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簡介略。

第二位:明太宗文皇帝朱棣,簡介略。

第三位:明高宗武皇帝朱高煦(沃洲、仙洲諸夏聯盟成員國稱其為明定祖),明太宗嫡次子,明太祖欽定的隔代繼承人,年號乾熙。

朱高煦生於炎黃曆4380年,在位四十二年,活了一百二十九歲,八十五歲時退位,做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與接近二十年的無上皇。

史書評價:卓越聖君、大乾盛世、劃分地球為九大洲四大洋、分封海外諸侯、實行省國並行制、創立《明憲典》。

他在位末期大明人口破兩億,修建京伊、京努、京昆鐵路幹線與支線將大明本土各省牢牢捆綁成一體,修建各級馳道,推動明王朝進入蒸汽時代與初步進入電氣時代,奠定明王朝兼併九洲四洋之基,功績比肩三皇,宗廟神主位與太祖、太宗並列,史稱聖君治世,乾熙盛世!

第四位:明中宗宣皇帝朱瞻堂,在位二十四年後退位,年號興德。

史書評價:上乘父制,下盡職守,與民休息,在位後期大明人口破三億,重用於謙、王直等賢臣,鞏固新拓之土,化夷為夏,實現興德之治!

第五位:明顯宗章皇帝朱祁銘,在位三十六年後退位,年號正憲。

史書評價:承接父業、萬國來朝、在位後期明王朝治下人口突破四億,提拔重用楊一清、楊廷和、王守仁等賢臣,創造正憲之治、建五大商特縣。

尤其在科技方面的貢獻非常巨大,得益於朱祁銘的強力支援,相距萬里的無線通話被墨巧司研究院實現,大明對邊疆省與海外省的控制力更加牢固。

第六位:明肅宗康皇帝朱見沛,在位五十一年後退位,年號景寧。

史書評價:至孝至仁,在位期間出現海瑞、徐介、胡宗憲、戚繼光、嚴嵩、夏言、俞大猷、譚綸、張經、楊文等能臣干將,明王朝實現景寧之盛。

景寧後期,大明第一個百年計劃六大平原永田計劃與千艦計劃實現,神洲本土核心府縣城區百姓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大明本土人口突破七億。

第七位:明成宗果皇帝朱祐樞,在位二十四年,年號昌和。

史書評價:平亂固權、清靜恭儉,重用張居正改革朝廷弊症,整頓吏治,發展教育、打擊豪強、政績突出,在位後期大明本土人口突破八億,創造了昌和盛世,與大明太宗、中宗齊名!

昌和年間,大明建成了連線歐洲東部、雪洲西部、雪洲中部、雪洲東部、神洲北部、神洲東北部的神雪歐大鐵路。

神雪歐大鐵路是目前世界最長鐵路,昌和三年五月在海參衛正式動工,昌和四年七月又從另一端的車裡衛往東修建,至昌和十六年七月耗時十三年大致建成鐵路幹線,後續工程則持續到昌和二十四年。

神雪歐大鐵路的鐵路幹線貫穿大明關東地區(努爾幹鐵路)連通海參衛,且北海湖(貝加爾湖)段尚未建設而以輪渡等方式連線。

後續工程建設了黑龍江北面的穆爾鐵路和北海湖段鐵路,形成了如今神雪歐大鐵路的走勢。

神雪歐大鐵路幾乎跨越了地球周長四分之一的里程,穿越烏拉爾山脈將大明在歐洲的藩國、漠西諸藩、努爾乾地區連線起來。

鐵路設計日行為三千八百六十里,從最西方的始發站車裡衛到達終點站海參衛共一萬八千五百七十六里,需要七天七夜的時間才能到達。

神雪歐大鐵路曾經被稱為大明的“脊柱”、連線神雪歐三大洲文明的紐帶,對大明乃至神雪歐三大洲的經濟、文化交流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條鐵路為大明打敗造反作亂的歐洲與雪洲藩屬國作出了很大貢獻。

第八位:明慈宗仁皇帝朱厚爍,活了一百二十三歲,在位三十九年,八十五歲退位,年號嘉康。

史書評價:政績平常,堅守文武分離並重、儒皮法骨的治國原則,放權給內閣,主抓全國衛生與國民身體健康鍛鍊事業,不好軍事,好儒學仁政,雖得仁皇帝之美譽,但寬仁導致貪腐橫行,地方豪強大量滋生。

