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將,切莫這般言語,讓人誤會。”錯愕一瞬後,荀或很快反應過來,道:“中郎將是想問屬下志在何方吧?”

“不錯。”呂布點頭。

“中郎將其實不必多問,大多飽讀經書、心懷志向之人,其實信念都一樣。”

“哦?”

“不錯。”荀或便點頭,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此上安朝廷、下撫黎庶,青史留名,方不負一世白來。”

呂布開始蹙眉思索,倒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荀或這番話,讓他有茅塞頓開之感。尤其針對華歆那種有能力、有智商,品格還高尚的能臣,更有指點的意義。

除高官厚祿外,更要用時間和真誠,還有相同的信念來慢慢感化。他們才會有成就感,發自內心地認同效勞。

荀或見呂布不語,還以為對此並不認同,又開口道:“中郎將出身微寒,一路拼殺謀得這職位,可謂千辛萬苦,甚至用‘九死一生’形容並不為過。”

“然如今朝局不穩、江山板蕩,黎庶有倒懸之危。”

“中郎將亦出身這些黎庶之家,難道沒想過借用一身的勇武力量,改變這個世間,為黎庶謀一片海清河晏?”

“嗯?......”聽到這裡,呂布不由神色古怪:他這是在忽悠我?

還是想忽悠我為黎庶開太平,做一個對漢室江山有用的人?

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啊!

隨後又一想穿越過來,除卻替老董坑了一筆錢外,的確還沒幹過啥對百姓黎庶有利的事兒。

當然,燒骨瓷也是為了讓雒陽黎庶百姓免除劫掠。但這事兒顯然陰修的嘴很嚴,沒跟荀或說。

老董也一直沒透露口風,荀或不知情便在情理之中。

“不對啊......荀司馬適才說,某為義父解決了燃眉之急,這又是指的什麼?”呂布又想到這點,疑惑地看向荀或。

荀或明顯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呂布如此敏銳。

沉吟片刻,便笑道:“中郎將身懷異才,短短時日內為太尉籌來大筆錢財,可用來籠絡士卒、穩定軍心,難道不是無意間解了太尉的燃眉之急?”

果然,荀或已猜出自己沒未老董搞來錢,董卓就會對雒陽黎庶動手吧。

唯一不知道的,是此事乃自己提議並主導,還以為自己只是誤打誤撞、瞎貓碰上了死耗子。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先裝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荀司馬是說這個啊,某還不知道,此事對義父居然那般重要。”

揭過這茬兒,又是一副疑惑的模樣:“至於司馬說什麼為黎庶謀海清河晏,某還並未想過此事。”

“區區黎庶,也就用來耕田、募兵、納賦、服役,如同大河砂礫、原上野草,又何須在意?”

“至於什麼婦人工匠商賈,又與某有幾分關係?......我等凜凜大丈夫,生居天地間,只需逍遙快活便是!”

荀或面色一沉,對呂布有些灰心失望。

但隨後,也不氣餒。

甚至還微微一笑:畢竟,這樣的傻孩子好騙。

“中郎將所言倒也不差,只是目光短淺了些......”荀或頓了頓,道:“中郎將適才也言,黎庶百姓可耕田、募兵、納賦、服役。”

“而中郎將麾下士卒所食所衣所用,乃至士卒本身就是黎庶百姓。”

“若沒這些黎庶百姓為中郎將效勞,麾下部曲立時成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中郎將逍遙快活又焉能長久?”

“這?.......”呂布面色糾結,隨即一拍桉幾:“荀司馬言之有理,某之前確不曾想到,多謝荀司馬指點!”

說著,起身向荀或行了一禮。

荀或也趕緊回禮,微微一笑後,又道:“故而,中郎將日後但有新的發明,還當讓利於民、惠澤百姓才是。”

“如此黎庶百姓爭相愛戴,中郎將哪怕遭遇困頓挫折,只需登高一呼,立時應者如雲,自可立於不敗之地。”

“哎呀,文若一言,令某茅塞頓開。”呂布聞言欣喜不已:不是裝的,是真心的。

甚至,他還強自將這份驚喜壓低了幾個度:不錯,這些有能力、高智商的謀士,一個個都心懷志向,想著幹一番事業。

自己費心受累想得到他們的心幹啥?

