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府。

杜荷等人進來。

“水災的情況如何?”

方源招待杜荷等人坐下問道。

他每天都讓人打聽水災的情況如何。

但是估計也沒有杜荷等人瞭解得那麼清楚。

“應該已經停止外洩,但影響的地方很多。”

“現如今,難民四處逃竄,不少向遼州方向湧來。”

杜荷沉聲道。

幾人都看向方源。

“廖豐茂現在怎麼樣?”

方源點點頭,繼續問道。

“重傷昏迷,進城的時候讓人送去方府了。”

杜荷繼續回答道。

但卻有些好奇,好奇方源難道不在意難民向這邊湧來嗎?

“辛苦你們了,先回去休息吧。”

“合作做生意的事,過些日子再談。”

方源沉吟片刻說道。

“你...你不在意難民向這邊湧來嗎?”

秦懷玉沒忍住,詢問道。

幾人也是好奇,想知道方源的想法。

“在意有用嗎?”

方源搖頭失笑道。

河東道距離河南道太近。

難民向這邊過來完全是意料中的事。

“那你打算開城門收納那些難民嗎?”

秦懷玉繼續追問道。

這同樣是杜荷等人想知道的。

“城門不會開,但難民還是要接納!”

方源沉聲道。

城門不能開,開了風險會很大。

曾做過流民的方源知道,餓能讓一個人有多麼瘋狂。

城門若開,大量的難民湧入,將會破壞到城裡的生存結構。

“那你怎麼接納他們?”

秦懷玉不解問道。

不開城門,卻接納難民,怎麼接納?

“你們以後會知道的。”

方源不打算細說。

這是他召開第二次大會商量的結果。

上次方源和杜妙顏瞪班底第一次會議之後,又召開了第二次大會。

第二次大會幾乎叫來了城中的名望,另外四縣的縣丞和主簿都叫了過來討論。

“那好吧。”

秦懷玉見方源不解釋,也就沒有追問。

只要接納就好,也不枉他們辛苦將難民向這邊引來。

“你們幾人是不是想出力?”

方源突然問道。

他現在還是挺缺人手的。

五人都是國公之子,身份擺在那裡,能幫忙做很多事。

“有什麼需要幫忙儘管說!”

杜荷率先說道。

以方源和自己姐姐的關係,他關鍵時刻都得挺方源的。

“我要接納那些百姓,但遼州城註定是沒有那麼多糧食的。”

“我已經從兩個地方要了些糧食過來,但路途遙遠,需要些人手護送。”

方源沉聲道。

水災下,難民如潮,必定會很多人想要囤糧漲價。

這個時候糧食就是錢,敢在路上運輸,怕是隨時被人搶劫等等。

保安隊還有其他的事,方源急需更多的人手幫忙。

“我願意護送!”

長孫衝當即發話。

秦懷玉和程處默以及尉遲寶琳也重重點頭。

聽到方源這話,他們真正確定方源是真的想救那些難民。

這與他們的想法一致,他們也是想救那麼難民,救越多越好。

“一處在朗州刺史趙英才手裡。”

“一處在幷州晉陽王氏王昌榮手裡。”

“這兩處你們自行分配人手去護送回來,人手的話從皇家商行裡調動。”

方源沉聲道。

朗州這裡路途遙遠,路上危險重重。

幷州近,但方源和幷州刺史有矛盾,對方可能會搞事。

“好!”

“我們下午就出發!”

杜荷幾人相視一眼,沉聲道。

“不差那半天時間,你們休息一萬晚明天再動身吧。”

方源看他們風塵僕僕的樣子,搖搖頭說道。

看得出他們經歷了不少,衣服很多處都有泥巴,眼眶黑黑的。

早晚一天時間,相差不是太大,休息一晚更加有精力去辦事。

“行,那我們先告退!”

五人起身,向方源行禮。

方源也跟著起身,送他們出到刺史府門口。

“是我看輕方源了!”

“他是個有作為的官員!”

秦懷玉感嘆道。

這一路,他看到太多不想伸出援手的官員。

雖然能夠明白他們之間的考慮,但秦懷玉依舊還是不齒他們的行為。

為官者怎麼能只是考慮只求無錯但求無功?

