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這是朕的徵北大將軍【為第一個盟主天醉道人加更!】

當然最主要的是朱瞻基有把握朱棣會同意這件事。

以那位戰爭狂人的性子,關於戰爭的事情,只要利於他打仗的,只有他想不到的,就沒有他不會做的。

而且軍事學院的好處更是十分明顯的,掛著皇家的名頭,校長也是皇帝本人。

對於皇權的鞏固效果,簡直不要太明顯了,就像是黃埔軍校對某人的政治意義一樣,

這種事情只要是個稍稍有主見的皇帝都不會拒絕這種事情。

所以朱瞻基相信,自己的摺子被批覆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罷了。

或晚這是需要給朱棣一些時間,讓其仔細思索其中的利弊。

畢竟是皇帝,很多事情不可能是腦子一熱就直接開幹,哪怕是這種有利無害的事情,也必須三思而行。

就算是朱棣這個不務正業的兼職徵北大將軍!

金忠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只是低著頭沉思,軍事學院裡面涉及的東西太多了。

即使是他也一時間說不出來好還是不好。

不過他卻沒有像朱瞻基一樣樂觀,反而皺著眉頭道:

“太孫殿下,此事怕是並不容易,皇家醫學院和皇家學院還好說,前者算不得主流,朝中大臣也不會在意,皇家學院也算得上文學盛事,也能獲得大量大臣支援,只是這皇家軍事學院……”

金忠微微遲疑,然後憂心忡忡道:“怕是會有大量大臣反對的!”

軍事學院無形中會提升武人的地位,對於文人而言自然是不友善的。

自古以來文武相爭便是常事,提升武人地位,便是變相的在打擊文人,這種事情自然是有人會坐不住的。

“無礙,他們反對就反對吧,軍事學院建立是遲早的事情,此事關乎大明江山社稷,皇上不會由著他們胡來。”

朱瞻基心裡不以為意,真當朱棣被報紙改變了一下形象,就變成文官嘴裡的聖明之主了?

只要讓朱棣看到了軍事學院的好處,到時候誰反對誰就是和朱家人過不去。

朱棣自然會教其做人!

而朱瞻基自己則完全可以躲在後面坐享其成。

有事就讓他的這位“鎮北大將軍”上就行,罵名,壓力什麼的,想來他的鎮北大將軍也不會在意的。

而他自己則只是個出主意的人,畢竟事情都是徵北大將軍乾的,和他這個太孫有什麼關係?

“咳咳……”

朱瞻基乾咳一聲,拋開自己腦子裡的想法,正了正神色,看向金忠和張懋又道:

“幼軍的事情就交給二位了,金尚書負責統籌,張懋負責協助金尚書,我意明年開春前,幼軍便要基本完成組建,屆時我需要看到的是一支初見規模的幼軍!”

聽到朱瞻基說的嚴肅,金忠和張懋兩人立即躬身道:

“臣金忠領旨!”

“末將張懋領旨!”

朱瞻基點頭,對這兩人他還是很放心的。

張懋就不用說了,幼軍的事情便是金忠一力主導的,兩人的核心都是朱瞻基。

對朱瞻基的事情自然也是極力支援的。

朱瞻基又和兩人又聊了聊幼軍一些細節上的建設想法,

主要是朱瞻基在提,將一些後世的東西提出來,然後讓兩人評論,給出意見。

如果合適這個時代的,朱瞻基就拿來直接用,不合適的看看有什麼問題,問題不大,可以變通的就變通,實在不適應,就放棄。

畢竟時代不同,一些東西就會水土不服,朱瞻基又不傻,不可能非要生搬硬套。

一些包括軍規,以及訓練等等事宜,隨著交流,有的被否認,有的卻能一致得到張懋和金忠的肯定。

兩人雖然算不上名將,但是一些基本上的東西,還是能給出一定的評價的。

特別是金忠這個老頭,這麼多年一直身居兵部尚書的職位,很多和軍事有關的東西都是經驗豐富。

讓其自己來弄或許差了一些,但是讓其給出意見,卻是沒有絲毫問題。

隨著交流,金忠這位兵部尚書也時不時的會被朱瞻基提出的一些想法震驚。

特別是一些後世的軍事管理手段,這些思想先進,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比起這個時代的管理手段來說,完全就是兩個等次的概念。

“其他的大致也就是這樣子了,過幾天我會把剛剛談的那些整理出來,到時候一併給您老送過來!”

