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墉選擇了離開北京城,退避三舍,以退為進。

但是這一招肯定也是有限度的,要是過了的話,就真的變成退縮,變成軟弱了。

這顯然不是朱瞻墉希望達到的目的。

所以他在廣州待得時間,不會特別的長,最終還是要儘快的回到北京城。

這麼一來,他在廣州府的行程就安排的比較滿了。

需要做的事情就比較多了。

除了視察各個作坊,提出一些指導方向之外,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去到嶺南書院,確認各個實驗室裡頭,一些特別的專案的進度了。

嶺南書院成立至今,已經成為了廣東布政使司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家書院。

甚至可以說嶺南書院是新式科學領域裡頭,實力最強大的一家書院。

許多傳統的書院都將嶺南書院視為眼中釘。

這種情況下,嶺南書院的發展,自然也是面臨了很大的壓力。

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拿出一些成績出來,讓反對的那些人閉上嘴。

“王爺,按照您上一次在嶺南書院物理學院裡頭髮表的演講,我們已經制作了幾臺蒸汽機樣機。”

“不過到現在為止,結果還不是特別的理想,還有不少地方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在完成了主要的作坊視察之後,于謙帶著朱瞻墉來到了嶺南書院。

佔地面積達到一萬畝的嶺南書院,如今不僅有超過五千名學員和教諭,每年招募的學員數量也還在增加。

甚至嶺南書院如今已經開始有屬於自己的作坊,將來必定也是一個巨無霸一樣的存在。

而在嶺南書院裡頭,成為各個實驗室或者研究所的負責人,是很多學員和教諭的主要目標。

如今,朱瞻墉所在的地方就是嶺南書院蒸汽機研究所。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朱瞻墉今天就是過來解決問題的。

所以聽了于謙的話之後,並沒有生氣。

蒸汽機還不行,這才是正常的。

要不然早就在大明傳開了。

“按照王爺您之前的說法,這個蒸汽機可以替代很多的人力,就像是一個超級大力士一樣。”

“但是從目前我們的樣機來看,整個蒸汽機發揮出來的力量,連一個普通的磨盤都推不動。”

“一個重量超過五千斤的蒸汽機,卻是連一個五百斤不到的磨盤都推不動,這就是我們目前碰到的最大問題。”

于謙是知道朱瞻墉很重視蒸汽機的事情,所以最近一年也沒有少了解這方面的東西。

不過他再怎麼了解也沒有用。

他是人才,但不是這方面的人才。

蒸汽機的研究速度,因為他的跟蹤而有所加快,但是從結果上來看,並不理想。

“蒸汽機的輸出功率不夠,最大的可能就是漏氣了。”

“這方面,你們有做過什麼改善嗎?”

“或者說你們覺得還有其他的什麼原因影響了蒸汽機實力的發揮?”

朱瞻墉可是絕對不相信一個這麼大的蒸汽機,正常的輸出功率居然那麼低。

“卻是如同王爺您說的那樣,我們的匠人分析了之後,也是認為主要的原因是漏氣。”

“這個蒸汽機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透過燃燒煤炭來加熱水,讓水變成水蒸氣之後推動機械運轉。”

“各個連線部位都出現漏氣的情況,會讓蒸汽的壓力大大的下降。”

“而沒有什麼壓力的蒸汽,對於推動機械裝置方面的用處來說,基本上就沒有了。”

“但是越是要提高蒸汽機的能力,就越是要很高的壓力。”

“可是越高的壓力,就會導致蒸汽機的漏氣情況越明顯。”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死迴圈當中,好幾個月沒有什麼進展了。”

于謙繞來繞去的說明,把旁邊的楊士奇給聽懵了。

好在朱瞻墉對這方面也是有點了解的,倒是一下就聽明白了是什麼意思。

畢竟對於蒸汽機來說,它的工作原理真的談不上多麼的複雜。

以大明現在的工業水平,完全是具備把它生產出來的能力的。

畢竟當初的大英帝國,也沒有比現在的大明強大到哪裡去。

“我之前不是讓你們聯絡一些出海探險的船隊,去南美洲找一種有彈性的樹膠嗎?”