如果個個都是這樣,大唐會變成什麼樣子?

“確實!”

長孫衝等人鄭重點頭。

很快,幾人到達皇家商行。

剛進皇家商行,幾人就看到府上計程車兵在收拾糧食,大包小包的扛到一遍堆放著。

“你們這是做什麼?”

杜荷等人的臉色微變。

難民即將出現,就開始存糧升價?

皇家商行乃是皇帝創辦,竟然還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如果皇家商行都如此,那遼州城中其他的世家和商行不是更誇張?

“回幾位公子,我們正在響應方刺史的全面管控政策。”

“小姐剛才還在擔心幾位公子,幾位公子如果有空的話先去見小姐吧。”

聶家忠見是杜荷幾人,立即恭聲道。

“全面管控政策?”

“好,我們知道了。”

杜荷等人相視一眼。

但沒有繼續詢問聶家忠。

等會直接詢問杜妙顏即可。

很快,幾人在大廳見到杜妙顏。

“杜荷?!”

杜妙顏先是一愣,隨即大喜。

看到杜荷等人都回來,她鬆了口氣。

河南道黃河堤壩崩裂,她很擔心杜荷等人的情況。

“姐,全面管控政策是什麼意思?”

幾人家常幾句之後,開始進入正題。

“方源要求,遼州一城四縣所有世家和商行的糧食不得提價!”

“並且強烈要求所有世家和商行至少拿出三成的糧食賣給刺史府,刺史府會按照市場價高出一成收購。”

杜妙顏正色道。

話落,杜荷四人都是駭然失色。

“天啊,這是大手筆啊!”

“城中的世家都同意嗎?”

“方源會不會因此被反噬?”

秦懷玉幾人大大震驚。

不自覺地開始擔心方源。

全面管控政策太可怕了,簡直就是專政。

若是處理不好,遼州一城四縣都會反噬方源的。

這種政策,就是皇帝陛下實施起來也要考慮再三的。

“肯定不會同意的。”

“但會議上,方源直接拍桌子警告他們,誰敢賑災期間搞事,事後必定追究。”

杜妙顏不禁輕笑道。

想到那天方源的霸氣,她有些沉淪。

真是霸氣的男人,一句話讓全城的人不敢反駁。

以方源在遼州的聲望,震懾一城四縣已經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能不能讓他們真正地按照政策辦事,那就說不定了。

“真是霸氣。”

秦懷玉看到杜妙顏的笑容,有些失色,也有些苦澀。

毫無疑問,這樣的事情如果自己是刺史,自己肯定做不到如此霸氣的。

像方源這樣的男人,自己確實不如,杜妙顏和方源才是一對的,自己不應該再留戀。

長孫衝等人也是感嘆,對方源的認知和感官又深了幾分,開始佩服方源這個人。

“姐,方源讓我們分開去朗州和幷州護送兩批糧食,說人手從皇家商行要。”

杜荷想起了正事,說道。

“你們去護送回來啊?”

“休息一晚先?”

杜妙顏驚訝道。

但想了想,覺得他們護送回來也好。

有幾位國公之子親自領隊,應該沒有人這麼膽子大的。

“姐,怎麼感覺你和方源很像了?”

“他也是讓我們休息一晚再出發。”

杜荷上下打量著杜妙顏,奇怪笑道。

才幾天不見,杜妙顏的心就都掛在方源身上了。

“看你說的,趕緊下去休息吧。”

杜妙顏臉微微一紅,瞪了杜荷說道。

“嘻嘻,兄弟們,我們去休息吧。”

杜荷嘻嘻一笑,起身和長孫衝等人離開。

剛出客廳,幾人就商量去哪休息,最後決定去白虎會所。

次日一早,杜荷幾人就從皇家商行各自帶了五十人出發。

剛出到城門,幾人就發現有零星的難民往這邊踉蹌走來。

“走吧。”

“快去快回!”

