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這個孩子怎麼安置?”

周實將難民區那個孩子帶來。

“你叫什麼名字?”

方源看向他,頓時有點想笑。

七八歲的身體,穿著成年人的衣服。

連鞋子也是成年人穿的,空出一大部分。

這也難怪,方府上沒有小孩,衣服自然都是大人的。

“我沒有名字。”

“你可以給我取個嗎?”

小孩仰著頭,脆生生說道。

方源這時才看清,他臉上有不少傷痕。

有些新的,有些舊的,交錯間顯得有些猙獰。

脖子上還有一個碗口那麼大的舊傷痕,似乎曾致命。

“你是男是女?”

方源沉吟片刻問道。

“女,女的。”

小孩變得更緊張。

似乎是擔心性別而被方源拋棄。

唐朝雖比較開放,但民間重男輕女思想還是比較重。

“那就叫京玉吧。”

方源打量她幾眼,想了想說道。

要是她不說,方源還不一定看得出他是女娃。

一旁的周實也是如此,詫異地看了看她,感覺看走眼了。

“姓方嗎?”

小孩追問道。

方源和周實都愣了下。

這孩子,似乎不簡單啊。

“胡鬧,有名字就不錯了。”

周實瞪了他一眼,想要打發他離開。

但小孩定定看著方源,緊張中帶著濃濃的期待。

“隨你。”

方源想了想說道。

“那我以後就叫方京玉。”

小孩激動說道。

她的眼睛瞬間溼潤,眼淚落下。

“周實,帶她去找紅絮安排間房間吧。”

方源拍了下他的腦瓜子說道。

“我,老爺,我想見見師傅。”

周實訕訕笑道。

他帶人過來,主要是想見見鉅子的。

要不然他也不那麼急將人帶給方源。

“那我帶去吧。”

方源點點頭,帶著方京玉離開。

雨越下越大,像是沒有停下來的感覺。

從清晨下到中午沒有停止,方府地面都有幾厘米深水。

方源因此沒去辦公,在客廳裡取暖喝茶,看著天井的雨陷入沉思中。

方京玉蹲在方源的大腿邊,乖乖地幫方源捶腿,不過就是力道有點兒小。

方源叫過她不要的,但她硬是要給方源捶腳,最後方源就隨了她。

隱約間,方源看到鄭九冒著雨走進來,已經是渾身溼透。

“何事要冒著雨來稟報?”

方源詫異說道。

並倒了杯熱茶給他。

“州尊,難民區的人清點完畢。”

鄭九凍得哆嗦,接過熱茶就喝下。

說著,從懷裡取出一份由油紙包裹著的冊子。

也好在他強烈要求冒雨清點,要不然難民區今日能夠會死掉幾人。

“辛苦了,你回去讓和你值班兄弟們放半天假,請他們大吃一頓,回頭找本官報銷。”

方源接過,沉聲道。

鄭九不來,他都忘記難民區一事。

下這麼大雨還去統計人員資訊,辛苦他們了。

“謝州尊!”

鄭九頓時心中一暖,恭聲道。

“紅絮,帶鄭九下去換件衣服。”

方源擺擺手道。

說著,開始看鄭九帶來的統計表。

“走吧。”

紅絮向鄭九招招手道。

“謝謝紅絮姑娘。”

鄭九本想拒絕的,因為感覺不好意思。

但看到方源看統計名單,就想著應該還會有事安排自己,於是留下。

紅絮帶著鄭九離開,方京玉繼續捶腿,青媱泡茶,方源翻看統計表。

名單總共5133人,識字的17人,會算賬的3人,有行動能力的4978人,殘疾435人......

“青媱,按照我昨晚說的去安排這些人。”

“其中識字的和會算賬的,你看看能不能用,能用的暫時安排去錢莊那裡幹活。”

方源將名單交給青媱。

五千多人,識字的才十七人,真少。

但都是難民,還能有十七人識字,也是非常不錯了。

總體來說,這批難民的負擔還是挺重的,有數百人幾乎沒有行動能力的。

“好的老爺。”

青媱接過名單,看向外面的天。

雨小了不少,但還沒有停,她沒有立即去辦事。

這時,鄭九和紅絮回來。

“等雨晴點,本官讓青媱跟你去,你聽她的就行。”

方源澹然道。

“好的!”

鄭九恭聲應是。

這時,雨又小了不少。

天邊竟然慢慢出現太陽。

漸漸地,雨越下越小,最終停下。

“青媱姑娘,我們動身嗎?”

鄭九看向青媱問道。

“老爺,我先去辦事了。”

青媱起身道。

“去吧。”

方源擺擺手。

看了一眼天色,也準備去刺史府。

“那個......我可以跟著青媱姐姐去嗎?”

