肯定是不樂意見到。

如果趙樞老老實實做他的生意也就罷了,偏偏他此舉得到了官家的喜愛。

不過他們也沒辦法,趙樞就是會弄這些東西,也的確可以促進大宋發展。

“陛下,這絕對是好鹽,上等中的上等鹽吶。”

不少大臣發出驚呼。

雖然鹽其實不太好吃,但如此好的鹽,還是讓人流連忘返,鹹鹹的乾淨味道,沒有任何雜質,這種感覺非常不錯。

面對滿朝文武的贊同,宋徽宗對於自己的兒子趙樞,更是笑容滿臉,感覺趙樞就是他的福星。

宋徽宗掃視滿朝文武的人群,他的聲音傳遞大殿:“樞兒,精鹽,也是你製造的嗎?”

趙樞笑道:“回稟父皇,確是!希望父皇與兒臣合作!兒臣的精鹽能讓朝廷每年鹽收益提高至少兩倍!”

有了之前茶葉的事情,宋徽宗對此深信不疑。

宋徽宗:“好!就按照之前的合作方式。你覺得如何?”

之前是隻要翻上六倍。就可以提四成。繼續這麼合作趙樞也可以賺錢大財。

聞言,趙樞大喜:“父皇,兒臣無異議!”

“諸位愛卿呢?”宋徽宗看向其他人。

雖然他是官家,但很多事情還是要與眾人商議,不能所有事都特立獨行。

但他知道,這種明顯給朝廷帶來利益的事情,誰能反駁?

所以,朝臣們紛紛表示。

“微臣,無異議!”

“微臣無異議!”

蔡京,高求,包括另外一個宰相王黼,也沒有任何意見。

王黼是尚書省的右僕射,也就是右宰相,他剛才也嘗試了這種精鹽,卻是沒有道理不合作。

即便是此刻榮國公,見眾人無異議,他也不好反駁。

“好!”宋徽宗笑道:“這件事情就交給樞兒了,不過你現在是榷茶司副使,鹽屬於鹽鐵司,已經劃於戶部管理,為了更好的合作,朕準備冊封趙樞為戶部右侍郎,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聽到這話,眾人議論紛紛起來。

榮國公聞言,又看了看其他人。

他出列,高聲道:

“陛下,剛才已經冊封了寇朋為大提舉茶馬司使,如今又冊封肅王戶部侍郎,微臣覺得不妥。”

一般來說,肅王冊封個戶部侍郎是沒問題的。畢竟他是王爺。兼任個官職算什麼?

問題是,趙樞已經開始冒頭,獲得了官家的關注。

榮國公肯定要說點什麼。不能讓其這麼順利,甚至阻攔他掌權。

王爺那只是一個爵位,兼任官職是實打實的權利。

別看現在只是戶部侍郎,若是再繼續發展下去,有可能就是身居要職高位,主宰朝堂。

若是天天和官家親近,名聲,寵信都超過了趙桓,一旦到了那時可就不得了了啊!

自己的外孫要當未來的官家,其他皇子怎麼能任由其上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