長孫衝深吸口氣,沉聲道。

他知道,難民將會越累越多向這邊湧來。

方源雖然實施了全面管控政策,但城中糧食註定不夠的。

而且也不知道城中的那些世家和商行會不會真的響應方源的政策。

“兄弟們,保重!”

幾人相互告別,分兩隊離開。

長孫沖和程處默帶隊前往幷州,杜荷與秦懷玉以及尉遲寶琳出發朗州。

他們離開之後,更多的難民出現在水泥路上,朝遼州城方向艱難走來。

“難民來了!”

“關城門,通知刺史大人!”

守城校尉遠遠就看到難民的出現。

他站在城牆上看得更遠,遠遠就看到難民。

在朝陽下,那些難民踉踉蹌蹌,像是行屍走肉一般。

“又,又關城門了嗎?”

“就沒有一處地方願意收留我們嗎?”

“蒼天啊,這都是什麼世道,這都是什麼世道啊?”

走在最前面的一箇中年難民軟癱在地。

看著慢慢關閉的城門,他的雙眼慢慢失去色彩。

路過這麼多地方,城池的大門都是關閉,都不願意接納他們。

他們飢腸轆轆,只求有一口飯吃,只想活命,怎麼就這麼難?

更多的難民走近,更多的難民注意到城門關閉,心中的希望再次破滅。

他們已經走了好幾天,一路能吃的都吃了,再這樣下去只有餓死的份。

“開門,求你們開開門吧。”

“我們不搞破壞,我們只求有口飯吃,我們可以幹活的。”

有些難民不死心,走到城門下拍著門哀求道。

更多的難民湧到城門下,拍打著城門。

更有激進的,直接衝撞城門。

也有垂頭喪氣的,雙眼無聲準備離開。

這麼短暫的時間,遼州城門口已經聚集上百個難民。

“刺史大人有令,諸位聽好!”

突然間。

城牆上響起大喝聲。

難民們慢慢安靜下來,紛紛看向城牆上。

走過這麼多城池,他們得到的都是沉默,沒有人回應。

突然有一處地方回應他們,這讓他們在絕望中彷彿看到星星之火。

“刺史大人有令,遼州城為所有難民提供糧食和住所!”

守城校尉朗聲道。

話音落下,但難民卻無人出聲。

片刻之後,一聲聲振奮聲響起,他們激動落淚。

“現在聽令,所有人後退一里!”

“有不聽的話的,我們遼州將不會施救!”

守城校尉再次大喝。

百姓們聽到,都紛紛遵命。

現在有機會活命,這點要求算什麼?

沒多時,一個個難民都退到一里後,眼巴巴看著遼州城。

片刻之後,轟隆一聲,被關閉的大門再次緩緩開啟。

與此同時,有五輛承載著稀粥的推車推出。

“排隊,排成五條隊伍!”

“誰搗亂不按規矩的,一律不給粥喝。”

黃大大操辦這件事。

負責守護稀粥的也是州吏。

今日是第一次賑災,要謹慎小心。

在黃大大的號召下,難民感恩戴德排隊。

雖然也有人餓得忍不住想要搶奪,到州吏們佩戴著武器震懾到他們。

“爹,我們排隊嗎?”

遠處,男孩小白看著這一幕,問身旁的男人。

他們一家子正是剛才想要離開的那部分,以為遼州城也不會收納他們。

“先留幾天。”

男人沉吟片刻,摸了摸包袱裡的乾糧。

沒多少乾糧了,走了六七天的路程,一家四口吃得差不多了。

先留下這裡吃幾頓恢復精力再說。

男人認為遼州城賑災只是幾天而已。

因為他們是逃在最前面的,算不上真正的災民。

後面還有數萬,數十萬災民,一旦湧過來,遼州這麼之座小城是守不住的。

“好嘞。”

小白沒有想那麼多。

拉著妹妹向隊伍的方向快步走去。

距離這麼遠,他們都能聞到粥的香味。

......

皇宮御書房。

李世民正在發大火。

各州縣傳回的訊息令他惱怒。

“混賬,全是尸位素餐的狗東西!”

“再下令所有州縣都必須收納難民!”

“誰不聽的,朕事後追究他們的責任!”

