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朱瞻墉拿自己這個吏部尚書開刀。

畢竟,就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是希望看到吏部這種核心部門不在自己掌握之中的。

“蹇尚書,這個話怎麼理解?”

“京師大學堂的人,普通都是忠於皇上的人,到時候我們想要做點什麼,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吧?”

朱瞻墡不覺得蹇義說的事情有那麼容易。

要不然越王黨當年的發展速度就不可能那麼快了。

“正常來說,肯定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但是皇上不是鼓勵皇室子弟學習科學,成為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嗎?”

“按照現在的這個局面,如果湘王殿下您能成為大明有名的數學家或者是物理學家、化學家之類的存在。”

“那麼就可以在京師大學堂某一個教諭的職位,光明正大的招收弟子。”

“到時候要擴大影響力,還不簡單?”

蹇義這麼一說,朱瞻墡的眼睛亮了幾分。

還能這樣子搞?

但是這個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啊。

“蹇尚書,按照你的說法,至少要在某個領域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就,才有可能實現吧?”

朱瞻墡對自己的本領是有信心的。

這些年來,他也算是大明宗室子弟裡頭比較有才華的人了。

但是新式科學這個東西,之前大家都是沒有怎麼學習過的。

現在讓他重新去學習,他還是有點心中沒譜的。

“那些田舍奴和低賤的匠人子弟進入到學院之後都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湘王殿下您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我聽說之前您的算學就是非常的好,完全可以考慮在這方面繼續努力,成為京師大學堂的數學大師。”

“將來藉著這個身份,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再退一步,哪怕是真的沒有什麼機會了,成為一個受到大家尊敬的數學大師,對王爺您也沒有什麼壞處。”

蹇義這麼一說,朱瞻墡忍不住點了點頭。

壞處自然是沒有壞處的。

但是要成為數學大師,自己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啊。

想要每天優哉悠哉的過日子,那就不可能了。

“湘王殿下,不管是您願意不願意,皇上都是要求宗室子弟選擇一個學科去學習。”

“既然如此,不如主動的去靠攏皇上。”

“作為大明地位最尊貴的親王,您這個表率作用,皇上肯定也是看在眼中的。”

蹇義這麼一勸說,朱瞻墡心中立馬就有了主意。

是啊,自己已經改變不了這個局面。

那麼主動靠攏,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說不定還能從二哥那邊額外的獲得什麼好處呢。

……

伴隨著京師大學堂的動作越來越大,北京城裡頭關心這個事情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瞻墉啊,你非逼著大家去學習那些雜學,很多人都有意見啊。”

“既然是去京師大學堂,人家願意去經學院就去經學院唄。”

很顯然,朱高熾也是被人煩了,所以才會找朱瞻墉說這個事情。

自從朱瞻墉登基以後,他這個沒有當一天皇帝的太子爺,就升級成為太上皇了。

不過上面還有個太太上皇朱棣,他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

好在他的心態很好,一直在東宮待著,倒也沒有什麼意見。

當然了,朱瞻墉也在著手給他修建一座園子,就叫做圓明園。

到時候兩個太上皇一個在頤和園養老,一個在圓明園養老,大家當鄰居,也是不錯。

“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代表了大明的未來。”

“宗室子弟更是應該成為這方面的表率。”

“皇位只有一個,那麼多的宗室子弟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希望。”

“然後朝廷有不允許藩王干涉朝政,不允許他們當官,總得給他們找一個去處。”

“至於你說的去學什麼經學,這就是要去引導的事情了。”

“京師大學堂裡頭有十一個學院可以供他們選擇,總不能沒有一個是他們感興趣的吧?”

