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強心劑

“國內頂尖研究機構曝光,或許不是‘研究機構’?”

“星火到底是什麼?一篇文章帶你解密。”

“華夏版國家軍事產業局?不止於此!”

“官方釋出:民發局隸屬星火小組,包括晶片、大型機械專案均與星火有關。”

隨著星火小組的曝光,這個給美方帶來了無窮威脅的組織也終於脫下了神秘面紗。

此前一系列的疑惑終於得到了解答,所謂的“資金流向”問題在一瞬間彷彿變成了笑話。

畢竟,這幾年時間裡,華夏在軍工領域的巨大進步有目共睹,h-20飛過的時候,誰又會在乎自己是不是多交了幾塊錢的稅呢?

恐怕某些人還得趕緊去買兩包煙慶祝慶祝,畢竟這點錢花的那真是物超所值.

在越來越發達的網際網路上,對星火的討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說此前每一件新裝備,最多都只能引起某一個領域、某一個群體的討論,那麼當前,星火曝光之後,整個華夏可以說進入了全民化的狂熱之中。

“所以星火到底是個什麼組織?是類似於中科院,還是類似於發改委?”

“都不是吧.我感覺它更像偏向於國資委和中科院的結合,一方面提供資金資源,一方面提供技術支撐-——新聞上說的它是華夏版國家軍事產業局,還真有那麼點神似。”

“高組織度,高許可權,高產出.不過好像,星火對經濟的負面作用相比起國家軍事產業局來說要小得多,至少在曝光之前,我們幾乎都沒有感受到它的存在。”

“是的,這一點還挺奇怪的,理論上這樣巨大的產出,投入巨量資源之後,國民經濟一定會受到嚴重影響,但事實是恰好相反,我們的經濟環境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是在最佳化?”

“搞什麼?物理不存在了?能量守恆被打破了?”

這話一說出口,還在討論的眾人紛紛炸鍋。

確實,就想這條評論所說的一樣,雖然與物理學的絕對守恆不同,但在經濟上,一定時期內的經濟總量也存在某一個閾值。

在這個時期內,消耗的資源數量只能是限制在這個閾值之內,想要在某一方面多花錢,另一方面就得少花錢。

但很顯然,星火組織打破了這個規律。

雖然不知道它具體的專案清單,但從第一個具有重大突破的j-22專案開始算起,到前不久的096專案結束,短短七年的時間,國內誕生了多少量級驚人的重大、先進裝備?

錢是從哪裡來的?

製造費用只是小頭,真正花錢的是研發費用啊.

“也許應該解釋為,滾雪球效應?”

新的評論重新整理出來,隨後立刻有人跟帖道:

“滾雪球這個理論是有依據的,而且其實還很明顯。”

“你們看,從j-22開始,到後面每一次軍工領域的突破,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利益。”

“無論是海島、國際市場、還是軍售,這幾年我們撈的錢科都不少啊。”

“南邊海上不是在大張旗鼓地搞石油鑽進平臺嗎?南島事件之後,經濟交流也開始迅速變得密集起來了。”

“最重要的還是當年的移山專案消化掉的經濟危機影響,直接讓我們往前跨了一大步”

“樓上的注意點,消化掉經濟危機的不是移山專案,是後續的大型基建。”

“都一樣的啦.”

隨著討論越發深入,這種人對星火的運作方式似乎也漸漸開始達成共識。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以李想為代表的輿情部門的刻意引導,眾人的注意力,從“技術的來源”、慢慢轉移到了“資金和資源的來源”上。

實際上,這種解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虛假的謊言。

投入資源,就能換取技術?

科技發展又不是自動售貨機,怎麼可能得到這麼穩定的回報。

不提科技史上那些讓人惋惜的案例,哪怕是華夏,在星火誕生、在陳念出現之前,那也是走過許多彎路,花過許多冤枉錢的.

