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傳下去,這是太子太孫留的【為第一個盟主天醉道人加更!】

應天城,始建於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完工於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歷時二十八年。

作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都城,史上諸城均難望其項背。

佔地面積約二百三十平方千米,也就是差不多兩萬多公頃,三十四萬多畝,分為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僅僅京師城城牆便超過三十五千米,而外郭城更是超過六十千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城。

應天城北依長江,玄武湖,南有秦淮河繞城而過,有明一朝都是大明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

也是此時全世界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城市。

整體上也一改歷代都城傳統的矩形城牆而是結合了傳統禮教,堪輿天象,以及自然地理,地勢防禦建成,可以說是獨樹一幟。

這也是朱瞻基有時候很佩服自家這位太爺爺的原因。

不說其靠著一個破碗打天下的傳奇經歷。

就是一些很多的觀念上,這位太爺爺可以說都是十分超前的,思想也更是前衛。

畢竟能打破傳統,把一國京師重地建成這種看上去沒有絲毫規矩可言的樣子,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不過此時的周忱更是佩服朱瞻基這位太孫殿下的勇氣。

暖陽下。

應天城,城南,京師城外,一群身上穿著統一服裝,印著大明第一建築集團公司字樣的工匠,正拿著許多測量的工具,繩索,木尺等等,在測繪著一條由儀鳳門至長江碼頭的水泥馬路。

這段路程距離算不得遠,大概只有三四公里的樣子,但是卻是大明的第一條水泥路。

作為京師城北通往長江碼頭的主要城門,儀鳳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年中大量的馬車,貨車穿行,即使是以磚石進行了鋪墊,但是朝廷依舊需要每年數次對這條道路進行維修。

否則就會形成大量下陷的車軸印,一但下雨天就會造成雨水淤積道路阻塞的情況。

選擇這條路作為第一條水泥路的實驗之地,這也是周忱幾經思考後的結果。

畢竟水泥路的效果目前來說只是推測,一切沒有真正應用到實際當中時,所有事情都無法蓋棺定論。

而將這條關係這長江漕運的道路作為選擇,即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一次對水泥路的考驗。

而且這條道路很短,施工的期限就會變短,也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出結果。

而經過數日的測繪,這條水泥路也是基本規劃完畢。

為了不影響到漕運,在顧佐這邊的配合下,原本的道路旁邊再次被規劃了一條寬二十米,長達兩公里有餘的水泥路。

一些應天的民夫也被建築公司僱傭,對這條剛剛規劃出來的水泥路進行基礎的整平,以及路基的清理和修建。

不同於以往由兵卒看管民夫,建築公司這邊則是安排了專門的工匠,負責進行指揮管理。

這些人身份明確,頭上還戴著一個個由竹子編製成的特殊安全帽。

本就是工匠出身,對於這些事情自然經驗豐富,雖然是第一次上陣指揮,但是一切都是遊刃有餘,比起兵卒的看管,明顯要來的更加高效。

一些出了問題的地方,對這些工匠而言,也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事情。

而在這些工匠的指揮下,一些民夫也是有序的將各種石子運送過來,然後鋪平整個道路。

即使是大冬天的,作為重要的漕運道路,這裡一天來往的商賈,以及行人還是不少的。

看到這裡的情況,這些人也都是十分好奇的。

稍加打聽方才得知了朝廷準備讓工部名下一個什麼建築公司修建一條新的道路,

但是具體的這些民夫卻不知曉,詢問那些屬於建築公司的工匠,然而這些工匠一個個卻是守口如瓶,對這事兒絲毫不提。

如此一來,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一些人心中便更是好奇,再加上看到建築公司的工匠們穿著特製的工裝,以及特著特製竹帽,因此每天都會出現大量的好事之人在此圍觀。

