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是的,我們攤牌了

陳念和李想兩人在提前安排好的公寓裡見到了王建成,一年多的時間下來,後者似乎成熟了一些,衣服開始正兒八經地穿了,頭髮也不像以前那樣亂七八糟。

剛一見到陳念,王建成便立刻興奮地迎了上來,顧不上寒暄幾句,他便開始把話題轉移到有關白澤ai的正事上。

這熟悉的反應讓陳念有些苦笑不得-——原來只是外表成熟了,其實裡面還是一點沒變。

“.所以我想過了,如果只做一個純功能性的ai,其實沒有必要考慮太多有關影象識別、語音識別的內容,我們的核心是讓它變得聰明,這種聰明未必是要體現在‘人性’上的。”

“你看啊,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互動方式本來就和人類之間的互動方式不同,為什麼要強求擬人化呢?”

“當然,擬人化也是後期的重要發展方向,但那屬於錦上添花.”

王建成的話裡透露著一種極端的實用主義傾向,倒是跟陳唸的理念很契合。

事實上,他一直覺得ai真正的前途在於複雜任務處理,而不是所謂的擬真化。

試想一下,你是需要一個真正能幫你完成大部分工作個人助手,還是需要一個看上去跟真人無異、能對話能帶來精神陪伴、甚至還跟真人一樣柔軟的高階娃娃?

嗯.說起來好像的確是第二種更有市場。

不過,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說,前者所具有的意義毫無疑問是更加重大的。

之所以前者的發展不如後者,關鍵問題就在於訓練材料上。

依靠網際網路,伱可以找到無數張圖片、影片、文字去訓練ai的處理能力,並且迅速得到肉眼可見的突破和進展。

但你很難去設計一套符合訓練要求的工作環境,也難以使用自動化手段進行隨機生成。

這也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複雜任務處理ai的訓練都是基於遊戲、棋類競技這些相對簡單的活動。

規則明確還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就是它的可重複性。

想到這裡,陳念開口說道:

“你這個思路是對的-——目前來講,跟我們專案的預期一致。”

“所以我們的專案到底是要做什麼?”

王建成立刻問道。

陳念和李想對視一眼,隨後回答:

“你得先把保密協議簽了,我才能給你講具體的專案細節。”

“官方專案?戰場指揮系統?肯定是!快快快,上哪兒籤?咱們抓緊時間!”

王建成的反應有些出乎陳唸的預料,不是因為他猜中了專案的內容,而是因為他積極的態度。

他還以為,對方至少會猶豫一段時間呢。

畢竟,這一次的合作方式跟他以往的合作完全不同,不再是由他自己獨立開發、或者以外包顧問的身份加入專案組,而是要真正進入“體制內”了。

但他其實好像也不在乎?

不過,這倒是給李想省了不少事——在確定王建成的意願之後,他立刻通知了上級準備進行考核和保密培訓,正式啟動流程。

由於身份相對特殊、且之前已經有過合作記錄,王建成的流程走得很快,等三人出去吃完飯回來,申請就已經得到正式批覆,效率高的驚人。

王建成對此很是興奮,他幾乎可以說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這個專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哪怕是晚上喝茶敘舊、聊著生活上的閒事的時候,他也忍不住扯到ai上去。

“所以我算是正式加入組織了嗎?這是不是就是真正的軍工核心?是成飛的專案嗎?”

“我記得現在國內還沒有官方的人工智慧研究院吧?我們是幫誰幹活?”

王建成這話倒是提醒了陳念,他想起來,四川這邊的人工智慧研究員要到2019年的時候才正式建立,雖然也不能說多慢,但也確實落後國際上先進的研究機構很遠的距離。

要知道,美國聯合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雖然同樣是在2018年成立,但他們所接收到的技術支援是來自於csail、sail、isi等多個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最早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

相比之下,在21世紀之前,華夏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探索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哪怕到現在,也僅僅是剛剛完成對這項技術的“破冰”,而破冰所用的破冰船,還是陳念自己提供地神經網路演算法。

也許我們是時候建立一個專業研究機構來綜合處理有關ai的種種事務了。

想到這裡,陳念開口回答道:

“不是成飛的專案——還是那句話,具體的專案細節,等你透過稽核、加入專案組之後再聊吧。”

“那你們呢?那你們也是專案組成員嗎?想哥也是?”

一旁的李想搖了搖頭,暗自覺得有些好笑。

就我這樣還研究組成員?自己有幾斤幾兩,心裡還是有數的。

陳念嘛,他雖然是專案的技術源頭,但實際上,他也不會直接參與到專案中去。

所以真正在嚴格意義上加入湛盧專案的,其實也就李想一個人而已。

不知道他知道真相之後,到底是會失望、還是興奮。

畢竟,他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會成為這個專案事實上的領頭人.

眼看陳念和李想兩人都不打算透底,王建成也只好放棄。

在之後的三天稽核時間裡,他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期待著結果儘快釋出,生怕自己哪裡表現得不好,被直接刷下去。

畢竟,進不了編制是小事,錯過了這麼一個專案,以後可都不會再有機會了.

這樣煎熬的時間整整持續了三天,在最後的稽核透過之後,王建成終於順利加入了湛盧專案組。

但在拿到專案檔案之後,他卻又有些疑惑。

這個專案居然不是歸屬成飛的?

在專案從屬關係說明上,他只能看到孤零零的“湛盧指揮系統專案組”幾個大字,跟之前他參與過的玉井專案完全不同。

他向陳念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而陳念給出的回答,則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湛盧專案並不歸屬於現有的任何研究所——準確來講,它是一個直屬專案。”

“至於它的從屬問題.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有答案的。”

另一邊,角樓。

鮑勃安靜地看著最新送來的情報,臉上沒有一絲擔憂的表情。

是的,己方一次性損失了大量情報人員,並且絕大多數還是核心。

在華夏的整個情報網路幾乎可以說被摧毀超過一半,這樣的代價,無論放在哪一個年代,都算得上是慘痛了。

但那又怎麼樣呢?