不過,這種解釋又確實是唯一合理且最容易被採信的說辭。

不僅僅是因為它在發展過程中的邏輯自洽性,更重要的一點還包括它的示範性。

雖然在國際政治中絕對不能以個體化的思維去判斷一個國家的意志,但不可否認,所有在努力向前的國家,他們的領導層都會具有同一種思維:

別人可以的,我們為什麼不行?

而星火的存在,就像是給了他們一針強心劑。

——

雖然以華夏方面知情者的角度來看,更像是“致幻劑”啦

無論如何,在經歷過數天的討論之後,輿論對星火的看法逐漸開始統一,它所做出的貢獻也得到了認可。

但與此同時,在死而不僵的網軍的持續渲染下,新的暗潮也開始逐漸浮現。

“所以官方的意思是,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我們幾乎所有的經濟增量都投入到了星火的專案中?”

“這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嗎?說真的,看到這個報道,我根本一點都感受不到發展的喜悅,我能想到的只有一個詞——窮兵黷武。”

“是的,我根本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在激動什麼?激動於這片土地上又多了一個獨裁組織?激動於新的老爺坐在了你的頭頂上?”

“安啦,小民思想就是這樣的,明明自己臉五塊錢的泡麵都要吃不起了,還整天痴迷於官方利用宏大敘事製造出來的美夢。”

“他們可能還真以為自己的未來是星辰大海呢,有點可笑,星辰大海是老爺們的啦,伱的未來只有臭水溝、廉租房和幾塊錢一份的炒飯啦。”

“樓上的有點極端了,但我也覺得挺誇張的。”

“仔細想想,這幾年的發展也就只有軍工領域最突出,醫療呢?教育呢?我們天天說要和平發展,可投入最多的卻是戰爭兵器,這個國家是虛偽的,也許像我們這樣無權無勢的人,根本就沒有去追求幸福的權利吧”

面對著這樣的言論,輿情部門一時間也沒辦法立刻去做出反應。

畢竟,有些人早就已經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的動作了,一旦出現任何輿論管控的跡象,那些早就準備好的後手立刻就會跳出來,開始指責華夏方面“批評不自由所以讚美無意義”了

而與此同時,某個南方的小縣城裡,一個與當地環境截然不同的西方面孔突兀地出現在了街頭。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裡升起無數的感慨。

這是他到達華夏的第三個月——或者說,這是他再一次到達華夏的第三個月。

在很多年以前,作為bbc在華夏區域最富有盛名的調查記者,他曾經憑藉著一己之力掀起巨大的波瀾。

雖然最終的結果不盡人意,雖然自己也沒有逃脫被遣返的命運,但在經過數年時間的爭取之後,他也終於重新獲得了上級的認可,拿回了屬於自己的東西。

——

在某種程度上,這還要感謝華夏,感謝他們公開了星火組織的資訊。

如果不是這件事情,他所犯下的“錯誤”,恐怕一輩子都無法得到原諒。

而現在,大家都明白了一件事情:

當時威爾遜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己方的“錯誤”,而是因為對手實在太強。

在絕對碾壓性的實力之下,所有輿論場上的小打小鬧都變成了笑話。

所以,上級重新考核了威爾遜的能力,在確認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專業之後,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

而這次機會,所要針對的目標,仍然是華夏。

客觀地說,這很不容易。

畢竟,被驅逐出境的威爾遜早就已經在華夏的系統中留下了記錄,bbc甚至動用了外交層面的特殊途徑,才終於算是把他送了過來。

他仍然不被允許從事新聞行業,但這並不影響bbc的總體安排。

這一次,他們不打算再像上次那樣激進、那樣直接挑釁華夏的痛點。

他們要做的,是慢慢潛伏下來,透過一連串的小事件去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在潛移默化中,鋪墊出己方的基本盤。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動作到底能有多少效果——但其實,bbc也並沒有那麼在乎。

政治上的爭鬥只是附帶的收益,在華夏日益強大的時代,去發掘他們的“弱點”,本來就是民眾之中的流量密碼。

能賺到錢就好,至少,不會虧。

想到這裡,威爾遜吐出了心裡的那口悶氣,也放下了積蓄已久的壓力。

他轉向一旁的助理,開口問道:

“我讓你準備的材料,現在都準備好了嗎?”