因為屬於第一條水泥路,周忱這邊對這裡也很重視,因此規劃上用了不少時間。

但是規劃結束後,修建起來卻是並不麻煩,加上現在建築公司不缺錢,直接僱傭了大量民夫的情況下,兩公里的道路,平整路基這些事情,差不多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被徹底弄好。

效率不可謂不高。

而水泥的事情,朱瞻基這邊也早就讓工部再次建立了新的水泥廠。

每天生產的水泥數量也不在少數,修建一條兩公里的道路,更是絲毫不在話下。

而也就在周忱這邊完成了基礎的準備,馬上開始進行水泥鋪設時,剛剛從小湯山回來的朱瞻基也恰好得到了訊息。

便直接讓張懋把馬車驅趕了過來。

畢竟是大明的第一條水泥路,朱瞻基同樣也是極為重視的。

雖然朱瞻基向來低調,不過因為圍觀人群太多,為了不影響到水泥路修建,周忱還是讓顧佐安排了大量衙役進行維持秩序。

朱瞻基來的時候,這邊已經被應天府的衙役接管,百姓以及來往的商戶,被驅趕到離水泥路地基三米開外的地方。

朱瞻基到來,周忱和顧佐紛紛前來拜見。

“臣周忱參見太孫殿下!”

“臣顧佐參見太孫殿下!”

朱瞻基對兩人笑笑,示意兩人免禮,從馬車上下來後,就直接向打好的路基走去。

顧佐跟在朱瞻基身邊道:

“太孫殿下,此事剛剛已經通知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稍後也會到來。”

朱瞻基聞言點了點頭,對這種事情不是很在意。

水泥的事情自家傻爹自然也是知道的。

也知道朱瞻基打算在應天城拆掉平民危房,建立水泥房,以及水泥路的事情。

所把這事兒通知自家傻爹,估摸著也是自家傻爹提前下了命令的。

朱瞻基和兩人隨意的聊了幾句,就看向周忱問道:“水泥廠那邊的水泥都已經準備好了嗎?”

“回太孫殿下,已經準備好了,目前為止水泥廠每天可生產水泥四千石,臣和建築公司的工匠多次計算過,修建一條一里長,七丈寬的水泥路,大概需要四百石水泥有餘,而儀鳳門至碼頭大約四里地,需要一千六百石水泥,半日不到即可生產出來!”

周忱道。

“不錯,水泥廠的產量可以再增加一些,四千石水泥雖然目前已經足夠了,但是將來肯定會需要的更多,還有各種工匠的培養你這邊也要多加註意一些。”

朱瞻基點點頭,兩人說話間,就看到一輛皇室專用的馬車徐徐從儀鳳門駛出,伴隨著的還有大量的隨行禁軍。

這陣仗不算小,無論是百姓也好還是朱瞻基這邊的人都被吸引了過去。

看到這陣仗,朱瞻基嘴角抽抽了一下。

現在整個應天能用這陣仗的,除了他那位傻爹和他外,也就沒有第三個人了。

畢竟二叔朱高煦在北伐大軍中,三叔朱高燧倒是在應天,但是現在已經暫時的成為了難民,被他安排到了溫棚那邊。

朱瞻基雖然得到了顧佐知會,知道自家傻爹要來,但是也沒想到自家傻爹會搞這麼大陣仗。

遲疑了一下,朱瞻基才帶著周忱和顧佐走了過去。

剛剛走過去,朱高熾就從馬車上露出了大半個身子。

朱瞻基正想說話,朱高熾已經在幾個隨侍的攙扶下,從馬車上走了下來。

朱瞻基見此也連忙過去幫忙攙扶。

一旁的周忱和顧佐見狀立即上前行禮:

“臣周忱/顧佐參見太子殿下!”

“兩位免禮,呵呵!”

朱高熾笑呵呵的抬了抬手,讓兩人免禮,然後笑道:

“你們不必在意我這邊,該幹嘛幹嘛,我就是來看看,和太孫說說話!”

聽到朱高熾的話,朱瞻基翻了個白眼。

來看看,您還搞這麼大陣仗?

