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孟嘗君到了第二天辭別了馮亭,巴峻一行向魏國出發。

韓國都城新鄭距離魏國都城大梁不遠,因為不用趕路,行程稍微緩慢一些,兩日後才到達。

客棧安頓下來之後,巴峻幾人照例坐在屋內閒聊休憩。

相芸纏著黎化龍講故事,巴峻就讓黎化龍說說魏國的歷史,黎化龍道:“趙魏韓三國是晉國卿大夫趙籍、魏斯、韓虔自立為諸侯,瓜分晉國而來。

魏國第一代國君魏文侯禮賢下士,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國力強盛,魏國是最早稱霸七國,也是人才輩出的地方。

先說李悝輔佐文侯變法,主張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盡地力重農耕;頒《法經》固法權;建武卒強兵力。

翟璜更是了得,他不僅推薦了李悝,還推薦西河郡守吳起,以5萬人馬大破秦國50萬,鎮守西河郡期間,秦國無法東進一步,吳起率領的魏軍把秦國打得服服帖帖。

推薦的西門豹治理國君最為憂慮的鄴郡,懲官紳滅巫婆,興水利灌農田,鄴郡從此繁榮穩定。

他推薦樂羊為大將,率軍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擔任將領,中山王殺了他兒子,燉成肉湯送給他,樂羊毫不所動,吃了兒子的肉,最終攻破了中山國。

魏國可謂人才輩出,只可惜魏國講究論資排輩,講究裙帶關係,很多或不被魏國國君重用,或用而疑之,致使流失到他國,投秦最出名的有三大名相商鞅(魏國時叫公孫鞅)、張儀、范雎;投秦武將有公孫衍、尉繚、魏章;吳起投楚、孫臏投齊.”

“化龍論述精闢,人才是強國之本。

魏國重士人輕氏族則強,重氏族輕士人則弱,魏國地處中原腹地,強則可四面出擊、開疆拓土,弱則腹背受敵、處處捱打.”

巴峻接著說:“今日走了一天,都有些累了,早點休息吧。

明日我讓你們見一個七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翠日,巴峻領著眾人來到城西的一個小院前,他叩響門,開門的是一個書童,巴峻說道:“在下來拜訪孟嘗君,請把這個交給他.”

說罷遞給書童一塊繡字絹帛,“先生稍候.”

書童反身進院。

黎化龍驚訝地問:“這個孟嘗君難道是名聞天下戰國四公子中的齊國孟嘗君田文嗎?他怎麼會在魏國”巴峻笑道:“天底下還有第二個孟嘗君嗎?”

正說著,書童回來:“主人有請.”

巴峻等忙停住嘴,跟隨書童進院。

這個小院裡只有一排三間房,書童來到中間大房門口報道:“主人,客人來了.”

“請客人進來.”

裡面的聲音有些發悶。

書童拉開門,請巴峻等人先進去,自己才進來掩上門,到一邊沏茶。

一個身材不高、白臉、略瘦的中年男子走到幾人面前:“請問哪位是巴人王巴峻?”

巴峻忙抱拳施禮:“正是在下,閣下是名聞天下的孟嘗君吧,冒昧造訪,打擾了.”

“巴人王客氣了,鄙人一向願意結交朋友,何況閣下是巴國萬民敬仰之人,更是鄙人的忘年交巴成業老先生的侄孫,雖初次見面,我們摯友,何來冒昧.”

“孟嘗君果然名不虛傳,樂善好遊,難怪門下食客三千,各色人才盡有.”

“世人傳言過譽,快快請坐.”

孟嘗君親熱地拉著巴峻來到屋子中間落座。

屋子本來不小,但中間擺放著一圈矮几、坐墊,就顯得有些擁擠,看來這裡常常有很多人聚集同坐。

剛剛坐下,孟嘗君田文就開啟話題:“當年成業先生遊歷到齊國,在我家中盤桓了數月,令在下受益匪淺啊,只可惜成業先生心繫巴國,沒能留在身邊,常聽教誨.”

