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辦報紙是不需要審批的。

出版的內容也不存在稽核的說話。

于謙只要準備好了文章,給到朱瞻墉先過一眼,就可以安排人去印刷了。

第一期嘛,也沒有搞得那麼複雜。

就是在一張兩尺寬的紙張兩面印刷了大量的內容,就算是完事了。

至於以後要不要增加版面,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

畢竟現在大明日報社的人員還沒有幾個,什麼版面都往裡頭增加的話,顯然是不現實的。

“賣報了!賣報了!”

“一文錢一份,買不了上當,買不了吃虧!”

“賣報咯!賣報咯!”

忽然之間,廣州成內的大街小巷,就多了不少報童在到處叫喚。

朱瞻墉是很清楚報紙的運作方法的。

這個年代,安排賣報郎到處售賣,顯然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方案。

至於這樣子算不算僱傭童工,哪裡需要考慮那麼多?

對於這些賣報的人來說,有機會找一個謀生的活,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這年頭又沒有九年義務教育的說法。

“大宋,你說越王殿下他怎麼回事啊?”

“這《大明日報》只賣一文錢一份,這不明擺著是虧本生意嗎?”

廣州城中,三味書屋的掌櫃魯新雲拿著一份報紙,很是不解的翻來翻去。

作為廣州乃至廣東最大的書籍售賣鋪子,三味書屋在各州都有分店。

其中廣州城中的總店,佔地面積超過了兩畝,各種書籍應有盡有。

他們不僅有屬於自己的書鋪,背後還有屬於自己的印刷作坊和造紙作坊,可謂是一條產業鏈都有參與。

正因為如此,魯新雲對於紙張和書籍的成本是非常瞭解的。

一本書放在他的面前,只需要隨手翻一翻,他就能夠大概的推測出這本書的成本。

如今這份《大明日報》,雖然只是一大張紙,但是成本顯然是不止一文錢的。

“魯掌櫃,我也覺得有點奇怪,按理說這樣子一份報紙,至少是需要售賣三文錢才是合理的。”

“現在只賣一文錢,那大明日報社至少是需要虧一文錢的,如果再加上僱傭報童賣報的錢財等費用,恐怕一份報紙還不止虧一文錢。”

魯大宋是三味書屋的資深夥計了,深受魯新雲的信任。

甚至印刷作坊和造紙作坊的很多事情,就是魯大宋在實際跟蹤。

所以他對於紙張和書籍的成本,比魯新雲還要熟悉。

“是啊,一天如果賣個一千份,就要虧個二兩銀子,賣個一萬份的話,那就是虧二十兩銀子。”

“這日積月累的,要是賣的多了,誰受得了啊?”

魯新雲完全沒有辦法理解《大明日報》的執行邏輯。

在他看來,殺人的買賣有人做,虧錢的生意沒人做。

《大明日報》完全可以賣的更貴一些,現在卻是要低價售賣。

如果是為了打擊對手,跟人家惡性競爭,那還好理解。

關鍵是報紙這個東西,魯新雲都是第一次聽說,其他人也一樣。

市面上,壓根就沒有對手啊。

“聽說那越王府單靠售賣雪花糖就日進斗金,也許人家不在乎這筆虧損也是說不定的吧。”

想來想去,魯大宋只能找到這麼一個理由來安慰自己了。

“越王殿下號稱財神爺轉世,越是懂得掙錢的人,也是不會允許莫名其妙的虧損和浪費。”

“所以大宋你的這個解釋有點說不過去啊。”

魯新雲覺得事情應該沒有那麼簡單。

他不覺得越王朱瞻墉會做這樣子的事情。

特別是前段時間越王府出事之後,越王朱瞻墉的各種手段,讓整個廣東地區的官員和商家都長見識了。

廣東的天已經變了。

越王府的存在,已經是誰也沒有辦法忽視的了。

魯新雲可不會認為能夠搞出那麼大的場面的越王殿下,會在報紙上面馬失前蹄。

但是他又想不通這背後的邏輯到底在哪裡。

“要不我去派人打聽一下,看看越王府到底想要幹什麼。”

“我聽說他們修建了巨大的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之前還擔心他們也進入到書籍印刷和售賣的領域,那麼我們的壓力就很大了。”

“如今他們選擇了報紙這個完全看不懂的領域,這對我們三味書屋來說,其實也算是一個好事了。”

魯大宋這麼一解釋,魯新雲忍不住點了點頭。

他的心情跟魯大宋是很相似的。

當初聽說越王府要修建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的時候,他是非常焦慮的。

甚至到了茶飯不香的地步了。

如今看到越王府折騰了那麼久,居然折騰出來這麼一個《大明日報》出來。

雖然看上面的內容好像很有意思一樣,街面上報童賣的似乎也很快。

但是他搞不懂對方折騰了那麼久,就折騰出這麼一個玩意的結果。

“這段時間的《大明日報》,你都好好的幫我買回來,裡面的每一篇文章都要好的看一看。”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對方到底想要幹什麼,是不是想要透過這種方法來打響自己的名氣,最終跟我們三味書屋競爭。”

“如果越王府真的要跟我們競爭,那麼我們就要早做打算了。”

魯新雲沒有那麼頭鐵。

手握尚方寶劍的朱瞻墉如今就是廣東的土皇帝。

他一個商家,雖然在布政使司有點關係,但是絕對不是朱瞻墉的對手。

如果朱瞻墉看上了他的三味書屋,他就只能拱手相讓了。

當然了,如果弓手想讓就能獲得一場榮華富貴,那麼他絕對是很樂意的。

“情況應該沒有那麼壞,越王府做事雖然比較霸道,但是整體上來說還是講道理的。”

“哪怕是那些很是傲嬌的新軍,入城買東西的時候也都是一文錢不會少的。”

“到現在為止,越王府的口碑還是不錯的。”

魯大宋雖然也有一樣的擔心,但是心態要好一些。

當然了,這可能跟三味書屋並不是他個人的產業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打工人,自然不會操心那麼多老闆應該操心的事情。

“希望他們不是跟我們過不去吧,《大明日報》這麼一個新東西冒出來,還不知道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漢末大一統

鹽巴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