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之後,趙平召集了六部官員齊聚王宮偏殿議事。

戶部尚書沮授出言道:“王上!今歲秋季田稅已入府庫,因為百姓們採用武研院製作的新式鐵犁,因此今歲比去年增產三成,真是可喜可賀!”

“臣等為大王賀!”

一眾官員紛紛拜道。

趙平笑道:“今年能夠風調雨順,皆賴眾卿輔左之功,寡人不過是沾了點微薄功勞罷了,不值一提!”

沮授出言道:“大王!如今府庫充盈,銅錢、金銀絲帛堆積如山,大王實行新政已有兩年,是故臣認為當鑄新幣,才能彰顯新氣象!”

眾人紛紛出言附議道。

秦氏給趙平送來一車接一車的金銀絲帛,因此趙平早就想鑄造新幣了,而且東漢的貨幣體系十分混亂,金銀並不怎麼流通,一般多作為世家大族的收藏,而趙平透過各種手段已經從世家大族手中掠奪了大量的黃金白銀。

趙平一直想重新制定貨幣體系,確立黃金白銀的價格,躊躇了兩三年,眼下時機已經成熟,自然是支援的。

趙平說道:“新幣是要鑄造的,不過不單單是鑄造銅錢,而且金銀都要鑄造,並且定下比例,因為在此以後,朝廷乃至官府要取消絲帛布綿,而且官員發放的俸祿也以銀錢代替!”

沮授出言道:“若照大王之意,眼下倉庫當中囤積的絲帛布綿是不是要賣於百姓或者商人?”

趙平出言道:“府庫內除了糧食金銀錢之外,其餘的諸如絲帛布綿都不在囤積,改由朔方商會販賣至各地!”

趙平不放心地方上的官員向百姓出售絲帛布綿,要知道只要稍微動點心,那麼這中間的油水可大了,改由趙國商會銷售是最好的選擇。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貨幣造型皆不一樣,因此若是趙國人前往燕國人去買賣,隨身所帶的趙國錢幣就無法使用,只能兌換後才能使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相繼統一了文字、度量衡、貨幣等。

其中也規定黃金為上幣,單位“鎰”合20兩或24兩,銅為下幣,單位“半兩”。

半兩錢在戰國秦即已鑄行,初為圜錢,旋即改為方孔圓錢。

秦統一以後,將半兩錢推行中國。自此,方孔圓錢這種貨幣形制一直沿用了兩千餘年。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今見秦半兩錢大小輕重不一,錢徑一般厘米,重8克左右。錢文突起而狹長,略具弧形。無內外郭,背平素。有重過10克以上,甚至重達20多克的。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在秦半兩錢的基礎之上造出了漢半兩錢,後來及至漢武帝時停鑄半兩,改鑄三銖錢。

三銖錢重3銖,銖字金旁從王,背無輪廓。三銖錢剛鑄一年,武帝又令停鑄三銖,改鑄五銖,錢背增加了輪廓,重5銖,“因郡國共銖株,又稱郡國錢。

又過三年,制赤仄錢,輪廓上帶赤色,以一當五,但幣值不足。錢幣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所用材料為銅。在下面鑄出“三銖”二字。“銖”是古代一種重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因此所謂“三銖”實際上非常輕。

五銖錢誕生前夕,因半兩錢瀕臨崩潰,市場一片混亂,各級政府與商民爭利,都拼命鑄錢,使得通貨過度膨脹,錢幣的購買力急速下降,物價飛漲。民眾無法生存,相繼放棄生產,流亡他鄉,靠出賣勞動力來湖口;或者是鋌而走險,加入私鑄行列,企圖賺取厚利。

所以漢武帝將鑄幣權收了回來,採用五銖錢穩定了市場,也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但在金銀上面並沒有什麼特定的要求,也就是說除了馬蹄金之外,還有金餅、銀餅等,簡而言之金銀的造型並沒有統一,而且金銀銅之間的兌換比例也不是統一的。

所以世家大族皆囤積黃金白銀,市面上的黃金白銀少了,那麼一兩黃金或者一兩白銀自然就能換到更多的銅錢。

西漢末年,王莽代漢之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託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

相繼推出錯刀、契刀、大錢、五銖錢,其中一錯刀等於5000五銖錢,一契刀等於五百五銖錢,一大錢等於五十五銖錢。

後來又針對五物(金、銀、龜、貝、銅)六名(錢貨、金貨、銀貨、龜貨、貝貨、布貨)二十八品做出改革,後來又禁止大小錢,鑄造貨泉與貨布,25個貨泉值一個貨布。

但新朝改革沒有從實際出發,王莽只是一位儒家理想主義者,推行一種新的貨幣往往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王莽似乎並不注重這一點,一旦看到幣改不起什麼效果,馬上又推行新的貨幣政策,而且以行政武力等手段強制推行,違背了客觀價值規律,犯了急於求成的毛病,因此導致新朝僅僅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湮滅在起義軍之下。

東漢初年,社會動盪,貨幣紊亂,民間交易兼用半兩、五鐵和莽錢。一直到建武十六年,朝廷方才重新鑄造五銖,因為建造於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因此也叫建武五銖。

建武五銖。錢徑2.6cm,較露漢五銖輕,一般為3克,小的1.9克銅略帶紅色,鑄造精緻,銨面平整,都有外廓.錢文清晰,筆劃較細,“銖”字金頭加大成三角形“個”,金旁四點略長,且個別錢帶有記號。

至漢和帝在位時,五銖錢質量逐漸下降,大者重不到3克,大多在2克左右。從建武帝后約l 50年間,由於豪強地豐大莊園自然經濟的發展,商品貨幣關係不如西漢活躍,幣制無太變動。

再往後就是桓帝五銖,通行於桓靈二帝時期,字跡淺而不顯,筆劃粗,肉面多瘢疵,重在左右。

再者就是靈帝在位時期推行的剪輪五銖,也就是錢的外廓被剪去,只剩下內圈,有些錢文各剩半個字。還有挺環五銖。五銖錢剪去內圈只剩下外圈,故稱為艇環鍍,簡而言之一枚銅錢拆成兩半還當一個錢來使用,這樣的銅錢,趙平的府庫之內非常之多。

對於銅錢,趙平打算繼續沿用圓形方孔錢,不過對其質量精美程度要求極高,而且採用的是銅鉛合金,不過趙平打算將銅錢的重量定為五克,命為銅幣,若照後世的演算法一斤銅錢就是一百枚銅幣。

不過單獨發行銅幣是不夠的,金銀也需要發售,但怎麼製造,定何種比例,還是需要同一眾大臣仔細商討一番之後才能做決定。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革命軍委員會

遊厲江湖的小生

穿越大秦:我靠手機逆轉國運

三個土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