“如果真的是這樣子,那就更加應該讓他們好好的去那邊學習一下了。”

朱瞻墉決定的事情,可不會輕易的改變。

再說了,要是今天開了這個口子,以後很多的政策,大家都會覺得是可以開口子的。

朱瞻墉肯定是不想留下這麼一個印象。

“但是那些數學也好,力學也好,亦或是物理化學之類的東西,宗室子弟不一定懂啊。”

朱高熾還想著努力一把。

畢竟,現在不僅是朝中官員在想辦法跟他抱怨,就連他的一些兒子,也在私底下滴咕呢。

“爹,不懂很正常,不懂就學習嘛。”

“既然是要當表率作用,從不懂到懂的過程,不是最好的表率嗎?”

朱瞻墉這麼一說,朱高熾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瞻墉啊,你說的雖然有道理,但是強迫大家去學習科學,會引起很多讀書人的反感,這段時間的報紙就有不少相關的報道。”

“這方面的影響,我們不能完全不理會啊。”

朱高熾換了一個角度在跟朱瞻墉說這個事情。

不過,效果顯然不會更好。

“爹,這些人越是反抗,那就說明京師大學堂的推進越是要堅持。”

“大明給讀書人的優待太多了,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天天只會之乎者也是治理不好大明,是沒有辦法讓大明更加強大的。”

朱瞻墉這麼一說,朱高熾就不想再浪費口舌了。

算了,自己都已經是一個太上皇了,那就不折騰那麼多了。

先看看後面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再說吧。

……

國子監作為大明曾經的最高學府,在讀書人的心中是有著很不一樣的地位的。

針對京師大學堂的出現,他們的意見肯定是最大的。

如今,孔爽正在國子監裡頭跟一些學員在商討著事情。

“孔師,對於京師大學堂的出現,國子監內部的學員的態度也開始出現了變化。”

“一部分人甚至考慮要不要直接去到京師大學堂進學。”

“也有一部分人是希望向朝廷請命,停止這種浪費的擴張。”

“我覺得如果需要行動的話,那就要抓緊了。要不然到時候大家都已經接受了京師大學堂,我們再想要做什麼就很困難了。”

種良是孔爽的親信弟子,很受他的重視。

他也算是孔爽在國子監裡頭的耳目,很多資訊都是透過種良彙報給孔爽的。

“皇上這樣子的做法,是想要讓京師大學堂挖了儒學的根子,我們絕對不能坐視不管。”

“否則這種事情發展下去,我們就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了。”

“以後讀書人還能享受到優待嗎?”

“沒有優待的話,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什麼?”

孔爽這段時間對朱瞻墉非常的不滿。

當然了,他也不敢完全將這樣子的不滿展現出來。

要不然的話,情報調查局的人估計就要找上門來了。

但是,他也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

作為國子監祭酒,他還是有一些資源可以利用的。

裡面幾千名學員就是他最好的武器。

按照正常發展下去,這裡面的學員將來不是進士,也是舉人和秀才。

在大明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甚至朝中不少文官都跟國子監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

“師父您說的很有道理,讀書人的優待不能丟下。”

“科學雖然不是一無是處,但是不應該佔據那麼高的地位。”

“現在京師大學堂的出現,完全就是想要讓科學徹底的取代儒學。十二個學院裡頭,只有一個學院是跟儒學有關係的,這實在是太過分了。”

種良是現有制度下的受益者。

自然也是不希望出現變化的。

雖然變化是永恆的,但是既得利益在一直都是不希望出現變化。

“國子監裡頭,願意去紫禁城門口請願的人有多少?”

孔爽覺得自己一定要站出來阻攔京師大學堂的出現,至少要讓京師大學堂按照國子監的模式去辦學。

要不然他都可以預料到,大明各地立馬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模彷京師大學堂的書院。

那麼儒學就徹底的要走下神壇了。

這是孔家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至少有一半的人是明確表示願意去的,還有一小半是在猶豫。”

“這個時間要是繼續拖下去,可能還會有一些變數。”

“現在皇上在朝中一言九鼎,御史都不敢輕易的跳出來反對。”

“我們得靠自己了。”

大明現在還沒有到中後期御史和文官一統天下的局面,皇權還是高高在上的。

“那就趕緊安排,明天朝會結束的時候,我們就帶著學員去請願。”

“對了,記得聯絡一些報社的寫手,要把這個事情搞大了。”

孔爽一咬牙,下定了決心。

而這個事情,自然也是很快就被情報調查局知道了。

……

“皇上,這是國子監明天準備請願的主要人員清單,幕後主使就是國子監祭酒孔爽。”

張軏現在是錦衣衛指揮使兼任情報調查局局長,可謂是大權在握。

當然了,這種局面未來肯定是會做一些調整的。

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讓一個人同時兼任兩個情報調查局局長。

“曲阜孔家?”