損失是五月會的,功勞是自己的。

透過華夏的強烈反應,他已經能夠百分之百確定,那個神秘的組織一定存在,並且己方已經觸及到了相對核心的秘密。

而這次行動中最重要的成果,也已經在中斷之前傳遞到了他的手裡。

那就是,所有與那個組織存在聯絡的人員名單。

這些人員名單覆蓋了軍工領域的幾乎所有部門,從航空器,到導彈,到雷達,到艦艇,到電磁

每一個人員,都對應著華夏在一個方面的巨大突破。

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印證,所有此前己方不能理解的事情都得到了解釋。

鮑勃也在這時候明白過來,五月會並不是一無是處。

恰恰相反,作為情報領域的專家,他們早在2004年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存在,並在成都發起過試探性的進攻。

只不過,這樣的進攻、或者說調查沒能持續下去。

雙方之間在軍事上愈演愈烈的衝突吸引了大量注意力,再加上五月會接連受挫,連續更換負責人,策略連續性出現重大問題,才最終導致了本該在6年多之前解決的問題,最終拖到了現在。

想到這裡,他默默地在心裡為潘恩畫了個十字。

這位老兄恐怕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做了那麼多事情,犯了那麼多致命的“錯誤”,但其實,他也是曾經把最關鍵的致勝武器握在手裡的。

只不過,他並不知道這件武器的重量。

大概他以為自己握住的只是一根平平無奇的鐵棍,但其實,那是物理學聖劍

放下了手裡的檔案,鮑勃長長舒了一口氣,隨後開口對一旁的助理說道:

“情況基本已經很清晰了,華夏方面應該是建立了一個集權化組織,並採取極端策略重點對軍工技術進行了攻關。”

“這真是難得一見的賭徒手段,不過他們的運氣實在太好,居然全部都賭贏了。”

助理微微點了點頭,回答道:

“是的,跟他們比,我們的運氣簡直是差的可憐。”

事實上,這也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基於現有的情報,華夏至少在2003年到2005年間是陷入過重大經濟困難的,那時候的他們暫停了大量重點專案,甚至連部分列入過五年計劃的專案也直接取消。

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幹什麼,直到j-22、j-20出現,關注著華夏預算變動的情報組織才明白過來,那些被抽調走的資金的流向。

這還不是豪賭嗎?

如果新裝備的效果達不到預期、如果資金鍊發生斷裂

難怪他們那時候要那麼兇狠地去開拓軍售市場,甚至不惜在島國thaad事件上鋌而走險呢。

當然,光是依靠軍售,對方的窘境還是無法緩解的,可問題是,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刻,己方居然發生了重大經濟危機。

而在這次危機裡,對方不僅掠奪了巨量的利益,還搶佔了大片市場。

也正是這些被搶走的市場,在後續幾年時間裡慢慢成長起來,成為了支撐他們繼續激進冒險的籌碼。

運氣真是好啊

或者說,這不是運氣,而是他們早就料到了一切?

助理趕緊搖了搖頭,驅散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看著對面的鮑勃,他繼續開口說道:

“從現在我們掌握的有關這個組織的情報來看,它的組織框架是基本清楚的。”

“準確的來講,它應該是一個類似於國家軍事產業局類似,但又更加極端的組織。”

“這個組織所統籌的不僅僅是資金、資源、人力,甚至連科技本身也在統籌範圍內。”

“這一點,從他們幾個重大專案的先後次序就可以看出來了-——與其說它是‘軍事產業局’,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龐大的‘計劃局’。”

“帶有執行能力的計劃局。”

“這樣的性質實際上是極為可怕的,它擁有無上的權力,也擁有無上的地位難怪他們能在短期內取得這麼驚人的進步。”

聽到他的話,鮑勃嗯了一聲,隨即說道:

“但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是的,的確不可持續——但那又怎麼樣呢?如果他們的運氣繼續好下去,只要再過5年,我們就徹底沒有機會了。”

“到時候哪怕他們把這套體系全部推倒重來,咬著牙吞下所有反噬,也不會再動搖他們的根基了。”

“確實如此。”

鮑勃鄭重地點了點頭,隨即繼續說道:

“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要逼迫他們承認這個組織的存在。”

“並且,我們還要不惜代價地去曝光這個組織的真實情況-——要讓他們的民眾知道,那些本應該屬於他們的利益,到底是被誰吞掉了。”

“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有可能奪回那一點點優勢”

“我們已經在安排了。”

助理立刻回答道。

之後的幾天裡,美方對華夏的輿論攻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度。

一條條被精心設計過的訊息不斷丟擲,一份又一份的調查報告被“洩露”,漸漸的,問題開始擴大化。

這幾年的時間裡,星火所佔用的資源是巨量的,但與其他機密專案不同,它的預算被分攤在各個不同的部門中,而這些部門的財務報表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可讀性急劇下降。

這也成為了美方最主要的攻擊手段。

一時間,“不透明”、“結構性腐敗”、“上層腐朽”等等聲音鋪天蓋地,哪怕是輿情部門經驗最豐富的專家,也覺得有些招架不住。

然而,就在這種時候,一張完全陌生、也確實不承擔任何重要工作的面孔站了出來。

他以發言人的身份,在公開渠道上向全世界釋出了一條足以讓所有人閉嘴的訊息:

“是的,我們已經新設了一個綜合性研究機構。”

“它的名字叫做,星火。”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日求生:基地長是我,不服?

貓夜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