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印花稅

東南,蘇州府。

“知府大人.”

何心隱揉了揉眼睛,從書桌上堆滿的卷宗上抽出神來,看著門外書吏。

“知府大人,阿方索大人到了.”

何心隱這才想起來自己約了人,他連忙站起來,卻一陣子暈眩。

書吏連忙過來扶住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塊黑砂糖塞進何心隱嘴裡說道:

“知府大人,李神醫上次就說您是脾虛氣虧,以後千萬不能熬夜了,若是您真的出了什麼事,大都督肯定要怪罪我等的.”

何心隱揮揮手說道:“大都督從來都是就事論事,我自己身體不好,又怎麼會遷怒你等呢.”

“和阿方索大人說一會兒,請他在會客堂等等.”

等到嘴裡的黑糖消化了一些,何心隱的虛弱感終於消失了。

他慢慢的站起來,何心隱這才起身向會客堂走去。

阿方索如今已經留在東南,本來蘇澤給他在市舶司留了一個市舶司顧問的職位,但是阿方索耐不住性子,還是辭去了公職繼續做起船長,開始跑上了沿海貿易。

聽說阿方索的艦隊抵達太倉港,何心隱就派人請他過來。

阿方索在大都督府見過何心隱,他知道眼前這個中年人,掌握了蘇州府這個繁華富庶的水上城市。

蘇州府的人口,經濟都遠超威尼斯,而何心隱的權力更是要比威尼斯總督還要大。

阿方索船長有些拘謹的坐在椅子上。

他聽說何心隱不僅僅是一位手腕高超的執政者,還是一名學識淵博的學者。

阿方索船長上過航海學校,對於大學者總是心懷敬意的。

何心隱也接觸過很多西洋人了,他知道這些蠻夷並不通禮數,但是何心隱自己就是一個反對宗法禮法的人。

他開門見山的說道:“聽說你們西方很早就出現了船運保險這種東西了?”

阿方索船長回憶了一下,點頭說道:“最早的保險出現在威尼斯,威尼斯商人們會在出海的時候投保,早在兩百年前就有專門從事保險的銀行家了.”

何心隱有些驚訝,果然這些西方人也不是完全落後,他們在航運上的發展確實要比大明這兩百年強多了。

何心隱收起輕視的心思,繼續問道:

“威尼斯的保險是如何運作的?”

阿方索船長說道:“其實和咱們東南的保險差不多,一開始也是湊齊十艘船一起出航,每一艘船出十分之一貨物作為保費,一旦有船隻遭遇損失,就可以獲得賠付.”

“後來每一次湊船出海太麻煩了,就有單獨出售給船東的保單出現.”

“出航之前,商人會和出售保險的銀行家,在教士的見證下籤訂契約,承諾一旦遇到危險,船主或者船主的家屬就能獲得賠償.”

“後來銀行家們發現了其中的利潤,熱那亞出現了第一家保險公司,現在整個地中海航行的船隻,幾乎都會購買保險.”

何心隱聽到很認真,他聽完了之後問道:

“你們的官府,不,你們的國王和領主,是如何監管保險的?”

“監管?”

阿方索船長搖頭說道:“這些都是私人的商業行為,沒有監管,國王和領主又不從中徵稅,為什麼要管這些事情.”

何心隱也明白,這是東西方在觀念上的巨大區別。

葡萄牙,義大利這種鬆散的城邦國家,國王和領主就是收稅的,對於領地的具體事務很少管理,很多糾紛都要透過教會或者地方士紳來調解和處理。

而在中華大地這個長期大一統的國家,百姓則習慣什麼事情都尋求官府的幫助。

就比如這次袁文才跑路的案子,如果是在威尼斯發生這樣的事情,除了上法庭狀告之外,受損失的船主也只能認下苦果。

而東南的商人遇到這樣的事情,則會找到到官府衙門,請求官府給他們做主。

何心隱並不覺得東西方的區別有什麼高低之分,只能說這是因為政府權力的區別,造成的義務區別。

或者說如今西方這一套東西,在這片大陸上也曾經出現過。

比如漢初黃老治國思想下,呂后到文景時代的輕徭薄賦政策,也是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

