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發點到沃爾夫359恆星系統只有光年的航程,這對於運輸飛行器光年的最大航程毫無壓力。

儘管如此,根據遠航艦隊《星際空間航行條例》的規定,超過1光年的航程,駕乘人員都需要進行定期的輪換值班和休眠,以確保飛行安全和人員健康達到最佳狀態。

作為6人之中唯一一名具備長航程星際空間指揮、飛行經驗的人,周芸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此次飛行任務的航行指令長,全權負責運輸飛行器的安全飛行及指揮工作。

根據航程,運輸飛行器將在前3個月逐步加速到光速的60%,這也是其最高速度,此後將按照這一速度持續飛行近3年的時間,在接近目的地時會進行長達6個月的減速,直至達到沃爾夫359恆星系統。

整個飛行將歷時3年零9個月。

根據飛行計劃,周芸迅速作出了飛行安排,在第一階段的前三個月加速狀態,所有人員將全員值守,進入第二階段的恆速狀態後,除留有一名飛行值班人員外,其他人員將進入休眠艙休眠,每人的輪換週期為6個月。

在進入第三階段的減速狀態後,休眠人員將被全部喚醒。

寂靜而深邃的星空中,運輸飛行器開始了持續加速,它的後方留下了一條綿長而炙熱的粒子焰流,就像一抹雲霧慢慢地消弭在群星之中。

3個小時後,運輸飛行器的機載電磁探測裝置探測到了一股強烈的電磁訊號源,訊號源來自於左側約3萬公里的星域。

在隨後的電磁分析中,周芸發現訊號源的電磁諸項特徵與人類星際飛船的船體材料有著極高的相似性,進一步探測得知,大機率應該是人類的一艘星際飛船的殘骸聚集物。

如果它真是一艘人類的星際飛船,它是被誰摧毀的?又隸屬於誰?

突如其來的發現令飛行控制室裡包括劉翰洋在內的所有人都摒住了呼吸,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電磁探測裝置,盯著上面那一股股強烈的電磁訊號,一臉的疑惑。

聯想到此處距離遠航艦隊遇襲的地點並不遠,倘若真是一艘人類星際飛船殘骸的話,那麼它極有可能隸屬於遠航艦隊,一定是在逃亡的過程中遭到了襲擊。

如果上述推論正確,那麼遠航艦隊就沒有覆滅。

深入新的遇襲地點,一旦搜尋到倖存者的話就有可能解開遠航艦隊被誰襲擊?又去往了哪裡的諸多謎團。

“我認為很有必要前往新的遇襲地點,有助於解決我們最終的去向問題。”劉翰洋說道。

“你是說,前往沃爾夫359存在問題?”肖航反問道。

“當然不是,我也不是這個意思,我要說的是,一旦解開了遠航艦隊的去向謎題,我們就沒有必要耗費近4年的時間前往一個未知的星系。”

“如果這是一個陷阱呢?或者是襲擊者所屬的主力艦隊的集結地呢?”

肖航接連的反問令劉翰洋陷入了沉默,的確,雖然運輸飛行器的機載電磁探測裝置探測出了據此約3萬公里的星域內有一股股強烈的電磁訊號源,但並不能百分之百地確定它就是人類的星際飛船殘骸,所有的結論也僅僅只是推測而已。

假設推測正確,即訊號源就是人類的一艘星際飛船的殘骸聚集物,那麼根據距離判斷,襲擊這艘星際飛船的未知力量與之前襲擊遠航艦隊和泰伯星人星際探險艦隊的未知力量應該是同一股力量。

能同時攻擊人類艦隊和泰伯星人艦隊的文明,其科技及軍事力量應該遠在前兩者之上,否則,泰伯星人的那支執行“宇宙先鋒”計劃的星際探險隊也不至於被擊敗。

還有,對於更高一階的文明,效能並不先進的運輸飛行器的機載電磁探測裝置也許根本就無法探測到他們的存在,如果真如肖航所說,那是一個陷阱或者是其主力艦隊的集結地,那前往該星域簡直就是自投羅網。

氣氛出現了長時間的凝滯,所有人都默不作聲,他們在權衡著利弊,從表情看,肖航的話似乎更具震懾力。

“我認為,主戰場就在我們之前所途徑的星域,而非新出現的那片星域,因為前者的電磁強度和殘骸規模都比後者大,後者充其量只是一個追擊戰場,所以,沒必要過度緊張。”周芸打破了沉默。

“你傾向於去往那片星域?”肖航問道。

“是的,我們不惜花費近4年的時間遠航沃爾夫359,不就是為了找尋遠航艦隊的蹤跡嗎?如果據此3萬公里的那片星域有助於我們解開遠航艦隊的去向謎題,為什麼不冒險一去呢?”