方京玉怯生生問道。

“隨你。”

方源起身,澹然道。

方京玉當即開心向青媱走去。

鄭九和青媱以及方京玉離開,方源去刺史府。

“張三,給三縣縣令發去通知,讓他們準備春耕!”

“還有地方缺水的,就從古障河引流過去,今年遼州三縣務必豐收。”

方源叫來張三,下令道。

入春了,距離春耕還有短時間。

但得提前讓他們觀察農田,確定能夠耕種。

上一年大旱導致不少地方都沒有水,這一場雨拯救了大地。

但是也有可能會有些地方沒有水,需要引流還是挖渠的要儘早執行。

“州尊,有些家庭的生力全在工廠裡怎麼辦?”

張三問道。

遼州城開辦工廠,招的都是一城三縣的人。

雖然方源有命令,一家只能招手一人,但是針對一個工廠裡面的。

有些人鑽了漏洞,這個廠一個人,那個廠一個人,一家人中的生力軍幾乎都進廠打工了。

“讓各工廠給他們的員工發出公告,工作可以做,但農田不能荒廢!”

“誰家的農田錯過耕種時間的,本官將他們從各工廠革職,並且不再錄用。”

方源沉聲道。

朝廷的收稅可以是糧食,也可以是銅錢。

但是方源不允許遼州所有人都交銅錢,還要保證本地的糧食足夠。

在任何時代,糧食都是關鍵,特別是困難的時候,糧食比錢財還要重要很多倍。

“州尊,不如我們彷造武陵縣的耕耘模式怎麼樣?”

張三沉吟片刻說道。

“嗯?”

“本官差點就忘了,就按照武陵縣的耕耘模式去辦,但公告也要發!”

方源一愣,隨即哈哈笑道。

在武陵縣的時候,方源為了提高農作物收成,給當地的百姓下了一條政策。

那就是:誰家的糧食每畝產量最多,誰家就是種田冠軍,獎勵同樣糧食,或者獎勵同等價值的銅錢。

於是,在政策推出的那幾年,武陵縣的糧食一年比一年豐收,武陵縣的百姓比往常更加熱心自家的農田。

“是!”

張三恭聲應是離開。

“黃大大,城中現在有多少遊俠?”

方源叫來黃大大問道。

城中的遊俠到底是個問題。

俠以武亂禁,仗著一把破劍胡作為非的不小於少數。

錢莊死去的三個保安雖說是鄧陵氏之墨造的,但也歸咎到遊俠之上。

他們的存在會給遼州城帶來不確定因素,也會給遼州城的百姓帶來安全隱患。

“沒統計過,但有挺多的,不下於百人。”

“主要是您不在的那段時間出現的,聽說是因為戰爭而向這邊來。”

黃大大恭聲道。

“發出招募令和驅除令!”

“凡是想留在遼州的,需要加入護衛隊,聽從州府調令,每個月三十錢!”

“不願意加入的,三日之內離開遼州城,否則將會驅除!”

方源沉聲道。

鄧陵氏之墨的出現,讓方源深感手中高手的缺少。

再想到未來要和墨子從鄧陵氏之墨手中奪取墨家寶藏,方源更覺得要提升自己的勢力。

“是!”

黃大大恭聲應是。

帶著方源的命令去執行。

很快,遼州城中的遊俠就得到訊息。

一時間,桀驁不馴的遊俠們開始有作亂之心。

迎賓館的一間房間。

那兩個鄧陵氏之墨住在這裡。

“師姐,那方源果然囂張,打著驅趕遊俠的名義驅趕我們。”

年輕的男子冷哼道。

“隨他,一個地方官而已。”

“我讓你打聽的人有訊息了嗎?”

墨采苓冷聲道。

眉宇間充斥著高高在上的高貴。

他們鄧陵氏之墨乃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做的都是為天下蒼生的大事。

先輩曾讓列國公卿膽寒,使貴族官僚戰戰兢兢,不敢刻薄過甚。

區區一個地方刺史而已,還不能讓自己等人放在心上。

“剛剛下雨不方便,只查到是李勣的夫人。”

年輕男子臉色一僵,訕訕道。

“再查!”

“三天內要有結果!”

墨采苓蹙眉,面露不滿,沉聲道。

“是,是。”

年輕男子連忙應是離開。

房間內,就剩下墨采苓一人。

她躺在軟綿綿的床上看著天花板,喃喃道:“到底是不是你呢?!”

......

