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晌午的時候,楊銘帶著三個小子進宮了。

這三個孩子,因為是楊昭的兒子,所以非常受楊廣夫婦寵愛,楊廣特別在意自己的嫡庶之別,但對於楊昭卻不在意,要不然也不會給兩個庶出封王。

要知道當時封王,朝堂的反對聲音還是不小的,但楊廣是誰?最擅長一挑n。

蕭皇后在永安宮驟然見到三個孫子,也是目瞪口呆,詫異的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後,便召三個孫子上前,噓寒問暖。

雖然她一直在跟孫子說著話,但注意力從來都沒有從楊銘身上離開過。

老三想幹什麼?

她最擔心的,就是楊銘會加害老大的三個兒子,所以才會刻意疏遠,目的也是為了保全。

身居皇宮這麼多年,蕭皇后早就對骨肉親情看透了,在絕對的權力誘惑下,親情真的不算什麼,丈夫是怎麼對待他的那些侄子,她看的清清楚楚。

“你今天怎麼會突然想著,帶侑兒他們入宮?”蕭皇后微笑著看向自己最有權力的兒子,小心試探道。

楊銘笑道:“宗室雕零,正是用人之際,三個侄兒雖小,但已經到了栽培之日,兒臣覺得,應從國子監尋一良師,專責教導侑兒他們三個,早早曉事明理,方便日後託付大事。”

蕭皇后略一沉吟皺眉道:“昭兒府上是有名師指導的。”

楊銘笑道:“三個孩子一直牽掛著阿孃與父皇,兒子以為他們還是入宮學習比較好,這樣的話,阿孃便可以時常見到,以慰舐犢深情。”

蕭皇后長鬆了一口氣:“你能這麼想,阿孃很高興,他們都是你大哥的親兒子,今後確實應委以重任,畢竟真正的靠得住的,還是血緣至親。”

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她自己都不相信,但是她希望楊銘相信。

面對母親直視的目光,楊銘一點也不迴避道:“既然阿孃同意了,就讓他們留在宮裡吧,也便與楊瑞他們兄弟相合。”

蕭皇后微笑點頭:“好,阿孃準了你這番心意。”

接下來,楊銘在永安宮用過午飯之後,便離開了。

而楊廣也下了朝會,當他看到三個孫子的時候,也是微感詫異,等到蕭皇后說明緣由,楊廣點了點頭。

詢問了一些楊侑他們的近況之後,楊廣讓國子監的人把三個孫子帶走了。

“他要是真心實意的,確實難得,就怕他另有所謀啊,”楊廣嘆息道。

他自己殺兄殺侄,是為了鞏固權力,但是他肯定不希望楊銘也這麼幹,因為楊銘一旦有這個心思,殺的都是他的子孫,而他也防不住。

他殺楊勇,還是在楊堅夫婦死後才敢這麼做,楊銘真要對付楊侑他們,也會等到他和妻子蕭皇后死了,才會動手,這怎麼防?

正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楊廣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學他,我已經把太子之位給你了,你就不能再對你的兄弟子侄下手了。

“銘兒應是真心的,昭兒在世的時候,他們兄弟的感情最深,銘兒不會下這個手,”蕭皇后道。

楊廣沉吟道:“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我楊室凋敝,已經經不起任何動亂,朕需要做一些事情,給老三一些警示。”

“你警示他做什麼?他又沒有做錯任何事?”蕭皇后不解道。

楊廣笑了笑:“朕得讓他知道,朕,也是愛惜宗室的,做個表率給他看,也給全天下的人看,這樣一來他將來真有這個心,也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勸阻她。”

蕭皇后恍然大悟:“這樣的警示,確實很有必要。”

楊廣笑道:“朕為了消弭兒子的念頭,真是便宜了那些蠢貨了。”

自打楊廣即位之後,一直在疏遠宗室,原因很簡單,宗室一直以來都是儲君的堅定擁護者。

而大隋剛剛立國,楊勇便做了太子,所以宗室都是站在楊勇這邊的,沒少給楊廣使絆子,就算楊雄也不例外。

所以楊廣登基之後,看這幫人非常不爽,貶的貶,廢的廢,疏遠的疏遠,也就是楊雄和楊智積威望太高,他動不了。

楊堅有五個兄弟,他是老大,老二楊整死的早,有兒子蔡王楊智積襲爵,現在是太子太保還兼著左候衛大將軍,但是已經不參加朝會了,非特殊情況是不會進宮的,他的年紀其實不大,跟楊廣差不多,而且還有仁壽宮救駕之功,按理說應該意氣風發,參與國事指點江山才對。

但是沒有,他認定了楊廣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不想伺候了,怕一不小心,惹怒人家,落個悲慘下場。

