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朝會,不是每天都舉辦。

攤上朱瞻墉這種把重心都放在其他地方,政務扔給內閣處理的皇帝,大朝會的次數立馬又下降了一個等級。

今天是四月初一,算是月初的大朝會。

百官在朝會上扯皮了一頓之後,最終準備散朝的時候,錦衣衛過來彙報,國子監的人朝著紫禁城門口而來,搞出了請願的事情。

雖然朱瞻墉是昨天就知道這個情況了,但是朝中很多大臣是不清楚的。

這可是朱瞻墉登基以後第一次碰到這樣子的事情,大臣們都很想看看他是怎麼處理的。

“皇上,國子監是天下讀書人的逐夢之地,代表了天下讀書人的觀點。”

“如今他們集體過來請願,這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微臣覺得是不是請他們的代表上朝覲見皇上,看看他們都有什麼訴求。”

禮部尚書呂震心中嘆了一口氣,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這個時候他都不站出來的話,其他官員就更加不會跳出來了。

雖然之前孔爽也有來找過他,呂震心中已經有一定的準備,知道國子監不會善罷甘休。

但是走到今天這樣子的局面,他是沒有想到的。

憑藉著他對朱瞻墉的瞭解,呂震覺得孔爽討不到好處。

特別是現在那麼多人都盯著朱瞻墉,在分析他的一舉一動。

這種情況下,朱瞻墉就更加不會做任何的退讓了。

到時候,場面可就有意思了。

“國子監作為朝廷的機構,連自己的學員都管不住,那也就是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從今日起,朝廷撤銷國子監,相關的學員併入到京師大學堂經學院。”

朱瞻墉根本就沒有搭理呂震的提議,直接就給出了自己的決定。

正常來說,這樣子的做法並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當皇帝的就是要玩弄平衡。

讓下面的人先鬥來鬥去的提出一堆亂七八糟的提議,最終自己選擇一個符合自己心意的出來就行了。

但是這一次,朱瞻墉準備殺雞儆猴。

正好國子監這隻雞,曲阜孔家這隻雞,它夠肥!

那還用等什麼?

快刀斬亂麻的讓大家見識到自己的強勢,讓大家見識到新的王朝已經到來了。

這也許才是對大明最好的一種方法。

至於這樣子會不會損害朱瞻墉的名聲,他根本就不在乎。

短時間的名聲損失有什麼關係呢?

最終歷史還是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這一點,朱瞻墉非常堅信。

再說了,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朱瞻墉不覺得自己會是失敗者。

到時候不管是自己在位期間還是今後子孫後代,沒有理由把自己丑化。

而如果子孫後代守不住江山,那不管現在自己做了什麼,到時候都會被人扣屎盆子。

“這……”

“皇上,這是不是稍後再議一議?”

呂震覺得頭皮發麻。

怎麼一開始就變成了這樣子的局面?

這跟他想的完全不同啊。

估計孔爽也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個樣子吧。

“皇上,微臣有事起奏!”

這個時候,到了于謙出場了。

他跟楊士奇在朝中完全就代表了朱瞻墉的意見,朝中百官對此都非常的清楚。

所以當於謙從人群之中站出來的時候,許多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於愛卿有何事?但說無妨!”

演戲嘛。

朱瞻墉也會啊。

自己昨天已經安排人去跟于謙說了自己的想法,于謙那麼聰明,自然應該知道要怎麼做。

“皇上,微臣彈劾曲阜孔家欺壓良民,強佔良田,為非作歹,無視王法……”

于謙的話一出口,許多人都懵了。

怎麼回事?

怎麼槍口對準了曲阜孔家?

這可是會出大事的啊。

“皇上,朝廷應該儘快安排人去徹查此時。”

“本著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放過一個壞人的原則,如果其中有誤會,那麼就應該給曲阜孔家一個清白。”

“如果確有其事,那就應該給百姓一個公道。”

沒等大家消化完畢於謙說的內容,楊士奇又站了出來。

他這個話,聽起來好像是很有道理。

一副公平公正的樣子。

但是百官都是人精,他們都能讀懂這話背後的意思。

皇上要拿曲阜孔家開刀了啊。

看來孔爽今天搞的事情,皇上之前就已經收到了訊息了。

也對。

皇上手中有情報調查局、錦衣衛和東廠,什麼訊息能夠瞞得住他呢?

