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糧食危機

因為擔心被衝,李逸暫緩了織布機的研製開發。

一直等到楚共王娶了秦景公的妹子,他也過了三十歲,才開始重新開啟了工業革命的計劃。

但間隔的這些年裡,他的日子也不安生。

因為鄭國叛楚附晉,楚國和晉國大戰。

由於戰爭所需,織工們日夜不停的生產著布絹,用於前線軍備。

但紡織機雖然提升了效率,織工們反而更累了。

李逸做出了手搖式的珍妮紡織機,大大增加了紡紗的效率。

可紡紗的速度提上去了,織布的效率卻沒能提升多少。

李逸做出的織布機依然是靠人工操作的,而且因為是木架材質,只有熟手才會操作,導致織工越來越不夠用了。

堆積如山的紗線卻變不成布匹,前線壓力傳到後方,也導致織工們也每日被督工折磨得苦不堪言。

李逸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於是織工們就把仇恨轉移到了她的身上。

雖然礙於楚王,她們不敢對李逸做什麼,但在背後的嚼舌根卻一點也沒少過。

李逸雖然不在意這種背後的吐槽,但聽得多了,也難免心煩氣躁。

不過他知道織工們對他有怨氣是有原因的,問題的關鍵也是因為他沒做出配套的織布機來。

想要大幅提升織布機的效率,就要設計出利用外力進行驅動,自行紡織的織布機來,比如全機械化的織布機。

然而,李逸看的木工書裡,卻沒有機械化織布機的相關資料。

於是,李逸就只能自行設計。

根據基礎的機械知識,和紡織的相關原理,李逸從零開始,一步步倒推,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設計出了一臺機器。

但根據設計圖,他帶著木匠做了兩年,才做出了一款織布機來。

戰爭時期,青銅、鐵等金屬都很珍貴,有點金屬都得打成武器,箭頭,送去前線。

所以,楚國國內根本不可能提供金屬來給李逸製作機器。

而且國中的鐵匠也沒那個水平打造出李逸想要的零件來。

於是,李逸製作出的第一代紡織機,赫然是全木質的。

但木質材料的強度終究有限,磨損也大。

所以為了保證強度,織布機的塊頭就很大,最終拼裝起來,已經快有一座小房子那麼大了。

但即便這麼大,這臺機器一次也只能織一匹布而已。

而且每織一匹布,就得耗費將近十斤的油來潤滑。

最重要的是,想要操控這臺機器,最少也得八名熟工一起配合才行。

但八名熟工用普通的織布機,相同的時間裡都能織完半匹布,加起來效率比織布機高得多。

於是,在驗證了機器的效率後,楚共王就叫停了這臺機器的研發。

畢竟木材也不便宜。

有這一臺機器所用的木頭,都能造一座攻城車了。

失去了楚王的支援,李逸的研發難度一下就增大了。

沒有了經費,那研發成本就成了大問題。

他只能用時間換空間,利用平時的空閒時間製作錦緞,賣給國中貴婦掙錢,積攢資金。

可這個生意很快也被叫停了。

戰爭期間,他這樣一個熟手織工,不盡心盡力為前線提供軍備,反而在行商賈之事,自然為人所不喜。

就連楚共王也因此對他大失所望,態度也冷淡了很多。

再加上他作為一個女人,歲數越來越大,逐漸年老色衰,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堪稱舉步維艱。

而這樣的局面,也讓早已對他不爽的織工們愈發幸災樂禍了。

失去了楚王的庇護,織工們肆無忌憚,就連嚼舌根都不避著他了。

長此以往,李逸的心態也被影響了,有好幾次都差點爆發。

不過好在他還記得自己的本心,沒有情緒失控。

局面到了楚共王去世,楚康王登基後,才迎來了好轉。

因為在李逸的接觸下,楚康王對他的印象不錯。

而且因為他給楚康王演示了一些科學原理,楚康王對科學也有著一定的好奇心。

於是在登基後,他重新啟動了對李逸的資助,來幫助他研發新一代的織布機。

在經過了第一代的失敗後,李逸已經知道織布機的成功與否在於關鍵零部件的強度,以及充沛的動力來源。

於是,他利用機會,找來了工匠,澆築了一批青銅零部件,將織布機的體積縮小了一半,做出了第二代織布機。

同時,李逸還讓工匠澆築了一個有著進水孔和出水孔的青銅水箱,打算製作出蒸汽機來。

然而,在試機的時候,青銅水箱卻爆炸了,工匠差點被炸死,李逸也被燙出了半身的水泡,相當於毀了容。

經過這次事件,再也沒工匠願意幫他製作織布機了。

康王也再一次停了他的研發基金。

手裡只剩下最後一點資金的李逸決定孤注一擲,把織布機運到了河邊。

意識到自己的步子邁得太大,他放棄了蒸汽機的製造,轉而設計了利用水力作為動力的外接水車。

這個水車只需要木頭就能做,他找來木匠做好後,織布機終於運轉了起來。

第三代織布機,試車成功了。

很快,這款可以自行運作織布的機器,就在楚國引起了轟動。

楚人本身就信巫鬼,重淫祀,於是李逸很快就被當成了天上降臨的仙女。

有了織布機後,楚國的紡織業很快就蓬勃發展起來了。

在楚康王的資助下,第三代織布機被接連製造而出,很快就在兩年的時間裡,達到了二十臺的規模。

然而,就在第三年,楚國發生了一場大面積的饑荒。

這場饑荒不光在楚國境內橫掃,甚至波及到了楚國的附屬國。

然而,在楚國上下調查緣由後才發現,這場饑荒居然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因為楚國境內蓬勃發展的紡織工業需要大量的桑麻來提供原料,所以楚國上下都在鼓勵農戶種植桑麻,並且提高了收購價格。

如此一來,大量的農戶都將農田改成了桑麻田,拋棄了原本的糧食種植,轉而種起了桑麻。

這種情況不光發生在楚國境內,楚國周邊的幾個附屬國也有農戶轉種桑麻,然後把原材料賣給楚國。

而楚國所支付的貨款,就是可以和金錢等價的布匹。

於是乎,楚國和附屬國上下都拿到了大量珍貴的布匹,開心不已。

但誰都沒想到,一場饑荒卻隨之襲來了。

大量的農戶放棄了種植糧食,導致楚國境內糧食產量大幅減少,糧食價格攀升。

在發現這點後,楚國開始向附屬國採購糧食,但卻發現附屬國也沒糧食了。

原本在楚國和附屬國之間最硬通貨的糧食,變成了布匹,各方都很開心,優越感十足。

但當糧食危機爆發後,所有人才發現,布匹雖然值錢,但卻不能吃。

於是,所有人都傻眼了。

4<BR />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是一名作家

葉公與龍

逆時迴圈蝴蝶漣漪

夢筆雜談

作為系統好難啊

晴雲一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