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之急,遷都顯然不是上策。

畢竟,世事尚且波詭雲譎,不過,若將來真要移鼎京師,朱棣也深知需未雨綢繆,備好一切。

“陛下之意,臣心領神會。欲遷都北上,實則是為了在那片廣袤的北方疆土上,能更自如地施展手腳,妥善應對外患。”

徐長卿說到這裡,稍稍一頓,又滔滔不絕地繼續道:“然而,遷都絕非一朝一夕可成的大事,就連太祖也曾心中盤算,最終也只能暫時擱置。”

“遷都之艱鉅,首當其衝的是財力。若能突破初期的資金瓶頸,後續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微臣斗膽提議,為了確保大明邊疆穩固,也為未來遷都之路鋪平早日實現,懇請陛下解除海禁,拓寬財源。”

徐長卿這番話,讓朱棣陷入了深沉的思索。

“大明每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兩三千萬兩銀子,且多為紡織品和糧食,按照《皇明祖訓》,民間船隻不得出海貿易,但沿海世家大族對於海外貿易的豐厚利潤,豈會不心知肚明?”

“太祖當年實行海禁,無非是擔憂張士誠殘部與倭寇的侵擾罷了。”

徐長卿的話,讓朱棣不禁嘆息:“開放海禁,你真是給朕出了個大難題啊。”

他何嘗沒有考慮過,但《皇明祖訓》是他順利登基的根基,因此不敢明目張膽地違背祖訓。

畢竟,《皇明祖訓》中那句“朝中無忠臣,內有奸佞,必要整軍討伐,以清除帝王身邊的邪惡”,正是朱棣當年藉以發起‘靖難’之役的最強理由。

“陛下,《皇明祖訓》並非全然無誤,您尊崇它,恐怕是害怕朝廷內外對您的‘靖難’有所非議吧。”

“可如此一來,將來若朝臣們都依據《皇明祖訓》來束縛帝王的行為,大明未來將面臨的困境,恐怕就數不勝數了。”

“請陛下恕臣無禮,若是一兩百年後,大明苛政難改,便是《皇明祖訓》留下大禍,成為大明亡國之因。”

言畢,徐長卿身形一矮,雙膝落地,這番大膽直言,彷彿在朱棣的眼中點燃了熊熊怒火。

“徐長卿,你好大的膽子!“朱棣沉聲說道,鋒利的目光穿透空氣,直刺向匍匐在地的徐長卿,“你這話裡話外,莫不是在暗指太祖缺乏先見之明?“

“太祖乃千年難遇的蓋世英雄,一手建立大明王朝,其輝煌成就遠遠超越了史書中的諸皇之巔。”

“他重振華夏,功勳卓著,遺澤千秋,然而對於大明未來之路,卻未能洞若觀火,留有遺憾。”

徐長卿恭敬地回應著朱棣,字句間滿是懇切:“微臣斗膽言此,實則是為了勸勉陛下,望陛下深謀遠慮,為大明的千秋基業早早籌謀。”

“大明和歷代不同,不可學宋與士大夫共天下,導致自身屈辱亡國。”

“以民為天,便是大明根本,大明要遠邁漢唐,那就要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徐長卿朝著朱棣和姚廣孝行了一禮,當即答道,“這便是大明的立國根本。”

“《皇明祖訓》不變,那麼就會成為大明的桎梏,遺害百年,臣以為開海勢在必行。”

此時的姚廣孝,望著自已這位讓人操心的徒弟,只得無奈地搖搖頭。

“陛下,長卿性格直率,他所言皆是出自對大明江山社稷的耿耿忠心。”

姚廣孝上前一步,巧妙地緩和氣氛,說道,“還望陛下寬宏大量,原諒長卿的無心之失。”

“唔,念在老和尚面上,今日姑且饒過你這一次。”

朱棣的怒氣逐漸平息,“至於你提出的建議,朕自會慎重考慮。”

“至於削弱藩王勢力之策,你也一併呈上來,不可疏漏。”

朱棣的一番話,讓徐長卿很快點頭,“是,陛下。”

“至於你剛才說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棣轉而臉上,露出了璀璨的笑容,“朕,認可了。”

“此話,朕會傳之後世,作為大明皇帝的祖訓。”

《皇明祖訓》朱棣得改,但如何改,朱棣也要好好的籌謀一番。

“行了,你暫且退下吧。”

朱棣並未挽留徐長卿,心裡明白,與姚廣孝還有要事需密談。

待徐長卿的身影完全消失於視線之外,朱棣的視線緩緩移向姚廣孝,眼中閃過一絲深意。

“嘿,老僧人,你這徒弟,可真是個麻煩的傢伙。”

他輕輕搖頭,嘴角卻勾起一抹無奈的笑,“若非念在他才華橫溢,又兼之是你門下高徒,朕恐怕早已按捺不住,將他除去以絕後患了。”

\"你說得對,他確實胸懷聖賢之志。\" 朱棣眼簾微垂,目光深邃地對著姚廣孝續言,\"他能成為朕手中那把無堅不摧的利刃嗎?\"

姚廣孝沉吟半晌,彷彿古井不波,最終輕吐一句\"阿彌陀佛\",才緩緩應道:\"貧僧不知,長卿何去何從,全憑陛下如何駕馭。以他的脾性,既能甘為孤臣守節,亦能如魏徵直言進諫,關鍵在於陛下的意圖與手段。\"

\"你這老和尚啊……\" 朱棣搖頭苦笑,隨之輕嘆,\"老合適,你說父皇在天之靈會如何看待我?待我百年之後,是否會墮入阿鼻地獄?\"

\"而我,未來能不能成就千古一帝呢?\" 朱棣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渴望與不確定。

\"老衲不敢說能預知未來五百年之事,但瞧見陛下胸懷壯志,老衲深信,長卿定能伴陛下左右,讓陛下的路走得更為遼闊、精彩。\"

姚廣孝輕輕晃了搖頭,隨即嘴角勾起一抹溫文爾雅的笑,\"未來之事,端看陛下如何把握抉擇了。\"

\"嘿嘿嘿,老和尚啊,你莫不是怕了朕?\"

朱棣緊鎖著姚廣孝,目光犀利,言語間透著幾分耐人尋味的深意。

“你知道嘛,老和尚,當初你找上我,要送我一個白帽子的時候,我還真想一刀捅死你好了。”

此刻,朱棣笑了笑,似乎回憶起過去,面色露出了懷念的表情。

當初的他,自已都想不到,未來的自已真的能夠成為皇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火影之宇智波家的芸

吾朝聞道夕死可矣