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

李成梁的上書內容很簡單,請求朝廷派遣一名大員前往山東,節制文武,統籌整個山東的戰局。

雖然高拱一直都對李成梁這樣的軍頭很提防,但是他也承認李成梁的建議是合理的。

政出多門,在行政上都是大忌,更不要說在戰場上了。

如今整個山東就搞了一個三巨頭,三鎮統制官王本固,山東總督陳以勤,山東巡撫韓楫,這三人每個月互相攻擊的奏章,和蘇澤最近剛出的《算學新解》的排列組合完美契合。

時而,王本固彈劾陳以勤、韓楫,陳以勤彈劾王本固、韓楫,韓楫彈劾王本固、陳以勤。

時而,王本固聯合陳以勤彈劾韓楫,王本固又聯合韓楫彈劾陳以勤,接著陳以勤和韓楫聯合彈劾王本固。

再這樣下去,別說進攻東南了,山東自己就要分裂了。

李成梁的上書有道理,可是派遣誰去山東,才能壓服所有人,指揮這一次的戰爭呢?

這就是李成梁居心叵測的地方了。

內閣首輔楊博?他資歷威望是夠的,又是內閣首輔,但是他肯定不會同意去的。

楊博已經是首輔了,打贏了還能再升官嗎?升副皇帝?

打輸了一輩子名聲都毀了,還要因此丟官罷職甚至被問罪。

楊博雖然是紙糊閣老,但是不代表他就淡泊名利,只是爭權爭不過高拱,只能當內閣吉祥物罷了。

高拱自己?

高拱還在推進新務,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去山東前線。

而且高拱對自己也有清醒點的認識,他確實不通軍務。

不擅長就是不擅長,強行去山東前線指揮自己不熟悉的軍隊,這反而是將明廷好不容易編練的新軍推向滅亡。

內閣四輔李春芳,他是靠著勸說上皇迴鑾京師才得以入閣的,無論是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以擔任統帥。

高拱懷念起在湖廣的張居正來。

張居正雖然對東南也是零戰績,而且還接連丟了南直隸和武昌,但是張居正屢敗屢戰,好歹在湖廣和東南對峙穩住了局勢。

這在大明的高層中,已經算是精通軍事的人才了。

可是張居正留在湖廣不能動,看來看去,明廷高階文官中根本沒有能夠擔任這樣大任的人。

那李成梁就是這個統領全軍最好的人選了。

他是京師武備學堂的祭酒,這三鎮新軍的中高層軍官都是他的學生,取代王本固擔任三鎮統制官是恰當的人選。

李成梁經略遼東過,顯然也是懂得政事的,有他在山東主持局面,好歹能壓住各方勢力。

李成梁也是對東南作戰最有經驗的武將,大沽之戰雖然說是慘敗,但是也是明廷有史以來對東南新軍殺傷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而李成梁也總結出不少對付東南的新戰術。

整個京師還有誰比李成梁更適合去統領山東軍民兩政呢?

總不能讓皇帝御駕親征吧?

那萬一搞出個土木堡,不能再擁立朱翊鈞吧?

但是高拱也敏銳的感覺到,李成梁在個人野心下的包藏禍心。

比如有言官就上書彈劾李成梁,認為他的建議就和東漢末年設定州牧一樣,是要分裂大明的舉動。

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地方上的野心家開始竊取州牧的職位,堂而皇之的成為一方割據勢力。

安史之亂後的唐代節度使,也是透過這種方式割據一方的。

高拱很清楚,一旦下放的權力,就很難收回來。

可是如今的朝堂又能如何呢?

所謂飲鴆止渴,不是不知道酒有毒,而是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喝罷了。

“高閣老,陛下在文華殿召集諸大臣商議山東戰事。”

一名內廷的太監走到內閣前,高拱拖著疲憊的身軀再次前往文華殿。

在一番御前的爭議後,最終李成梁的建議還是被明廷採納。

山東總督陳以勤,山東巡撫韓楫兩人出局,調回京師另有任用。

重新設立一個新職位新軍大臣,加兵部尚書銜,總鎮明廷新軍的兵馬,並且加巡撫銜掌管作戰地區的民政大權,允許在地方上自籌糧草和武器。

但是在高拱的堅持下,朝廷沒有將財政權讓出去,地方賦稅還要是要報給京師朝廷才能動用,不得擅自截留。

這個新軍大臣的人選,群臣也在朝堂爭論了半天,最後還是定國公徐文壁被推了出來。

這個結果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為這位定國公徐文壁,才是如今朝廷上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徐文壁有護送上皇迴鑾京師的功勞,如果不是他的定策之功,上皇還賴在陝西不肯回來呢,所以隆慶帝信任徐文壁。