可是無為而治,並不代表就能保護普通百姓的利益。

文景時期雖然國家得到休養生息,但是也讓豪強大族開始擴張。

這也很容易理解,在更缺乏管制的社會中,自然是強大的個體會積累更多的優勢,劣勢的個體則會被欺壓。

大官府自然也不全是好處。

無限權力的大官府,自然也要承擔無限的義務。

可是要享受權力容易,想要承擔義務難。

權力和義務對等,這也是何心隱在立法的時候秉持的基本原則。

看來西方的經驗不管用了,金融和保險的問題,何心隱沒有任何參考的經驗。

大都督提出的保險準備金的問題,確實是財政上解決保險暴雷問題的方案。

可是需要一個監管保險行業的部門,就需要更多的人員和更多的經費。

如何制約這些官吏的權力,這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而何心隱想到的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人員和經費到底應該誰來承擔?

普通百姓和保險八竿子打不到關係,官府收上來的賦稅卻要供養這些部門的人員。

而且凡是涉及到保險這種和錢有關的行業,必然是非常專業和複雜的,這對於官吏的要求也是極高的。

也許別人不會考慮這個問題,但是何心隱更關心的還是權力和義務的問題。

普通百姓上交的賦稅,全要給這些玩保險的人擦屁股?

何心隱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阿方索突然說道:

“何大人,我這次來也有一件事想要請求您.”

何心隱抬起頭,阿方索說道:

“我們這些做沿海生意的船主,經常要僱傭船員,不過蘇州府的紅契太少了,能不能請官府多印一點?”

紅契,就是官府蓋章的格式契約。

原本紅契是用在大明土地買賣中的,民間土地買賣過戶後,需要從官府求一份蓋上章的契約,存放在購買者家中和官府的架閣庫中,作為日後徵稅的憑證。

本來紅契只用於土地交易中,但是隨著東南商業活動的增加,更多的商人在其他交易中也開始使用這種紅契。

原因自然也很簡單,有官府蓋章的契約,等於有了官方的認證,日後去打官司的時候,也要比民間契約更有效一些。

何心隱為了方便蘇州的商業交易,在僱傭、買賣、借貸這一些常見的經濟活動中,也印刷了加蓋了官府蓋章的紅契,這種算是官方認證的制式合同。

而隨著蘇州府的商業活動愈發的繁榮,紅契自然有些不夠用了。

阿方索船長抱怨道:“碼頭的紅契不夠用,地下黑市的紅契卻要加錢買.”

何心隱抬起頭問道:“你是說,有人將官府免費發放的紅契拿到地下黑市販賣?”

阿方索船長點頭說道:“是啊,一份紅契都要一百文銀子,比一份報紙價格還貴。

那些大宗貨物的買賣紅契甚至要一兩銀子!”

何心隱露出寒意,這不用說了,自然是和紅契有關的官吏勾結,故意減少免費紅契的發放,將原本應該免費的紅契拿到黑市上販賣。

“阿方索先生,這件事我已經知道了,感謝你的來訪.”

