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反射爐的建設事宜後,李煥將保甲隊的眾人召集到了李家大院。陽光透過院壩上的老槐樹,斑駁地灑在這些精神抖擻的漢子們身上,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期待,畢竟要工作才對得起掌櫃的給的工錢,這是他們的認知。

李煥站在眾人面前,神色嚴肅而認真。他掃視了一圈,然後緩緩開口:“諸位,此次召集大家,是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需要你們去完成。我們需要找到穩定的煤礦和鐵礦資源。因此,我決定派你們往上游城鎮走走,注意觀察沿途的礦石,或是發現哪裡有人開礦。都記錄下來。每一組一個方向,算好自已的腳程七日後回來。”

其實哪有那麼容易能找到礦產,這完全是上一世李煥自已住這兒記住的。重慶府周圍礦產資源豐富,但很多礦產開採難度大,塌陷係數大。附近的能開採的都給他們指好線路了,希望他們能找到。

說著,他從一旁的桌子上拿起一摞厚厚的書信和幾袋乾糧,繼續道:“這裡有一些乾糧和書信、銀錢,每人一份。書信裡寫明瞭你們是我的人,若是途中遇到什麼刁難,就出示這封信。我希望這能為你們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保甲隊的隊長是張大牛,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上前一步,拱手道:“李舉人,請放心,我們一定不辱使命,找到最好的資源回來!”

李煥點點頭,露出滿意的笑容:“我相信你們能夠完成任務。此次出行,三人一組,沿江而上,仔細探尋。遇到好的礦藏,就記下位置,回來報告。記住,安全第一,你們也知道這些地方有什麼危險!”

眾人齊聲應諾,接過各自的書信和乾糧。往下游走有不少煤鐵礦廠李煥是知道的。重慶府當地也是各種礦石都有,倒是不難找。往上游走是方便船隻運輸,重船順流而下,空船逆流而上,雖然這一段長江的水流不急,但這樣仍是最優解。

李煥這些年存了1200兩白銀。這幾天花了100兩了,還要留一些購買礦石,白銀倒是堅挺夠用。

每天的午餐都有幾塊肉,都是用船從鎮上買回來的。長江沿岸的城市就是這點好,就愛靠著水。

在安排好資源探尋任務之後,李煥的心中又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他想到村裡還有二十名左右的孩童,這些孩子們平日裡在村裡玩耍,接受的教育有限。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李煥決定推行簡化字教學,讓孩子們能夠更容易地學習和掌握文化知識。

他兌換了一本《簡化字總表》和《漢語拼寫法》把他們合成一本。花了3900點勢力值,他老早研究的功能,只要花費勢力值。系統就能根據要求直接對書籍進行修改編輯。例如繁體變簡體,增減部分等。

他在村裡宣佈了自已的教學計劃。這一訊息傳開後,在村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舉人教書他們是巴不得!但也有些對女孩也來學習充滿質疑。

“女孩們也要來學習嗎?”

“女孩子學那麼多幹什麼,將來還不是要嫁人。”

面對村民們的質疑和不解,李煥決定逐一去做思想工作,特別是那些有女孩的家庭。

他首先來到了村裡張大娘家。她家有一兒一女,兒子就是張大牛,參加了保甲隊。張大娘家的女兒小花,今年剛好十歲,正是學習的好年紀。

“張大娘,在家嗎?”李煥站在院門外喊道。

“哎,是李舉人啊,快請進。”張大娘熱情地迎了出來。

兩人寒暄了幾句後,李煥便進入了正題:“大娘,我這次來是想和您商量一下小花的學習問題。我準備在村裡進行教學,希望小花也能參加。”

張大娘聽了有些猶豫:“女孩子學那麼多有用嗎?將來嫁了人,還不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李煥耐心地解釋道:“大娘,時代不同了,女孩子也應該有學習的機會。學習不僅可以讓她們更明理,還能讓她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而且,裹腳那種陋習,對女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我們也應該摒棄了。”

張大娘聽了李煥的話,陷入了沉思。她想起了自已年輕時的苦難,因為不識字而吃了不少虧。她不想讓小花再走自已的老路。

“好吧,我同意小花去學習。”張大娘最終點了點頭。

李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謝謝您大娘。我相信小花一定會很出色的。”

就這樣,李煥逐一走訪了有女孩的家庭,用他的身份逐一‘打動’這些家庭。但因為建設工作還沒完成,教學也只能在李家院子裡進行。李煥每日都在教他們識字,早已識字的就學簡體字跟拼音。

七日的時光匆匆而過,外出探尋資源的保甲隊員們相繼歸來,他們臉上帶著疲憊,但眼中卻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的歸來,為李家村帶來了新的希望,鐵礦和煤礦的訊息讓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然而,村裡的建設工作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由於人手有限,工程量又龐大,進度雖穩但慢。幾間新建的木製房屋已經初具雛形,它們屹立在山坡上,成為了李家村新的風景線。

李煥深知,要想加快工程進度,必須增加人手。於是,他請父親前往鄰近的鄉里招募短工。這個訊息很快在周邊傳開,對於許多晚清時期的農民來說,這是一份難得的工作機會。

在那個時代,農民們的生活困苦不堪。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在貧瘠的土地上,卻往往難以維持生計。許多人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生活的重壓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因此,當聽到李家村招工的訊息時,他們紛紛湧來,希望能透過這份工作改善一下生活。

李煥的父親在鄉里奔走相告,很快就招募到了一批短工。

對於這些短工來說,每天30文的薪資雖然不算高,工作也不穩定,但已經足以讓他們感到滿足。畢竟,在這個時代,能夠在家裡少吃一頓飯都是賺的,何況還有工錢。

隨著短工的加入,李家村的建設進度明顯加快。工地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李家村的未來打拼。

李煥看著這些衣衫襤褸,盤著頭髮的農民,每個人都十分瘦削卻又那麼賣力。農民生活困苦和無奈,他們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碌,卻始終無法擺脫貧困的命運。然而,正是這些勤勞而堅韌的農民們,用他們的雙手和汗水,為歷史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李煥這麼多年了,每每見此仍舊感到胸悶。你說他們精壯,臉上卻看不到肉色。你說他們瘦弱,那骨架之中迸發出的力量又讓人驚歎。一口水、一碗飯他們就願意為你賣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第一莽夫

新人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