時間一晃幾天過去。

遼州城中發生幾起遊俠之亂。

但是最終都被州吏平定,並將他們關押牢裡。

剩餘的遊俠中,有六十三人接受招募,其餘的被驅趕離開。

州府三百州吏已經破格,不能再入編制,方源只能上書朝廷請求安置方式,以免被人盯上。

這幾天裡,遼州城共有7個世家從外地遷移過來,人數都比之前趙孫錢三家還要多一倍以上,是遷移中的主力。

這些世家都不會全部遷移到一個地方的,分為一個主脈和數個分支,這次7個世家都以主脈遷移過來,主要是方源的廣告打出去了。

政策支援,錢莊借錢,再加上遼州地小,只有一城三縣,當地的世家肯定不會很強,未來就算是留下來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刺史府會議室。

方源將這七家新遷移過來的世家以及之前的十家召集過來開會。

“首先,本官連州刺史方源,歡迎諸位遷移到遼州城。”

“本官之前拖趙原質等族長提出的條件沒有變動,依舊有效。”

方源開場白道。

現場十人,都是三十歲以上,有些頭髮白了,估計已經有五六十歲。

雖然人各不同,但方源覺得他們身上都有一點,那就是精明和勢利。

估計也是精明和勢利,才會選擇估算戰爭的風險進行遷移儲存實力的。

“謝謝方刺史。”

“有方刺史這句話,我等就放心了。”

“方刺史儘管放心,我等在遼州城中必定會遵循您的政策。”

“方刺史的遼州保安隊,是不是我們需要人手護送貨物的時候也能呼叫?”

眾人紛紛開口奉承。

得到方源的肯定他們鬆了口氣。

遷移到遼州,也是看中方源給出的條件的。

要不然,會有很多比遼州好的地方給他們選擇。

奉承到最後,開始有人提問。

“不錯!”

“其中的價錢肯定是比你們供養一支護衛隊好很多。”

方源輕笑點頭道。

保安隊給季如風他們護送任務是不收錢的,那是方源給他們的福利。

但這些世家不可能也有這麼好的福利的,他們得給錢才能呼叫保安隊。

商行和世家有本質上的區別,方源可以相信季如風他們這些商行,但不能相信眼前這些世家。

“謝方刺史,保安隊解決了我們不少問題。”

有世家感嘆。

他們是因為保安隊遷移過來的。

橫穿幷州十三縣無人敢擋的名號已經徹底打出去。

聽說幷州刺史和猩州刺史禁止民間傳播這個訊息,但卻越禁越傳播得厲害,他們其他州的世家都聽得這個傳聞。

“難得與諸位世家聚在一起,本官順便說一說本官下一步的規劃。”

方源擺擺手。

會議室大門被開啟。

鄭九和黃大大等人推著一塊沙盤出現。

趙原質等家主一看,皆是譁然起身,驚訝地看向沙盤。

“這是何物?”

“為何如此精緻?”

“是沙盤,但也太過巧奪天工了吧?”

“太震驚了,我從來沒有見過精緻的沙盤!”

趙原質等人大驚。

看著推進來的沙盤震驚不已。

他們都是有見識的人,一看就知道沙盤不簡單。

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精緻的沙盤,大大震驚了他們所有人。

“不錯,這就是沙盤。”

“諸位看看,這一座座的東西像什麼?”

方源輕笑道。

可惜鉅子現在還在養傷,要不然讓他來介紹。

相信這麼有多世家族長誇獎他的沙盤會非常驕傲的。

這是方源早就拖鉅子做好的沙盤,東城區的某處小區規劃。

隨著錢莊的出現,小區也可以推出來了,讓世家們借錢造小區。

“這看著像房子。”

“一棟棟房子嗎?”

趙原質驚訝道。

挺像他們住過的迎賓館房子。

聽說現在不少人想要跟著迎賓館的結構造房子。

但是材料以及價錢等等,讓他們望而卻步,故而都沒有開始。

“不錯,就是房子。”

“這些沙盤都是縮小版的,本官准備按照這種模式,打造出實質化的房子,名為小區。”

“這每棟樓裡面的房子,都有幾間房,都能夠住幾口之家,一棟房就能夠住好多家庭。”

方源朗聲介紹道。

“方刺史,這麼高的樓,蓋得了嗎?”

新遷移過來的世家不解問道。

蓋高樓倒不是沒人嘗試過,但最多也就三層那樣子。

如果再高,就會超出承受範圍,很容易坍塌,而且非常耗時耗力,不見得是好事。

“可以的。”

“想必趙原質幾位族長見過本官府邸裡的那座高樓,足足有九層,就是用水泥、鐵鋼等東西造成的。”

方源輕笑道。

“確實是可以。”

趙原質等人感嘆道。

“是城中心那座高樓嗎?”

新遷移過來的世家立即問道。

他們一進城就發現那裡有做奇怪的高樓。

心中很是好奇這麼高的樓怎麼造上去的,堅不堅固。

既然是方源的高樓,他們也就不在懷疑能否建得成功,畢竟方源沒有必要騙他們。

“不錯!”

