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整個村莊依江而建,宛如一條狹長的翡翠鑲嵌在江邊。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佈局。

村莊的最前端,五戶何姓人家依山而居,他們的住宅巧妙地融入了山體,利用本就不多的緩坡平地建房。往外走就是他們幾戶人家的土地,平常都種些蔬菜。

何家所處的位置是交通要道,進村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沿著江邊蜿蜒,一條則穿越山頂,最終都在何家的地頭交匯。這裡的回水彎,偶爾會有船隻靠岸,深水灣的靜謐與江水的奔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遺憾的是,平地稀缺,且河岸陡峭,不利於建作坊和運輸重物。村裡唯二有船的人家就是他們家,都是兩條小木船。

再往前,幾戶其他姓氏的村民零散居住,他們根據山區的地形,選擇在地勢較為平緩的地方安家。這種因地制宜的居住方式,也是山區人民的特色了,特別是西南地區。

走過這段零散的居住區,便來到了位於村莊中段,土路左側是一戶胡姓居民,右側是一塊超大的院壩,日常活動都在這兒了。往右側的一條支路深入,便是李煥家。面朝李煥家,正前方是長江,左側是一條小溪匯入長江口。

繼續沿著土路前行,便是村民們耕作的田地。右側的小溪為這片土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灌溉用水,溪流兩旁開墾或預留的田地,是村民們生活的根基和希望的源泉。

走過這片田野,再往後一里地,便是朱家人的聚居地。他們位於村莊的尾部,也可說是另一端的起點,通往另一座繁華的鎮上,雖然距離較遠。

作坊的選址在村子中段的小溪右側小山頭上,這個位置是李煥經過深思熟慮後選定的。他家跟作坊就隔了一條小溪。

這個小山頭地勢獨特,山坡呈斷崖式,陡峭而高聳,大約幾十米高。從山頂上可以俯瞰整個村莊,視野開闊,而且交通也相對便利。更為重要的是,山下的小溪在正常時節都能停靠船隻,這為工廠的原材料運輸和產品輸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雖然在豐水期船隻只能停靠在何家下面的碼頭,但這並不影響整體的物流效率。

李煥家的過小溪的橋正對著山坡,工人們可以方便地透過橋樑到達工地。橋下的小溪清澈見底,溪水潺潺,匯入江河的入口就在不遠處。這個位置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水源充足,為工廠的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平整土地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工人們在李煥的帶領下揮汗如雨,挖土的、搬石頭的、運土的……每個人都忙得團團轉。雖然工作辛苦,但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因為他們知道,這座工廠將成為他們未來的希望。

李煥也畫了一張圖紙,上面有詳細的鐵匠工坊的分佈圖,倉庫、宿舍、廠房、食堂等等都有安排。為了以後發展,他規劃的空間很大,宿舍都得比較多。

他還劃了一大塊作為一個操場,現在只是把土地平整方便訓練,住宿都在各自家中,吃飯到工坊食堂。以後有水泥了在進行擴建。

父親李宏忠拿著李煥的字帖去重慶府城租鋪面了。字帖是以防萬一,李煥年紀輕輕高中舉人在當地還是有名聲的。坐著何家的小船順江而下很快就到重慶府。江面船隻林立,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重慶都是中西部的航運樞紐。

李煥知道今年3月,中英兩國在北京訂立了《煙臺條約續增專條》,明確規定:“重慶即準作為通商口岸無異”。這一條約的簽訂為重慶開埠奠定了基礎。明年重慶海關在朝天門順城街附近“糖幫公所”正式開辦,史稱“租寓開關”。這一事件標誌著重慶正式成為晚清對外開放的一個通商口岸,也是晚清中國西部唯一開埠的口岸。

父親外出,李煥在工地上指揮眾人修建反射爐。他在冊子裡挑選了一遍,最簡單的炒鋼法產量過低,並且出產的都是低碳鋼,不符合預期。

在當前許多現代工業方法受限的情況下,李煥決定採用傳統的土法煉鋼。他著手安排工人開始建設土法煉鋼的反射爐,這種爐子設計獨特,一爐設有三膛,能夠滿足低溫、膠體狀態下的鍊鋼需求。

與傳統的轉爐鍊鋼不同,這種土法煉鋼無需使用矽鐵,也不依賴於高溫鐵水。其最大的特點是靈活性高,可以適應各種燃料,如煙煤、無煙煤等,這是因為鍊鋼過程中火焰是間接加熱的,燃料並不直接與鋼材接觸。但為了保證鋼材的質量,選用的煤中硫含量要儘可能低。

反射爐的內腔部分採用了耐火材料作為襯裡,這樣的設計不僅耐高溫,而且能有效防止煤渣的粘附。燒煤爐膛內嵌在爐壁上,其表面又增加了一層由耐火泥和焦炭粉混合而成的材料,進一步增強了其耐高溫性和防渣效果。

爐子的火道、燒煤爐膛上部以及噴嘴周圍是溫度最高的區域,因此這些部分選用了更為耐高溫的耐火磚。而其他部位則使用了青磚或紅磚,以泥進行砌築,既保證了爐子的結構穩定性,又兼顧了經濟性。

為了防止漏氣,爐身的外表面都被黃土和草筋的混合物厚厚地塗抹了一層。這種傳統的塗層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還能有效保護爐身免受外界環境的侵蝕。

好在這個時代的磚塊都是能購買的,更高強度的耐火磚沒有,但很多黏土磚也能適用。

一座反射爐全部操作需要十七人;備料二人,每一煉爐膛三人三個連爐膛共九人,還需要六人輪番控制風箱。操作時先點火,風力接妥再下料。然後用黃泥密封火爐口,用耐火磚擋住鍊鋼爐門。全部操作要用半個時辰。

規劃了一座三膛反射爐,又規劃了一座鍊鐵爐。有些工具用鐵有些用鋼。這種反射爐煉成的鋼多是低碳鋼與中碳鋼,倒也適用。

三名鐵匠也沒閒著,來安排工作線路佈局。怎麼方便怎麼安排。

李煥看眾人建造迅速,又花費1500點兌換了一本‘土法制造水泥工藝’仔細研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我在隋朝當皇帝

你的ISB

穿越者老祖跑路了

星之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