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骨骼清奇

道門三大聖地,樓觀臺,白雲觀,玄都觀,都集中在關中地區。

為什麼?難道真是因為這裡是洞天福地嗎?

非也,是因為人家關隴集團會來事。

楊堅雖然尊崇佛教,但是對道家仍是禮敬有加,因為道教在華夏有著數量極其恐怖的信徒,實在是得罪不起。

開皇初年,楊堅便從國庫撥款,重修樓觀臺和白雲觀,更是在大興新建了一座玄都觀。

當然了,佛教那邊也沒閒著,楊堅也同樣花大錢修了大興善寺,

看似雨露均霑,實則厚此薄彼。

因為楊堅封了大興善寺為國寺,封了自己的師父智仙為佛母,自己則是佛子。

所以道教在大興,多少有點勢微。

山腳下,楊約率先下馬,帶人步行登山。

半山腰上,遇到了原本守在這裡的駐軍,領頭的折衝都尉見到楊約這位大紅人之後,趕忙上前道:

“我們剛剛接到撤走的訊息,沒想到楊少卿已經趕來了。”

“走吧,別在這裡找不痛快,”楊約隨意一擺手,算是將這六七百號甲士打發了。

而那位折衝都尉一點沒有感到不快,而是陪著笑臉目送楊約一行人上山。

這很正常。

在大隋若論軍功,第一高熲,第二楊素。

而楊約做為楊素的頭號軍師,在軍中的威望也是極高的,各地折衝府的一把手,很多都是出自楊素帳下。

臨到山門前,楊約突然停下,神情莊重的整理了一下衣衫,朝著山門方向做了一個標準的道揖,這才令人扣響門上的銅環。

大門大開,一個年輕的小道士在詢問一番後,便放眾人進去。

正中央的大殿,是樓觀臺祖師爺尹喜的神像,尹喜是春秋時期與老子齊名的道家大佬,莊子稱其為“”古之博大真人”。

樓觀臺就是樓觀道,是道門的一個分支派系,與大興城的玄都觀一樣,都是尊老子為道祖。

觀主蘇道標,在民間有很多稱呼,有稱蘇真人的,有稱活神仙的,有稱不老仙的。

沒錯,人家是個修仙的,已經一百二十餘歲了。

不過他老人家神龍見首不見尾,早已駕鶴仙遊多年,如今主持觀中事務的,是蘇道標的大弟子,岐暉。

事實上,楊銘並沒有聽說過蘇道標,但是他聽說過岐暉。

所以當他見到真人的時候,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非常普通的一個人,顴骨有點高,面黃肌瘦像是常年吃不飽一樣,表情如古井不波,身上的道袍倒是一塵不染,夜風吹拂,頗有點仙風道骨的樣子。

“弟子楊約,見過真君。”

楊約這位老哥是個活泛人,見到岐暉後,老遠便執弟子之禮,給足了對方面子。

連帶著楊銘也趕忙做了個道家揖手禮,沒辦法,人家是修仙的,自己是個凡人。

岐暉微笑還禮,道:“具體事由,貧道已從圍山的甲士口中知曉,楊先生此番前來,難道也是懷疑我樓觀臺參與其中?”

楊約說謊不帶眨眼道:“真君哪的話,弟子從未有此懷疑,此番來也此是為了向真君致歉,那幫粗鄙的甲士不知禮數,打擾真君及眾道友清修了。”

岐暉當然知道對方是場面話,你特麼帶著兩百號人來我這,就為了道歉?

我要是信了你的鬼話,我就不要修仙了。

岐暉皮笑肉不笑道:“楊先生既然星夜趕來,貧道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事關豫章王殿下,我樓觀臺一定配合查案。”

“那真是叨擾真君了,”說罷,楊約朝身後使了個眼色,手下高手也是客客氣氣的跟那些道士們交談起來,從中尋找線索。

楊約則是獨自拖住岐暉,嘴裡聊著一些閒扯淡的話題。

事實上,他們這種行為,已經算是非常不尊重人了。

畢竟道士乃方外修行之人,道場又是神仙的法場,你們這麼亂來,是和神仙過不去,道士們其實是不能忍的。

但是,樓觀臺和弘農楊,屬於是誰也不敢得罪誰。

正常情況,楊約肯定不敢這麼幹,但是眼下不是非正常情況嗎?

自己和薛浚來這裡查案,本來就是扛著鍋來的,這唱紅臉的事情他不幹誰幹。

大不了以後讓大哥楊素花點錢再給人家翻修下殿宇,那關係不就緩和了嗎?

楊銘無所事事的前院裡晃悠,陳淑儀則像是狗皮膏藥一樣粘著他,沒辦法啊,楊約都到這時候了,還是會時不時的偷瞄她幾眼。

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岐暉竟然也在偷瞄她?

伱修行修到狗屁股上了,竟然也好色?

察覺到陳淑儀不滿的臉色,岐暉不好意思的乾咳一聲,朝著楊銘道:

“是貧道失禮了,貧道只是見這位女居士骨骼清奇,隱有仙骨,這才冒犯,望多多海涵。”

瞧見沒?人家這理由多敞亮,楊銘笑道:“無妨,長的好看就是讓人看的。”

岐暉聽出楊銘誤會了自己,趕忙就要解釋,卻被楊約哈哈一笑打斷:

“真君法眼,楊某也覺得此女骨骼特別清奇。”

完了越解釋越說不清了岐暉無奈搖頭。

楊銘之所以知道岐暉這個人,是因為前世從歷史上讀到過。

歷史上的岐暉,會在關中地區呼應李淵的叛軍,並主動提供糧草,還搞了個“齋醮”來替李淵安定軍心。

別小看齋醮。

古人都是迷信的,齋醮就是施法,岐暉透過施法,讓將士們以為自己還有來世,所以這輩子死了不算什麼,下輩子還有一次重來的機會。

這樣一來,將士效死,李淵的叛軍肯定勢不可擋。

而且岐暉還對外給李淵造勢,說李淵是道祖老子的後代,是冥冥之中上天派來解救大隋百姓的。

這下好了,李淵成了正統,老楊家成了逆天而行的反派了。

而岐暉也因為扶龍之功,促使道教成為大唐的國教。

這樣的人物,楊銘可不想惹,甚至還需要搞好關係,說不定以後還能給自己造造勢,說他是哪位神仙下凡。

“弟子剛才只是戲言,真君切莫當真,”楊銘微笑揖手。

岐暉連忙還禮,隨後在楊銘身上打量一遍後,表情大訝道:

“小殿下的骨骼也非常清奇啊。”

瞧瞧,沒文化真可怕,夸人都不帶換形容詞的

“呵呵.呵呵”楊銘一臉假笑。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家父永樂,開局就娶個媳婦

一棵辣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