楊堅的三弟楊瓚,在北周時期,是擁有大好前途的,人家的媳婦是宇文泰的閨女順陽公主,官至納言,是周武帝宇文邕的絕對心腹。

當楊瓚察覺大哥楊堅有篡周的念頭時,認為楊堅是在幹一件滅族的事情,所以密謀刺殺楊堅。

在他看來,楊堅沒有成事的可能,一旦事敗,他們兄弟幾個包括妻妾子女,都得玩完,所以人家這叫大義滅親。

結果楊堅搞成了,非但不計較老三的刺殺之舉,還封了滕王,不過楊瓚和他媳婦宇文氏,還是在背地裡搞小動作,玩那套巫蠱之術,詛咒楊堅夫婦,結果在一次與楊堅遊玩的過程中,突然暴斃。

很多人都懷疑是楊堅殺的,其實不可能,楊堅想殺,當年老三刺殺他的時候,早就動手了,何必等到現在,所以楊銘一直覺得,多半是心梗。

楊瓚一死,他的嫡長子楊綸襲爵滕王,結果這個人太迷信,整天和術士方士混在一起,被人給告了,楊素又看出楊廣不滿宗室,於是落井下石,最後被剝奪爵位,兄弟幾個都被流放武威郡。

楊堅的四弟,叫楊嵩,死的太早沒有子嗣,於是楊堅將老三楊瓚的庶長子楊靜過繼為嗣,襲封道王,結果楊靜也死的很早,沒有留下子嗣。

楊雄和楊弘,曾經建議楊廣,再從宗室當中過繼一人,為楊嵩立嗣,但是被楊廣含含糊糊的給糊弄過去了,也就是說,老四楊嵩現在,是絕後了。

至於老五,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衛王楊爽了,這是楊堅的四個弟弟裡面,跟楊堅關係最親,也是最能打的一位親王,但是楊爽死後,他的兒子楊集,是跟楊綸一同被流放走了。

楊銘那時候是完全不知情的,這是他老爹第一次巡遊洛陽的時候乾的好事,他知道的時候,楊集已經被流放了。

歷史記載,楊集後來遇天下大亂,不知所終,衛王楊爽這一支,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但是現在,要出現變化了,因為楊廣擔心自己的兒子,也幹出骨肉相殘的事情,所以他就算不情願,也打算把這些人召回來,重新任用。

他是要做給兒子看,也是要讓滿朝官員明白他的態度,朕是牽掛宗室子弟的,朕也不會薄待他們,以後的後繼之君也應如此。

這樣一來,楊銘以後如果敢對自己人下手,就會有大臣們搬出楊廣說過的話,來壓制楊銘。

楊銘做為兒子,他不能不聽,不聽就是不孝。

第二天的朝會,楊廣就宣佈了這一決定,本來昏昏欲睡的楊雄,一下子就打起精神了。

好傢伙,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其餘眾臣也是很懵逼,皇帝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這麼大的事提前毫無預兆,就這麼頒佈旨意了?

蔡王楊智積的兒子楊道玄,出任雁門太守,這個位置本來是左御衛大將軍丘和兼的,現在他不用兼了。

滕王楊綸,竟陵郡公楊坦,濟陰郡公楊猛,上谷郡公楊溫、明陽郡公楊詵(shen)兄弟五個,恢復其爵位,召回京師任用。

其中楊綸的六歲庶子楊成,過繼給楊靜為子嗣,襲封道王。

至於楊爽的兒子楊集,恢復衛王爵位,出任兵部職方侍郎。

蜀王楊秀的兒子楊孝,襲封蜀王,楊諒的嫡長子楊顥襲封漢王。

楊廣自己的庶子楊慶、楊和、楊祿、楊鄯分別冊封為溫王、應王,榮王,邘王。

今天的朝會,可以說是大封宗親了,大家都很奇怪,不是說皇帝做的不對,人家封自己人肯定無可厚非,但肯定不是無的放矢,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才會讓皇帝這麼果斷的重新賦予宗室大權。

楊雄是驚喜大於意外,他身在朝堂,當然明白缺少自己人是如何被動,河間王楊弘死了,楊智積半歸隱狀態,兒子楊恭仁又去了西南行臺,他如今在朝堂上是人單力孤,已經不是蘇威牛弘裴矩等人的對手了,但如果宗室冒起,這些人又何足懼哉?

指望楊浩是指望不上的,那小子只會摟錢。

楊廣望著眾人臉上的詫異神色,微笑道:“宗室與國升降,休慼是同,朕情所未忍,今復以起用,盼其恩從禮親,不負朕望。”

“陛下聖明!”楊雄揖手恭立,神情激動。

其他人雖不明所以,也只能站出來附和了,不過很多人心裡已經明白,他們手中的權力隨著宗室子弟崛起,將受到極大的挑戰。

而楊廣自己則是非常高興,我這麼做,都是為了防兒子,今天冊封的這些人,都會成為將來阻止老三對骨肉下手的中堅力量。

而這些人,對楊廣是完全沒有威脅的,只會感恩戴德。

知子莫若父,楊廣心裡很清楚,老三的那副仁義樣子,都是裝的,自己的爹媽楊堅和獨孤後,就教導不出仁義的子孫。(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閥:開局獲得最強系統

可愛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