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家裡,章衡開了一本書的大綱。

他準備寫一本書,用於啟迪大宋人的眼界,讓大宋人意識到,海貿不僅僅是海貿,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海權!

但是對於這本書該取個什麼名字,他卻是有些犯難了。

叫《海權論》?

章衡撓了撓頭,這個名字好像不太引人注意,而且被人一看,好像是在講海上的事情,當然也沒有錯,但許多大宋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海,如果是這個名字,他們不會有意願去看的。

要不叫《海上絲綢之路》?

倒是個不過的選擇,但還是不太能夠引起大宋人的注意。

章衡忽而靈機一動,在紙上寫上——大國崛起。

名字定了,便是確立了一個基調,這本書便是寫一個大國該如何崛起的。

基調定了,接下來便好寫了。

他主要目的是將海洋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給闡述清楚,那麼有幾個概念必須在這本書裡面給剖析清楚了。

至少有這麼幾個概念:

一是一個國家的崛起有什麼因素,這裡面牽扯到地緣政治、國家體制、經濟、人口、工業、農業等等,都得剖析清楚了,然後再引入下一步。

下一步便是剖析大宋朝的擁有哪些成為大國的條件,一一對應上,主要是將地緣劣勢給闡述清楚,這一步主要是為了引入海洋對於大宋的重要性。

下一步便是重點剖析海洋對於大宋朝的重要性了,因為地緣上的劣勢,大宋朝要掙脫這個窠臼,就必須發展海洋力量,這邊引進了下一步了。

便是發展海洋力量能給大宋帶來什麼,帶來財富,帶來整體手工業的升級,給民眾帶來穩定的生活,奠定國家穩定的基礎,章衡甚至在裡面下了一個斷言,一旦大宋真正重視海洋,那麼眼前遇到的諸多問題,將不再會是問題。

而進一步的是,發展海洋力量的優勢,一旦有朝一日要收復北方失地,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不僅可以從海上進行打擊,還可以從海上解決後勤的問題等等……

如此如此,一個簡略的大綱便寫好了,但章衡不確定這個大綱是否有犯忌的地方,或者說吸引力會不會不夠,所以打算找人給看看。

其實最合適看的是趙禎,但趙禎畢竟是皇帝,又豈是他想見便見的,而且趙禎是章衡最想要影響的人,自然是希望出一個成品之後,才讓他看到,最好是趙禎看了之後,便要哭著喊著求著他趕緊如何如何。

嘿嘿。

趙禎不行,范仲淹……那狗貨,不給他看!

章衡心眼不太大。

曾公亮倒是合適,但曾公亮不在身邊,章衡看來看去,還得找吳育。

座師也是老師,這種事情找老師最好不過,哦,最好到時候成書了,能夠寫寫序什麼的,有這等朝廷大官推薦,看得人就多了。

嗯……這樣的話,最好是賈昌朝、曾公亮、吳育、歐陽修,范仲淹……呸,最好是不要,因為這些人到時候變法失敗被貶謫,難免影響這本書,歐陽大炮的序也不要!

趙禎……最好是能有,有皇帝背書,那這書看得人就更多了。

於是章衡又頻頻跑吳育的府邸,偶爾還跑賈昌朝家裡請教,吳育是老師,常打擾沒關係,賈昌朝雖然只是相互合作的關係,但多走動走動,那關係自然也會好起來嘛。

就在章衡寫書的期間,慶曆新政終於開始了。

十月中旬,改革正式開始。

范仲淹等從中央官員中選拔張溫之、王素分別擔任河北、京東的都轉運按察使,沉邈擔任淮南轉運按察使。

他們的職責與通常的轉運使重在財政不同,主要是考察本路的各州府長官是否稱職,並委以許可權。

在本路內,可“自擇知州,不任事者奏罷之,令權擢通判”。

有政績者,不要輕易改換。

政績優異者,則應升官重用。

然後,再由知州(府)考察縣官,有不稱職者由幕職官代理。擔任代理州、縣長官一、二年後政績好的,即可正式任命為州、縣長官,作為改善吏治的首要措施。

這是改革“十事”中的“擇官長”。

同月末,進行第二項改革,頒佈詔令改革對官員的考績方法,改變自大中祥符年間開始的,“考最則有限年之制,入官則有循資之格”,改變了這種不管賢愚及政績優劣,唯年資是論的辦法。

高階官員到年限後,需以政績奏請聽旨;一般官員在任期內犯有“私罪”的,也一律奏請定奪是否升遷。

而政績優異者,則視其優異狀況而決定其升遷的高低。這項改革只限於文官。

這是改革“十事”的“明黜陟”。

范仲淹深知改革涉及許多官員的既得利益,實際贊成改革的人並不多,而且趙禎支援改革的決心到底有多大也不清楚。

他對另一個改革主將富弼深懷憂慮地說:“吾與公在此,同僚之間同心者有幾?雖上意亦未知所定也。”