朱厚爍在位期間天災較多,水災與地震、乾旱與地震幾乎三五年一次,到他退位時,大明本土人口才勉強突破了九億。

他親撰中醫文獻、編修本草典籍,完善中醫藥體系,大大提高了國民衛生水平。

他在位期間雖沒有對國家層面而言大的功德,但退位後在民間行醫治病,深得百姓口碑,尤其深得海外諸藩國歸化民的愛戴。

朱厚爍在西疆之亂時率領徒子徒孫從事公益的治病行動,民間尊其為藥神皇帝、藥神帝,後世百姓到藥神廟裡拜的就是他,其在百姓心中的功德就像大明高宗武皇帝一樣。

他的嫡長子早夭,嫡次子五十歲時在太子之位上病逝,這才輪到後來的昌王(即明敦帝)繼位。

第九位:明敦帝朱載域,五十六歲繼位,六十一歲駕崩,炎黃曆4643年至4648年在位,共計五年,年號雍平。

史書評價:前三年勵精圖治,政治清明,打擊了許多在嘉康年間靠貪腐崛起的家族,國泰民安,史稱雍平之治,後來他下詔給予海外駐軍將領一些特權(部分財政權)的政策引發沃洲反覆動亂長達七年之久,死於戰亂的人口超過千萬,史稱沃洲之亂。

雖然朱載域後來下罪己詔取消了過去優待駐軍將領的“壞政”,打算用三年時間清理遺毒,五年時間於民修養生息,繼續執行儒法並重、軍政分離的政策,沒想到事情沒辦成,卻過勞猝死在了皇位上。

朱載域是明朝歷史上首個無廟號的皇帝。

明敦帝在位期間錦衣衛亂搞,所以他的繼任者明桓帝繼位後對錦衣衛進行了壓制,當時無人敢言裁撤之事。

第十位:明敬宗桓皇帝朱翊鉻,炎黃曆4648年至4661年在位,共計十三年,五十二歲時被迫退位,年號光祥。

史書評價:三十九歲以明敦帝嫡長子身份繼位,遵從遺詔,用三年時間清理前朝遺毒,五年時間於民修養生息,繼續執行儒法並重、軍政分離的政策。

明桓帝雖然勤政愛民,但在錦衣衛慫恿下喜歡微服私訪,居於民間的日子比在宮裡還長,有七個兒子都是與民女所生。

他在位前八年打造了光祥之治,後面開始驕奢淫逸,好吃飛禽異獸,在位期間竟然到海外沃洲巡視了六次之多,更是在沃洲大鹽城修建了鹽城行宮。

為了安撫沃洲百姓,他下令給朝廷在沃洲的海外省治下諸多府縣減免多年賦稅,此舉卻養肥了沃洲一大批跟風吃食飛禽的貪官,間接引發了數年後致沃洲一千二百萬人死亡的沃洲禽疫的爆發。

明桓帝明知犯罪,卻不下罪己詔,三年後在明賢院用憲章壓迫下,禪位給太子後出家為道,三十年後過世。

他是明朝首個被迫退位的皇帝。

明賢院是明武帝朱高煦提出的設想,明宣帝朱瞻堂在位時正式設立,屬於限制皇權、平衡內閣權力的機構。

第十一位:明代宗穆皇帝朱常渺,三十三歲以太子(明桓帝嫡長子)身份繼位,炎黃曆4661年至4711年在位,共計五十年,八十三歲駕崩,年號弘道。

史書評價:勤政愛民,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

他開啟了對雪洲東部的大開發,在位中期時雪洲東部人口已經突破五千萬,大明本土人口達到了十一億,開創弘道中興。

弘道中期,大明第二個百年計劃全國鐵路總里程突破二十萬裡、百艘八千料戰艦計劃完成!

不過,由於明穆帝冊立的兩任太子先後病逝,以至於他後來遲遲不立太子,導致他在位後期爆發了九龍奪嫡事件。

九龍奪嫡涉及到的五品以上高官竟達三百多名,被問罪處斬的官員累計超過了一萬多人!

九龍奪嫡嚴重影響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穩定與科技文化的發展速度,極大的削弱了大明王朝“鐵桶江山”的形象,以至於大明國勢日漸衰弱,弘道中興的大好局面被嚴重破壞。

第十二位:明純宗恭皇帝朱由森,五十四歲時以親王身份繼位,炎黃曆4711年至4721年在位,共計十年,六十四歲駕崩,年號貞正。

史書評價:子承父業、勵精圖治、整治官吏、為道統盛世奠基,頗有政治才能、政治手段較成熟,謂之小憲宗!可惜在位八年而病逝,有志無力。

明恭帝一生有五子六女,十七歲得嫡長女,二十四歲才得嫡長子明神帝。

第十三位:明玄宗神皇帝朱慈烽,三十八歲時繼位,炎黃曆4721年至4741年在位,共計二十年,五十八歲時被迫退位,年號道統。

史書評價:偉大與罪惡並存。

他巡視東南,接替其父執政,精簡機構,兩下雪都,南遊西巡。

在位後期使得雪洲人口達到一億,大明本土人口突破十二億,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疆域遼闊,開創道統盛世,與明顯宗齊名!

但是,朱慈烽為了發展雪洲,下令開挖雪洲東西大運河,可謂勞民傷財!

為了完成雪洲大運河的開挖,大明前後累計投入兩千萬人次,累死罪奴四百餘萬,勞工七十餘萬!

