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

嶺南之所以叫嶺南,是因為這一地區位於我國南方的最大山脈,南嶺的南邊,南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主要山嶺組成,形成嶺南地區的北部屏障。

嶺南是由廣東、廣西、雲南東部,福建西南部組成,地域廣闊。

這裡最大的三大部族:南越、西甌、駱越。

寧長真,乃廣西地區俚僚帥酋,是西甌部落的首領,馮盎的大哥馮暄是南越部落的首領,談殿是駱越部落首領。

因為大隋稱呼嶺南人為俚僚,也就是俚人僚人,所以這三個人,就是嶺南三大帥酋,而馮盎,是嶺南所有部族公認的老大,因為馮盎有朝廷支援。

寧長真現在是甯越郡太守,欽江縣公,也就是廣西欽州這個地方,他們家祖祖輩輩佔著半個廣西,與中原朝廷時即時離,這主要是看朝廷對他們的政策,你對我好,我暫時聽你的,你對我不好,我才不鳥伱。

而寧長真的兒媳婦,是馮暄的閨女,歷史上這倆人歸順唐朝之後,又造了李淵的反,直到李世民時期,派人招撫,這才使得嶺南地區穩定下來。

沒錯,是招撫,你造反,我還得招撫你。

對於這麼大一個刺頭,楊銘是不指望的,自己跟人家一點交情都沒有,人家面子上服你,心裡是不服你的,指望他,還不如指望王薄主動投降呢。

“你也太看得起馮玉致了,她有這個本事說動寧長真這個老狐狸?”楊銘苦笑道。

楊茵絳道:“那還有什麼辦法呢?天下錢糧,盡歸洛陽,就連巴蜀,去年也是出了大力,眼下唯有寧長真,由始至終置身事外,儲存實力,也只有他,能出點糧食了。”

至於雲南大部,就不要指望了,因為眼下的雲南大部分地區,名義上屬於大隋,但沒有實際控制權,那地方被東爨(cuan)、西爨、濮部三個烏蠻部族瓜分了,本來設定有南寧州總管府,以前韋衝在這幹過,對這裡基本管不了,後來韋衝一走,南寧州總管府也就沒有了。

唐朝的時候,這地方叫南詔國,五代十國的時候叫大理國,一直到元朝,才歸入華夏。

如今遠征高句麗,舉國用力,其它地方你壓榨也壓榨不出什麼油水了,所以盤踞廣西的寧長真,確實值得試一試,這個人是相當相當有錢的,他不是高門大閥,完全就是土皇帝。

派人將馮玉致叫來之後,由楊茵絳對其說明情況,後者聽到半中間的時候,表情就已經變了。

“這個人,就連我阿爺也要讓他三分,找他借糧食,難度可不小。”

寧長真,這名字跟個修仙大佬一樣,單看名字,至少有千年道行,實際才五十多歲,跟馮盎差不多,但是輩分更高,他對冼夫人是心服口服的,但對馮盎,差點意思。

所以馮盎在嶺南,是以兄長待之。

馮玉致繼續道:“我是小輩,在人家那裡一點情面都沒有,別看我那堂姐嫁給了他兒子寧璩,他對我大伯,也是沒好臉色的。”

楊銘頓時苦笑,他一開始就覺得這件事夠嗆,那地方重男輕女,馮玉致有個屁的面子啊。

馮玉致也是低頭琢磨,她是發自內心希望能幫上楊銘的忙,正如楊茵絳猜測的那樣,她這次來京師,是不打算走了,於己而言,她希望留在楊銘身邊,而且他的父親馮盎,也希望如此。

在馮盎看來,閨女嫁給太子,可以讓朝廷少打嶺南的主意。

這次皇帝從嶺南要走了三萬排矟手,這不就是想要削弱他們嗎,三萬人上戰場,能回來多少,誰也不知道。

突然間,馮玉致抬頭道:“有個人或許可以試一試。”

“誰?”楊銘愣道。

馮玉致又突然洩氣了,喃喃道:“可是這個人眼下,在洛陽。”

楊銘焦急道:“你只管說這個人是誰就行了,能不能讓他出面,是我的事。”

馮玉致笑了笑,吐舌頭道:

“我們嶺南,向來都是內部聯姻,不外嫁,也不外娶,但是寧長真當年因為這件事,跟他爹甯猛力鬧過,因為他年輕時候,想娶一個江南女子,這個女子,後來嫁給了舊陳太子,後來太子做了皇帝。”

楊銘和楊茵絳同時一震,面面相覷。

沈婺華?陳淑儀的媽?

這事給鬧的,寧長真年輕時候還有這種兒女情長的往事啊?這麼說,沈婺華是他的初戀?

“將淑儀叫來,我問問她,”楊銘說道。

不大一會,陳淑儀抱著孩子來了,楊銘走過去接過孩子,抱著在殿內晃悠。

陳淑儀在東宮任何地方,都是想幹嘛幹嘛,沒人敢管她,因為楊茵絳不管。

“淑儀的阿孃,這次不會跟隨陛下親征吧?”楊茵絳率先試探道。

陳淑儀翻了個白眼:“要去的,陛下已經告知,讓阿孃與皇后同車。”

這也真是奇了怪了,楊廣無論去哪,都會帶上沈婺華,這到底是為什麼啊?兩人之間難道真有什麼不可言說的事情?