巴峻、黎化龍心想孟嘗君果然擅於主動結交、籠絡,才照面就自來熟。

巴峻微笑地問道:“孟嘗君怎會到魏國大梁?”

孟嘗也不避諱照直說道:“還是因為齊國貴族田甲叛亂,我與田甲是同宗同族,湣王疑我與之有勾連,故我為了避嫌和避禍稱病回封地薛,魏國國君聞之,邀我過來一敘。

現今藉此地暫住,地方小,失禮了,請見諒.”

“孟嘗君此番是受邀入主魏國朝政嗎?”

巴峻問道。

“承蒙魏國國君錯愛,鄙人正在考慮之中,閣下有何見解,替在下解惑.”

“解惑不敢當,孟嘗君曾聯合齊韓魏擊敗秦楚,如今天下紛爭,六國羸弱,秦國獨秀,正是孟嘗君一展才能的時候,如入主魏國,抗秦之力必增,乃魏國之福也.”

“自當盡力而為......”兩人又相談了一些各國的軼事趣聞,巴峻才告辭,領著眾人回到客棧。

黎化龍問:“峻哥是如何知道孟嘗君來魏國的.”

巴峻笑曰:“就知道你有此一問,是不是在孟嘗君的住處就想問,一直憋到現在.”

狐三接茬道:“可不是嗎,我也都快憋壞了.”

“你們問他.”

巴峻一指坐在旁邊的樊坤。

“怎麼回事?快說.”

狐三抓住樊坤的胳臂急切道。

樊坤不緊不慢地說道:“師祖這些年在七國各地都暗中安排的眼線,這些眼線大多是一些各式店鋪,邊做買賣賺錢,邊收集情報,會隨時將各國的情況傳到武陵山。

我們出來前,師祖特意把各地眼線的聯絡地點方法告訴了峻哥和我。

到了大梁,我就去找當地的眼線,得知孟嘗君的訊息.”

“老爺子真是身在山中,盡攬天下!”

黎化龍歎服,轉過來對巴峻道:“峻哥,只是我今天看孟嘗君似乎對抗秦的熱衷不足.”

“我也有此感覺,不過孟嘗君勢力、名望都大,不在我們左右的範圍內,今日見到他,也是湊巧遇見,出乎計劃之外,誠然,結交這樣的人物總是有幫助的。

明日我們拜訪一人,此人或可成為魏國的中流砥柱.”

黎化龍問:“何人?”“此人乃魏昭王少子,姓魏名無忌,人稱信陵君,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

他效仿孟嘗君招攬食客、禮賢下士,他不同於孟嘗君在韓國始終是個過客,信陵君可是魏國正宗王室宗親,故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

巴峻的一番介紹,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世人都知道戰國四公子的大名: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在客棧吃罷飯,巴峻問掌櫃大梁可有什麼出名的地方,值得一遊。

掌櫃的說吹臺和啟封城可去看看。

巴峻等人按照掌櫃指示的方向,先去到吹臺,相傳春秋時晉國樂聖師曠曾吹奏古樂於此,故名"吹臺"。

眾人只見一座高高的土臺,未免有些失望,巴峻想羋鈺乃楚國公主,自然對音律知之甚多,就請羋鈺說說師曠的生平。

羋鈺這些日子與大家相處熟絡,也就不扭捏,款款道來:“切不可小瞧這吹臺,這是樂聖當年吹奏的地方,這位師曠自幼為了專心學習音律,用針刺瞎了雙目,最終成為博學多才,尤精音律,善彈琴,辨音力極強,被人稱為樂聖。

故後世有‘師曠之聰’的說法,他著有琴曲《陽春》、《白雪》。

據傳師曠可以聽到天庭之音,他還精通鳥獸語言,在此高臺撫琴時,招得鳳凰來儀,百鳥和聲.”

