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是算明白了,吳育也理解到章衡的堅定意志,便也不再勸了,但回頭便找到了趙禎。

吳育見到趙禎便開始噴了:“……臣聽說,【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陛下對此言認可乎?”

好傢伙,這是標準的君臣奏對的起手式了。

趙禎立即直起身子來,做出一副君臣奏對的姿態:“朕自然是認可的,朕也是這麼做的,請卿家仔細說說,難道是朕有哪些地方做錯了?”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句話,簡單地說便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思,出自於《管子·權修第三》。

吳育這麼問話,便是噴趙禎不重視人才了,在宋朝這個有史以來最終是文治的朝廷裡,一個皇帝被認為不重視人才的話,這已經是動搖國本了。

吳育立即跟上:“自有科舉來,三元及第不過寥寥數人,自有宋百年來,三元及第者也不過四人,可對於如此良才美質,不將其置於州縣,將其培養為未來的宰相,反而將其棄置溝渠?”

趙禎一聽這話,頓時明白了,這是為章衡鳴不平來了,但是,將章衡放在開封府衙裡,被人詬病是高授倒是不少,被認為是低授的,吳育卻是第一個,頓時有些感興趣起來。

“啊,這是怎麼個說法,吳卿還請詳細說說。”

吳育憤憤不平道:“若只是將章居正授為僉判,倒是問題不大,可官家為何要讓他去整頓什麼倉場庫務,那些雖是官家事務,但說到底也只是車船店腳牙的物事,堂堂天子門生,就被派去幹車船店腳牙這等的下三濫的差遣?”

趙禎聽了這話頓時氣歪了鼻子,指著吳育道:“什麼叫下三濫,什麼叫車船店腳牙,沒有這下三濫的物事,你吳育去外地為官路上怎麼可能好吃好喝的,還下三濫呢!

還有,經營倉場庫務之事,是人家曾明仲提出來的,人家可是章居正的老師,得了差遣,人家章居正也沒有問題,現在是人家老師覺得沒有問題,朕覺得沒有問題,章居正本人也覺得沒有問題,偏偏是你覺得有問題,這是怎麼回事!”

吳育被趙禎這麼一頓噴也是驚呆了:媽耶,官家一直都是被噴的物件,為什麼換了我反而被噴了,難道是我噴人的技能學習不到家?

不對,這肯定是哪裡有問題!

吳育快速動起腦筋來。

咦!是了,關鍵不是這個啊,而是章衡要整頓公使庫的事情啊!

但因為剛剛被趙禎給噴了,吳育倒是不敢放肆了,只好將氣焰收了起來,老老實實將章衡要改革的事情一一說來。

趙禎這下子爽了:彼其娘之,朕不發威,還以為真是病貓呢,一個個都想噴朕,哈哈哈!

趙禎心中得意,但聽著吳育娓娓道來,心中的得意卻是消失了,他已經明白了吳育的氣憤是從哪裡來的了。

他沉吟起來,也有些舉棋不定,章衡的確是他蠻看好的一個年輕人,詩詞寫得那是極好的,大宋朝也找不出來第二個了。

文章在詞句上不如他的詩詞,但其文章之中的格局,確實很大。

趙禎是皇帝,他習慣了從很高的角度看事情,然而章衡給他的感覺是很奇妙的,他總是感覺章衡文章的高度好像是超越了當世,有縱貫千年的沉澱感。

如果僅僅是這些也就罷了,總有一些天資橫溢的人,在詩詞文章上遠超世人,但其實做事的能力,卻是遠不如其文華。

這一點趙禎也看得明白,有些人是面子,比如說李白這樣的人,是他裝點了整個盛唐,但若是讓李白去理政,可能未必就幹得好了。

真正要理政的人,便是裡子了。

比如說真宗時候的寇相公、本朝的呂相公這些人,文章詩詞上算不得頂尖,但論起治國理政的能力,比起李白這樣的詩仙,是要勝出不知道多少的。

然而章衡卻是不同。

章衡是真能做事的。

最近因為陸尹寧推薦了章衡,所以他對章衡是比較關注的,尤其是看了陸尹寧送來的一本裝幀頗為精美的書籍,書名《食貨論》(其實便是陸尹寧發動手下將章衡的商場策劃書給重新編輯了一番,將裡面涉及的理論給提煉出來,從整個商業的高度來進行重新闡述而產生的一本書)。

這本書趙禎看了,而且研究得十分的認真,別的人或許只看出來商業上的東西,但趙禎卻從中看到了作者對於人性的認識非常的深入,且非常善於管理,如果將其裡面的理論放到吏治中,一樣是成立的!