從陝西回來之後,隆慶帝不僅僅將定國公府重新修整後還給徐文壁,還多次賞賜金銀,召徐文壁進宮共飲。

徐文壁自己是勳貴,定國公本身就是頂格的勳貴,他的級別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雖然年輕但是在上朝的時候,他都是站在文武大臣頭一位的,這就叫做“班首重臣”。

而且勳貴和勳貴還不一樣,徐文壁這種世家勳貴,早已經和文臣纏鬥了幾百年,互相也是知根知底了,文官並不懼怕他們,甚至有些勳貴都已經儒化了。

相比之下,李成梁這種新崛起的軍頭,才是文官最提防的,文官都說他是來自遼東的粗鄙野人。

而李成梁這一類的武將也支援,畢竟定國公是勳貴,勳貴武將一體,李成梁還有什麼資格反對呢。

徐文壁又被授予天子節仗,隆慶帝還親自授予他一本百人名錄,可以在山東地方直接用名錄授官,任免之後只需要將結果通報京師吏部就行,最高可以授予正九品的職位。

因為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所以三鎮統制官王本固沒有被撤職,但是歸於新軍大臣徐文壁統領。

徐文壁帶著皇帝的節仗,浩浩蕩蕩的離開京師,向著山東而去。

明廷控制的報紙《皇命新報》上瘋狂報道了山東前線的訊息,又對徐文壁大肆吹噓了一番,將他吹成了大明軍神。

沈一貫從外面送書回來,見到了叔叔沈明臣正在皺著眉頭看著《皇明新報》上的文章。

沈一貫拉開椅子坐下來,沈明臣看著侄子憂慮的說道:“前幾日你還說明廷山東軍頭林立,號令不起是兵家大忌,今日明廷就派出了徐文壁前往山東,三鎮對一旅,我們東南可沒有優勢啊。”

沈一貫道上茶水,淡定的說道:“叔父,你這擔心完全是多餘的,若是派遣其他人也就算了,這徐文壁是什麼人,您還不清楚嗎?”

沈明臣忍不住笑出來。

大明朝的這些勳貴們是什麼德行,沈氏叔侄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徐文壁在一眾勳貴中表現稍微亮眼一些,但也僅僅是比其他人好點,遠遠算不上是什麼當世名將。

徐文壁之前最大的功勞,就是利用紅盔禁軍逼迫上皇返回京師。

沈一貫說道:“京師之中,真正知兵的就是李成梁了,不過目前來說,高肅卿不可能用他。”

沈明臣點頭說道:“高肅卿和李成梁素有成見,他肯定不會啟用李成梁的。”

沈一貫搖頭說道:“叔父,高肅卿不肯用李成梁,並不是私人恩怨,高肅卿從來都不是因為私人恩怨而打壓別人。”

沈明臣想了想,也點點頭,當今這位高閣老雖然脾氣急了一點,做事酷烈了一些,但是有一點是讓朝野內外都認可的,就是他是真的唯才是舉,沒有私心。

無論是政治同盟還是政治對手,只要真的為明廷好,高拱都是不吝嗇提拔的。

這在大明朝歷代輔臣中都是不多見的,可不要說高拱身兼吏部和戶部尚書,在歷代輔臣中都是能量大的。

沈一貫說道:“李成梁此人,和那些勳貴不同,他放棄封賞非要當這個京師武備學堂的祭酒,就說明他的野心了。”

沈明臣驚訝的問道:“他有什麼野心?”

沈一貫搖頭說道:“目前還看不出來,只不過恐怕不是做一個區區實權軍頭那麼簡單的。”

沈明臣倒吸一口氣說道:“他要篡明?”