想到這裡,許多官員心中都一寒。

自己以後要小心點了。

免得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被殺雞儆猴了。

“皇上,微臣認為此事應該慎重處理,一個不慎,容易引起巨大的不良影響。”

蹇義今天原本是沒打算站出來的。

作為吏部尚書,他知道自己的位置早就被朱瞻墉盯上了。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也是不想要招惹朱瞻墉。

但是現在這個樣子,他不站出來也是不行了。

吏部現在管理的官員,基本上都是讀書人。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人都是曲阜孔家的支持者。

哪怕不是支持者,也不願意直接看到曲阜孔家被朝廷處罰。

“蹇尚書說的沒錯,皇上,這個事情確實是要慎重處理啊。”

呂震鬆了口氣,總算是有人站出來支援自己了。

此時此刻,他眼睛盯著夏原吉,很想要對方也站出來支援自己。

但是對方卻是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頭低著,好像地上有許多螞蟻等著他去數清楚一樣。

“皇上,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我們不能因為影響很大就不去處理。”

“恰恰相反,越是影響很大,朝廷更是應該儘快出手,免得拖得時間太長了,反倒是更加不好收拾。”

于謙可是得到了指示的,今天的態度自然是非常的堅定。

楊士奇也在旁邊打著配合,道:“微臣覺得可以讓刑部安排人先去曲阜查一查,我先孔家也沒有理由拒絕刑部的調查。”

“至於門外遊行示威,過來請願的國子監學員,微臣覺得他們很可能是被蠱惑了。”

“國子監是為朝廷培養人才的地方,現在學員卻是是非不分,這麼容易被人蠱惑。”

“所以撤銷國子監,併入到京師大學堂的經學院,微臣覺得是非常妥當的。”

楊士奇這麼一說,其他的勳貴官員也慢慢的回味過來了。

這一次曲阜孔家是撞到鐵板了啊。

原本還以為憑藉著孔家的影響力,可以逼得皇帝做出讓步。

現在看來朱瞻墉一點也沒有要讓步的意思。

所以很快的,立馬就有一些人站出來附和。

“皇上,微臣覺得於學士的提議非常好,楊學士說的也很有道理。”

“朝廷確實是應該要嚴肅處理這個事情,不能輕視。”

戶部尚書一改剛剛數螞蟻的姿態,站出來支援于謙和楊士奇。

其他人也紛紛表態。

哪怕是有些人心中不願意,也不想觸黴頭。

很快的,門外還沒有到達紫禁城的國子監一幫人的命運,就被決定了。

至於遊行的人群如何去控制,那就簡單了。

張軏剛剛擔任錦衣衛指揮使,正瞅著沒有機會好好的發揮自己的威力呢。

……

國子監的鬧事,有點虎頭蛇尾。

剛開始訊息傳開來的時候,北京城中很多人都想要看看會以什麼形式收藏。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朱瞻墉居然如此的強硬,直接就把國子監給撤銷了,併入到了京師大學堂的經學院。

你們不是反對京師大學堂的設立嗎?

那我就直接讓你成為京師大學堂的一部分,看看你還怎麼反對。

至於曲阜孔家,你不是在背後搞事嗎?

那我就光明正大的去查你。

一個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家族,一個N姓家奴,孔家就不可能是乾淨的。

這一點,大家心中其實都有答桉。

不說其他的,在靖難之役的過程當中,曲阜孔家藉著戰亂就做了不少壞事。

到時候一件一件的翻出來,恐怕孔家的人要恨死孔爽了吧?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

短時間內,也不是一點惡劣的後果都沒有的。

北京城裡頭的許多報紙,就對這個事情發表了許多強烈的觀點。

這幫讀書人是什麼話都敢說,就差沒有指著朱瞻墉的鼻子罵娘了。

強硬習慣的朱瞻墉,怎麼可能會在這個事情上讓步呢?