要看懂一個人,不要只看其言行舉止,如果他寫了一本書,那麼透過他的書,才真正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知識結構,以及看出一個人的知識淵博的程度。

這本《食貨論》中展現的的東西,趙禎甚至懷疑這不是一個人能夠寫出來的(實際上也不是,這是章衡學習過諸多商業經典,為了商場籌辦而雜糅出來的東西,實際上即便是章衡寫出來之後,也是經過陸尹寧等至少幾十人共同參與編輯出來的東西,其實是進行本土化過的東西,與章衡那本策劃書已經是兩個東西了)。

從這些東西里面,趙禎基本上可以確定一個事情,章衡這個年輕人是個能做事的人。

不僅僅如此,趙禎找曾公亮瞭解過章衡的出身。

雖說是浦城章家人,但卻是旁系中的旁系,根本不受重視,兄弟三人在家鄉一場天災之後,只能選擇來汴京謀生活,兄弟三個開了個雞蛋灌餅攤子維持生活。

可就是這麼一個起點,兄弟三人卻能夠拜曾公亮為師,而從曾公亮語焉不詳的話中,趙禎大約可以得知,這是章衡的功勞。

而之後的梁園雅集、樊樓懷古、青杏園詩會等等事情,可以從中略窺一個事情,便是章衡此人長袖善舞,不是個孤高的性子。

趙禎從種種方面拼湊出來章衡的模樣:一個在詩詞文章上天資橫溢、出眾的做實事的能力,且有謙遜合群性格的年輕人。

除了出身有點缺陷……不對,他的出身不是缺陷,一個被家族忽略的出身,才是完美的出身!

從皇帝的角度來看,出身卑微,才能夠效忠自己啊!

所以,這麼一個值得期待的年輕人,的確得好好保護起來。

他終於點了點頭道:“此事朕知道了,朕來處理吧。”

吳育聞言大喜。

-----------------

章衡不知道吳育這貨竟然跑去噴趙禎了,他還以為已經掃除了上層的障礙,可以一展拳腳了呢。

所以他的工作已經開展了起來。

他找庫務司和比部借調了一些人員過來,一起來梳理公使庫的賬本。

關於公使庫的管理,有宋一代始終沒有設立專門管理公使庫的機構,甚至沒有直接管理公使庫的官員。但是作為倉庫的一種,公使庫顯然也需要符合整體的倉庫管理要求。

章衡從鮑茂倫那裡得知,雖然沒有專門管理的機構,但卻是有監察的機構,便是庫務司和刑部的比部兩個部門。

正是因為他們負責監察,所以那邊有歷年的賬本資料,這也是章衡所需要的。

章衡想把公使庫各地的公使館給承包出去,但這不是拍腦袋就可以完成的,他需要從海量的資料之中找出最合適的資料來。

他所需要的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每個公使館每年消耗的錢糧酒醋各類物資、過往官員數量級別、公使館所在位置、當地經濟資料等等,這些都是制定承包上繳利潤比例的根據。

務必使制定出來的資料是合理的,既讓承包人能夠獲利,但也不至於讓國家資產流失。

關鍵是,章衡當然知道做這個事情會讓官員們埋怨他,所以他按照官員級別制定出來一個標準待遇。

官員可以依照這個待遇來斷定公使館有沒有苛待他們,若是苛待,他們可以到公使庫投訴,一旦公使庫被投訴,便會被罰款,以保證他們不敢剋扣官員該有的待遇。

不過這一步卻是可以省了,因為公使庫已經有了一個標準的待遇,那是個非常精細的待遇標準,上面甚至標明每一頓的瓜果蔬菜的大小數量,只是這樣的標準公使庫很少執行而已,因為錢是國家的,但自己給官員賣好,人情卻是自己的,何樂而不為。

這讓章衡的工作量小了許多,不過剩下的工作依然令庫務司和比部人員撓頭。

倒不全是工作量的問題,主要是章衡要的這些東西,他們並不知道該如何入手。

章衡只好親自上手,給他們製作出來一套演算法,按照演算法,將位置、當地經濟、當地人口、接待官員數量、官員級別等等資料都進行分級,每一級都給一定的分數,將這些分數代入進去,依照演算法便可以算出來最終的利潤比例。

不過這個工作量太大了,就依靠借調過來的人全都007加班趕,估計到年底也未必能夠完成,因為這個工作量實在太大!

如果公使館位置、當地經濟、當地人口、接待官員數量、官員級別等等這些資料都已經分了級別打了分數,那這個工作量其實不大,但難點便是在這個分級別打分數上面。

這得重新查資料、統計、核實,最終才能夠得出結論,然後根據分類進行得分,最後才進入演算法結算的階段,而公使庫在全國各地的公使館多達數百個,也就是說,類似的工作得做幾百次,這工作量連章衡都要望之卻步。

好在這些是可以透過增加人手便可以解決的,章衡瞄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將目光鎖定在吳育的身上。

開封府的人多啊,都是積年老吏,將這些人發動起來,再多的工作也能幹好。

但吳育對章衡的請求無動於衷,只是推脫說開封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為了這些事情耽誤別的事情,所以這個事情,章衡百年自己慢慢做就好了,實在不行,便找公使庫內部的人來做就好了嘛。

這個章衡如何肯,這些資料統計出來,到時候都是要作為利潤分成的根據的,讓這些有可能參與承包的人參與進來來制定這些資料,最後可能會導致大量的國家資產流失的!