“恐怕現在還不會這麼想,但是他想要改變文重武輕的局面,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李成梁必須要繞過高拱,掌控三鎮新軍。”

沈明臣說道:“這可難了,高肅卿手段還是有的,今天抬出徐文壁來掌控三鎮新兵,這確實是一個明廷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而且我聽說徐文壁這個人性子軟,三鎮統制官王本固帶兵還是有點本事的,這兩人反而是個好組合。”

沈一貫卻搖頭說道:“叔父,雖然我不懂帶兵打仗,但是軍隊最大的作用是什麼?是打仗,打勝仗。”

“高肅卿平衡朝堂確實有能力,但是軍中不是搞平衡的地方。”

“王本固剛愎自用,失之於過嚴。徐文壁做事虛浮,從沒有大規模統兵作戰經驗,根本不懂新軍如何操練作戰。”

“最重要的是三鎮新軍都是李成梁的學生,這下子山東可要熱鬧了。”

沈明臣對明廷還是有些微妙情感的,他長嘆一聲說道:“這大明朝,終究還是積重難返。”

沈一貫冷冷的說道:“天下豈有萬世不易之王朝乎,亡了正好。”

就在沈氏叔侄討論李成梁的時候,他正在府中宴會。

這一次宴請的都是邊鎮在京師做官的武官,李成梁自從擔任京師武備學堂的祭酒之後,就經常邀請這些軍將私宴。

要是從前,言官御史肯定要瘋狂彈劾他,但是如今這個世道,李成梁這點小小的出格舉動,早就不會引起言官注意了。

李成梁的膽子越來越大,今天邀請的不僅僅是和京師武備學堂有關的軍將,還包括了宣府和大同過來京師做官的軍將們。

宣府登基,這些軍將都是從龍之臣,有擁立之功,所以在隆慶帝返回京師之後,將他們都召回京師擔任要職。

可是這些軍官還沒高興太久,隨著京師武備學堂的成立,高拱編練新軍之後,他們很快就被邊緣化了。

新軍是京師待遇最好的軍隊,為了供應新軍,其他軍隊的待遇都下降了很多。

雖然京師比九邊繁華,但是京師居大不易,在京師瀟灑也要有錢才行。

宣府總兵,大同總兵這種從龍舊臣,有高官厚祿養著,自然可以在京師玩樂。

但是這些普通中低層的軍官,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

而在高拱推行新務以來,他們這些舊軍隊的軍官更是待遇進一步下降,連吃空餉的機會都少了。

李成梁一邊是新軍學校的校長,一邊結交這些舊軍官,宴飲結束之後,李成梁醉醺醺的在管家攙扶下返回了臥房。

等進了臥房之後,李成梁立刻清醒了,他對著臥房中的人影說道:

“前線的情況如何了?”

來人正是在新軍第一鎮中擔任營隊長的李如彘。

李如彘喬裝打扮,悄悄從山東前線跑回京師,在李成梁父子之間傳遞機要訊息。

“回乾爹的話,從濟州城出戰後,王統制命令大軍快速進軍,又不肯大軍進城休整,各鎮上下已經不滿了。”

李成梁點頭說道:“王本固雖然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但是對屬下也苛刻,可笑這些文官,竟然認為他能統領好大軍。”

“王本固用的還是文臣領兵的那一套辦法,以權明紀,再用軍紀壓人,只可惜這一套在新軍用不長了。”

李如彘疑惑的看著李成梁,他最近也讀書識字,但是對於這種層次的鬥爭還是不能理解。

李成梁說道:“你回去告訴少主,王本固行事霸道,言而無信,當年在胡宗憲抗倭的時候,就擅殺了胡宗憲招降的倭寇頭領汪直。”

“在徐文壁抵達軍中之後,利用這點鬧出點事端,將王本固擠走。”

李如彘連忙貼在地上恭敬的說道:“是!”

等到李如彘退下,趕回山東報信。

李成梁眯上眼睛,自己的野心是從什麼時候萌芽的呢?

他點燃鯨油燈,翻開桌上的《三經新注》。

李成梁文化不高,但是蘇澤這本書寫的也很少掉書袋,內容淺顯易懂。

李成梁對於書上那些民本的思想並不感興趣,但是他但是對那一套限制君主權力的部分很有興趣。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hp永不磨滅的恆星

比較挑

遙距

霖宣

開局修為被禁,我卻星海萬界無敵

水韻青衫

凡人修仙之白日飛昇

風草歸螢

青龍歸來

月舞鱗龍

十日終焉?我堵死了所有生肖

仔來梓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