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張居正,一個複雜的人

【說完了張居正的功績,接下來咱們再來看看張居正的問題。】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逝,而他的死,也標誌著“張居正改革”的終結。

人走茶涼。

朝堂上的許多言官和張居正之前的政敵,在張居正死後立刻便將矛頭對準了他。

雪片一般的彈劾奏章,飛到了萬曆皇帝的桌案上。】

【萬曆皇帝也早就看張居正不爽了,於是他下令,剝奪了張居正上柱國、太師的封號,只要是張居正提拔過的官員,全部被貶斥或者罷黜。

就連張居正的家也被封了,不允許進出,等到開門的那天,發現張家人中已經有十幾個人被餓死。

張居正的家被抄出十多萬兩白銀,一萬兩黃金,長子張敬修忍受不了嚴刑拷打,最終自縊身亡,張居正本人更是險些被刨棺虐屍。

這大致就是張居正的結局他不僅晚節不保、名聲掃地,家裡也是家破人亡,極為悲慘。】

張居正呆呆的望著影片,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死後竟然會被萬曆帝朱翊鈞如此對待。

他想不通,自己兢兢業業,讓暮氣沉沉的大明重新煥發了生機,讓原本窮困潦倒的百姓重新對生活了有了希望最終,為何卻落得個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悽慘下場?

“終究.是錯付了啊!”張居正痛苦的捂住了臉,心中的苦難以對外述說。

然而,影片卻還在堅定不移的繼續播放著,

【作為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到底錯在了哪裡呢?】

【一、張居正對萬曆要求太嚴格,導致萬曆帝生出了逆反心理。

張居正死後,其實真正能夠決定他死後命運的就是萬曆帝。

只要萬曆堅定不移的支援張居正,那麼張居正就不會被抄家;但如果萬曆恨張居正,那麼朝廷官員投皇帝所好之下,張居正就肯定不會有好下場。

很可惜,萬曆帝可以說是,已經對張居正恨之入骨了。】

【萬曆帝十歲繼位皇帝位,在這個年齡他是無法處理國家政務的,所以需要有人來扶持和輔助他,而這些人,便是李太后和張居正。

李太后本身對萬曆就很嚴厲,但俗話說慈母多敗兒,所以李太后的做法其實並沒有什麼過錯。】

【史料記載“帝嘗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內侍歌新聲,辭不能,取劍擊之。左右勸解,乃戲割其發。翼日,太后聞,傳語居正具疏切諫,令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長跪,數其過。”

萬曆皇帝正值年少輕狂時,難免幹出點荒唐的事情來。

一次,萬曆皇帝在西城曲宴喝酒,讓侍從唱歌,侍從不會唱,萬曆就拔出寶劍要殺人,好在旁邊人勸說,才割了侍從的頭髮以示懲戒。

這種事在封建王朝本就司空見慣,並不稀奇,但被李太后知道後大怒,不僅告訴了張居正老師,還要求萬曆皇帝起草罪己詔,而且還要求其長時間跪在門前,數落其過失。

這種帶著羞辱興致的懲罰,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能將一個人的性格生生扭曲!】

【一個人長大之後的性格,和其童年時期的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

張居正官居內閣首輔,位高權重,而他原本就是萬曆的老師,於是對萬曆的教育常常是極其嚴格。

雖然張居正的初衷是想培養出一名賢德的明君出來,但他的做法其實有些過分了。

還一次,萬曆帝在學習中讀錯了一個“勃”字。

而就是這麼一個小錯誤,張居正卻當著眾臣的面,大聲吼叫萬曆。

萬曆被嚇得瑟瑟發抖,就連旁邊的大臣們都面露懼色。

雖說嚴師出高徒,但有時候這道理並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適用,比如萬曆皇帝就是這個例外。

由於萬曆帝年幼時候被管教得太過嚴格,以至於他的性格發生了扭曲。

等到萬曆帝親政並逐步領悟到他是皇帝,是九五之尊之後,那麼他的報復心就會漸漸顯現出來。】

【於是,等到張居正去世,萬曆皇帝就開始展開了瘋狂的報復。

他不僅廢除了張居正嘔心瀝血施行的變革,還抄了張居正的家,讓他家破人亡。】

【可悲!可嘆!

張居正原本是希望培養一個合格帝國繼承人,沒想到卻培養出來一個怠政的報復狂。作為帝師,這不得不說是他的失敗,大大的失敗!】

“呵呵.確實是老臣無能了.”看到這兒,張居正心裡有愧疚,但更多的是失望和憤怒。

【二、張居正獨攬大權,得罪了不少朝廷大臣。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其實並不是張居正的過錯,但因為手段太對剛烈毫無轉圜的餘地,造成了朝堂震盪,這裡面卻是有他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為張居正要改革,就需要絕對的權利,而且還必定會觸動一些既得利益者,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

史料記載“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給事中餘懋學請行寬大之政,居正以為風己,削其職。御史傅應禎繼言之,尤切。下詔獄,杖戍。”

明朝的御史好到了地方上那可謂是風光無限,但也正是因為權力較大,御史們經常會欺辱地方撫臣。

為此張居正要嚴加整治這不良風氣,有些人為某些御史求情,張居正一律予以重罰,不是下獄就是罷官發配。

張居正當政期間,那些不服氣的人也只能忍氣吞聲,畢竟張居正太強大了,強大到連皇帝都不敢頂撞,他們更是完全惹不起。

而張居正一旦去世,那便是樹倒猢猻散,於是大家也一起落井下石。

張居正在整頓吏治方面並沒有做錯什麼,這些都是為國家著想,但在有意無意間得罪了大量官員。

如果張居正去世之後沒有人彈劾他,那麼張家人的下場也不會那麼悲。】

【然而,要改革就不可能不得罪人,改革的代價就是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創造出更大的利益,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在萬曆前十年,張居正形象是光輝、偉岸的,國庫、糧草充足,一改前朝舊勢,明朝煥發出新的活力。

正是由於張居正的改革,萬曆才有了怠政的資本,否則大明王朝的滅亡可能還要提前。】

【張居正之所以會被群起而攻之,其實還跟他個人的生活作風有關係。】

【正是因為張居正的生活非常腐敗,這才讓許多人對他敬佩不起來,更是因此而連帶貶低甚至詆譭了他的功績。】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蘇戰國記

空門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