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

對於一個朝廷來說,許多事情雖然是從年底就開始規劃了,但是真正開始落實,往往還是春節之後。

偌大一個國家,需要處理的事情方方面面,數不勝數。

工部、戶部、禮部、刑部、吏部、兵部,各部都有許多需要用錢的地方。

正常來說,各部的花銷,主要是戶部去操心。

但是戶部沒錢的話,情況就不同了。

“王爺,黃河修繕的銀子得儘快下撥才行,要不然等到夏天發大水的時候,很可能沿岸又會出現水災。”

戶部尚書夏原吉拿著一摞奏摺去找朱高煦。

作為監國王爺,朱高煦這段時間也是忙得一塌湖塗。

此時此刻,監國的喜悅已經慢慢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煩惱。

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對監國這個事情充滿了厭惡。

“夏尚書,這黃河也不是第一次修繕了,你按照往常去處理不就可以了嗎?”

聽到要錢的,朱高煦就一陣頭大。

他漢王府是有錢,但是也不能拿出來填窟窿啊。

再說了,漢王府再有錢也不夠填窟窿啊。

“往常的做法可能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

夏原吉面無表情的說了一句。

他是支援朱高熾的。

事實上朝中大部分的文官都是支援朱高熾的。

這種情況下,朱高煦監國,日子能夠好過才奇怪了。

“怎麼就沒有參考意義了?”

朱高煦不悅的盯著夏原吉。

對於這些文官,他一直都不大喜歡,但是現在卻是不得不跟他們打交道。

“太子爺以前是透過協調各種資源之後,提前從別的地方挪過來一部分的錢財來解決這些問題的。

但是這些東西需要協調地方和朝中許多部門之間的事情,下官做不到。”

“做不到?什麼都做不到,要你幹什麼?我老朱家是養了一幫廢物嗎?”

朱高煦憤怒的拍了拍桌子。

他知道文官不爽自己,他也不爽文官。

但是這種天天被人逼著的感覺,實在是太不好了。

每天都有一堆的奏摺要處理,處理的不及時,立馬就有人來催促。

如果處理的不好,還有人跳出來投訴。

甚至有人直接跑到朱棣那裡說自己的壞話。

這日子,他受夠了。

“王爺要是覺得其他人做的更好,可以讓其他人來做戶部尚書這個位置。”

夏原吉可是一點也不發憷。

朱棣很信任他,朱高熾也很信任他。

戶部裡頭的各個官員和胥吏,也都對他很是佩服。

這種情況下,朱高煦要是把他給免掉了,先不說朱棣同意不同意。

哪怕是最終朱棣同意了,朱高煦在戶部的工作也是難以展開的。

“你……你……”

朱高煦“你”了半天,最終還是什麼都沒有說。

而夏原吉留下奏摺之後,自己走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其他各部尚書、侍郎也都是陸陸續續的來找朱高煦。

不是要錢就是要人,反正就沒有一件好事。

朱高煦覺得自己頭都大了。

“爺爺,朝中很多政務,現在都被耽誤了,這樣子下去不是辦法啊。”

朱瞻基雖然天天跟在朱棣身邊廝混,但是對於朝中的事情顯然也是很清楚的。

漢王監國了幾個月了,他覺得時機已經差不多成熟了。

“怎麼?心疼你爹了?”

朱棣瞥了一眼朱瞻基,不置可否。

朝中發生的事情,朱棣自然也都是知道的。

漢王這一次跟著自己大勝而歸,覺得自己立下了不少功勞,想要的更多。

朱棣沒有打壓他,反倒是順著他的意思把五城兵馬司的兵權和監國大權都交給了他。

但是,除了剛開始的時候,漢王府的影響力並沒有因為這個而變得更大。

甚至還因為沒有妥善的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漢王如今在朝中的威望更低了。

除了他的老部下,支援他的人並不多。

“爺爺,我也不是單純的為我爹考慮。其實這段時間我爹在東宮不出門,煩心的事少了,皺紋都少了一些呢。

甚至我今年又要新增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了。”

朱瞻基諂笑著扶著朱棣的手,在皇宮裡頭走著。

倒不是說朱棣年紀大了,走不動了。

這純屬就是一種親暱關係的體現。

“你二叔一直心高氣傲,覺得太子之位是他的。如今朝中大事交給他處理了幾個月了,他自己應該也有所體會。

朕在等他自己主動的提出來呢。”

不得不說,朱棣對於朱瞻基還是非常寵愛的。

這種心裡話也都願意跟他說。

單單憑藉著這一點,朱高煦就沒有獲勝的希望啊。

“權利是男人最好的春藥,二叔如今嘗試到了權利的味道,要他主動的放棄,恐怕有點困難。孫兒就擔心到時候朝中大事被搞的亂七八糟,影響將來爺爺再一次北伐啊。”

朱瞻基太瞭解朱棣了。

對他來說,大明四周的敵人,最危險的就是北方草原上的那些蒙古人。

瓦剌也好,韃靼也好,都是朱棣希望滅掉的。

雖然去年的出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距離徹底的平定草原還是有很遠的距離。

朱棣對此也是有清晰的認識。

所以哪怕是這一次回到了南京城,他其實也是在為下一次的出征做準備。

要不然也不會讓朱高煦去監國。

“這事情讓我再想想!”

果然,朱棣還是動心了。

所謂的再想想,往往只是一個藉口,他需要一個下臺階而已。

“爺爺,前段時間我去恆源祥棉布鋪子的時候,發現那裡的護衛的訓練很是特別,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是不是找一個機會,讓瞻墉訓練的那些護衛跟三大營的將士比一比,看看是不是中看不中用?”

朱瞻基沒有繼續在剛剛的話題中糾纏下去,而是很自然的切換到其他事情上面。

把自己老爹的事情搞了之後,自己弟弟的功勞也有必要拿出來曬一曬啊。

他可是懂兵法的人。

對於一支隊伍的水平如何,他是有著自己的判斷能力的。

很顯然,朱瞻墉搞出來的那些護衛不簡單啊。

“哦?瞻墉莫非還懂兵法?”

朱棣很是詫異的看著朱瞻基。

自己已經有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孫子了,莫非好事還能成雙?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嘉啟紀事

林道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