朱瞻基看了看時間,已經不早了,想了想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就打算回去。

張懋也沒有留在這邊,現在錦衣衛那邊塞哈智還沒有前來上任,許多事情依舊是由張懋負責的。

所以也是跟著朱瞻基一起。

馬車中,朱瞻基不經意間問道:“你對火器瞭解有多少?”

張懋聞言,愣了下道:“火器自唐末宋元以來,就被廣泛用於戰鬥當中,特別是太祖皇帝時期,太祖皇帝便對火器極為看重,大力發展過火器,無論是南方和陳友諒的水戰,還是驅逐北元,火器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朱瞻基聞言笑道:“所以說其實我還是十分佩服我這位太祖的,有些事情上,他可比我爺爺有眼光多了!”

張懋:“………”

愣了下,張懋張了張嘴,同意朱瞻基這話也不是,反對也不是!

同意的話,好像對現在的皇帝不尊重。

不同意的話,好像又是在否定太祖皇帝。

畢竟他可不是朱瞻基。

看張懋一臉為難,朱瞻基有些失笑,不過也沒在繼續說這些話。

而是頓了一下問道:“你爹現在在安南的情況如何了?”

張輔是永樂九年時,就被自家爺爺派去了安南的,這是張輔第三次出征安南。

第一次是永樂四年,統帥是朱能,不過朱能卻在途中病倒,張輔這才接過指揮權,自此在征討安南中大放異彩,將安南納入大明版圖,為大明開疆擴土,因此獲封了英國公。

第二次則是永樂七年,原陳朝官員簡定反明,黔國公沐晟率軍討伐,黔國公沐晟是沐英的兒子,屬於朱棣一派。

但是虎父犬子,能力遠遠不如其父,與簡定遭遇後,輕敵冒進,導致兵敗。

隨後張輔第二次掛帥,擊敗沐晟的簡定面對張輔時,則完全像是換了一個人,直接被打爆,最後其本人也是被俘。

第三次則是永樂九年了,這也是張輔耗時最長的一次,簡定的侄子陳季擴造反,吸取了簡定的教訓,陳季擴並不敢和張輔剛正面,只敢打游擊,即使如此也被張輔打得頭都不敢冒。

算算時間,現在已經差不多是三年了。

張懋正襟危坐,恭聲道:“回太孫殿下,安南之地並無什麼大戰,叛軍一觸即潰,只是安南山高林密,叛軍容易躲藏,不過數月前,父親便已經尋到了陳季擴的蹤跡,想來應該離抓住陳季擴不遠了,只是………”

說著張懋頓了一下,又有些欲言又止。

“只是什麼?”

朱瞻基見張懋的樣子,就有些好奇的問道。

張懋微微一頓,遲疑了一下才道:“只是之前太孫殿下還未監國時,朝中以及戶部的幾位大人都在催促父親撤軍,父親也向皇上寫了一道摺子,請求鎮守安南,只是沒有得到同意!”

朱瞻基聞言點了點頭,對這些並不意外。

他監國前,戶部窮的都快揭不開鍋了。

唯一的一點庫存還需要緊趕著湊北伐的糧草軍械。

畢竟這個時代的北方可比南方重要多了。

再加上兩線作戰本就是大忌,夏原吉這些人不催才怪,而不同意張輔鎮守安南就更加好理解了。

朝中一些官員本就對安南這塊偏僻地方看不上眼,加上安南一直反覆,空耗錢糧,如果不是朱棣堅持,說不得早就被放棄了,自然也就不會再派什麼大將駐守了。

朱瞻基思考了一會兒,道:“讓你父親鎮守安南倒也並無不可,安南雖然偏僻,但是地處西南,四季如春,物產更是豐富,不過安南多山,想要徹底收服也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此事我也無法做主,不過我可以向皇上替你父親請旨。”

朱瞻基其實心裡還是挺希望張輔鎮守安南的。

讓張輔率領數十萬大軍鎮守安南,朱瞻基的目的自然不是一個小小的安南。

而是在為以後做打算,安南的位置實在是太好了,連線廣西以及雲南,與海南更是隔海相望。

拿下安南,向東南可以輻射整個南海,這對以後大明控制南海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而向西南,只要打穿過去,就能將整個西南之地控制在大明手裡。