助理是一個看上去很年輕的女孩,但她的妝容卻頗為西化-——深色的眼影和刻意渲染的厚嘴唇、高鼻樑,如果只是一眼掃過去,幾乎沒法發現她的東方特徵。

“已經全部準備好了,我收集了所有前期拿到的檔案,挑出了20個合適的採訪物件。”

“按照你的要求,這二十個物件基本都是社會底層,且生活上都有嚴重困難。”

“應該說,他們的不滿情緒是最嚴重的-——更有趣的是,根據我之前的觀察,他們普遍不太關注新聞,也不知道星火的存在。”

“所以,他們的.嗯,可塑性,更強。”

聽到助理的答覆,威爾遜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正是他想要的東西。

看來,自己的這個助理雖然在某一些方面不能完全讓自己滿意,但至少,她的工作能力還是無需質疑的。

思索片刻之後,他繼續開口問道:

“指令碼準備好了嗎?之前已經跟你說過了,這不是一次常規的採訪。”

“所以,我們的每一步,都要做到合理。”

“至少,我們不能讓被採訪者看出問題.那些具有明顯引導性的臺詞,你要全部刪掉。”

“已經處理完了-——你要再看看嗎?”

“不需要。”

威爾遜搖了搖頭。

實際上,基礎的指令碼框架他早就已經熟悉,而“臺詞”這種東西,也只是寫給助理看的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這麼一點簡單的事情,自己不可能出現任何紕漏。

隨機應變,有時候會比精心準備要來的更加真實、更具有衝擊力。

一切準備就緒,威爾遜給了助理一個眼神,兩人的工作也立刻開始。

他們就像兩個來自異國的遊客情侶漫步在小縣城的街頭之上,隨意拍攝著沿途的風景、人物,對每一個所謂的“新鮮事物”發出獨特的驚呼聲。

路過的所有人都對他們側目,但他們卻絲毫不以為意,只是專注於小型dv力記錄的東西。

“嗨大家好,我已經來到了華夏,這裡是華夏南方的一座小縣城我想,這裡跟我們想象的還是很不一樣的。”

“跟我們熟悉的那幾個大城市不同,這裡的生活節奏慢得驚人。”

“說實話,從上海來到這裡,我甚至覺得這完全是兩個世界。”

“快看,這裡有一家特色餐廳。”

“呃我能看懂漢字,但我看不懂選單上的內容。”

“也許這是他們的traditional meals對,傳統特色菜。”

“也許我們應該去嘗一嘗,但不是今天。”

“沒錯,我們才剛剛在酒店裡安頓下來,還需要一點時間,來熟悉這裡的環境”

威爾遜的表現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完美——從頭到尾他都沒有出現在鏡頭之中,只有助理代替他出境。

而同時,他的畫外音完美地契合著拍攝到的畫面,帶來一種與眾不同的沉浸感。

這時候的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所使用的是一種在後來爆火的、被稱做“vlog”的拍攝手法。

這種手法憑藉著所謂“真實性”的表象,往往能達到其他手法難以企及的說服力。

——

但它就一定是真實的嗎?

至少在威爾遜這裡,絕對不是。

一路走過了縣城的主幹道,威爾遜帶著助理走進了早就踩好點的小巷子。

而在這條小巷子裡,他們即將見到他們的第一個目標。

一戶賣煤的人家。

根據資料,這戶人家的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家裡還有一對正在上高中的姐妹。

不用說,他們的生活一定是困難到了極點。

而這,也正是威爾遜的機會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希望,生活

死神希望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