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機杼

織紝之人,就是織工。

也就是說,他這次進來,要學習的是紡織的技藝。

意識到這點後,李逸的心情很是鬱悶。

早說啊!

早知道他就買點紡織的書來看看了。

現在倒好,他看了那麼多木工的書,不是白看了麼?

嘆了口氣,他收攏思緒,放棄了怨天尤人。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了,那他就想辦法早點掌握技藝,早點回去好了。

反正他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就習慣了。

只是這一次,他又得用多久的時間才能回去呢?

……

八面碑空間中,李逸的身形緩緩浮現。

他雙手虛按在前方,像是在梳理著什麼。

但在看到眼前的八面碑後,他的表情卻變得錯愕,隨即開口驚呼:“不要!”

聽到自己口中發出了男子的聲音,他忽然一愣,隨即神色就變得複雜了起來。

記憶開始剝離,他感受著這種熟悉的疏離感,忍不住捏緊了手指。

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這次居然花費了足足50年的時間,才從空間裡出來。

但為什麼偏偏是現在?

和他分析的一樣,他這次附身的女子叫昌萍,正是隨同公子公衡作為人質去往楚國的織工之一。

而這批織工所帶來的精美絲綢,也開啟了楚人絲綢產業的輝煌,同時間接塑造了楚人追求浪漫,個性的文化性格。

隨著楚國的日漸富強,絲綢進入了許多楚人的生活。

原本自詡為蠻夷的楚人,本就不拘一格。

而大膽的楚人,也用他們的奇思妙想和接受度,締造了那個時期最高的審美。

楚人可以接受無數種顏色的服飾,就連最基礎的紅色,都可以分為深紅、硃紅、桔紅、紅棕等許多種配色。

其中最經典的搭配,就是後世的楚人屈原在《九歌》中寫的“青雲衣兮白霓裳”了。

因為這種接受程度,織紝們也在材質方面做出了許多創新。

在幾十年間,她們就開發出了綾、羅、綢、緞、紡、紗、綃、縐、綈、葛、呢、絨、錦、絹等十多種布料材質。

楚人對這些布料材質也是喜愛有加,尤其喜歡質地輕薄,呈飄逸之美的禪衣。

就像屈原在《招魂》寫到的“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一樣。

配飾方面,楚人也有著自己的喜好。

“紉秋蘭以為佩”,“服艾以盈要兮”“解扁薄與雜菜兮”,“何瓊佩之偃蹇兮”,從蘭艾香草,到青竹玉石,都可以成為楚人的配飾。

這種自由的審美,也影響了屈原,李白以及後世的無數人。

就連後世的漢服,都是從當年的楚服基礎上改來的。

而在空間中,李逸是親歷了這個審美演變過程的,並且還是其中的主要推手。

在他開始學習紡織的時候才發現,紡織並沒有多難。

說白了,紡織就是用一根根絲線按照橫、豎、斜等方式編織起來,最終彙整合一整塊布而已。

這個過程,和竹編幾乎沒有區別。

它們的各種花式編法,原理也都是相通的。

甚至可以說,紡織就是用絲線代替竹絲的竹編。

當然,這兩者並不能混為一談。

但萬法歸宗,在李逸看來,它們之間的原理都是共通的。

李逸本就是竹編大家,正所謂一法通,萬法通。

他在上手學習沒多久,就已經成為十分優秀的織紝了。

而且他學習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怎麼操控那種老式的織布架了。

原本他以為在掌握了所有材質的織法後,他就可以返回現實了。

可他等了一年又一年,卻始終沒有等到迴歸的契機。

因為有上一次的經驗,他並沒有著急,而是尋找著破局之法。

他知道一旦滿足返回現實的契機,他是肯定可以返回的。

但這個契機,他得先找到才行。

根據上次的經驗,他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還是因為他的技藝沒有達到極致。

就像上次他將竹編技藝開發到極限後,契機就出現了一樣。

他的問題,是還沒有把技藝開發到極限。

可他已經試過了所有的材質和紡織的方法,如果還要提升,那就只能從生產力的方面想辦法了。

從他開始學習紡織的時候,就已經發現,織紝們用的紡織工具太原始了。

她們用的是一種原始的腰機。

就是前後兩根橫木,用腰帶綁在織工的腰上。

兩根橫木之間沒有固定距離的支架,在織造的時候,織工就席地而坐,用兩腳的位置和腰脊來控制經絲的張力。

再用一根分經棍把經絲分成上下兩層,形成一個自然的梭口。

然後再用竹製的綜杆從上層經絲上面用線垂直穿過上層經紗,把下層經紗一根根牽吊起來。

這樣用手把分經棍提起來,就能讓上下層位置對調,形成新的織口,進行下一道的紡織了。

織工把上下層經紗交匯處的地方叫綜,所謂的綜合就是從這裡來的。

這種腰機用起來很麻煩,把緯紗穿過織口後,還要用木製的打緯刀打緯,效率很低。

但即便如此,這也已經是十分先進的生產技術了,向來密不外傳。

這次要不是兵臨城下,魯國是肯定不會把這種技術傳給楚國的。

不過在李逸看來,這種腰機和機根本扯不上什麼關係,只是用了最簡單的兩根木棍支撐,紡織的工作,還是靠織工的體力和腦力。

於是,李逸決定要造出一款織布機來。

這時候,他在進入空間之前,看過的那些木工書就派上用場了。

他還記得那些書裡列舉過一些木質的機械,其中就包括了古代的機杼,也就是傳統的紡織機。

從織布機,竹籠機,斜織機,紡車,到大型的提花機,書上都有記載。

於是,他用竹子製作出了幾種機器的模型,讓母親找機會獻給了楚王,並且成功申請到了研發資金。

隨後,在他的推動下,一場工業革命就被掀起來了。

在看到造出的機器居然真的可以大幅提高紡織效率,楚共王大喜。

而他也發現了,造出這些機器的並不是老嫗,而是李逸附身的昌萍。

於是,大喜之下的楚共王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要娶李逸附身的昌萍為妃。

他打算效仿黃帝娶螺祖為妃的事蹟,來問鼎中原。

這個決定差點給李逸嚇得連夜跑路,最終在李逸舉著火把,宣告要和機器同歸於盡的威脅下,楚共王才放棄了這個決定。

3<BR />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青石巷的野花田

遇茫子

壞了,前女友們跟著我重生了

鍾看不鍾用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