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國的六卿當中,戰馬最多的,莫過於趙氏、範氏和中行氏。

因為他們的封地,多在晉國的北部,後世的山西、河北、河南一帶,故而盛產戰馬。

要說吳國最缺的東西,莫過於戰馬了!

吳國地處南方。

南方道路崎嶇、雨水過多,池塘多,窪地多,澡澤地多,不適宜馬的生養習性。

由於馬的生活習性,擅長奔跑,在南方各種障礙大大限制了馬的生活習性。

因此馬最適宜的生活環境是廣闊無邊的草原、戈壁灘。

其實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養馬地不足導致缺乏騎兵,有些牽強。

不過,南方馬對北方馬的劣勢,可見一斑。

反正在吳國豢養的眾多馬匹中,能真正充當戰馬使用的馬匹不多,多數是為駑馬,即用來押運糧草輜重車的馬匹……

慶忌一口氣向範氏、中行氏索要那麼多的戰馬,為的自然是想要打造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範子、中行子,我吳國南部,地廣人稀,尚需人口填充,不知二位可否助我吳國一臂之力?”

伯噽賤兮兮的笑道。

聽到這話,士吉射與中行寅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一家出一千五百匹的良馬,難道慶忌還不滿足嗎?

這已經差不多是將他們的家底都掏空了!

雖說中行氏和範氏,也算得上是家大業大的宗族,各自擁有數百乘兵車,馬匹幾千。

但,慶忌要的可都是良馬!

這如何使得?

奈何,形勢比人強!

他們有求於人!

士吉射低著頭道:“大王,若可使我範氏位列諸侯,則範氏除了一千五百匹良馬外,還當以一萬戶黎庶,遷於吳地,任憑大王發落!”

“中行氏也一樣!”

中行寅跟著進言道。

二萬戶的黎庶,那就是超過十萬的人口!

人口可謂是國家的根基,社稷的安身立命之本。

慶忌也不願意盤剝得範氏、中行氏太厲害,讓他們日後無法跟智、韓、趙、魏四氏相抗衡,所以答應下來。

當伯噽還打算得寸進尺,進一步提出條件的時候,被慶忌揮了揮手打斷了。

畢竟,得饒人處且饒人。

逼迫過甚,難免會導致士吉射與中行寅跟自己翻臉不認人。

這一次慶忌得到三千匹良馬,以及二萬戶的黎庶,不香嗎?

香!

讓範氏、中行氏日後位列諸侯,可謂是慶忌在下的一盤大棋。

他明擺著,就是要分裂晉國,讓吳國躋身於天下最強之國。

如之奈何?

慶忌為何不要範氏、中行氏的封地,讓士吉射與中行寅成為吳國的上卿?

慶忌所慮者,就是二卿剪不斷理還亂。

地處中原的這一塊地盤,若屬於吳國,日後周邊的齊國、衛國、鄭國勢必覬覦,甚至是群起而攻之。

晉國的“餘孽”,智、韓、趙、魏四卿,也不會善罷甘休。

萬一範氏和中行氏遭到群毆,吳國豈能坐視不管?

若坐視不管,吳國的那一塊飛地就沒了,一無所有。

若慶忌發兵相助,恐怕還是得不償失……

與其這樣,還不如慶忌索要人口、戰馬,直接佔便宜。

等士吉射與中行寅離開後,偌大的中軍大帳之內,就只剩下慶忌、范蠡、伯噽君臣三人。

站在身後的伯噽一臉疑惑的神色,捋須問道:“大王,何故非要讓範氏、中行氏位列諸侯?”

“若如此,臣唯恐大王會招致天下人的非議,落下惡名。”

伯噽不得不為慶忌擔憂。

畢竟,讓周天子冊封士吉射與中行寅這樣的卿大夫為諸侯,難以服眾。

說到底,範氏和中行氏,原本是晉國的封臣。

按照分封制的一貫準則,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周天子無法干涉晉國的內政,不過有著大義名分的天子,也的確有資格冊立諸侯!

只是這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如鄭國七穆,魯國三桓這樣的權貴宗族見狀,豈能不心嚮往之?

就連範氏、中行氏都能位列諸侯,他們有何不可?

這就開了一個壞頭!

當然,慶忌是不在乎這些的。

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這種事情,慶忌只會讓他們提前上演。

至於諸侯會不會提出異議,甚至悍然發兵,攻滅範國、中行國,就不是慶忌要考慮的事情了。

他的目的如果達到,何不全身而退?

“寡人而今所慮者,無非是範、中行,得存國乎?”

聞言,站在一邊的范蠡微微一笑道:“大王,這怕是很難。”

“範氏、中行氏被夾在齊、鄭、衛、中山四國之間,還有智、韓、趙、魏四卿虎視眈眈。”

“不過,若智、韓、趙、魏四氏,效仿範氏與中行氏,請天子讓自己位列諸侯,自立一國,也是未嘗不可。”

“善。”

如果真是這樣,可謂是慶忌喜聞樂見之事。

晉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哪怕是後來三家分晉,韓、趙、魏三國都雄起過。

韓國滅鄭,號“勁韓”,趙國胡服騎射,開地千里,置雲中、雁門、代郡。

魏國也是在戰國前期一度稱霸天下,靠著魏武卒打遍天下無敵手,威服齊、楚、秦,號令三晉!

單個拎出來都那麼強,慶忌怎麼可能容忍一個合同一家的晉國?

“大王,以臣之見,若讓周天子冊封範氏、中行氏為諸侯,大王何不能使鮮虞人一樣位列諸侯?”

范蠡沉吟片刻後,向慶忌進言道。

他口中的“鮮虞人”,自然是中山國人。

鮮虞人的前身,是為“白狄”,亦作有易氏。

白狄一開始與秦人都在雍州,在洛水、渭水一帶生存。

大概在公元前550年,白狄因受秦國的壓迫與晉國的和戎政策誘惑,東遷冀中。

東遷後的白狄主要由鮮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四個氏族組成。

後來,肥氏、鼓氏、仇由氏為晉所滅,鮮虞氏則是碩果僅存。

鮮虞得名出自鮮虞水,鮮虞水即後來源出五臺山西南流注滹沱河的清水河,那一帶是鮮虞最早的發祥地。

春秋時期的鮮虞人一度崛起,最著名的莫過於“邢侯搏戎”。

一開始的鮮虞部落聯盟,由鮮虞、肥、鼓、仇等幾個部落組成,逐漸開始擴張勢力。

最初鮮虞人實力薄弱,受到邢國的抗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說我是道士你不信

一個美麗的神話

假太監:我真的想出宮

孤獨的根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