李世民咆孝著。

憤怒地將桉桌踢飛。

他從和杜如晦等人商量好方案之後,就下令各州縣要接受難民。

但命令是下達了,卻沒有州縣聽命令去辦事。

他們的理由要麼是黃河之水可能會危害到他們,他們現在也在籌備著撤退,無法接納。

還有的理由就是說剛剛經歷蝗災和旱災,現在州縣裡沒有糧食,一旦接納了那些百姓,城中百姓意見很大。

總之,理由都是很充分。

但李世民知道,他們就是逃避責任。

“陛下,當務之急,還是繼續從各地收購糧食啊。”

杜如晦也在這裡。

看到李世民這麼暴怒,他心中嘆息。

其實這種情況是可以預料的,那些州縣十有八九是不會聽令。

從剛召開會議的時候,裴寂就想追究責任一樣,誰敢亂插手啊?

無數的難民湧入,會被當地造成巨大的災難,也會對他們的管理造成大問題。

這種情況下,最好還是明哲保身,寧願沒有這份功績,也不想有未知的危機。

“正在加急收購了。”

“那些滾蛋又再次坐地起價!”

李世民氣呼呼說道。

每次天災人禍,掌握大量糧食的那些世家就會漲價,這次也不例外。

也好在方源發明的細鹽和茶葉為自己賺了不少錢,要不然現在國庫也是空的,賑災想都不想。

想到這裡,李世民就想到了在遼州的方源。

遼州也在自己下令命令的地方,不知道方源有沒有遵循自己的命令。

如果不聽命......

李世民想想就覺得難過。

方源可是替自己解決罪己詔危機的應夢賢臣啊。

就在此時,

“陛下,杜小姐來信!”

太監王德從外面進來。

這一次,他不敢有任何怠慢。

收到信下一刻就將信帶來給李世民。

“快呈上來。”

李世民快速接過信件。

甚至有些緊張地拆開信封。

希望是好事......李世民心中如此想到。

“好,好,好!”

李世民快速看完信,激動得連連說好。

“陛下,是什麼好事?”

杜如晦頓時好奇問道。

“你看看!”

“方源不愧是朕的應夢賢臣!”

李世民開心地將信遞給杜如晦。

“嘶!!!”

“全面管控政策,方源不擔心那些世家反對?!”

杜如晦看完,但更多的是擔心。

賑災是好事,但如此全面掌控,很有可能會引起當地世家的不滿。

越是混亂的時候,也是需要世家的力量,他們稍微蹦跳都可能會引得很大的震動,對當地的政權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克明,你想太多了。”

“遼州與長安城不同,那裡的世家已經被方源震懾過。”

“他敢這樣做,就不擔心那些世家有所反彈,放心吧。”

李世民看得更深。

他很關注方源那邊的資訊。

方源覺得不是個魯莽的人。

他敢這樣做,必定是因為遼州的條件成熟。

“陛下所言極是。”

“那我們是不是要支援他?”

杜如晦想了想,覺得也是。

方源不像是魯莽的人,他肯定是考慮周到的。

“肯定是要支援!”

“但是朝廷現在還沒湊夠糧食!”

“讓他撐一撐,況且他也沒有向朝廷求助!”

李世民想了想,搖搖頭道。

他也想立即支援方源,但朝廷真的很缺糧.

現在優先要保證大軍的糧食不會出現問題。

“那就以朝廷的名義褒獎他,給他造勢!”

“讓其他州縣以方源為榜樣,學習方源賑災!”

杜如晦想了想沉聲道。

為方源造勢,不能白白付出沒有收穫。

“理應如此!”

李世民鄭重點頭,覺得是要這樣才行。

讓更多的州縣賑災,拯救更多的百姓,也算是減輕方源的負擔。

很快,朝廷就出了對方源的褒獎公告,並向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三道州縣宣傳遼州刺史方源賑災的事蹟。

李世民和杜如晦兩人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原本沒有賑災的州縣還是沒有賑災。

而正在流浪的災民得知遼州賑災後紛紛趕往遼州。

遼州成為災民們的希望曙光。

但是卻給遼州帶來巨大壓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一樣的崇禎

妖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