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讀書人不是很多。

但是這只是相對比例而言,真要是算絕對人數的話,其實也是不少的。

特別是廣州城作為廣東地區最大的城池,裡面識文斷字的人員數量還是比較高的。

對於讀書人來說,特別是家庭條件談不上很好的讀書人來說,買書、買紙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書籍還好,可能一本書可以用很久,很可以借來借去,甚至是傳承下去。

但是練字的紙就不一樣了。

那用完之後,是沒有辦法重複再利用的了。

這就導致買紙成為了很多讀書人最大的一筆開銷。

“寧才兄,快,我們買報紙去。”

廣州城內,一間佔地面積不大的院子裡頭,寧才正在院子裡練字。

參加科舉,如果字寫的不好,基本上是不要指望有好成績的。

字如其人,這年頭大家就相信這個說法。

字都寫的歪歪斜斜,人家覺得你這個肯定是不行。

所以寧才哪怕是家中不富裕,每天都是要堅持練字的。

“林凡兄,那個報紙每天都有售賣,隨便一招手就有報童過來,沒有必要專門去買吧?”

寧才放下了手中的毛筆,有點不解的看著林凡。

那《大明日報》,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事實上,廣州城的讀書人,現在就沒有幾個人不知道這個東西的。

畢竟,這玩意勉強也算是跟讀書人扯得上關係的東西。

“請我去週記吃個早點,我就告訴你一個秘密,一個絕對讓你感興趣,可以給你省下大錢的秘密。”

林凡開始賣關子了。

不過他們兩個算是很熟悉了。

知道這個時候賣關子,那是一定有什麼情況。

“你就要看你說的秘密值不值錢了!”

“好,那就說定了啊。”林凡一拍手,忍不住接著說道:“我說的去買報紙,不是去買新報紙,當然了,最新出的新報紙肯定也要買一份。”

“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買舊報紙,讓那些報童幫忙去回購舊報紙,原價一文錢一份,只要我們出一文錢兩份,完全可以買到不少的舊報紙。”

聽林凡這麼一說,寧才有點失望。

“那些舊報紙我們都看過的,買回來幹什麼用啊。”

“寧兄,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就算一算,那舊報紙一文錢兩張。同樣大小的紙張,你去三味書屋的話,別說是一文錢兩張了,兩文錢一張都買不到吧?”

“那不一樣啊,一個是廢紙,一個是全新的紙張,價格肯定是不同的。”

寧才的腦子轉的有點慢,還是不清楚林凡想要跟自己說什麼。

“寧兄啊,我再問你一個問題,這舊報紙拿來練字的話,跟你用新的紙張來練字,有多大的區別嗎?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了,你要說舊報紙的效果比全新紙張好,這肯定是沒有的。”

“但是我就問你,用舊報紙來練字,可行不可行?”

林凡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寧才再傻也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你一說我們去買舊報紙回來練字,這樣子每天就都能省錢了?”

“孺子可教也!”

林凡揹著雙手,圍繞著寧才轉了一圈。

“走,那我們趕緊去啊!要不然到時候說不定就買不到足夠的舊報紙了。”

寧才得家庭談不上好,雖然勉強有機會讀書,但是手中的閒錢不多。

買紙練字是一筆長期的開銷,如果能夠找到便宜好用的紙張,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很顯然,林凡說的這個方案,完全是有可行性的。

“嗯,是要趕緊動手。估計很快的,其他人也會有樣學樣了。”

兩人說完,很快就準備出門了。

而整個廣州城,因為賣報郎的出現,以及賣報郎願意花錢回購舊報紙,這都讓《大明日報》的銷量迎來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以前覺得一文錢一份報紙買來有點貴。

現在發現看完之後這些報紙不僅可以考慮用來當包裝紙張,還可以直接回收,那練就心動了。

這個價格,絕對是很便宜了。

哪怕是原本沒有打算購買的人,也會先買一份回來看一看。

這一看,就會發現《大明日報》上面的內容很有意思。

上面不僅有市面上的一些新聞,還有一些大明各地甚至海外的風土人情介紹,也有朝廷的政策解讀和官員任命相關的訊息。

反正別看版面不是很大,但是由於字型印刷的相對比較小,刊登的內容其實還是挺多的。

對於平日裡沒有太多娛樂活動的人來說,看報紙絕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特別是越王府來打廣州之後,有力的推動了各種學堂的修建以及夜校的設立。

讓相關作坊的匠人也都成為了人字的人。

這客觀上也推動了廣州府識字率的提升,也算是為《大明日報》擴大了消費者市場。

更是有一些精明的商家,開始批次購買《大明日報》之後,運輸到其他地方售賣。

反正只要官方還沒有售賣的地區,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有利可圖的地方。

“王爺,成功了!我們成功了!這《大明日報》,昨天的銷量超過了兩萬份,簡直想都不敢想啊。”

于謙的心情非常的激動。

他可是親自寫了不少文章在《大明日報》上面刊登的。

這豈不是說他于謙也是出版了東西的兒了?

這年頭,能夠有機會出版自己文章的人,那都是儒林大老。

現在自己也有機會了,那是不是意味著自己也可以跟那些儒林大老相提並論了?

想到這裡,于謙就激動了。

“賣了兩萬份?不錯啊,才印刷了幾期就達到這個成績了,我記得第二第三期的時候賣的還不算很好啊。”

朱瞻墉雖然習慣了後世動不動就幾百萬發行量的報紙,但是也知道這個年代情況不同。

“一天兩萬份,確實是賣瘋了!于謙啊,這事真是怪了,廣州城的讀書人,難道人手一份《大明日報》?”

楊士奇倒不是嫉妒。

他是真的感到奇怪。

所以在旁邊忍不住插了一嘴。

報紙再便宜,那也是要花錢買的。

真的有那麼多人願意花錢買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三國有個約會

水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