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在秦王府等了四天,終於把那個長孫安民給等來了。

而長孫安民在此之前,已經從長孫敞口中得知了事情的整個經過,然後與留居在洛陽的家族核心人物,開了一個小會議,主題就是,該不該讓長孫無忌回來。

家族內的會議,還是比較民主的,八成的人贊成無忌回來,因為他們知道,無忌背靠秦王這顆大樹,將來肯定會有出息,這對家族來說,是有益的。

然後爭論的焦點,就是無忌的媽,到底該不該進主墓,畢竟長孫無忌與家族的矛盾,在這裡。

後來有人說了,能不能進,這得看長孫無忌將來有多大出息,如果人家混的風生水起,這一點是可以破例的,如果混的也就那樣,自然不能不尊家規。

所以辦法就是,先拖著長孫無忌,以後視情況而定。

畢竟長孫家雖然是鮮卑族,依然保留著鮮卑人的很多習俗,但是當前大隋所有的鮮卑人,都在積極與漢人融合,這是大趨勢,所以鮮卑的那些習俗和規矩,早晚得改。

後世,鮮卑族就是漢人,北方地區,山西和陝西很多人,其實祖上都有鮮卑血統。

華夏的古代史,就是一場多民族與漢族不斷融合的過程。

“無忌能得殿下厚愛,是他的福氣,臣與有榮焉,”長孫安民規規矩矩的坐在房間裡,與兩個小孩子談正經事。

在大隋,高門大閥的家主,待遇都是不一樣的,皇帝也不會侮辱人家的家主,反而會很禮遇。

因為一個家主,背後代表著的是一個龐大的勢力集團。

李世民笑道:“無忌為自己的生母爭取,這是大孝,鮮卑族有些習慣,確實應該早點改一改了。”

世民本身,也有鮮卑血統。

他的奶奶獨孤氏,他的媽竇氏,他的外曾祖父宇文泰,外曾祖母元氏,這都是鮮卑族,按照遺傳學比例來說,這小子有四分之三鮮卑血統,比楊銘還純。

漢人,是以父系論血脈,但是鮮卑族,是以母系,所以女人在鮮卑族地位很高,長孫晟的元配,就是出身洛陽元氏鮮卑族,人家的地位肯定不可撼動。

不過進入中原的這些鮮卑族,也在不斷的摒棄其原本的習俗,與漢族融合,現在基本上已經全部改成以父系為主。

但是喪葬禮制這方面,他們還沒改,朝廷也沒辦法說人家,因為沒改的這幾家,實力太橫。

長孫安民點頭道:“遵循祖制,是歷來的規矩,改不改,不是臣說了算,世民的阿孃唐公夫人那邊,不是也沒改嗎?”

你們不改讓我改,這是什麼道理?

李世民被將了一軍笑了笑不說話了,終究還是年紀小,鬥嘴這方面還嫩點。

楊瑞道:“這麼說,你認為無忌應該重返家族?”

長孫安民道:“臣確實是這麼認為的,無忌並非忤逆不孝,其母高氏乃漢人,他受漢人禮儀薰染,對祖制有些誤解,也是正常的。”

“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為我大隋子民,”楊瑞笑道:“你今後還是不要有鮮卑與漢之分。”

長孫安民一愣,覺得眼前這位小殿下說話很有威嚴啊,你才多大了,是跟我裝老成呢?

“殿下說的對,確實不宜區分。”

“好了,你走吧,”楊瑞淡淡道。

嗯?就這麼完了?我剛來才說了幾句話,就完事了?

長孫安民笑呵呵道:“今日得幸拜見秦王,臣這裡給您準備了一些禮物。”

“你的好意我心領了,”說罷,楊瑞直接起身,朝著千牛備身李孝恭道:

“送客吧。”

李孝恭朝著長孫安民扭了扭頭,意思是快走吧,還愣著幹什麼?

長孫安民無奈之下,只好告退離開,看樣子這位小殿下不待見他啊。

“這種人就不能給他好臉色,”世民跟著楊瑞離開前堂,往後院走去:“你信不信要不是你壓著長孫家,無忌這次別想回去。”

楊瑞點頭道:“回去了,日子也不好過啊,他那三個哥哥,以後怕不是還要為難他,都是親兄弟,他們做的也太過份了。”

楊瑞的兄弟姐妹們,在楊銘的刻意引導下,完全是一視同仁的,壓根就沒有什麼嫡庶之分,所以楊瑞對待他的弟弟妹妹們,都是一樣的。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效,主要還是因為楊銘後宮的女眷,出身都很牛逼,不像普通人的妾室,孃家那邊都不咋地。

因為孃家牛逼的,不會給人做妾。

“殿下有沒有辦法,拾掇拾掇他那三個哥哥,算是給他們一個警告,”世民道。

楊瑞想了想:“只要他們敢繼續為難無忌,確實有這個必要,但是我出面不妥,母妃會怪罪的,要不你想想法子?”