“朕正找不到人來殺雞儆猴呢,他曲阜孔家就跳出來了。”

“當初大明滅掉北元的時候,可沒見到曲阜孔家做什麼貢獻。”

“現在還讓他們一直享受著榮光,居然還不知足。”

朱瞻墉對孔家是沒有什麼好感的。

這幫人的骨頭是棉花做的,軟的不行。

蒙古人來了,孔家開門迎客。

滿清來了,孔家也一樣開門迎客。

簡直就是開門接客一樣,誰來都可以。

“皇上,還不進如此呢,最近一百年,曲阜孔家的土地面積還增加了不少,如今曲阜孔家已經是山東最大的地主了。”

張軏再一次的爆出了一個勐料。

雖然大明建國時間不是很長,土地兼併的事情還不是那麼的嚴重。

但那只是相對的。

“孔家是山東最大的地主?”

“他們有多少土地?”

大明現在還不缺土地,甚至因為不斷的開疆拓土,現在還有不少的邊疆地區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分土地。

但是並不表示土地兼併問題不受重視。

“準確的數字恐怕只有曲阜孔家的核心子弟才知道,但是根據情報調查局把握的資訊,曲阜孔家在山東地區擁有的土地至少超過五十萬畝。”

“如果加上掛靠在他們名下的土地,這個數字甚至可以達到一百萬畝。”

張軏這麼一說,朱瞻墉愣住了。

一百萬畝?

一個孔家居然有這麼多的土地?

整個大明的良田,估計也不到一億畝吧?

這孔家就佔據了一百多萬?

這也太誇張了吧。

“他們哪來的那麼多錢財購買那麼多的良田?”

朱瞻墉聽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這背後有故事。

哪怕是一幕良田只要十幾兩銀子,那也是超過一千兩白銀的事情。

正常來說,良田的價格還不止十幾兩呢。

要知道,大明在朱瞻墉搞事之前,一年的賦稅收入也就兩千萬兩銀子不到。

這孔家的土地價值就快趕上大明一年的賦稅收入了。

說是富可敵國,完全沒有問題了。

“皇上,這裡的門道可就很多了。”

“真要是追究起來,孔家在裡面絕對是做了不少見不得人的事情。”

“什麼坑名拐騙的,藉著饑荒戰亂侵佔良田的,各種壞事,他們沒有少做。”

“別看他們自詡為儒學正宗,代表了天下讀書人的利益,好像就代表了大明的利益一樣。”

“實際上他們背後的手段髒著呢。”

張軏是勳貴出身,對於孔家的許多手段,都是有所耳聞。

甚至大明的一些勳貴,也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只不過是沒有做的那麼過分而已。

“這幫人滿嘴仁義道德,背後卻是做著坑害百姓的事情。”

“在他們心中,只有家族的利益,沒有國家的利益,實在是該死。”

孔家要是不跳出來搞事,他不一定立馬就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

但是現在藉著京師大學堂的事情,孔爽居然想要搞事,那就不能怪朱瞻墉了。

京師大學堂的成立和推廣,關係著大明今後數百年的發展大計。

區區一個曲阜孔家,怎麼可能阻擋得了朱瞻墉的決心?

真的以為新軍手中的槍炮是開玩笑的嗎?

到時候讓刑部好好的派人去山東查一查曲阜孔家那些違法亂紀的事情,絕對夠孔爽喝一壺了。

看看今後他還敢不敢跳出來搞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冀州小霸王

重開的蛇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