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會嫌棄錢多。

沒有哪個朝廷的錢是夠用的。

哪怕是永樂盛世也不例外。

大明各種賦稅收入摺合成銀子還不到三千萬兩。

單單官員的各種俸祿就佔據了一大塊,還要養那麼多的兵馬。

可以說,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不好做。

“皇上,去年朝廷的賦稅相比前年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而朝中的各種支出卻是增加了不少。不管是各地賑災還是北伐的錢糧花銷,都給戶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今年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小半的,雖然南京城這裡的賦稅收入有明顯增加,但是其他各地的情況卻是不容樂觀。”

“戶部如今實在是拿不出那麼多的銀子出來,有些事情只能先緩一緩了。”

夏元吉嘆了口氣,站出來開始倒苦水。

別看他這個戶部尚書很風光的樣子,但是面臨的困難那是真的一點也不少啊。

面對那麼多大臣的圍攻,這一點他肯定是要說出來的。

要不然就白辛苦了。

“皇上,夏尚書說的話倒也事實,是否可以從內帑之中先調撥兩百萬兩白銀來救急呢?”

蹇義這話一出口,許多大臣的眼睛立馬就亮了。

內承運庫,就是內庫,也叫內帑。

這個倉庫是屬於皇帝的,跟國庫不同。

但是戶部是有安排人參與內帑的記賬等工作的,雖然不是非常瞭解內帑的具體金額,但是大體上的情況是瞭解的。

而戶部知道了這個情況,自然也就意味著六部都知道。

“皇上,如今國庫空虛,但是黃河的河道修繕又不能不立馬動工,微臣也附議蹇尚書的提議。”

工部尚書宋禮缺錢都快要缺瘋了。

如今看到了曙光,自然要站出來支援一把。

其他幾個尚書也有樣學樣。

搞得朱棣臉都黑了。

別看皇帝有屬於自己的內帑,但是到現在為止,內帑的錢財並不算多。

再加上皇帝的很多賞賜,其實都是出自於內帑,每年也是有非常大的花銷的。

真要算起來,朱棣的內帑現在還不到五百萬兩白銀呢。

這一口氣就被人要走了將近一半,他能開心?

但是這個事情,他又沒有辦法拒絕。

別看朱棣是一袋雄主,但他畢竟不是朱元章。

朝中很多大事,其實是與大臣共同商討決定的。

永樂時期已經開始有點與士大夫共管天下的意思了。

“夏愛卿,戶部真的就一點錢財都抽調不出來了嗎?”

朱棣心中很是不開心。

但是他不能不管。

畢竟,天下事老朱家的天下啊。

下面的人可以把事情不斷往上捅,緩解自己的壓力。

他往哪裡去捅啊?

“皇上,戶部今年實在是沒有辦法,要不是南京城的賦稅收入有增加,指不定這個月京城官員的俸祿都沒有辦法按時發放了。”

夏元吉自然也是希望朱棣的內帑能夠出出血。

只不過這個提議不好由他說出口。

如今蹇義帶了頭,他要是不趁機把這個事情敲定,那這個尚書就白當了。

大臣和帝王之間,很多時候其實也是在博弈。

“實在不行,那就從內帑先劃撥兩百萬兩白銀吧。不過賦稅收入增加的事情,戶部還是要儘可能的想辦法。在不給百姓增加負擔的同時,增加朝廷的賦稅收入。”

朱棣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錢財乃是身外之物,雖然他很喜歡這種身外之物,但是朝廷缺錢,該給出去的還是要給出去的。

“皇上,二百萬兩白銀只不過是解決了目前的燃眉之急,如果能夠多一兩百萬兩,那麼戶部就可以組織各部做很多利國利民的大事了。”

魏石更今天狠狠的刷了一波存在感,現在還想著繼續湊熱鬧。

這個提議一出,朱棣臉直接就黑了。

過分了啊!

當朕好欺負啊!

“諸位愛卿如果沒有其他事情,今日就到此為止吧!”

當作是沒有聽到魏石更的話,朱棣直接黑著臉說了一句之後,起身就走了。

“爹!爹!”

下朝之後,朱高熾剛剛回到東宮,一杯茶都沒有喝完,就趕緊屁顛顛的去見朱棣。

今天朝會上他沒有怎麼說話,但是朱棣心情不佳,他還是看出來了。

“怎麼?你不去處理那些奏摺,來找朕幹什麼?莫不是一段時間沒有監國,你都不知道怎麼處理奏摺了?”

朱棣面色不善的盯著朱高熾。

這個時候,不管是誰去找他,顯然都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所以後世職場上,很多人找領導彙報內容的時候,都是喜歡找領導心情好的時候。

“爹,之前瞻墉透過海外貿易掙了一些錢財,大部分都存在了東宮,我等會給您送一些過來。”

天大地大,討好自己老爹最大。

這個時候,朱高熾也不管張妍同不同意,先把朱棣哄開心了再說。

“怎麼?你還捨得把東宮的錢財送過來?之前內帑中那幾百萬兩白銀,基本上都還是去年東宮送過來之後剩下的呢。”

看到朱高熾那麼識相的樣子,朱棣的心情變好了一些。

“爹,我的錢不就是您的錢嗎?如今朝廷缺錢,兒臣自然也是要盡一臂之力。其實,如果瞻墉同意的話,他手中應該還有一筆錢財的。”

為了討好自己老爹,朱高熾顯然準備把自己兒子給賣掉了。

“瞻墉這幾天安排了人在市面上買了那麼多東西,他還能剩下多少錢?”

朱棣雖然知道朱瞻墉從倭國搞回來了不少的錢財,但是具體的一些情況,他其實並不是特別的清楚。

按照他的理解,朱瞻墉這傢伙花錢如流水,應該沒有太多錢了。

“剛剛我回東宮的時候,正好碰到楊士奇派人回來給瞻墉彙報情況了。雖然我沒有具體問是什麼情況,但是那楊士奇是被瞻墉留在倭國開採石見銀山的,現在肯定是已經出了銀子了。”

朱高熾這麼一說,朱棣的眼神立馬就亮了。

石見銀山啊。

自己可是聽說過好幾次它的大名了。

難不成那裡真的有很多白銀?

難不成這一次那裡已經開始出產白銀了?

想到這裡,朱棣坐不住了。

瞌睡遇到枕頭,還不趕緊搞清楚情況?

“亦失哈,去把越王叫過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華演義

季陵笑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