楊茵絳會怪罪嗎?不會的,她對自己的這個嫡長子,容忍程度相當高,楊瑞這麼說,是在推給李世民,壞事讓李世民去幹。

以李世民的聰明才智,別人要是利用他,他能看出來,但是楊瑞不行。

因為楊瑞打小說話做事,就是從內到外的真誠,這是模仿他爹呢,說白了,就是裝傻。

以至於李世民到現在都覺得,楊瑞沒有他聰明,反而是楊瑾非常機靈聰慧。

“行,這事交給我,”世民點了點頭。

長孫行布,是東宮右武侍率,這是楊銘看在長孫晟的面子上,安排的,老二長孫恆業在軍府任職,老三長孫安業是延興門的監門將軍。

三個人就屬老大的官職最高,看上去也最有前途,畢竟是伺候太子的。

但是你不算太子心腹,而長孫無忌,可是實實在在的秦王第二號馬仔,親疏關係,差距太大。

世民想要收拾長孫行布,沒有那個能力,但是剩下倆,他是可以的,找他大哥建成幫忙,就能擺平這兩個人。

不要小看建成,眼下能隨意進出東宮的,都不是一般人,就憑人家在太子面前什麼話都能說,這就比很多一二品的大佬,更具優勢。

身為親侄兒,長孫無忌是需要跟著隊伍回一趟洛陽的,長孫熾安葬之後,就沒有他什麼事了。

今年的科考,也正在緊密的籌備著,來自全國各地計程車子進入京師,比往年的規模更大,京城內的大小客棧幾乎全住滿了人。

能來考試的,家裡肯定是有底子的,古代兵荒馬亂的,出門遠行,那都是帶著一堆人才敢出門的。

天下各地,幾乎都有攔路打劫的,遠了不說,出了京師就有,京師治安好,那是因為有武侯衛鎮著,武侯衛比土匪強盜還橫呢。

大隋的治安情況,也就是那幾個地方情況稍微好點,剩下的,幫會林立,打家劫舍屢見不鮮,不像影視劇裡面那樣,一件命案,縣令還挺當回事。

事實上,根本不當回事。

但凡案子能進了縣衙的,跟老百姓是完全沒有關係的,打個比方,貞觀某一年,全國發生的命案不足三十起,你覺得可能嗎?

禮部,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

這事歸玄感管,其實牛弘在的話,牛弘管著最好,玄感這個人嘛,他的學問在八座當中,不太行。(前文說楊玄感跟著楊廣走了,寫錯了,改回來了。)

所以楊銘從國子監抽調了一些人,外加太子冼馬劉炫、李綱,協助玄感主持科考。

以前的科考,就是禮部管,楊銘為了突出國家對科考的重視,宣佈尚書省及十一寺,都要盡全力協調工作,保障科舉的順利進行。

“今年的考生人數,是多了不少,但是關係戶,還是佔了大部分,”從山東剛剛回來的房玄齡,在看過名單之後,牢騷了一句。

李密笑道:“九品中正制直到現在,還沒有被徹底摒棄,寒門想要出頭,路子還長著呢。”

九品中正制,主要有三點內容:家世、行狀、定品。

家世是第一位的,定品,就是確定出仕者的品級,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參照行狀的,也就是個人品行才能。

但實際情況是,定品完全是按照你的家世來給你定的。

打個比方,如果李密以九品中正制入仕的話,朝廷對他的定品,應該在三品到四品之間,也叫資品。

那麼李密的起家官品,要比資品,低三品到四品之間,也就是說,李密起步可以做六品到八品的官,這還是人家這種出身的。

像房玄齡這樣的,資品最多也就是六七,起家官品,要麼是九品,要麼就連入仕資格都沒有。

不如房玄齡的,就算給你定品了,你也沒機會做官。

下品是來當綠葉的,真正能當官的,是資品在二、三、四、五、六這五個等級裡面,一品不算,因為一品是聖人之品,不授人,是個虛品。

七、八、九三品是下品,沒辦法定起家官品,因為沒有九品以下的官。

這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了。

當個小吏,可不算入仕,那跟勞務派遣差不多,官和吏的社會地位,是相差甚遠的。

楊銘握著手裡的名單,也是一陣頭大,他已經三番五次提醒尚書省,給寒門士族一些機會,但實際報上來的名單,最多也就一成,出自寒門。

不過這裡面,可是有好多熟悉的名字。

由此可見,朝廷有些政策想要往下面推行,何其之艱難。(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摸魚,劉備請我出山

滅了的星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刀客啊!

命運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