而朱瞻基的目的也絕不僅僅只是西南一地,而是這個時代的印度。

這個時代的印度可不像後世,此時的印度還是一團亂,各種小國王朝林立,內亂不止。

收服起來簡直不要太容易,一個亡國滅種,被驅逐出境的巴布林,帶著一群殘兵敗將都能成功復辟國家,並且這個國家在隨後的時間裡,幾乎一度囊括整個南亞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

如果不是現在在北伐,朱瞻基都想慫恿著自家的徵北大將軍,直接南征了。

畢竟北方的草原人雖然強大,但是實際上攻打草原的利益,實在是看得見的。

除了多了一個大牧場,讓北方安定下來,其他的好處基本沒有。

但是南方卻不同,這個時候的南方可沒有什麼強敵。

大明南征,只要將領不胡來,不是個草包,一但到了南方,那就和開無雙沒兩樣。

看看張輔的戰績就能知道,打安南那就跟爸爸教訓兒子沒區別。

隨手一巴掌就能把安南打得哭爹喊娘。

哪怕是安南人把打游擊戰這種先進的戰術引進到了這個時代,依舊沒有什麼卵用。

畢竟大明可不是什麼彈丸之地,人口眾多,兵甲鋒利,哪怕是分散開來,也是完全不虛。

安南人現在聽到張輔的名字,就能直接嚇個半死。

固然這裡面有張輔流弊的原因,但是和大明現在的強大,也是有著直接關係的。

所以朱瞻基相信,哪怕現在找不出能媲美張輔的人,但是找能媲美半個張輔的人絕對不要太多。

張懋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聽到朱瞻基願意替自家父親說話,心裡很是開心,恭聲道:

“末將多謝太孫殿下。”

“不用謝我,你父親鎮守安南,這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著想,只要是好的,我自然會支援的。”

朱瞻基搖搖頭笑道,張輔鎮守安南的目的又不是割地稱王。

安南局勢糜爛,張輔鎮壓也是數次鎮壓,但有時候前腳剛走,後腳人家就反了。

與其反反覆覆征討,徒費錢糧,自然不如讓張輔鎮守,如此一來,安南自然而然的就會安定下來。

到時候對朱瞻基而言,這裡自然就會成為一個經營西南的極好的前站。

只要時機一到,大明軍隊就能頃刻間自安南而出,鎮壓整個西南。

“對了,我前段時間讓沈文度安排人前往三宣六慰的鹽販安排的如何了?”

朱瞻基心中一動,突然問道。

之前拍賣新鹽時,就因為三宣六慰土人時不時作亂,無人願意拍賣。

事後朱瞻基就讓沈文度自己安排人去,他這邊更是為此還寫了一封信給黔國公沐晟。

算算日子已經差不多一個多月了,朱瞻基覺得以沈文度的速度,應該也安排的差不多了才是。

張懋聞言道:“太孫,此事沈文度前段時間就已經安排妥當,一些人已經開始前往,只是道路頗遠,估計短時間內是見不到回信了。”

張懋也是知道朱瞻基安排沈文度派這些鹽商的去三宣六慰的目的。

雖然他對沈文度這個商人依舊有些看不起,但是此事上還是十分關注的。

朱瞻基聞言點了點頭,時間上的問題,永遠是個大問題。

哪怕是他也沒有辦法,不過知道沈文度那邊已經安排好了之後,朱瞻基也就放心了下來。

想了想,朱瞻基又對張懋道:“你這邊也要派一些錦衣衛的人過去,不但是三宣六慰,就算是周邊的其他的土人,或者國家,該瞭解的,都是需要做一些瞭解的,正好你爹也在那邊,你負責這件事時,也可以讓你爹幫助你一二。”

朱瞻基對張輔不算熟悉,說起來這位英國公明面上其實和自家那位二叔的關係更親近一些。

畢竟二者都是行伍出身,雖然這裡面和站位沒有關係,但是朱瞻基也不好直接去找張輔。

讓張懋這個當兒子的去,反倒更恰當。

張懋點頭:“末將領旨!”

第一個盟主,感謝大佬的支援,說一下加更事宜,加更是在萬字基礎上的加更,萬字保底,超出萬字部分算加更,加更五天哈,具體每天加更多少字,看小作者手速了,盡力多更新!!!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太祖鐵木真

丹霞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