眾人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就連一向視周芸為“情敵”的機甲XY2653也向她投去了贊同的目光。

運輸飛行器減速了,7個小時後減速完成了,它調轉了航向,向著左側的那片星域飛馳而去。

3個小時後,運輸飛行器抵達了那片星域。

幽暗的星域裡,一堆艦體殘骸圍繞著一個圓心慢慢地旋轉著,令眾人感到奇怪的是,圓心並沒有之前他們所見到過的那個碩大的電磁漩渦,而是一團正逐漸消失的亮光,其強度正在急速地衰減著,但仍然可以依稀地看到亮光所勾勒出的電磁漩渦的輪廓。

此外,靠近圓心的艦體殘骸與外圈的殘骸其速度並不一致,前者的速度正在變慢,而後者似乎像是失去了吸附力一般逐漸向四周擴散而去。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電磁漩渦的消失,呈螺旋狀的艦體殘骸正逐步失去了凝聚力。

“與我們之前所見到的電磁漩渦一樣,它正在慢慢衰減。”周芸盯著艦體殘骸,一臉嚴肅地說道。

“殘骸應該屬於遠航艦隊的一艘星際艦船,它被電磁漩渦徹底摧毀了。”肖航黯然道。

“現在可以肯定,襲擊這艘艦船的電磁漩渦與之前襲擊遠航艦隊的電磁漩渦是同一種武器,是同一個未知力量所為。”劉翰洋說完,目光從殘骸處收了回來,看向了周芸,然後繼續說道,“能探測出被襲艦船的舷號嗎?”

周芸點了點頭,隨即操縱著電磁探測裝置開始在數以萬計的殘骸中搜尋著艦船的舷號,10分鐘後,電磁探測裝置在掃描和匯總了大量的殘骸後,終於復原了艦船的舷號,其終端顯示屏上赫然出現了“樂頓斯”號三個醒目的文字。

儘管是數十塊殘骸的拼湊體,但並不影響該艦船的辨識度。

“樂頓斯”號是人類第一代星際飛船“榮宇”級的同級別飛船,儘管不如第二代“引力”級和第三代“太淼”級星際戰艦先進,但其仍然被編入了執行“使命探索”計劃的遠航艦隊中。

其具體任務除了執行一些烈度較弱的戰鬥任務外,主要職責是為遠航艦隊提供安全護衛任務。

飛行控制室內的氣氛變得冷滯起來,眾人均靜靜地盯著那團逐漸向星際空間擴散的殘骸,一臉的哀傷。

“大家振作起來吧,也許事情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糟糕,也許我們能解開遠航艦隊被襲擊的整個過程,甚至被誰襲擊。”

劉翰洋說完,看向了周芸,她明白了他的意思,在沒有了電磁漩渦的威脅後,運輸飛行器能深入到殘骸的內部,透過對殘骸的掃描和分析能最大限度地還原出“樂頓斯”號被襲擊的整個過程。

之前,他們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一是因為殘骸陣過於龐大,綿延數十萬公里。

其次,殘骸陣由不同的艦船碎片組成且過於碎片化,艦船內部的儀器裝置已經遭到了完全的損壞,失去了掃描和研究的意義。

再者,之前的電磁漩渦過於巨大,雖然也呈衰減狀態,但仍具有威脅性。

而這片呈螺旋狀的殘骸漩渦是由一艘完整的星際飛船組成,其碎裂度並非他們之前所見到的由龐雜的碎片組成,當然也有碎片,但其中卻夾雜著大量的區域性型整體,有的甚至是艦船的某個較為完整的部分。

這為進一步的掃描和分析提供了可能。

在周芸的操縱下,運輸飛行器緩緩地駛入了殘骸之中,此時,其中心的那個衰減成輪廓的電磁漩渦已經完全消失。

雖然掃描和分析“樂頓斯”號尚存的、較為完整的儀器裝置是主要目的,但周芸仍沒有放棄搜尋倖存艦員的努力,遺憾的是,在進行了近1個小時的搜尋之後,生命探測儀並沒有傳來令所有人為之振奮的紅外訊號。

“樂頓斯”號的所有艦員均已全部陣亡。

但不幸中也有萬幸,運輸飛行器的電磁掃描裝置搜尋到了“樂頓斯”號一塊較為完整的指揮艙殘骸,該殘骸大約有一幢10層樓般大小,雖然不及整個指揮艙的五分之一,但卻完整地保留了飛行控制平臺和船長指揮台。

兩者能提供“樂頓斯”號較為詳細的飛行引數和電子航行日誌,能最大程度地還原該船被襲前後的所有各項資料和影像。

甚至,可以解開遠航艦隊被襲的謎題。

是覆滅?還是倖存?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黃泉路上賣貨郎

金革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