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姜寶誼的話,高衝沉默不語,姜松見狀一急,催促道:“攸之……”。

高衝擺手笑道:“寶誼別急,我在想另一個問題,現在的高開道擁兵數萬,聖人為了北疆的安穩方才將其爵封北平郡王,可謂位高權重,如今也無證據,若是草率上書高開道必反,未免不妥,而且你失蹤半年之久,難免朝中言官會攻訐”。

“那攸之覺得該如何是好?”姜寶誼直言道:“全憑攸之決斷”。

“這樣……我們稍後便去找秦王,如實稟報,我即將從徵蕭銑,看看能不能帶你一起去”,高衝沉思一下便直說道。

實際上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姜寶誼乃是太子李建成一脈的人,起兵時便是李建成的左都督府統軍,大唐立國後,憑藉從徵西河、霍邑等戰的功勳,在李建成的提拔下,姜寶誼一路官升至右武衛大將軍,爵封永安縣公,乃是妥妥的東宮大將。

只是姜寶誼為人剛毅耿直,一方面忠於李建成,感激李建成的知遇之恩,一方面與李世民、高衝等人亦是走得挺近。

如今李建成遠在長安朝廷,姜寶誼自漁陽歸來後,第一時間便來洛陽找到高衝,足以見得在姜寶誼心中,高衝是值得信任的。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去年底的時候,姜寶誼的從父秦州刺史姜謨已經到高府跟高君雅商談姜寶誼的婚事了。

忽然,高衝勐的一頓,看向姜寶誼,“你直接來找我,是不是想到了太子那一層關係?”

姜寶誼聞言一臉苦笑,“我又不傻,自是知道,我畢竟是受太子提拔,秦王府的人不待見我也實屬正常”。

儘管姜寶誼沒有說得太明顯,但這已經足夠了,繞是姜寶誼也看出來了太子跟秦王之爭,只是不好明言。

高衝聞言一臉古怪,直看著姜寶誼笑道:“你這廝看起憨直,實則粗中有細啊”。

姜寶誼只是撓頭苦笑。

靠近紫薇宮的一處豪宅裡,這處宅子本是偽鄭一位親王的宅子,李世民進駐洛陽後,不便入主紫薇宮,便徵用這間宅子,用作臨時的秦王府。

看著眼前的姜寶誼,李世民亦是瞪大眼睛,驚喜道:“寶誼你竟還活著?我在河東搜尋你數次,杳無音信,我正打算回朝後請命為你追封呢”。

而後上前抓著姜寶誼手臂扶著坐下,“能夠安然歸來,真是太好了,險些以為我大唐痛失一員大將”。

姜寶誼忙是道謝。

而後姜寶誼又將如何流落突厥、如何逃亡上谷,暫時委身於高開道的事,一五一十的複述一次,說到高開道時,姜寶誼便是欲言又止。

高衝見狀便直接說道:“二公子,寶誼在北平王那裡看到了劉黑闥,唯恐北平王有異心,便連夜南逃至此,北平王這事,還請二公子定奪”。

熟料李世民聽得這話,並不驚訝,直說道:“高開道這廝反覆無常,他心懷二心這是肯定的,相信朝中也自有決斷,我等在此即便知曉鞭長莫及啊”。

待李世民說罷後忽的一頓,便是反應過來,看著姜寶誼直安撫道:“寶誼且放心,高開道之作為與你並無半點關係,待回朝後,我為你作保,定可官復原職”。

姜寶誼聞言忙是道謝。

很顯然,高開道之為人已經是眾所周知,但高開道如今位高權重,乃是大唐為數不多的幾個異性藩王,在高開道未做出出格舉動時,誰也不敢妄言,唯有讓高開道主動反,而不可逼反。

一旦逼反高開道,那新近歸附的杜伏威、汪華等人定是心中驚懼,不利於大唐招撫各方勢力。

看著高衝二人,李世民心中一動,直對著姜寶誼說道:“攸之即將前往夔州,從徵蕭銑,我擔心攸之勢單力薄,不好行事,正好寶誼孤身一人,不若寶誼一同前去,也好有個照應。待討滅蕭銑後,定可加官進爵”。

姜寶誼聞言心中一喜,正欲應著,忽的反應過來,遲疑說道:“只是末將遲遲不歸朝,唯恐……”。

李世民揮手打斷道:“寶誼勿要憂慮過多,一切自有我處理”。

姜寶誼眉頭微皺,高衝心下了然,當即直說道:“我孤身前往夔州,身邊也沒個幫手,寶誼可是不願助我?”

聽得這話,姜寶誼便是搖頭解釋,高衝不由分說拉著姜寶誼便是拜謝李世民。

李世民見狀大喜,直說道:“寶誼先去側院稍歇,稍後你們便啟程”。

姜寶誼只得起身,來到側院等候。

堂中,李世民高衝二人相視一笑,高衝一臉苦笑道:“寶誼以後說不定是我妹夫,就這樣被我們算計了”。

李世民很不認同,“怎能叫算計呢,我這是許他前程”,說罷便是哈哈大笑。

也無怪李世民如此開懷,畢竟這已經算是從太子李建成手中搶人了,一旦姜寶誼跟隨高衝前往荊楚建功,而後朝中又有李世民幫襯,那毫無疑問姜寶誼已不算是純粹的太子黨了。

想到此處,高衝心中一動,直說道:“二公子回京後,可僅僅證明姜寶誼的狀況,不用為其過多美言”。

李世民頓住,頗為疑惑,“我若為其說幾句話,定可官復原職,甚至嘉獎也不無可能,這可是拉攏姜寶誼的好機會,你剛剛不是還說他有可能成為你妹夫嗎?”

“正因如此”,高衝點點頭說道,“姜寶誼出身東宮,即便二公子不為其美言,太子也會出面,寶誼留在東宮的作用更大”。

聽得這話,李世民頓時明白,看向高衝的眼神也是有些認真,點頭嘆道:“讀書人當真是狠”。

“我又沒有惡意”,高衝不以為然,等到扶持李二上位後,高衝運作一番,姜寶誼定是可以加官進爵,名震青史,或不下於凌煙閣眾臣。

“此番班師回京後,恐數月之內,再難領兵,如今我軍功已是極盛,我有意發展文治”,說著李世民也是背手嘆道:“文武需並重,我也需要沉下心鑽研一番經史子集,免得教人鄙夷是糾糾武夫”。

近些時日來,李世民安撫中原,在洛陽拜訪各地人才,交談甚多,洛陽各種文學盛會李世民也多有參與,越是與文士接觸,李世民便是深感本身之不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時代

命中

雪狐計劃

金色的瓜and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