楊茵絳皺眉看向丈夫:“這怎麼辦?”

楊銘也是一臉無語,老爹也是個奇葩,你跟人家陳叔寶的遺孀走的這麼近幹什麼?你是皇帝啊,你也不怕人家背後說三道四?

既然楊廣要將人帶走,那就沒人能將人留下,楊銘頓時苦惱道:

“淑儀聽說過寧長真這個人沒有?”

陳淑儀蹙眉道:“何止是聽說,我都見過好幾次,這個人的阿爺甯猛力,跟我阿爺是同日生,所以每到阿爺聖誕,他們父子倆都會去建康朝見我父,寧叔叔每次來,都會給我帶很多禮物,對了,你提他幹什麼?”

這都寧叔叔了啊?你娘跟他關係不一般啊,楊銘趕緊給楊茵絳使了一個眼色,示意由對方來說。

結果陳淑儀看在眼中,直接道:“不要給茵絳使眼色,有什麼不能對我直說的?”

楊銘頗為尷尬,事關你孃的風花雪月,我不好意思說啊。

“額眼下朝廷需要一批錢糧,無處可借,我想著找寧長真幫忙,但又苦於沒有中間人。”

陳淑儀嘴角一抽:“你是想讓我阿孃做中間人?此事萬萬不可。”

一看陳淑儀這個反應,楊銘他們頓時猜到,這裡面肯定有貓膩。

楊茵絳追問道:“為什麼不可以?”

陳淑儀嘆息一聲,道:“牽扯一樁往事,我阿孃若是去了嶺南,就回不來了,就算是陛下,也別想要回來。”

這是真知情啊,馮玉致眼下像是一個吃瓜群眾一樣,也不吭氣,就這麼老老實實的坐著,一臉興奮的等著聽八卦。

楊茵絳乾咳一聲,道:“淑儀不方便對我們說嗎?”

陳淑儀無奈的瞧了三人一眼,嘆息道:“也不是不能說,但你們可別外傳啊,這件事不是阿孃告訴我的,而是我的祖母(柳敬言)告訴我的。”

“淑儀放心,一定不外傳,”楊茵絳趕忙道。

陳淑儀沉吟片刻,淡淡道:

“外祖仲倫公(沈君理)曾經率軍往嶺南平叛,也就是那時候與寧家結下了交情,從此兩家往來頻繁,寧長真拜入外祖門下,與阿孃兄妹相稱,聽祖母說,寧叔叔那時候有意娶阿孃為妻,但是甯猛力希望他娶一個嶺南帥酋的女兒,後來外祖母(會稽穆公主,陳霸先之女)也不同意,於是便促成阿孃嫁給了我阿爺。”

陳淑儀的外祖父沈君理,娶的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親閨女,陳叔寶,是陳霸先的侄孫,而沈婺華是陳霸先的親外孫女。

所以陳淑儀這個血脈,正的不能再正了。

見到幾人沉默,陳淑儀又趕忙提醒道:“千萬別外傳啊?”

“不會不會,”楊銘回過神來,點了點頭,看樣子陳叔寶夫妻不和睦,多少跟寧長真有點關係。

但是問題來了,沈婺華沒辦法去嶺南,那麼寧長真就不會借糧。

陳淑儀大概知曉事情經過後,道:“既然是大事,我可以給阿孃寫封信,由她給寧叔叔寫封親筆信,痛陳利害,至於能不能行,這就說不準了。”

“或可一試,”楊茵絳看向楊銘道。

在大隋,國事家事天下事,都比不過個人私事,男人對初戀情人,是不能忘懷的,要不然也不會有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句話。

楊廣跟寧長真要糧,都夠嗆,但是沈婺華,那可就說不準了。

楊銘點頭道:“為今之計,也只能試一試了,而且要快,畢竟嶺南遙遠,山東已變,今年上半年,務必要辦成這件事,否則山東之亂,恐將難以收拾。”

陳淑儀點了點頭,立即著手寫信,由楊銘和楊茵絳在旁,幫著潤色。

“你們不用教我該怎麼寫,阿孃知道該怎麼跟寧叔叔打交道,但是這個糧,肯定是要還的,白給是不可能的,”陳淑儀邊寫邊說道。

楊銘笑道;“自然是要還的,不過眼下還不知道人家肯不肯借。”

陳淑儀停筆,沉默片刻,道:“至少有七成把握,寧叔叔曾經給我阿孃送過一顆寶珠,那顆寶珠,可換良田五十頃,價值連城。”

“不會是西甌部族的甌江大珠吧?”馮玉致驚詫道。

陳淑儀點了點頭:“就是它,好像那顆寶珠意義重大,所以阿孃又還回去了。”

“當然意義重大!”馮玉致苦笑道:“他可真敢送,那顆珠子是西甌部族首領的象徵,何止五十傾田畝,你要是給我這顆珠子,我們南越部族砸鍋賣鐵都願意換。”

楊銘也是瞠目結舌,寧長真這個人,泡妞是真下血本啊。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長生,趙姬當侍女

啵啵6

只想擺爛,卻讓我當絕世大帝

文哥愛吃蒜

穿越逆反岳父:天命所歸攜美歸隱

一個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