為何不乾脆優先找像荀或的這樣,反向忽悠督促自己的呢?

如此只需裝個傻白甜,讓他們在上面用心費力,自己只需躺平享受就好......

“可某的那些發明,還真難以惠澤黎庶百姓,不傷民都算好的了......”想通這些,呂布又開始鬱悶。

比如骨瓷,定位就是高階奢侈品,一年來一次,幾百個工匠就搞定了。多燒的話,非但逼格會降低,還要從景德鎮那裡運瓷土,勞民傷財。

肥皂、蠟燭那些,雖然是消費品,但呂布也想打造成高階消費品。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取之於世族豪閥,用之於士卒。

剩下蒸餾酒,更會跟黎庶百姓爭口糧。

沒一項合適的。

“怎會如此?”荀或卻不相信,道:“屬下雖不善經商,但對此道還是有所涉獵。”

“中郎將發明的成品,雖不適用黎庶百姓,然原料、勞力這些卻需百姓黎庶供應,如此也算多一份活計收成。”

“原料、勞力?......”

這對呂布來說還真是燈下黑,一時沒想到:“勞力方面某暫時還不缺,有成熟的工匠和千餘士卒,足以堪用。”

“至於說原料?......”他托起下巴,蹙眉沉思:“某還真得好生想想。”

“嗯,不急。”

似乎對這番調教的成果很滿意,荀或還主動關心道:“中郎將不妨先用飯,邊吃邊想亦不耽誤。”

“善。”呂布點頭,喚來夥計問道:“咱這店有啥特色美食?”

“回這位郎君,最大的特色就是狗肉。聞到咱肆裡的狗肉香,神仙也會忍不住跳牆!”

“狗狗那麼可愛,為什麼要吃狗狗?”

一句話,當時將夥計整不會了——漢代自高祖劉邦以降,最喜歡吃的就是狗肉。市井豪傑也多是屠狗之輩,狗肉才是主要的肉食。

生在漢代,狗狗真的很悲劇。

“就,就是因為可愛,所以吃得才香嘛。”夥計反應片刻,試探地回了一句。

“哦?......可以哦,某喜歡!”

呂布笑著回了一句,隨即又道:“但某還是比較喜歡吃豬肉......呃,豚肉,對,豚肉有沒有?”

“有自然是有的,不過郎君確定要吃?”夥計的神色有些為難,奇怪地看向呂布。

呂布便小聲問荀或:“咋滴,這不興吃豚肉?”

“吃自然是可以吃的,就是......”荀或的神色有些奇怪:汝生在黎庶百姓之家,難道連這個都不知道?

隨即還是耐心解釋,道:“豚肉一來略有腥臭,為人所不喜。二來是飼養者少,以致價錢偏高,久而久之食用的人便更少了。”

“飼養者少?”

供需影響價格的道理呂布懂,卻不懂豬作為早就被馴化的優質肉食,漢代為什麼很少人去飼養。

“豚一來食量很大,與人爭食,尋常百姓哪能飼養得起?”

“二來便是光吃還不長膘,一年多都出不了欄,只能成供公卿和老人食用、以及祭祀時用的稀罕物。”

“肉質腥臭,一年都出不了欄?”聞聽這兩個關鍵詞,呂布一下反應過來:“這時代......難道還沒劁豬麼?”

隨即又一想,神色大喜:“文若,某想到如何惠民了!”

“如,如何?”

“黎庶怎樣才不窮,少生孩子餵狗熊......呃,不對,是餵豬!”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到大秦,幫助始皇打造盛世

王亞濤

始皇你看,這個猴子會七十二變

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