何心隱突然想到了什麼,匆忙開始送客。

三日之後,蘇州府開始了打擊倒賣官府紅契的行動,一些負責印刷發放紅契的吏員和印刷坊勾結,故意減少免費發放的紅契,將紅契送到黑市販賣。

但是另外一道法令,則讓那些商人們高興不起來了。

蘇州府已經奏報大都督府,大都督府已經批准,在蘇州府試行印花稅。

以後官府的紅契不再是免費發放了,而是要根據合同的金額,收取印花稅。

而和借貸、保險有關的行業,則要收取更高比例的印花稅。

除此之外,在蘇州府還會建立一個名為金融司的新部門,專門負責管理保險和借貸業務。

以後所有經營保險、借貸業務的商戶和個人,都必須要在金融司登記,並且質押凍結一定比例的準備金。

除此之外,金融司還會定期和隨機檢查這些經營保險的商戶和個人,確保他們的資金沒有被轉移,保證他們賠償支付的能力。

與此同時,高息攬儲,高利貸,這些行為也會被打擊。

除了金融廳之外,在蘇州府還會成立一個新的部門,名為經濟判院。

這個部門的職能就是處理和經濟、合同有關的糾紛,全部交給這個經濟判院來處理。

而之前收取的印花稅,則會用於金融廳和經濟判院的人員開支和部門經費。

而印花稅的徵收,也暫時交給金融廳來做。

在推出這個政策之後,整個蘇州府官員都為之一驚。

特別是太倉知縣林顯揚連夜趕到知府衙門。

何心隱知道林顯揚是蘇澤的同族兄弟,林顯揚是從南平戶科書吏步入官場的,基層經驗非常豐富。

後來又在南京國子監的官員進修班中結業,算是跟隨蘇澤的元老了。

將林顯揚安排在太倉這個蘇南首縣擔任知縣,也足以可見蘇澤對他的重視。

這段時間林顯揚做事踏實,他對於蘇州府的政策都不折不扣的執行,也從來不亂折騰,太倉縣更加的繁榮。

林顯揚上門,何心隱還是接待了他。

林顯揚上門就說道:“知府大人,能不能不要在蘇州試點印花稅啊?”

林顯揚緊接著明白自己失言,連忙說道:“若是試行印花稅,那商人就會到別的地方去交易了!”

何心隱卻不以為意的說道:“林知縣你多慮了,要我說以後太倉縣的交易會更多,外地商人會專門來太倉做生意.”

林顯揚不信的說道:“怎麼可能!”

何心隱說道:“林知縣你且先回去,金融廳還在籌建中,印花稅暫時還要你們太倉縣的戶科先徵著,你快回去準備吧.”

林顯揚雖然不信,但是也不敢得罪何心隱這位知府大人,他只好返回太倉。

出乎林顯揚意料,兩天以後,果然湧入太倉的商人大增。

一些松江府的商人,都會專門到太倉來簽訂合同,乖乖繳納印花稅。

整個太倉縣的戶科忙得不行,林顯揚又調集了大量懂得算學的書吏去幫忙,這才將這波商人應付過去。

林顯揚連忙再次感到蘇州府,這一次他是向何心隱求援的,再這麼下去整個太倉縣的官吏都要忙死了!

“知府大人啊,這金融廳什麼時候能建起來,屬下撐不住了啊!”

林顯揚對著何心隱說道。

何心隱露出笑容說道:“怎麼,你不是不願意在蘇州試行印花稅的嗎?怎麼現在又抱怨太忙了?”

雖然印花稅的錢不會給太倉縣用,但是如今在南直隸各縣,這筆稅賦收入也會算在太倉縣的考成當中。

雖然經過大都督府的改革,稅賦徵收並不像以前那麼決定官員的命運前途。

但是南直隸、浙江、福建的知縣們都較著勁,希望能夠在這項考成中冒尖。

林顯揚連忙露出笑容,陳讚道:“還是知府大人神機妙算,只是屬下愚鈍,為什麼收了印花稅,反而商人還願意來蘇州籤合同,還老老實實的交稅.”

何心隱說道:

“這個還不簡單,商人為什麼要紅契,甚至不惜在地下黑市買紅契?”

“因為紅契是有官府信用擔保的,有了紅契的契約,日後上了公堂作為證據也更有效.”

“商人不是傻,而是花錢買了一份保障.”

“這就和買保險的船東一樣,印花稅對商人們來說,這不過是多花錢買一份保險.”

林顯揚還是疑惑的說道:“可為什麼要專門來蘇州府交啊?”

何心隱說道:

“因為法制.”

“如今有關商業的法律,我們蘇州府最健全,日後還要成立專門處理經濟糾紛的經濟判院,商人們自然願意來這裡交稅了.”

一想到何心隱埋頭在蘇州府修訂法律,原來有這樣的深意,林顯揚更是心悅誠服。

唉,寫書就是眾口難調。

月末雙倍,求個月票。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咒回:魔法和奇蹟都是存在的

魔法少女招聘師丘比

遂淵的新書

遂淵

天魂者戰魂

清名乘雲

重生黑蓮花發癲,婆家看見我就跑

糯粥粥

綜漫:只想好好養老

銀河星塵緣

身為怪物,生活是一門藝術

流螢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