所以章衡纏著吳育要人,吳育就是咬著不肯鬆口,正在糾纏的時候,宮內有小黃門來宣了,說是官家召見。

章衡只能先行進宮去,打定主意回來再繼續糾纏,總是得達到目的才行。

章衡便是這麼一個人,他想要做成一個事情,便一定要做成的。

前世他剛剛畢業的時候,那時候還只是個愣頭青,做事幹勁十足。

當時他身處大集團裡,有在大集團裡面幹過的人都知道,大集團是有大企業病的,就是官僚氣十足,然後流程走起來也慢,一般人走流程,即便是急事,也只能等著流程一步一步走。

但章衡卻是不行,當事情急得時候,他是能夠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去催簽字的。

有一次有一個部門的大領導,是那種比他高上好幾個級別的大領導,正好與他這條線上的領導有齟齬的,故意卡著他的流程單。

章衡卻不肯慣這毛病,直接去守在人家門口,甚至與那大領導道:“您要是不給我籤,我便堵在這裡不走!”

逼得人家大領導不得不簽字,不過之後對他沒有什麼好臉色看,後來也導致他第一次離職出走。

章衡便是這種脾氣,也得罪人,但喜歡他的領導也是真的喜歡他,無論到哪裡都要帶著他。

趙禎在崇政殿接見的章衡。

再一次見到章衡,趙禎還是忍不住讚歎:怪不得我家那外甥女這麼賣力推薦呢,這小夥子果然長得很英俊,據說被稱為人樣子,這是名副其實的。

章衡對趙禎的印象還是蠻好的,這個皇帝的確是頗平和,沒有什麼架子,怪不得總是被人當面噴……呸,那叫從善如流!

趙禎頗為關心問道:“居正這些天還習慣吧?剛開始上任,有些不適應是正常的,多看多學,很快便能夠適應的。”

章衡也沒有什麼不習慣的,無非便是職場嘛,上輩子幹得多了,但人家皇帝關心,趕緊回道:“回官家,微臣初上任,的確有許多東西需要向前輩學習的,好在前輩們也都比較樂於助人,所以倒是沒有什麼不習慣的。”

趙禎笑著點頭:“那就好……”

他斟酌了一下道:“……居正啊,倉場庫務的事情,你暫且先別太著急,這時候是你學習政務的時候,你多與吳學士學學,倉場庫務的事情,你且先放一放好了。”

章衡立即敏銳的察覺:“官家,吳學士來您這告狀了?”

趙禎連連擺手:“哪有什麼告狀不告狀的,你這孩子,哪有這麼說話的……主要嘛,是為了你的成長著想,倉場庫務的事情什麼時候都能幹,但你現在是長本領的時候,還是以學習為主嘛!”

得,確定了,是吳育告的狀。

章衡有些頭疼,這都是什麼事啊。

說實話,曾公亮、吳育這人都是好的,曾公亮有些惜身,但吳育可不是這樣的人。

原本歷史上,有一次山東盜賊作亂,趙禎派人巡視回來說:“盜不足慮。兗州杜衍、鄆州富弼深受百姓愛戴,倒是可憂慮的。”

於是趙禎就想把二人調往淮南。

吳育勸諫道:“盜賊固不足慮,但小人乘機陷害大臣,卻是防不勝防,勢不可擋。”

趙禎聽後,打消了調離二人的想法。

皇帝懷疑大臣,這時候任何一個明哲保身的人都不該再勸諫,但吳育就是勸諫了。

又有一次,宰相的兒子向綬觸犯國家法律,懷疑是通判江中立揭發了他,便將中立下獄,中立自縊而死。

桉發後有大臣向上說情,要從輕發落。

吳育說:“不殺向綬,無法向天下人交代。”

結果向綬雖然免死,但被流放到南方。

吳育在遇事時是真敢說真話的,與宰相賈昌朝在皇帝面前多次辯論,爭論激烈,朝中大臣驚恐失色。

吳育仍不停止增論,並向趙禎請求:“臣所以辯論,這是臣的職責所在;如果認為臣不稱職,希望免了臣的職務。”

皇上仍讓吳育擔任樞密副使。後來趙禎對大臣說:“吳育剛正可用,但嫉惡太過了。”

甚至有一天,吳育在宮中侍讀,趙禎還勸他說:“臣下譭譽,多出愛憎,愛卿應當謹慎。”

吳育便是這麼一個人,剛直不惜身,為了自己的職責,是可以獻身的,但對於自己卻是這般愛惜。

章衡又是感動又是頭疼。

不過章衡倒是發了狠了,前輩們可以不惜身,難道我便需要惜身麼?

章衡快速地轉動腦子。

如今這狀況,真想要將倉場庫務給幹起來,堅定趙禎的信念才是最重要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發老婆,亂世收留萬千美人

尋一

紅樓驕子

我愛小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