但這並未阻止他繼續進行改革的決心。

十一月中旬又頒佈詔令,削減了中高階官員的子弟蔭補為初級官員的人數,還降低了長子等以外的親屬蔭補官的級別。

蔭補的初級文官要經過考試,武官則考武藝或兵書,然後才能出任相應的官職。

這是改革“十事”中的“抑僥倖”。

范仲淹的擔憂是正確的,這三項政策一宣佈,頓時輿論譁然。

而開始施行之後,更是抱怨聲音不斷,頗有些群情洶洶的態勢。

章衡專心寫書,每日去僉判廳裡辦事,辦完之後便是開始寫書,外面的紛紛擾擾本不想多管,但人在官場之內,又豈能獨善其身。

十一月中旬,章衡又升官了。

章衡職官升一級,從秘書丞升為左正言,然後被除去籤書判官一級轉運判官職位,加流內銓事。

本來說升官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尤其是是這升得嘎嘎快的時候更加值得高興,但這差遣章衡不太滿意。

因為這是個特麼的得罪人的活啊!

流內銓是個什麼部門,這個機構掌文官自初仕至幕職州縣官的銓選注擬和對換差遣、磨勘功過等事。

看明白了沒有,意思是,章衡被拖進這慶曆新政裡去了,還特麼是幹得罪人的活!

章衡懷疑是范仲淹這狗貨使得壞,跑去問了一下吳育,果然,這差遣雖然不是范仲淹給推薦的,但卻是歐陽修給推薦的,歐陽修是范仲淹的人,所以,這還得歸罪於范仲淹。

雖然有些不樂意,但來都來了,還能不去上任不成?

而且,這大約也是酬功的意思吧,雖說開海禁不是范仲淹的本意,但章衡算是當了范仲淹動江南系的排頭兵,事情成了,當然也是要酬功的。

功勞是我的,幹嘛不要!

於是章衡便屁顛屁顛的跑去上任去了。

可是當章衡來到了流內銓,興奮之情消卻。

因為流內銓掌管自初仕至幕職州縣官的銓選注擬和對換差遣、磨勘功過等事,可以說天下官吏,除了京朝官歸審官院官,其餘的皆歸流內銓管理。

大宋官員多達幾萬人,加上吏員更是不勝數,而這麼龐大的數量,流內銓裡面竟然只有兩個判流內銓事,以及吏員十幾個!

章衡一看便知道這活根本沒法幹!

如果僅僅是選官選差遣之類的,這活倒是可以幹,可這一次是要磨勘。

什麼叫磨勘,便是後世的KPI考核。

幾萬人,乃至於十幾萬人的KPI考核,就算是有電腦的後世,這個部門也得至少一千多人,加上地方上的人事幹部,至少得有接近一萬人。

而這大宋朝的流內銓,就兩個正官,然後十幾個吏員……這不是鬧著玩嘛!

不過他與另一個流內銓的短暫溝通之後,他便明白了。

原來的流內銓其實工作也算是簡單,雖然程式上還是挺正規的,磨勘時一般會要求提交四個檔案。

即「解由」,類似申請書,證明函的結合。

二是「舉狀」,即上級的推薦函。

三是「家狀」即自身家庭檔桉。

四是「考狀」,即上級寫的績效評定。

可見在制度設計上,磨勘是需要考察該官員的治理成果的。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流內銓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手去審查這些資料的真實性,所以往往只能對這些評定做很膚淺的應付。

大約只能看看格式對了沒有,有沒有哪項資料沒有交全,以應付長官們的考察。

並不會去稽核裡面的資料的真實性,最後在實際執行中,便只能依據該官員的資歷而非實際績效。

同僚拿出來一些之前的資料,章衡看了十幾份之後不由得啞然失笑。

因為絕大多數人的磨戡檔案內容都是雷同的,甚至連政績之類的都是複製貼上……哦,他們沒有電腦,那就是相互抄寫。

好傢伙,後世抄襲論文,這年代抄的卻是政績。

章衡直呼好傢伙。

但是,現在不行了啊!

若是按照范仲淹新的要求來做的話,這十幾個人就算是把命都給填進去,也幹不出來什麼事情的。

原來的流內銓喜道:“你能來真好,這活我是幹不了了,我已經申請調離了,來來,交接一下,我馬上就走了。”

章衡:“……”

章衡趕緊拉住原來的流內銓道:“流內銓有兩個主官的,我來了你也不用走啊!”

這人苦笑道:“這活誰愛幹誰幹去吧,範參政太嚴格了,天天盯著這邊,有一點小錯誤便要噼頭蓋臉的責罵,可你看,就咱們這裡老弱病殘十幾人,能濟得了什麼事情,這活我實在是幹不了了,您一個人好好幹,這職位也是個肥差……嗯,別的不能再說了,再見!”

章衡:“……”

章衡又拉住了他。

他一張富態臉頓時皺成了苦瓜臉:“我的娘咧,您別這麼為難我,我真幹不了了……”

章衡道:“最後一個問題,既然人手不夠,為什麼不申請增加人手?”

原來的流內銓露出笑容:“你說這個啊,那我問你哈,範參政搞的這一套目的是為什麼?”

“當然是解決冗官……”

章衡閉嘴了。

原來的流內銓歡天喜地的走了。

章衡就差扇自己的嘴巴子了。

問什麼傻逼問題。

范仲淹為了解決冗官的問題,然後現在要過去申請增加人手……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想及至此,章衡立即下了一個決定——這活,真沒法幹,趕緊走人!