“九層,等上樓頂,一覽眾山小!”

“你們可曾想過,住高樓,一覽全城風貌?”

方源笑吟吟說道。

為小區房打出一個響亮的名號。

這個時代的人肯定沒有後世眾人那麼多見識。

他們之中或者有人會因為樓高等等的原因不敢造那麼高。

但是隻要廣告好,那麼銷量就能夠上去,就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自然,方源是打算讓他們去造的,自己只拿土地的錢,原材料的錢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錢,風險讓他們去承擔。

“住高樓,一覽全城風貌?”

眾人喃喃,有些心動。

他們都等過山,看過山腳下的風景。

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嘆是他們不能忘記的。

如果在城中也住上高樓,看著城中的風貌,那多好啊?

是不是有種掌握全域性的感覺?

掌控別人的人生!

“這種小區房一旦構造出來,必定會成為最歡迎的居住地方。”

“我與諸位說,是想邀請諸位一同構造遼州小區,一同發財。”

方源正色道。

要將他們繫結在遼州城中。

既然遷移過來,那就不要急著離開那麼快。

遼州雖然只有一城三縣,但可發展的地方太多太多。

只要他們留下來,根據自己的規劃,未來遼州城有可能成為天下第一城。

眾人激動,但依舊保持著冷靜的頭腦。

“方刺史,老朽有幾個疑問。”

新遷移過來的世家族長葉承敏沉聲道。

眾人慢慢變得平靜,紛紛看向葉承敏。

葉承敏在他們這些新遷移的世家當中威望頗高。

“請說。”

方源邀請眾人坐下談。

有疑問是正常的,沒有疑問才怪。

“第一,方刺史為何不選城中的本土世家,而是選與我們剛剛遷移過來的世家合作?”

“第二,構造這種小區房,需要投入多少錢,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造好,能賣多少錢?”

葉承敏一連題了好幾個問題。

不過也幫助了在場眾人提出他們想要問的。

世家圖利,比商人更加知道如何賺錢和避免風險。

“第一,如果諸位稍微去了解了解,就會知道本官與本土的世家有很多不和。”

“不過這不是本官不與他們合作的原因,而是本官剛才說了,難得你們在,就先與你們說說本官接下來要推行的政策,本官之後也會嘗試和他們合作的。”

“第二,構造這種小區估計需要投入幾萬到幾十萬貫那樣子,本官也沒有建過,不知道具體要多少錢,至於時間的話,一年左右應該可以造好,還有賺多少錢,得看你們怎麼推廣,不是嗎?”

方源緩緩道。

小區房肯定是暴利的。

不過前期難說,得要人接受才行。

後世是政策以及很多東西繫結,沒辦法的事。

這個時代方源也想效彷,但根本就沒有辦法效彷。

最多就是在小區一樓進行招商,提供業主們的便利。

“方刺史的意思我們明白了,請問我們能夠考慮些許時間嗎?”

葉承敏緩緩點頭,並沒有立即答應方源。

幾萬貫到幾十萬貫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得謹慎才行。

“自然是需要考慮清楚的。”

“不過這也算是本官給諸位的福利,請七天之內給予回答。”

“對了,這次本官只要五到十個世家參與就行,太多人參與不利於後期的分紅。”

方源沒有意外,輕笑道。

但主動權肯定還是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他們團結一致的話,方源後期要將他們瓦解。

任何世家團結在一起,都不利於當地官府對地方的治理。

“自然,自然。”

“對了,如果我們答應了,是不是可以從錢莊借錢的?”

“您也知道,我們遷移過來無法帶那麼多錢。”

葉承敏連連點頭,略帶幾分討好,繼續問道。

銅錢太重了,無法搬運太多。

搬運太多也怕被打劫。

“自然可以。”

“但錢莊的錢有限的,請諸位也能體諒。”

方源微笑道。

“那是自然。”

葉承敏等人先是一喜,隨即尷尬笑了笑道。

他們是想著直接從錢莊結借錢用來修建小區,就轉移了風險。

但方源說的也對,一個剛剛成立的錢莊而已,那可能會有幾十萬貫呢。

接下來,方源就不再招待他們,送他們出到刺史府門口才返回。

隨著他們的離開,遼州城的本土世家收到了風聲。

當晚,這些世家聚集在喜聞裴氏表示不滿。

“方源太偏心了!”

“政策和好處都是偏向那些遷移過來的世家。”

“我們這些本土世家為遼州辛辛苦苦,什麼好處都沒有,我不服!”

“對,我也不服,這種偏外人的反骨仔,我們不能就這麼算了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妖孽皇子:從絕色才女閨房開始

小沐魚

穿越後我靠著祖傳玉佩策馬奔騰

一隻大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