眾人聽完嘖嘖讚歎。

騎馬來到城東的朱仙鎮也稱滎陽,黎化龍說這裡原是當年鄭莊公在鄭國東部邊境上建的一座儲糧屯兵的城邑,取"啟拓封疆"之意,故名"啟封"。

說話間看到遠處一座城邑,城牆高丈餘,長三里,城頭插著韓字大旗。

來到近前,卻見城門口有兵卒把守,看來無法入內,於是幾個人在城外駐馬觀看,城牆上一個小校看見他們喊道:“何人在此偷窺?”

狐三不樂意了:“何來的偷窺,神氣什麼!”

小校聽聞頂嘴,頓時怒道:“好大的膽子,在屯兵重地放肆,來人吶,把這幾個奸細抓起來.”

登時,城門被開啟,從裡面衝出一小隊兵卒,為首的就是剛才城頭上的小校,兵卒們把巴峻等人圍在中間,手執長矛指向幾人。

狐三和樊坤見狀也亮出挎著的刀劍。

正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城門內走出一老一少兩個人,少年白袍銀甲,高聲喝道:“發生何事?”

小校忙回道:“發現奸細在此窺探.”

少年走到近前打量著巴峻等人,正待開言,身旁的老者搶上一步問道:“來者可是樊坤?”

樊坤一愣,打量老者,恍然道:“你可是侯贏侯先生?”

“正是老兒.”

老者,轉身對少年一揖:“少主,這些人是老朽的朋友,原本約好今日下午來拜訪你的.”

“哦,這就是你說的巴人王.”

“正是他們.”

少年喝令兵卒收起兵刃,對巴峻幾人拱手道:“一場虛驚,相約莫如偶遇,請幾位裡面相談.”

巴峻猜到這位少年就是信陵君魏無忌,只是沒想到如此年少。

他們隨著少年來到城中的一頂大帳裡,經過一番介紹眾人方知,老者姓侯名贏,原來在武陵山做過幾年管事的,協助巴成業打理日常雜務,因而和樊坤相熟,後來因為家中有事,回到韓國大梁後,被魏無忌收為門客,此次樊坤就是找他引見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與巴峻等人談得很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信陵君意猶未盡,邀巴峻第二日到府里長談。

第二天,信陵君魏無忌派馬車來接巴峻,他在府中準備好了酒席,兩人邊喝邊談,談到魏國由盛而衰的原因,信陵君痛心疾首,對於龐涓更是咬牙切齒。

當年,孫臏與龐涓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兩人感情甚篤,結拜為兄弟。

龐涓聽聞魏國正在招納賢才,就下山到了魏國,受魏王賞識,被任命為軍師。

孫臏在鬼谷子繼續學習孫武兵法十三篇。

孫臏被人推薦給魏王,龐涓嫉妒他本領超過自己,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故設計陷害孫臏,讓魏王挖去了孫臏的膝蓋。

孫臏後來得知是龐涓陷害自己,就裝作瘋癲,靠著齊國使者營救,偷偷回到齊國,幫助田忌在與齊王賽馬中取勝,嶄露頭角。

後來,趙國攻打魏國的盟國衛國,魏國出兵圍困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趙,孫臏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進攻魏國、迫使龐涓從趙國撤兵回援,並在桂陵設伏擊敗龐涓。

幾年後,魏國攻韓,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依然派田忌、孫臏馳援,孫臏令齊軍猛攻魏國,再次迫使龐涓回兵。

孫臏故意戰敗,引誘龐涓追擊,一路上用減灶的假象迷惑龐涓,誤以為齊軍潰逃,龐涓輕裝追擊,在馬陵道中孫臏埋伏,中箭身亡,魏軍大敗,主帥太子申被俘。

經此一戰,魏國軍力銳減,從此喪失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巴峻因勢利導,向信陵君闡述了聯合列國對抗秦國的策略,並與信陵君約定相互聯絡的方式,和一致抗秦的方略。

這就為後來信陵君竊符救趙埋下了伏筆,此乃後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謀劃造反的我,爹竟是始皇

歐米伽

當朝權臣執掌大武

青海城的張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