章衡出門左拐——那邊是審官院。

章衡是京朝官,歸那邊管。

章衡進去趕緊要求調崗,審官院那邊的主簿一聽是流內銓剛來上任的章衡,立即將他趕出來:“你這差遣是範參政委任的,你想請辭,找範參政去!”

章衡也來了脾氣道:“那我也不就任了,我會開封府當僉判去!”

審官院主簿一笑:“晚了,你那僉判的差遣已經被卸任了,你不想當這流內銓也行,辭官唄。”

章衡一下子鼻子都給氣歪了,他忽而想起來,我特麼還是轉運司判官呢,趕緊跑轉運司去,然後也被趕出來了,因為新的判官也上任了。

也是,差遣多緊缺啊,尤其是轉運司判官這麼好的肥差,多少人盯著呢,大約章衡的差遣剛被解除,不出一刻鐘,便被人給頂了!

怎麼辦?

章衡有些傻了。

遇事不決找老師。

章衡找到吳育。

然後又被趕出來了。

吳育是這麼說的:“你以為任官是那麼兒戲的,哪能是你不喜歡便不幹的,不幹,那你就回家歇著去!”

章衡站在大街上,差點哇的一聲哭出聲來……誒誒,不至於不至於。

不過他茫然地站在大街上,有些啼笑皆非。

解鈴還需繫鈴人,找范仲淹去!

可范仲淹忙啊,等到晚上月上中天,范仲淹才一臉疲倦的見了他。

第一句話便是:“今天的磨勘完成了?拿來給老夫看看。”

章衡趕緊老實道:“這活我幹不了。”

范仲淹頓時皺眉:“幹不了,為什麼幹不了?”

章衡回道:“人太少,活太多,幹不了。”

范仲淹頓時勃然大怒道:“你不是幹不了,你是不想得罪人吧,能幹幹,不能幹滾蛋!正好多出來一個差遣,讓能幹的人去幹!你也別當官了,回家歇著去!”

嚯,還是這狗脾氣。

章衡不慣這狗貨的狗脾氣,很硬氣的出門,並且撂下狠話:“你讓我幹,我就給你捅破天!”

范仲淹呵呵一笑:“老夫等著。”

章衡出了門,低聲罵道:“不當人子!”

然後裡面也傳出了范仲淹的罵聲:“不當人子!”

章衡嗤了一聲,不屑一笑。

回家,吃大餐,睡一覺,準備……明天上班。

打工人,打工魂,被領導罵,很正常的不是,來都來了,還能辭了不成,考個官多不容易啊,再難幹也要幹啊,宋朝的官兒,多難幹也有限嘛,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再苦再累還有老前輩累?

嗤!

不當人子!

第二天一大早,章衡提前抵達流內銓,等到人馬到齊,立即召集人訓話。

他叉著腰,準備來一場職場PUA,但等他看所有人的時候,這口氣也歇了。

“這位阿伯,您多大年紀了?”章衡小心翼翼問一位搖搖欲墜的老吏。

老吏老態龍鍾,一副一級風也能撂倒的模樣,老吏咧嘴一笑,章衡分明看到了老吏最裡面只剩下幾顆牙齒。

“八十有六啦,年近古稀啦,能活到這個年紀,老朽知足啦,上官可是有什麼事情要問老朽,別的不說,老朽雖然年紀大,但記憶力還是很好的,就算是太平興國年間的事情,老朽也是知道一二的。”

太平興國?

章衡一瞬間有些迷茫,然後掐指一算,大約是七十年前。

章衡:“……”

章衡又看向一個小娃娃模樣的小吏,小吏趕緊道:“小的今年十六歲。”

老吏笑呵呵道:“這是俺孫兒,當年老朽進入流內銓……哦,當年還叫差遣院,太平興國六年初設,當年老朽也大約是十五六歲進來的,呵呵。”

好傢伙,還成了世代罔替了。

怪不得之前的流內銓說這些吏員都是老弱病殘,這老弱就在眼前,病殘麼……

一個病懨懨的彷彿癆病鬼的中年小吏,瘦的只剩下一把骨頭,時不時還咳嗽幾聲,章衡下意識的挪遠一些,免得被感染肺結核,這時代,治不好的。

另外一個應該叫地不平,兩隻腳一短一長,站在那裡斜著身子。

倒是有幾個看著正常一些的,但一臉的油滑,一看便是奸猾小吏,這等人吃拿卡要最厲害,要他們幹活……呵。

章衡無力擺手:“散了散了,幹活去!”

章衡回了流內銓的簽押廳,口中不斷地嘆息。

這大宋朝若是不亡,也著實對不住這些人,堂堂一個掌管帝國官員升遷的所在,竟然是一幫要麼老弱病殘,要麼油滑貪婪的小吏在掌管,這王朝不亡,也著實是沒有天理了!

“沒天理啊!”

章衡哀嘆,不是在嘆息大宋朝的命運,而是哀嘆他自己的命運!

這活,該咋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英雄鎮中原

日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