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代,不論是諸侯也好,卿大夫也罷,祖上都不簡單,至少也是帝王之後。

何為炎黃子孫?

何為華夏後裔?

這便是!

“範子、中行子,實不相瞞,寡人之意,是打算請周天子冊立汝二卿,位列諸侯,以封地而為封國也!”

慶忌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一聽這話,士吉射與中行寅都不禁對視了一眼,然後兩眼放光,一臉激動的神色問道:“吳侯,當真?”

“君無戲言。”

慶忌笑吟吟的說道。

位列諸侯,這可以說是士吉射與中行寅此生最大的追求了。

諸侯與上卿,別看兩者之間的差距,只是一步之遙,但又是宛如天塹一般,難以逾越的一步!

鄭國的七穆,晉國的六卿,魯國的三桓等等,都是世代顯赫,與國同戚,甚至是權傾朝野的貴族。

還有昔日齊國的崔杼,晉國的趙盾等人,都是位極人臣,把持大權,生殺予奪不說,甚至連國君的性命都被他們攥在手裡。

但,就是這樣,他們都不敢廢黜國君,篡位自立。

為何?

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會遭到國內卿大夫,以及國外諸侯的討伐,然後在內外交困之下,難免會眾叛親離,飲恨而終……

春秋時代,固然已經禮崩樂壞,但是最基本的禮法還是要恪守的。

臣子弒君篡位,或公然立國,自立為君,是得不到周王室的承認,得不到天下諸侯認可的。

哪怕是祖上跟國君出自一脈的權臣,都不敢這麼做。

“若吳侯能讓在下位列諸侯,範氏成為範國,在下一定朝吳,世世代代,向吳國稱臣納貢!”

士吉射當即感激涕零的朝著慶忌作揖道。

“中行氏也一樣!”

中行寅跟著保證道。

“善。”

這正是慶忌想達成的一大目的。

如何肢解掉晉國這個龐然大物?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晉國,始建於公元前1033年,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

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後改為晉。

在晉獻公時期,晉國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

晉襄公時期先後在崤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

晉景公時,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後,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

晉厲公繼位後連敗秦、狄,並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復霸天下。

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

稱霸了一百多年的晉國,家底不是一般的雄厚。

這一次天下諸侯伐晉,即便是真的擊敗晉軍的主力,搗破晉國都城,都未必能真的滅亡晉國。

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現在諸侯劃地分晉,真的能瓜分晉國嗎?

不然。

光是各大諸侯國之間的利益如何均分,就是一個難題。

慶忌知道,即便諸侯聯軍一度滅掉晉國,晉人還是會捲土重來的。

因此,慶忌必須要早做準備。

請周天子冊封士吉射與中行寅為諸侯,固然會造成惡劣影響,加劇列國君臣之間的鬥爭,但對於這一切,慶忌還是喜聞樂見的。

何為三觀?

何為道德底線?

慶忌都要一再的重新整理!

若士吉射與中行寅位列諸侯,其餘智、韓、趙、魏四卿豈能不眼紅?

然後,慶忌只需要再請周天子冊立其餘晉國四卿為諸侯,劃分其疆土,那麼晉國名存實亡,偌大的晉國疆域被劃分成六個部分,就已經是既成事實了!

隨著老牌霸主大國晉國的轟然倒塌,吳國也必然順勢取而代之。

這樣的結果,比起慶忌直接收留範氏、中行氏的封地好的多。

畢竟,二卿的封地在慶忌看來,是屬於“雞肋”的存在。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自始至終,慶忌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最終目的。

“範子、中行子。”

就在這時,御史大夫范蠡緩緩的站起身,雲淡風輕的笑道:“我王這般仁義,讓二位被周天子承認,位列諸侯,不知道二位當如何回報我王?如何回報吳國?”

有些話,有些事情,作為一國之君的慶忌不便於出面,故而坐在一邊的范蠡、伯噽就會“仗義執言”……

“這……”

士吉射與中行寅不由得面面相覷。

只是臣服於吳國,向吳國稱臣納貢,慶忌還不滿足嗎?

也是!

慶忌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不過,以吳國今時今日之強盛國力,還缺什麼?

慶忌想要的是什麼東西?

士吉射沉吟片刻後,朝中慶忌躬身作揖道:“大王,若可使我範氏位列諸侯,範國當割地於吳,請大王笑納。”

“中行氏也一樣!”

士吉射與中行寅都是人精,在權衡利弊之下,能做出這樣的抉擇,是需要大毅力的。

割地嗎?

吳國缺少城邑土地嗎?

看起來,士吉射與中行寅還是不太明白!

慶忌輕笑一聲道:“範子、中行子,多謝你們的好意。然,汝二卿之封地,多在晉東北,而不在晉南,寡人不願要飛地……”

“寡人聽聞,範氏、中行氏之封地,盛產戰馬,不知你們可否忍痛割愛?”

聽到這話,士吉射頓時低著頭道:“作為回禮,事成之後,範氏當回饋吳國良馬一千匹!”

“中行氏也一樣!”

中行寅跟著道。

“這……是否少了一些?”

還不等慶忌說話,坐在一邊的御史中丞伯噽眯著眼睛道。

“一千五百匹,最多一千五百匹良馬。”

士吉射嘆氣道:“大王,這已經是我範氏的家底。若大王要更多的良馬,在下只能去燕地或鮮虞之地求取了。”

“中行氏也願意獻給大王一千五百匹良馬,請大王笑納!”

中行寅咬咬牙,跟著進言道。

二卿一共獻給吳國三千匹的戰馬,這可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慶忌怎能不滿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古代爭天下

塵緣若夢

烽火九州

武道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