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問:史學家把明朝分成幾個時期?

我是宇宙大將軍答:史學界將大明王朝劃分為初明、盛明、中明、晚明四個時期。

大明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共在位五十六年,是毫無疑義的初明時期。

明莊帝、明睿帝、明幽帝、明烈帝、明末帝共在位八十六年,是無爭議的晚明時期。

這裡之所以用諡號稱呼明朝的皇帝,是因為明朝與漢朝一樣,沒有功績的帝王無資格上廟號。

而對於盛明時期的劃分,至今史學界仍有爭議。

由於明武帝拓土數萬裡,分封諸子於海外,奠定了大明未來四百年的疆域版圖,所以明武帝時代是當之無愧的盛明之始。

畢竟明武帝是被稱為“神”的男人,他在一百歲的時候,還讓他那些年輕的後宮妃嬪懷上孕,並誕下健康的子女。

史料記載,明武帝有百子千孫,而地球聯盟,也就是沃洲諸國口中的華宗盟、華夏聯盟、華聯,能夠誕生的原因之一,便是聯盟成員國的最高統治者,絕大多數是明武帝的後人,或者與明武帝有一定的血緣關係。

因此,明武帝時期是毫無爭議的盛明之始,可在對盛明的結束時期劃定上,史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一派觀點認為從明武帝到明果帝等五帝在位時期為盛明,共計一百八十年。

他們的理由是明仁帝在位時期天災頻發、海外藩國動亂不安,且彼時大明因救災平亂而導致財政負擔過重,國力開始下降,已跨入王朝由盛而衰的中期,故而明仁帝屬於中明。

另一派觀點則認為應該把明仁帝在位的三十九年也算進去,即盛明共有兩百一十九年。

他們的理由是明仁帝在位時,大明國力雖然下降,但天朝上國的威勢仍在,國運未衰。

到了明敦帝在位時,明王朝逐漸失去了對海外藩國的控制,外藩失控才是明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所以明仁帝屬於盛明之末。

如此一來,中明時代的開始時期就有了爭議,中明的時間跨度也就有了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把明仁帝時代當成中明之始,到明端帝時代結束,共計一百五十一年。

第二種說法,認為明仁帝是盛明之末,而中明應當從明敦帝開始,到明端帝結束,共計一百一十二年。

無論那種說法,明端帝時代都是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特殊時期。

以上是史學界的說法,我個人認為這種分法比較複雜,應該按照簡單的邏輯分成初、盛、晚三個時期。

我所謂“簡單的邏輯”,是指用工業革命與諸藩獨立來劃分。

在大明實現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為初明。

從大明第一次工業革命一直到大明海外諸藩國宣佈獨立之間的時期,為盛明。

海外諸藩敢宣佈獨立,必然是不懼怕明朝廷的武力或經濟制裁了,我認為這標誌著明朝已經由盛轉衰。

這就像兒子長大成人後,想自立門戶,而老子因為年紀大了,身體衰弱,管不住了,不是不想管,而是無能為力,畢竟盛年不在了。

最後,從大明諸藩獨立到明末帝宣佈退位,這一時期為晚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秦朝我喊秦始皇叔叔

西紅柿炒番茄土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