“用這種樹膠製作密封件,也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嗎?”

既然已經拔苗助長了,朱瞻墉自然不會漏掉最關鍵的緩解。

蒸汽機這些東西要發展起來,密封件的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

而母庸置疑,橡膠是最好的密封件的材料。

所以一開始,朱瞻墉就指明瞭這個方向。

“王爺,您說的那個橡膠,我們從南美洲那邊搞了幾千斤回來,如今還有一些是在實驗室裡頭的。”

“用這種橡膠製作的密封件,比採用其他的樹膠製作的要好一些。”

“但是也就是好一些而已,遠遠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水平。”

“最關鍵的是這些橡膠,只要在高溫的情況下使用,不需要多長時間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于謙很是委屈的在旁邊解釋了一下。

在他看來,橡膠這種東西,顯然也是不靠譜的。

“用了橡膠也不行?”

這一下,輪到朱瞻墉感到詫異了。

這個情況跟他想象的有點不一樣。

橡膠的使用,可是已經被歷史證明了它的成功之處的。

現在於謙居然說它不行!

什麼情況?

“喏,王爺,您看!”

“這就是我們使用橡膠製作的密封件。”

“這個是新的還沒有使用的,旁邊的這個是使用過之後的。”

“目前來看,這些零件還是沒有辦法滿足使用要求。”

于謙一邊說著,一邊從旁邊找出來兩個巴掌大的墊片。

朱瞻墉一看就感受到了不對勁。

“這個橡膠墊片怎麼是乳白色的?”

在朱瞻墉的印象之中,橡膠製品普遍都是黑乎乎的。

雖然也不是沒有其他顏色的,但是主流的顏色卻是黑色。

眼前這個卻是乳白色,跟他想象的很不一樣。

“王爺,這個橡膠從樹上採摘下來的時候就差不多是這個顏色,我們加工的過程之中,它的顏色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難道是我們找錯了嗎?”

“也不對啊!”

“這個橡膠有彈性,在南美洲的土人那邊,也確實是有人在使用它製作一些東西。”

“各方面的情況都跟您說的對的上。”

“只不過是製作成了零件之後,安裝在蒸汽機上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于謙很是熟悉的在旁邊解釋了一下。

這一下,朱瞻墉鬆了一口氣。

他大概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于謙,蒸汽機研究所這裡的橡膠密封件,全部都是使用的天然橡膠進行製作的嗎?”

“是的,全部都是使用從南美洲帶回來的橡膠製作的。”

于謙有點不是很清楚朱瞻墉為什麼這麼問,不過還是老老實實的在一旁回答了問題。

“天然的橡膠,它的效能自然是不能滿足密封件的要求的,需要對它進行硫化之後才能滿足要求……”

朱瞻墉開始利用起自己有限的知識,給蒸汽機研究所指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具體的硫化工藝,他肯定是不懂的。

但是隻要知道了實驗的方向,讓那些教諭和匠人們多嘗試一下,找到合適的方案,基本上是問題不大的。

頂多就是多實驗幾次的問題。

“王爺,這個方法聽起來非常的特別,之前從來沒有人用過。”

“不過如果橡膠經過加工之後,真的可以改變很大的效能的話,那麼蒸汽機的情況立馬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到時候不管是用來推動機械裝置,還是用在其他的地方,都是會有很大的用處。”

于謙對於蒸汽機的潛力,自然也是已經很瞭解了。

雖然現在做不出來,但是假設蒸汽機可以不間斷的推動機械做一些大力氣的運動的話,那麼意義肯定非常的不凡。

“大膽的去試一試吧。”

“這個方法也是本王從其他渠道瞭解到的,據說極西之地已經有人這麼做了。”