朱高熾說著話,又看向自家兒子,問道:

“瞻基,我聽說前些日子,工部那邊就已經開始在測繪這條水泥路了,這是打算今天就開始修建了嗎?”

“周忱那邊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兩三天就能完工。”

朱瞻基點點頭解釋了一句,然後道:

“眼下儀鳳門至碼頭那邊的道路路基已經平整了出來。現在只差周忱那邊把水泥全部運來,然後就可以開工了,您要看的話,我這就讓周忱這邊開始。”

“嗯,不錯,如此的話便開始吧!”朱高熾聞言立即就點了點頭,然後又有些疑惑的問道:

“這水泥一事我倒是早就聽說了,一直聽人說可以凝沙成石,只是真正的實物還一直未曾見過,話說這東西當真可以凝沙成石?”

“這個是自然的,不然您以為我勞心勞力的整這個幹嘛?”

朱瞻基對自家傻爹質疑的話很不滿,就翻了個白眼,然後對一旁的周忱就道:

“開始吧,從儀鳳門這邊開始鋪設。”

朱瞻基話落,周忱立即恭聲應是,隨著通傳,很快一些工匠就開始戰場指揮起來。

早就準備好的木板,沙石,以及水泥開始紛紛運送而來。

各個小組分工也是極為明確,負責固定模板的人,開始用鐵釘將木板固定在道路兩邊。

一些沙石則在幾個熟知水泥的工匠指揮下,被運送到道路中央,然後一車車用小推車運送過來的水泥也迅速放到一旁。

應天是不缺水的,更何況應天城北邊本就靠著長江以及玄武湖,一條不大的水渠早就被人開鑿了出來,直接將最近的長江水引流了過來。

等到所有東西準備齊全,一些工匠則開始親自上陣,將一車車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開始和沙石混合。

等到混合均勻後,這才在這些混合好的混合材料中用鐵鍬在中間挖出一個大坑,加入適量水渠當中的水。

水自然開始浸透,一些得了命令的民夫則立即開始將乾燥的地方往水坑上方鏟去。

有這些工匠在,雖然一些民夫對這樣的操作一臉茫然,但是還是很快的,寬闊的路基上就出現了一堆堆混凝土。

“開始澆築,民夫負責將混凝土鋪滿路面,工匠負責整平,按預先的規劃,路面與模板持平,不可出現低窪,不可出現空洞,不可出現凸起,務必處處平整,道路每隔兩丈以事先備好的木板隔斷,留出縫隙,中心亦然………”

一切準備就緒,一個戴著染成紅色安全帽的人立即走了出來。

朱高熾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他其實早就發現了這裡一些人都是戴著帽子的。

只是一開始沒在意,現在看到一個戴著不一樣帽子的人站了出來,立即有些好奇的問道:

“兒子,這個人為何戴著的帽子與其他人並不一樣?”

一旁的朱瞻基聞言笑了下道:“那是因為他的身份是建築公司的管理人員,在這裡的身份算是負責統籌的指揮。”

朱高熾聽到這個,覺得這和朝廷的官職服飾很像,就問道:“那那些普通的帽子呢?代表什麼?”

“自然都是建築公司的工匠!”