以至於,在大運河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經野心之輩挑唆而爆發民變,雪洲西北部數府聯合歐洲蠻族叛亂割據,大明舉國震動,史稱蠻族入侵!

大明出兵,六年滅蠻之戰,數百萬蠻族被殺,血流成河,積屍成山。

雖然最終蠻族被大明所滅,但蠻族入侵導致雪洲數千萬人受災,間接與直接死傷的雪洲百姓高達三百萬!

明神帝反思己過之後,下罪己詔,不久便禪位給太子(即明端帝),隨後出家為道,二十二年後過世。

他是明朝首個下罪己詔之後選擇退位的皇帝。

明神帝一生有七子六女,十七歲得嫡長子明端帝。

第十四位:明景宗端皇帝朱和聖,四十一歲時繼位,炎黃曆4741年至4755年在位,共計十四年,活了五十五歲,年號正道。

史書評價:以三年時間穩定雪洲,勵精圖治,於民休養生息,使得雪洲人口恢復一億,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疆域遼闊,第三個百年計劃鐵路總里程破三十萬公里完成,締造了時間較短的大明正道中興。

之所以是曇花一現的中興,是因為在正道三年明端帝下詔廢除了錦衣衛,重用歸化民元弘、文洋。

正道十一年爆發文元之亂,他寵信蕭貴妃,重用蕭家子弟,大明王朝被蕭氏禍害,開始衰落。

明端帝五十五歲時腦中風暴斃,其嫡長子太子朱怡鎮繼位,是為明莊帝。

第十五位:明文宗莊皇帝朱怡鎮,三十五歲時繼位,炎黃曆4755年至4766年在位,共計十一年。

史書評價:勤政愛民,有志無力。

他立志要中興大明,可惜能力有限,手下無能臣干將可用,最終有志無力,在四十六歲時積勞成疾而猝死。

第十六位:明德宗睿皇帝朱伯泓,明莊帝嫡長子,二十六歲時繼位,炎黃曆4766年至4784年在位,共計十八年。

史書評價:勵精圖治,一代賢君。

他即位後,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並調整內閣班底,罷免了不學無術、依附權要的閣臣。

他在位期間,勤於理政,選用賢臣,且對臣下寬厚平和。

他在生活上也能注意節儉,不近聲色,他一生只有張皇后一位妻子與王貴妃、劉貴妃兩名后妃,不曾再有其他妃嬪。

史書記載,明睿帝朱伯泓之所以會在四十五歲時過世,乃是得了一種來勢兇猛的疫病,當時宮裡死了很多人,也死了很多大臣,所幸太子朱仲松身體素質過硬,扛過了這次疫病。

第十七位:明幽帝朱仲松,他是明睿帝嫡長子,二十五歲時繼位,炎黃曆4782年至4811年在位,共計二十七年。

史書評價:無道昏君。

他在位前期,中規中矩,後期驕奢淫逸,大肆選秀,最終死在了后妃的肚皮上。

大明國勢在明幽帝在位期間,急速下滑,朝廷的財政收入被明幽帝大肆揮霍浪費,導致各地救災物資不足,間接導致造反的百姓越來越多。

朱仲松子嗣眾多,僅長大成年娶妻生子並出海就藩的兒子就有四十二名,是明朝歷史上子嗣數量僅次於明武帝朱高煦的皇帝。

同時,他還是繼明敦帝朱載域之後,明朝第二個沒有廟號的皇帝。

第十八位:明思宗(後除)烈皇帝朱簡炎,他是明幽帝嫡長子,二十七歲時繼位,炎黃曆4811年至4830年在位,共計十九年。

史書評價:剛愎自用,肆意妄為,身首異處。

他繼位後,本想變法圖強,裁撤臃腫的機構,進而整治官吏,誰知動了龐大的地方豪門之根基,加上邊疆戰亂,境內匪患眾多,剿匪軍官擁兵自重,天災人禍頻發,逐漸演變成了軍閥混戰,朝廷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權。

後來,叛軍攻入京城,大多數朝臣四散逃走,少數忠臣與朱簡炎一起率兵抵抗,最終君臣皆因兵敗死於亂軍之中。

朱簡炎是明朝第一個廟號被除的皇帝,這是因為明末帝為籠絡人心,重新勘議先皇功過,順應輿論,取消了明烈帝的廟號。

第十九位:明末帝朱靖墉,炎黃曆4830年至4843年在位,共計十三年。

史書評價:可憐的傀儡皇帝。

在軍閥混戰之際,為百姓謀利益的四民賢社遍地開花,建立大量護生軍校。

經過血與火的鬥爭,從明烈帝元年,一直到明末帝十三年,四民賢社戰鬥了三十二年,終於掃平軍閥,擊敗保皇黨,打敗欲染指中華的三大海外諸侯國、四大西夷國,建立了新的國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末開局,鄰居朱元璋

吾自今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