朱瞻墉隨便編寫了一個理由,解釋了一下自己為什麼會知道這樣子的東西。

至於于謙信不信,這個根本不重要。

只要他去執行就行了。

“沒問題,按照王爺您剛剛說的方法,我立馬讓蒸汽機研究所開始展開試驗,應該很快就會有結果出來。”

于謙的執行力是母庸置疑的。

很快的,嶺南書院就抽調了一批人員去到蒸汽機研究所,幫忙展開橡膠硫化的相關研究。

左右不過是做各種實驗,嘗試各種的新增劑,最終找到合適的方案。

雖然這些方案跟後世理想的情況有一些差距,但是硫化之後的橡膠,效能本身就已經有了大的突破。

滿足現階段的使用要求,基本上是問題不大的。

畢竟,蒸汽機的氣壓雖然比較大,但也只是以現在的標準來看。

放在後世,眼前的這種蒸汽機,完全就是老古董了。

不說五千斤的重量太笨重,各方面的引數也是完全不行。

當然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朱瞻墉倒也沒有一下就提出特別誇張的要求。

要不然把大家的積極性都給打沒了,那就尷尬了。

緊接著,解決了蒸汽機的發展瓶頸課題,朱瞻墉就來到了車床研究所。

機床是工業母機。

要想真正的發展工業,機床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各種機床之中,車床的研究門檻相對是較低的,作用也是比較大的。

所以朱瞻墉一開始就把車床作為了首要的突破目前。

到時候跟蒸汽機相互配套,甚至是跟水車相互配套,應該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王爺,這個車床研究所現在碰到的情況,跟橡膠研究所有點不同。”

“如果說橡膠研究所的問題只是密封問題,那麼車床研究所的問題就比較特別了。”

“本質上,這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于謙剛剛還有點興奮的心情,到了車床研究所之後,立馬就消失了。

很顯然,在他看來,車床研究所的進展更加的不順利。

雖然其中也有保密的一些原因,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充分的使用大明兵部下面的一些優秀匠人。

但是車床研究所的進展不理想,卻是客觀事實。

“怎麼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朱瞻墉沒想到于謙會給自己這麼一個答桉。

單純的從字面意思裡頭,完全聽不懂啊。

“王爺,這個車床,按照您之前提示的結構來看,其中有好些零件的結構都是非常特別的。”

“比如那個絲桿,我們安排了許多的匠人,都很難製作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出來。”

“特別是在鋼鐵上面製作絲桿,不僅非常耗費力氣,精度也是沒有辦法保證。”

“如今可以說已經卡在那邊,好一段時間都沒有明顯的進展了。”

指著前方一個笨重的機械,于謙苦著臉在那裡解釋著。

嶺南書院裡頭,但凡是朱瞻墉指定了研究方向的研究所,現在都或多或少面臨各種問題。

于謙有點擔心朱瞻墉會不會覺得自己辦事不力啊。

但是這些東西,他真的不大懂啊。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車床研究所現在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去加工零件?”

“我這麼說,沒有問題吧?”

零件的加工,看起來好像不起眼,但是關鍵時刻卻是一道大坎。

後世華夏的不少產品沒有辦法順利的製作出來,或者製作出來之後質量比不過人家,原因就是零件的加工。

而再進一步的深究,就是裝置的精度問題。

而對於現在的車床研究所來說,都不是裝置精度怎麼樣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什麼裝置可以用。

這麼一來,要想加工零件就變得很困難了。

或者說,要想加工高精度的零件就很困難了。

貌似手槍作坊那邊,碰到的問題也是類似的。

只不過那邊大量的零件都是使用鍛造的工藝,相對來說沒有那麼明顯。

“是的,車床上好些特別的零件,加工起來太難了。而只要加工的精度達不到要求,這個車床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用處。”

“不過,王爺,如果真的能夠按照圖紙生產出來,配合著蒸汽機,將來加工零件就非常的方便了。”

于謙生怕自己說的話有點不中聽,趕緊補充了一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明養生百年

天喵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