朱瞻基道。

而隨著紅帽子的大聲呼喝,在工匠的指揮下,民夫立即開始將混合好的混凝土運送到道路上的其他的地方。

一些工匠則開始拿出一些工具,有人負責用一根一端磨尖的純鐵棍,開始不停的在鋪好水泥的地方挨個搗鼓上一遍,確定混凝土中間沒有留下空隙。

而有的工匠則在這些人搗鼓過後拿著一個個特製的剷刀,開始將路面剷平,抹光滑。

現場一片熱火朝天,在有序的管理下,忙碌卻並不顯得混亂。

一切都如同機械一般,分工明確,澆築的工作完成的也格外迅速。

前面開始搭建模板,後面攪拌,澆築混凝土。

每隔兩丈左右,便是一個模子,中間同樣用特製薄模板隔開,厚度大約在兩分左右,將來凝固了,取走模板,這就是兩個混凝土塊,

這是為了防止熱脹冷縮,使的路面擠壓拉扯破裂,雖然周忱這邊對此不明所以,不過還是嚴格的按照了朱瞻基的要求行事。

當然到這裡也並不算結束,等到抹平路面的工匠們結束後,立即又會出現一批工匠對剛剛抹好的路面進行檢查。

這些人會使用一些標準的直木,在路面上劃過,使得路面確保不會出現不平整的地方,

以免將來積水,又或者馬車行駛時出現劇烈顛簸。

一切雖然看上去很麻煩,但是其實相比用磚石來進行鋪墊,水泥路的修建要方便快速了許多。

不僅僅是水泥路修建更快,而且水泥路也比磚石更不容易被損壞。

水泥和沙石的混合比例也是這些天建築公司這邊的工匠經過專業的實驗,然後得出的最合適的比例。

不僅更加節省水泥,結實程度也是極為牢固的。

正常的情況下,即使是數十石的重物碾過,也是不可能留下絲毫痕跡的。

一石便是一百五十斤,數十石便差不多就是好幾噸了。

對這個時代來說,一輛專門用來拉貨的馬車,即使裝滿貨物,也絕對不會超過千斤的。

而就算是一些特殊的馬車,最重也是不會超過一兩噸了。

再重不說馬車的車輪是否可以承受的住,也根本不是一兩匹馬能拉的動的東西了。

而這樣的情況對於水泥路來說,自然就沒有問題了。

特別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大量的馬車都是木質的車輪,硬度和水泥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想對水泥路造成破壞也是極難的。

當然即使如此也並不是說水泥路就不會被破壞了,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其實水泥路的路面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也是會出現破損的。

不過相比造價高昂的磚石,水泥路修補的代價無疑就低的多了。

所以不管怎麼說,磚石路也好,石板路也罷,又或者是其他的泥土路,

水泥路面對這些路的優勢都是毋庸置疑的,取代這些路面,也將會是必然的事情。

朱高熾一開始還離得有點遠,看到工匠們不多時就修好一段路面後,就立即走了過去。

有些新奇的在幾個近侍攙扶下,蹲下身子,好奇的打量著面前剛剛澆築好的水泥路面。

眼中有些好奇,下意識的就想用手去觸碰,朱瞻基還沒來得及阻止,就看到剛剛整平的水泥路面上,一個胖乎乎的手印就留在了上面。

朱瞻基:“………”

看了一眼胖乎乎的傻爹,又看看水泥路面上胖乎乎的手印。

朱瞻基嚴重懷疑這位傻爹是故意的。

“這個………”

朱高熾看著自己的傑作,一臉懵逼,然後看向朱瞻基道:

“不是說這東西堅固如石嗎?”

朱瞻基:“………”

一旁的周忱看到朱瞻基這位太孫殿下一臉無語的表情,有些好笑,就對朱高熾解釋道:

“太子殿下,這水泥需要時間凝結,等到其中水分自然風乾後,才會變成如同石頭般堅硬。”

“這個………”

朱高熾聞言愣了下,隨即有些不好意的看看周忱,又看看路面上的手印,道:

“那要不我讓人把這裡恢復原樣?”

周忱剛想說話,朱瞻基就翻著眼皮,然後面無表情的走上去,想也不想就一巴掌印在水泥路面上,然後又像是覺得不過癮一般,啪嗒又踩了一個腳印。

朱高熾:“………”

周忱:“………”

顧佐:“………”

三人一臉茫然的看向朱瞻基,朱瞻基卻不在意的撇撇嘴道:

“傳下去,此處手印與腳印乃是大明永樂十二年,太子與太孫所留!”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仙途.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