很快的,情報調查局就來了個華麗的轉身,一部分合併到錦衣衛和東廠裡頭,一部分獨立出來組建了大明宣傳局。

這個完全隸屬於皇帝的機構,掌控著所有報社成立的審批和監督。

沒有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審查的報社,全部都要關閉。

這麼一來,報社的亂象,立馬就變了。

當然了,這麼折騰之後,這個事情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就消停了。

甚至連朱棣也都有一些擔憂。

“瞻墉啊,剛過易折,作為帝王,很多時候是不需要自己衝在前面的。”

自從朱瞻墉登基以來,朱棣還是第一次找他討論政務。

“爺爺,讀書人造反,完全不用擔心。”

“孫兒雖然很重視教育,但是對於現在的那些讀書人,其實不用那麼擔心。”

“任何一個改革都是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

“這一次京師大學堂的成立,現在就是觸動了這些讀書人的利益。”

“但是孫兒也沒有完全關閉這些人上進的途徑,他們可以在京師大學堂好好的努力學習,不管是學習經學還是其他的科學,都是沒有問題的。”

朱瞻墉很清楚朱棣話裡是什麼意思。

畢竟這段時間北京城李紛紛擾擾,說的都是京師大學堂的事情。

一個學堂的成立,居然引起了那麼大的動靜,也算是非常少有的了。

哪怕是當初的嶺南書院,雖然也在朝中引起了一些動靜,但是也很快就銷聲匿跡,大家當鴕鳥,接受了它的存在。

而這一次京師大學堂的情況卻是不一樣。

畢竟,一個是影響一省,一個是影響整個大明。

甚至關係到了今後大明的科學發展和科舉發展的大事。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天下的官員都是讀書人出生,這些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的緊密。”

“你是我的同窗,他是我的座師,彼此之間各種姻親關係也非常的複雜。”

“可以說這些人之間有一張非常大的網把他們連線在了一起。”

“當年我爹殺了那麼多的官員也沒有完全理清楚吏治的事情,我們不能指望著短時間內就有徹底的改變。”

朱棣不急不緩的在那裡說著自己的見解。

位置變化了,心態就變化了。

他現在有一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感覺。

“爺爺說的甚是,這些人的關係確實是非常的複雜,所以孫兒希望在京師大學堂和嶺南書院等新式的書院裡頭培養一批可用的人才。”

“這些人接受新式的教育之後,不斷的進入到大明朝堂的各個角落,假以時日,他們將成為大明的棟樑。”

“那個時候,大明面對的局面跟現在又是完全不同了。”

“爺爺,大明如今千古未有之變局。蒸汽機的出現將會給各行各業都帶來巨大的改變。”

“如果我們的朝堂沒有任何的變化,必然是沒有辦法適應這種變局的。”

“甚至因為我們體制的限制,這種變局在大明會慢慢的消失,卻是在其他國家得到了發展。”

“一旦出現這樣子的情況,將來一些小的國家也有可能站在大明頭上拉屎拉尿。”

“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

朱瞻墉想到了後世滿清末年世界列強欺負華夏大地的各種桉例,心中很是憤滿。

這種局面,絕對是不允許出現的。

就比如倭國,大明只允許他們發展農業和畜牧業,其他工業什麼的,你買大明的產品就行了。

不說大明不會支援你們發展,就是發展起來了,大明也會想辦法毀掉。

商業手段可以毀掉的就用商業手段。

商業手段不行,那就軍事手段。

反正不管是使用什麼方法,都是不會允許他們發展工業的。

“這個事情的影響那麼大?”

朱棣有點不確定的看著朱瞻墉。

雖然這話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是考慮到過往朱瞻墉說過的話,最終都成為了現實,朱棣也不得不考慮這個局面真的會到來。

“爺爺,只會更加嚴重,不會變得更小。”

朱瞻墉非常肯定的給出了回答。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世:多子多福,開局被嫂子救活

夜闌我聽風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