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

雖然嘴上把朱高熾他們罵了一頓,但是對於朱高熾他們從海外帶回來的資訊,還是非常感興趣的。

“那舊港四周和古里港四周,真的都有大片的平原可以種植糧食?然後水稻在那裡還能一年種植三次?”

作為帝王,朱棣最關心的還是百姓的吃飯問題。

只有解決了吃飯問題,談其他的東西才有意義。

後世大家已經不愁吃不愁穿了,對吃飯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反倒是沒有那麼高了。

“是的,舊港所在的地方雖然只是一個島嶼,但是那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島嶼。面積估計不會比廣東布政使司的面積小,但是可以提供的良田和木材數量卻是比廣東布政使司要多。”

“至於古里港那邊,情況就更加誇張了。古里港是德里蘇丹國下面的一個港口,那德里蘇丹國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天竺。”

“整個天竺地區,基本上都是一大片平原,面積雖然不見得有我們大明那麼大,但是耕地面積卻是很可能比大明多。”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夠以古里港為據點,完全可以開發大量的良田出來。或者我們可以安排人去佔據其中的一些土地,然後購買奴僕去種植糧食之類的東西,最終再運輸回大明或者製作成一些食品之後運回來,都是可以考慮的。”

朱高熾是太子。

說正事的時候,朱瞻墉和朱瞻基兩兄弟自然要把表現的機會給他。

這也是避免他進一步的捱罵的一個好方法。

“天竺那邊的情況,朕是有一定了解的。不過怎麼聽你的說法,那個地方的百姓的日子過的比大明還要好呢?”

朱棣這麼一說,朱高熾沉默了。

這話怎麼回答?

說實話,估計朱棣會不高興。

說謊話,似乎不合適啊。

不過,朱高熾不回答,朱棣反倒是知道結果了,繼續問道:“天竺那邊的百姓,生活真的比我大明百姓要好?”

“爹,我們只是去了古里港,那裡是東西方海上交通要道,商業很是發達,所以當地百姓的收入水平比較高。附近的一些百姓哪怕是依靠種植糧食也能有不錯的收入。”

“但是古里港的情況不能完全代表整個天竺地區的情況,那裡應該也是有不少窮苦百姓的。”

朱高熾還想著怎麼提振一下朱棣的信心,所以說話說的很委婉。

“爺爺,那德里蘇丹國雖然名義上是一個國家,但是實際上對各個邦國的控制力為零。所以哪怕是一些百姓的生活水平比我大明的要高,但是整體的國力肯定是遠遠地落後大明的。”

“不是我吹牛,只要有三萬新軍,就可以橫掃整個德里蘇丹國,讓他們乖乖的成為我大明的僕從國。”

這個時候,朱瞻墉自然是要出場了。

好在朱棣都已經習慣了兩個孫子時不時的給他們老爹救場。

“爺爺,德里蘇丹國的情況確實是跟瞻墉說的差不多,您不用那麼的介意。”

發現被朱瞻墉搶了先,朱瞻基也趕緊站出來說話了。

“這麼好的條件,人口肯定也不少,為何這些地方沒有出現強大的國家?”

朱棣是希望大明四周都沒有強大的國家的。

但是根據朱瞻墉他們的描述,他又覺得有點奇怪。

不過,對於朱瞻墉來說,他卻是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爺爺,真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地理環境很好,隨便種一點什麼東西都可以有很好的收成。哪怕是糧食的種植很是粗放,一年下來的收成也要比我們好。”

“除此之外,他們那裡還非常適合各種各樣的水果的種植,說的誇張一點,南洋那些國家,哪怕就是單純的吃香蕉,也餓不死。”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這些條件太好了,所以當地的土人沒有什麼危機感,社會也沒有什麼進步。自然而然的也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強國出現了。”

朱瞻墉這麼一解釋,朱棣倒是有點理解了。

不過,終歸還是覺得那些土人太不靠譜了。

“既然這裡的土人那麼的懶惰,到時候我們佔據了土地之後,會不會也很難管理他們?”

“爺爺,不聽話的土人可以殺一批,為了活命,他們自然就會乖乖聽話了。”

朱瞻墉冷冰冰的冒出這麼一句話,倒是讓旁邊的朱瞻基嚇了一跳。

“瞻墉,要是這麼搞的話,國內那些讀書人肯定是不同意的,到時候朝中清流的反對聲音,會影響很多人的態度。其他的番邦屬國也會對我們大明有意見的。”

朱瞻基顯然是不認為朱瞻墉的方案是一個好辦法。

一直以來,中原王朝就沒有類似的對外處理方案。

“百無一用是書生,那些被四書五經給固化了腦子的讀書人說的話要是信得住的話,這個世界就沒有那麼多的問題了。”

“直接把那些讀書人往大草原上一扔,那些瓦剌人是不是就直接俯首帖耳了?”

“對於南洋和西洋上面的那些蠻夷來說,誰的實力更為強大,誰的話就是真理。”

“說什麼大道理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至於我們那麼強硬的做法背後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我覺得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這些地方的人自古以來就是習慣了被各種各樣強大的勢力統治,只要他們個人的日子沒有變得更加苦,或者是還能活下去,這些人的反抗就非常的有限。”

“對於大明來說,這裡面的收益跟風險相比,風險完全就是可以忽略不計了。”

朱瞻墉這一套離經叛道的觀點丟擲來,大家要接受起來顯然也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不過,被朱瞻墉的新奇觀點衝擊了無數次的朱棣,倒是沒有直接去否定。

甚至朱瞻基這個時候也不敢因為反對而反對。

畢竟,他也是要保持自己的形象的。

當然了,這並不表示大家就接受這個觀點了。

“瞻墉,你說了那麼多,最終有想好怎麼去落實這些東西嗎?”

朱棣思考了一會之後,問了一個更加直接的問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周鎮國王

南楓

大明:我家妻子是公主

朕聞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